王陽明心學思想的核心,讀懂了這兩句話,一文秒懂心學

陽明言工夫,要在“事上磨”,而主於“誠意”,亦曰“謹獨”,亦曰“立志”,其實皆求能“誠意”耳。誠意之極,即是“知行合一”。“致良知”則即是“誠意”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要成就心學工夫,“事上磨”是主要,根本則在“誠意”。

王陽明心學思想的核心,讀懂了這兩句話,一文秒懂心學

陽明心學的關鍵詞很多,諸如慎獨、立志、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根本上說的其實都是誠意

所以修習陽明心學,要抓住兩大關鍵詞——心能誠意,事上磨練。修心做事兩不誤,出世入世能兼得,這正是王陽明人生智慧的精髓所在。

王陽明心學思想的核心,讀懂了這兩句話,一文秒懂心學

誠意:向著身心中和

王陽明說:“惟天下之大誠,能立天下之大本。”

誠意,就是正念頭,誠實地踐行良知給你的答案。一個念頭出現,良知自然知道好壞,好的保留,壞的去掉,這就是誠意。

王陽明又說,誠意就是“如好好色,如惡惡臭”。喜歡善如喜歡美色,厭惡惡如厭惡惡臭。這雖然聽上去很簡單,做起來卻實屬不易。我們知道佔便宜是壞的,可有時候卻經不住誘惑去佔了。一旦佔了,這就不是“好善惡惡”的心了。正是因為我們總不誠,所以內心往往出現愧疚,自然就無法獲得應有的平和靜謐。

王陽明心學思想的核心,讀懂了這兩句話,一文秒懂心學

王陽明還曾說,工夫的困難之處,全部在於格物致知上面,格物致知則是誠意的事情。意誠之後,大體上,心也自然正了,身也自然修了。但正心修身的工夫,也各自有用力的地方,修身是在喜怒哀樂已發上用功,正心是在喜怒哀樂未發上用功;心正就是中,身修就是和。

所以,當我們做事情的時候,當我們與人交往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誠意。這樣就能夠做到喜怒哀樂未發,或者喜怒哀樂發出來但符合禮儀,這就是“中和”。特別是與別人交往的時候,我們希望別人對我們有誠意,沒有人願意與一個沒有誠意的人交往。同時,我們要獲得別人的尊重,要辦成事情,我們自己也要有誠意。

王陽明心學思想的核心,讀懂了這兩句話,一文秒懂心學

事上磨:修煉強大內心

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這是王陽明特別打動人的一句話。

陸澄問王陽明:“清靜時,便覺得心境泰然,但一遇事便感覺不一樣了,怎麼辦呢?”

王陽明說:“這是隻知道靜養,不知道做克除私心雜念工夫的緣故。這樣來對待事情,心境便會反反覆覆。人必須在事上磨練自己,這樣才能夠最終處變不驚,遇事泰然處之。”

王陽明心學思想的核心,讀懂了這兩句話,一文秒懂心學

這個在事上磨的功夫是很多人的瓶頸。很多事情想想蠻好,說起來也一套一套的,但往往最後卻成了“心高命薄”“小姐心丫鬟命”。問題是想的不去做,想做做不了,越做不了越想得多,最後只能靠想象撫慰自己了,把自己給打了個死結。

王陽明當年經常被質問,他的學說和佛家的禪宗有什麼區別?王陽明用一句話就堵住了這些人的嘴:我尤其主張的是要去事上磨練,而不是像木雞一樣只是坐在那裡想;道理都在我心中,積極的心態就能成就大事。如果心不靜而躁動,這些躁動就會在做事時被充分地激發出來。

王陽明心學思想的核心,讀懂了這兩句話,一文秒懂心學


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勢必要儘量調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這,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通過事上磨,心上覺,去除私慾,警察克己,讓內心明亮清澈如鏡,物來順應,過而不著,就能修得如如不動的強大內心。

人的一生,就應該讀一讀王陽明

老張我最喜歡讀王陽明,因為他能教給我修心,能讓我在迷茫的時候找到出路,能讓我學到很多人生的智慧,不至於活了大半輩子什麼都得不到!

要讀王陽明,老張我推薦大家看一看《傳習錄》,《傳習錄》在陽明心學中地位究竟有多高呢?差不多相當於《聖經》在基督教中的地位。後世所有與陽明心學相關的東西,基本都是從《傳習錄》衍生出來的。

王陽明心學思想的核心,讀懂了這兩句話,一文秒懂心學

再看一看《知行合一》,這裡說的除了王陽明智慧外,還有王陽明的生平事蹟,更像是人物傳記,關鍵是這兩本書都是以現代的視角,這樣我們看的時候,就很容易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王陽明心學思想的核心,讀懂了這兩句話,一文秒懂心學

看不懂文言文的也不要擔心,這兩本是白話文版本的,人生多讀一讀王陽明,就能少走很多彎路,何樂而不為呢?

兩本書只要89元,老顧我買了兩套,一套自己讀,一套收藏,希望自己時刻謹記人生智慧,早日成就大事!

想看的朋友,點擊下圖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