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領導月薪3萬,但每天騎自行車上班,大家怎麼看?

美蛙英語


一,如今,汽車已成為大眾商品,汽車並非身份的象徵。

二,有需要就買車,沒必要就不用,一些皆為方便。

三,把車與身份聯繫起來,不妥,也沒必要。

四, 喜歡開車就買,開車害怕就不開。

五,開車,有愉悅,也有煩惱,關鍵是如何取捨。

六,一個月工資就可買一輛車也不是不可能。


黑狗5821


領導月薪三萬和怎麼上班,似乎沒有本質上的關聯啊!我隨便就給大家說幾個例子:

我大學時候的班主任,教授身份,還是許多企業的顧問,論收入肯定不少,論地位也算很高了,可他每天就是騎自行車上班,還是很老舊的自行車。

我還有個同事,做業務的能手,每年拿提成獎金就一百多萬,可他還天天倒公交坐地鐵的上班,你是不是覺得很奇怪?要說買個豪車、交個停車費對他來說一點困難都沒有啊,何況早就有駕照。

下面,對這個話題我個人再說幾點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領導有錢那是他的薪資所得,騎自行車,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兩者不需要關聯

我們很多人看待或分析問題,思維方式就非常偏頗。

比如就這個話題所言,領導月入三萬,算不算高?當然算可以了,尤其是在一些三四線城市,那簡直是高收入群體。

但不管領導賺三萬還是五萬,這和他怎麼過生活一點關係都沒有。

比如有些領導就完全不在乎外部面子,騎自行車上班也不怕別人笑話的,這也很正常啊;

又比如有些領導生活上就很節約,可能他家裡也有車,但不捨得開車。雖然月入三萬,但也許還要還房貸、養娃等等,積蓄下來的錢為啥都要用在交通工具上呢?

所以,我認為這完全是生活取向的問題,賺錢歸賺錢,怎麼上班又是另一回事,沒必要拿你自己所為的“面子思維”去看待領導。

二、自行車出行上班,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環保健康方式

單從出行方式來說,我覺得領導願意騎自行車上班是非常環保、健康的方式。

畢竟如今很多大城市尾氣排放很嚴重,電動汽車又還沒完全普及,能有更多的有車一族選擇公共交通包括自行車出行,我覺得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在我所在的城市杭州,政府就經常做這樣的宣傳倡導,鼓勵我們改公交出行上下班。我曾經也是每天這麼幾十公里來回的開車,這兩年地鐵開通以後均改坐地鐵了,一來確實節約了我不少開車成本,二來也更加輕鬆,沒必要這麼累。

再說說你提到領導是自行車出行,我覺得那就更值得提倡,因為自行車上下班相當於是一種健身鍛鍊,而且是把鍛鍊的時間和上下班的時間融合在了一起,時間管理非常有效!

我這麼說,你不覺得自己的領導非常聰明嗎?如果家裡路途不是特別遠,有騎車的基礎,我倒是覺得你也不妨試試看。

三、職場最忌諱的是在背後評論自己的領導

像這種話題,匿名擺到網絡上討論還可以,但是如果你在自己的公司裡到處議論領導,我覺得就非常不妥。

第一,領導月薪三萬,並不是人人都知道,可能普通員工就月薪三千,你把這件事公開宣揚出去,有這個必要嗎?

第二,領導騎車還是開車上班,本就是其個人的事情,你都要這麼關心領導的私生活,要是有好事者告訴到領導耳朵裡去,你覺得領導會怎麼看待你?不開除你,也必須要冷落你了。

我當年剛畢業的時候,記得我的老領導第一件事告訴我的就是多看多聽少評論別人,因為職場上的人際關係非常複雜,你說自己的觀點雖然真性情,但很容易無意中得罪了人,可能是同事,也可能是領導,最後自己怎麼被整的都不清楚!

四、就這件事而言,你應該多學學領導的低調!

從領導每天騎車上下班來看,我覺得他非常的低調,不管是刻意偽裝還是個性使然,低調這一點都值得你去學習。

我們從很多職場電視劇可以看到,許多領導者的生活作風都比較樸實,哪怕家裡住豪宅,自己對外都不顯山露水。

這其實是一種很好的自我保護方式,你月薪三萬,需要告訴每個人嗎?你家裡有豪車,就一定要開出來遛遛嗎?

真的受人尊重的領導,是依靠個人的人格魅力和管理水平,而不是這些外部的“花瓶”。

如果明白了這樣的道理,你才能在職場走得更遠。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建議,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作者:丁路遙知事,頭條職場領域優質創作者,青雲計劃獲獎者,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職業規劃師。


丁路遙知事


單位的領導月薪三萬,按道理說,也能開得起寶馬住得了豪房,可他每天只是騎著自行車上班!說實在的,單位那些有車有豪房的人,背地裡還譏笑他!

我私下裡問領導:“你買了寶馬開上,別人都會高看你!人都是很勢力的啊!”他微微笑笑,說:“為別人活著,很累啊!騎自行車,可以鍛鍊身體,好身體就是財富嘛;騎自行車,沒有汽車尾氣的汙染,給環境保護也做了貢獻,這樣的生活很開心啊!”

領導說的也很在理。我和老婆貸款買了一套兩百萬的房子,又買了一輛寶馬車。在人前我們風風光光,被人羨慕誇讚奉承;在家裡,卻因為要還鉅額貸款,我們常常捉襟見肘,時不時的爭吵,甚至到了離婚得地步!哎!這個外表豪華的鞋子,我們穿著很不舒服啊!

年底的時候,領導收到兩大包快遞,都是他老家寄過來的。一箱真空“五香土雞”,一箱“美味鹹鴨蛋”。我們開玩笑的說:“頭兒,你混得好清楚啊!偏僻鄉村的人,都討好你呀!”領導若有所思的說:“我的家鄉偏僻貧困,我在那兒長大,心總在那裡,這份鄉情扯不斷的啊!”

原來,家鄉的養老院孤寡老人也多,領導每年資助五萬塊錢,他說:“人老了就可憐了,多給老人一些關愛,誰都會老的啊!”看著領導那儉樸的穿著,那流露著和善關愛的神情,他的形象,在我眼裡漸漸的高大起來了。

這不是外表的炫耀,而是發自靈魂深處,那最美的人性品格,如夏花之絢麗,燦爛的綻放在這個時代!





一蝶詠


誠邀回答你這個問題:

以前我在政府單位工作的時候,經常有一個老大爺去我們那裡辦事,穿個黑色的布鞋,常年戴著一頂黑色的鴨舌帽,說實話,要不是我們主任告訴我,他是我們這一家城市綠化公司的老總,年入幾百萬,我還真以為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大爺。

據說他上下班都是坐地鐵,一個其貌不揚的小老頭,真沒想到這麼厲害,果然你大爺還是你大爺啊。

我問主任,為啥他都這個身價了,還坐地鐵,打扮的也有點寒酸,主任說:人不可貌相,人家追求的不是這些東西。


就像題主這個問題,月薪三萬的確不少,但許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而是學會透過現象看明白一些問題。

月薪三萬也不一定非得買車

汽車並不是必需品。而是一種消耗品,如今這個時代,可以供我們出行的方式有很多種:公交,地鐵,單車等,也不是非說要用汽車代步。

不買汽車,省下來的錢可以做好多事情。

1.比如需要還房貸

如果你這個領導有兒子,兒子需要買房子.....那麼一個月賺三萬就真的不多了

2.買股票投資

汽車自打買到手就會貶值,如果是一些喜歡投資的朋友,一定會去選擇股票,基金,理財,用錢再生錢。


有車也有不方便的時候

租我們小區的地下車位,一年是000塊錢,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這還沒算上外出去商場的一些停車花銷。

最讓人頭疼的就是有時候去的地方人多,找不到停車位,轉悠半天,迎面來一輛車,後面又來了一輛,這時候的心情真的是....


並不是說月薪三萬就一定要開車,同樣的,開車的也沒說非得月薪三萬,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也許你在意的東西在別人眼裡可有可無,所以說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王道。



李大頭先生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不必要過於驚訝,在我們大廣東,就有不少的隱形富豪。站在大街上,你根本看不出旁邊的他就是身家過億的人。

在我們廣東,普遍的有錢人都是低調的。就拿我們的領導來說吧,我們領導已經是55歲了,他工資是多少我就不知道了,但是從他年終獎來看,我就大約知道,他年終獎會有80萬到100萬的幅度。

而且我們的領導他不僅只有這一份主業,他還自己開了一家公司,給老婆去打理,按理說月入3萬是最少的了。但是讓人驚奇的事情是:我們領導只開著一臺舊版的雅閣,車齡也大概有10年左右了。有次我坐著領導的車去辦事,我發現車內的裝飾品,座位墊等都是有些陳舊了。車頂內部還有一些髒痕跡,相信是很多年前留下來的。

我就有點疑問了,為什麼領導拿著那麼高的工資還不換新車呢?這怎麼能顯示他的身份啊?除了代步的車子,領導的節儉品德還體現他的杯子上。領導的杯子是一隻瓷器杯,白雪白雪的外殼,但是杯子邊緣處有茶跡,茶杯內部也是佈滿了厚厚的茶漬,看起來挺髒的。

還有領導上班喜歡穿一雙老布鞋。總體看上去就像一位老父親一樣,簡單節約樸素。

我曾經笑著跟同事們談論,為什麼領導要那麼低調呢?

有些同事說:老一輩的人都是從艱苦歲月走過來的,因此他們保留了一種勤儉節約的好品質,現即使現在生活優越了,也不會輕易的忘舊。

有些同事說:越富有的人越低調,越缺乏物質的人,就想炫耀些什麼。

還有些同事說:雖然我們是民企,但是也是需要避嫌的,畢竟太張揚也是會招來是非。

同事們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著,以上這些答案,其他網友們還有想到什麼原因嗎?

歡迎關注羊仔的職場之路。職場無小事,處處大道理,每天分享一點點,每次進步一點點。

羊仔的職場之路


我的觀點是,這種情況只是領導的個人選擇或者愛好,與收入多少無關。

個人選擇

1.因為交通擁堵選擇騎車

在大城市上班遇到這種情況再正常不過。拿我自己來說,雖然有車,但上班期間從來不開,因為所住的地方距離公司直線距離大約7公里,但最近的一條路是城市東西向的大動脈,每天上下班期間路上擁堵是家常便飯。

用更直觀的數字來對比一下,騎自行車上班26分鐘(我也是每天騎車,時間不會有錯);坐公交車30分鐘,因為公交有專門車道;打的30分鐘以上,這需要看路上實際擁堵情況,我經歷過最堵的一次是50分鐘才到公司;自己開車的40—60分鐘,加上從車庫中把車開出來、熱車的時間。

這樣一來很明顯,騎車上班的速度反而是最快的而且性價比最高。你們領導可能也是類似的情況。

2.因為想鍛鍊身體或鍛鍊意志力選擇騎車

身處高位的人,大多壓力很大,運動時間又很少,不排除他們想通過騎行鍛鍊身體的因素。畢竟騎行是一種成本最低的鍛鍊方式。之前在看《持續學習》這本書的時候,作者365天每天都騎行上下班,公司距離居住地20多公里,他就是為了鍛鍊意志。不管颳風下雨還是風吹日曬,雷打不動。

個人愛好

騎行本身就是一種很迷人的愛好,你可以看到很多平時看不到的風景,就像街邊新開的小吃店,路邊新來的賣唱人……

比如,Facebook的創辦人扎克伯格和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都是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除此之外,還有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中國著名演員彭于晏都是騎行的愛好者。

所以,領導選擇什麼方式上下班,只是個人的一種選擇或愛好,不能因為我們認為他收入高就應該選擇開車或打車的方式。


職場中的白蘭地


座標上海,我之前有個領導,也是月薪3萬多,每天地鐵上下班,他的工位在我對面,每天中午我去吃飯,他都很從容的拿出一包吐司出來吃,剛開始我很尷尬,可是他一點沒事,周圍的同事們也習慣了,他偶爾還會問我:要麼?分你一點?

我:不用不用,謝謝謝謝...


他是河南人,再上海有十幾年了,目前已經在上海買房了,而且上海戶口也已經辦下來了,他家孩子上小學。

這種情況其實在一線城市很常見,很多人認為在職場就應該光鮮亮麗,才能展示職場精英的形象,可對於像我領導這樣的,毫無背景,農村出身,一個人在一線城市打拼、成家、買房、落戶,這些錢都是從生活習慣中節省下來的。

要說我如何看待?

第一、你跟著領導是學習他的專業技能,而不是評價他的生活習慣

比如我的這個領導,非常伶得清,會去公司爭取資源、為團隊爭取福利,能做到相對的公平,做人實在,不喜歡下屬拍馬屁,幹活的時候好好幹活,活幹完,下班,各回各家,不會無緣無故的要求聚餐,公司有團建預算的時候,我們項目涉及到異地團隊合作,他會將這個預算給我們折現,讓我們自己去買吃的,當大家聚在一起時,也會帶我們去吃飯。不管是專業技能還是團隊領導,他沒做得比別的領導差,跟他打交道,只要訴求明確、合理,他也會盡量的滿足。所以,我為什麼要管他上班是做地鐵、騎自行車還是開車了?跟我有什麼關係?

第二、不應該帶有色眼鏡看節儉的消費習慣

前段時間《奇葩說》的精緻窮上了熱搜,其實我也有這麼個前同事小邱,每天在公司有意無意的講,啊呀,這個後的護膚品真的還不錯,小劉,我推薦你也試試呢,就是有點貴,可貴的東西就是好耶。說實在的,小劉一直用的是百雀羚的護膚品,有次快遞到公司,被她看到了,她就這樣說小劉。

她倆工資其實差不多,只不過小劉的錢全都用來買房子了,在上海買了一套,在老家買了一套,而小邱覺得自己長得不錯,錢都花在衣服、美容、護膚品、化妝品上,還存了點小錢,但也不夠買房的,挑了多個男友,都是因為房子而分手的,她立志一定要嫁個有房子的。

我們無法評論,誰對誰錯,就尊重不同人的消費習慣就好了,錢是人家自己賺的,人家想怎麼花怎麼花,跟我們無關。


吖吖wendy


我身邊這樣的人還挺多的,我覺得沒什麼,正所謂:越有錢越低調嘛。而且,很大可能性,你領導把省下來的錢用在了其他地方,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我舉2個例子,都是真實的。

第一個,座標深圳。

一個美女姐姐,一直是做汽車編輯的,工作8年積累了不少人脈和資源,乘著新媒體的崛起,果斷辭職,和別人合夥開了家自媒體公司。經過1年多的經營,公司處於穩步上升期,在別人眼中,妥妥的一個“白富美”!

但是,自從創業後,她一反常態,不穿名牌,不用奢侈品,放著家裡的豪車不用,平時就開一輛公司的10多萬的代步車,還整天在朋友圈“哭窮”給汽車經銷商看。

因為她打算在市區再買一套房,已經看好了,800萬。首付已交,貸款剛批下來,計劃在未來5年內還清。現在每天都拼命工作、跑客戶,除了必要的應酬,其他的穿著、打扮、美食、娛樂、旅遊等,幾乎全省。用她自己的話說,乘著還年輕,逼自己一把狠的。

再說第二個,座標上海。

一小朋友的上司,男的,留學公司的市場總監,月薪保守估計3.5萬。

這男的在別人眼中,已經有點“奇葩”了。他除了公司聚餐,從來都是自己帶中飯,早飯也是在家裡吃完之後過來,幾乎看不到他在上班的時候花錢。更誇張的是,一次聚餐喝多了,總監居然透露,他不僅工資全部上交,還要額外負責家裡每月8千的房貸!

哈哈哈,是不是驚呆了。

但總監本人並不覺得有什麼,他說自己做留學多年,以後也想讓自己的孩子早點出國讀書。所以,幾年前就和妻子一起做了個十年的長期規劃。他和妻子在全職之餘,都會利用自己的職場經驗做兼職,此外,還在做投資理財,讓錢生錢。

補充一下:像這樣的男的(工資上交,還要額外負責家用錢),我知道的不止一個。

越努力,越幸運;越有錢,越有錢!

上面這2個例子,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他們走到今天,努力和財富已經分不開了。未來,如果不出意外,都不太會面臨職場和金錢的困擾。

所以,與其花心思去猜領導為什麼騎車上班,還不如好好提升自己!

你可以努力提升工作技能,爭取做自己崗位的“大拿”;也可以下班後多學一門技術或者語言,更可以去結交人脈,又或者是開展自己的副業等等。

可做之事實在太多,貴在堅持!

此外,也不用一開始就給自己定很高的目標,以免因壓力太大,容易半途而廢。

如果一件事,你給自己3-5年的時間去做,我相信一定可以的。

最後,等你也月薪3萬的時候,是騎車還是開車,是開普通車還是豪車,都只是“幸福的煩惱”啦。

歡迎關注@飄果子星,分享職場經驗和好心情~O(∩_∩)O~

果子星球


多年未見過老鐵約我見面請吃飯聊聊,坐下後他讓服務員撤走桌上的兩個餐巾紙小包,然後從口袋裡掏出餐巾紙遞給我一包,告訴你剛才等我的時間在樓下負一樓超市買的一元一包,這餐廳的餐巾紙收費二元。此君十年前就身價過千萬了。


金陵老頑童50


曾經有一階段,網上都瘋傳豪門媳婦郭晶晶,竟然用三塊錢的牛皮筋扎頭髮。

都在贊郭晶晶為人節儉樸素。

後來,有人採訪她,郭晶晶也很無奈,說這牛皮筋的價值就只值三塊錢啊。

同樣的,月薪3萬和騎自行車上班,並沒有多大關係。

就如同豪門媳婦的郭晶晶帶著三塊錢的牛皮筋一樣。

01

我們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火眼金睛”

小王是我同事,剛入職沒多久,便買了輛奔馳。

其他同事紛紛猜測,說他是個富二代。

可是,熟悉他的人知道,他這輛車是貸款買的。

而且懂車的人一看便知道,他買的是奔馳最低版。

周圍的朋友都知道,他每個月的花唄,都是用分期支付的。

在我們生活中,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所謂打腫臉充胖子不外乎如此。

所以形式並不代表什麼,表象只是表象。

聰明的人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只關注外表的人反而會被一些事情所迷惑。

02

每個人心裡都要有自己的“定海神針”

不得不說現在的人心浮躁,追求品牌和名牌已經司空見慣。

即使在學校中也都出現這種攀比之風。

但是,作為社會人應該有自己清楚的判斷。

德國哲學家亞瑟·叔本華說過:“不要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別人開大奔也好,開凱迪拉克也好,都是他人的事情,同你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你所要做的就是本本分分的經營好自己的生活。

每個人的心中都要有自己的定海神針,切勿得了紅眼病,看別人都是好的,這樣反而會迷失自己真正的本性。

03

王母娘娘的蟠桃也並不是人人都能吃的

月薪3萬,的確可以買一輛相對可以的汽車,但是背後卻需要額外的支出。

購買豪車,其保險、養護費用價值不菲,反而不如自行車來得輕巧簡便。

再加上現今的交通環境,堵車更是家常便飯,自行車反而在城市之中更能暢通無阻,低碳環保。

就像當年王母娘娘邀請來參加蟠桃會的都是有品級的神仙,不是隨隨便便的小神仙都能吃得。

同樣的,想買好車就要承擔其背後的付出,別人能做的你並不一定也能做的。

04

每個人都要學會跨過內心的一座“五行山”

當年孫悟空傲慢囂張,最後卻被壓在五行山下500年的。

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為人還是低調謙和的好。

領導雖然月薪3萬,但是能夠時刻謹記謙虛、謹慎,不張揚、不顯擺。

從另外一個層面也說明了,能做的領導必有過人之處。

試想,當你的月薪3萬塊的時候,你是否也能像他一樣低調處事呢?
提這個問題的人,想必在心中也隱隱有所懷疑,覺得領導是否是在作秀?

但不管是否是作秀,能夠低調處事,都說明他對自己的未來、對自己的職場有清晰的界定。

場中最怕的就是茫然不知道目標在哪裡,卻還囂張高調,更容易遭到他人的嫉妒。


所以,職場之中的人,最要緊的是看住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嘴,邁開自己的腿,然後低頭做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