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怎樣寫好起步作文?怎樣避免流水賬或內容空洞?

張愛霞8478064498675


小學作文只需注意兩點,基本就可以做到優秀了。

  1. 說清楚什麼事,包括前因,經過,結果。或者什麼人,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

  2. 學會幾種基本的描寫:天氣(晴,雨,陰,雪),語言,心理活動。動作。(第2條的語言,外貌這些描寫所表達的意思和第1條的情況不同,第1條是說明如果寫人的文章必須要有這幾樣東西的描寫。第2點是說必須學會這些東西的寫法)

學會基本的描寫手法,知道什麼樣的作文裡面必須要有哪幾種描寫,那作文肯定是沒問題了。

但是讓小學生學作文,我覺得先練習口才會更好。

  1. 孩子成長是先會說然後才會寫的,所以如果家長注意的話,口才會比寫作更容易學好。


  2. 語言表達能力好的人,要練作文是個非常簡單的事。(後續再介紹吧)

  3. 語言表達能力好的人,寫出來的作文會非常生動,非常有代入感,可以寫比較極品的作文。

作文看著象流水帳是因為沒有具體的描寫,內容空洞則是缺少中心的事。所以按照這個方式,給

你家小孩試試吧!


嫻意有效教育


我家的孩子現在小學四年級,作文還可以,可以分享一下經驗:

1、多積累。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就給他買課外閱讀書,到現在為止,已經有300本之多。孩子有空的時候,就和他一起讀書,並且鼓勵他記錄好詞好句。

2、多練習。記得他在二年級的時候,他們的語文老師每週必須要求寫一篇作文,並且會讓同學之間互改,然後再寫……

3、多觀察生活。這是避免空洞最好的方法,孩子都沒有經歷過,怎麼能寫的具體呢?記得三年級夏天帶他去了趟青島,看了大海。有一次,作文題目寫『介紹一處印象最深刻的景點』,孩子就寫的是青島,描寫的很細緻,對海浪、沙灘、小貝殼都做了細緻入微的描寫。

一點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希望大咖們給與指導。


大蝦小蝦談教育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小學三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學生由此邁入寫作的門檻,教學上稱之為“習作”—學習寫作之意。三年級作文要求學生完成“由說到寫”,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這就決定了三年級起步作文的過渡性、特殊性和重要性。

 

一、順利過渡是起步作文的關鍵

小學生經過最初兩年的語文學習,儲備了 2000 多個常用詞彙,通過寫話訓練,基本上能完成“看圖寫話”了。但是要讓學生把口語直接轉化為文字,常會因為缺乏所依賴的圖形憑藉,而產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轉化的困難。學生不知道該寫什麼,不知道怎麼寫,就會對作文發憷。因此,教師必須要“注重口語交際,注重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注重對學生“說寫結合”的練,把口頭作文變成書面作文。

 

指導學生習作之前,要為學生創設口語交流、口頭作文的環境。例如筆者在學生第一次習作課中,以《一件有趣的事》為題,首先創設口頭交流環境,讓學生把一件有趣的事情說出來,說清楚;然後再引導學生把口頭交流的話寫出來,“我手寫我口”,就完成了作文。學生通過這種方式明白了“寫什麼,怎麼寫”。教師通過提問引導交流,如“在家裡你還做過哪些有趣的事?”“你是怎麼做的?”“你能詳細地說一說嗎?”通過“先說後寫,說寫結合”,學生寫出了《一次有趣的手工活動》《我幫媽媽生豆芽》《在廣場上放風箏》等各種內容的作文,基本上按要求完成了習作,為作文開了一個好頭。

 

二、培養興趣是起步作文的根本

曾有高中學生將語文三大難總結為“文言文、周樹人、寫作文”,可見學生對寫作文的恐懼。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小學三年級起步作文時就要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喜歡作文。

1.減緩坡度,避免畏難情緒

《新課標》對中年級習作提出了階段性目標: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對於初學作文者,最重要的是“興趣和自信”—想寫和敢寫。因此,教師不能急於求成,不能用欣賞成人作文的心態來對待學生。教師要多鼓勵,少訓斥,減緩坡度,避免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愛護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2.恰當導入,提升習作興趣

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心強,愛看故事,愛動手參與制作,熱衷於模仿,喜歡具體體驗生活情景等,因此起步作文的導入可以採用“故事導入”“活動導入”“模仿導入”“環境導入”“想象導入”等多種方式,不拘泥於“語言導入”。可利用多媒體等各種方式創設情景,對於形象生動的習作導入,學生會更感興趣。

 

3.評價獎勵,體驗成功喜悅

小學生對獲得成功並能帶來喜悅的事情相當感興趣,好勝心和上進心也比較強 。利用作文評價“激發興趣,增強自信”,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儘可能利用教學中的一切機會,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增加學生的成功體驗。例如,組織優秀作文展,範文宣讀,與家長互動;將學生的作文製成習作集,起上好聽的名字;甚至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徵文,把優秀作品推薦給報刊發表。總之,把“要我寫作文”變成“我要寫作文”,讓學生以一種“造船工撲向大海”的慾望對待習作。

 

三、積累素材是起步作文的源泉

1.積累語言素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文章源於豐富的語言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湧,妙筆生花;否則心中縱有萬般思緒,筆下也難以表達。《新課標》強調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對中段提出的要求是“背誦優秀詩文 60 篇,閱讀量不少於 100 萬字”。因此,筆者要求學生平時積累優美字詞句篇章、古詩詞、名人名言、俗語、歇後語、對聯等語言材料,鼓勵課外閱讀,加大閱讀量,拓寬學生的眼界,使學生習作時有語言可借鑑,可使用,避免“無米之炊”。

2.積累生活素材

熱愛生活,積極參與生活實踐,切實體驗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作文鮮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否則就算有再多的語言材料,沒有生活積累的習作也會淪為“無病呻吟”或者“假大空”的流水賬。所以筆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文體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學習感興趣的各門功課,增加學校生活體驗。如果為了提高眼前成績而擠佔學生其他的寶貴生活資源,只會變成近視眼的“戰略家”,所以筆者會盡可能地讓學生享受學校生活的快樂。筆者還要求家長配合,幫助孩子有目的地積累家庭生活素材。如跟孩子一起做遊戲,做家務,領著孩子回鄉下牧區去體驗生活等。學生跟父母一起體會生活的快樂和煩惱,捕捉生活的細節,在習作時就有切實感受過的素材可用,結合語言積累和教師的方法指導,習作就不難了。

3.培養觀察能力

作文的選材應該能從長時記憶中提取信息,而不是臨時抱佛腳倉促地開始,這就要求學生平時能夠留心身邊的事物,通過觀察瞭解世界,積累素材。因此,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就要滲透觀察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體驗生活,觀察生活。這樣的觀察,是學生主動得來的,不斷髮展的,終生受用的。這也符合《新課標》對中段學生提出的“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的要求。

四、得法教學是掌握作文章法的重要途徑

    鼓勵學生“自由表達”是指在情感和內容方面,具體落實到書面語言的作文,說到底也是一項有方法有章程的技術活兒,例如“怎樣承題” “圍繞題目怎麼組織原材料”“先寫什麼,後寫什麼”等。課堂作文教學,是讓學生掌握作文章法的重要途徑。根據《新課標》,結合教學實際,筆者設計並制定了起步作文教學法—“依託教材,以閱讀教學為本,讀寫結合;不拘泥教材,結合實際模仿練習,掌握合適的習作之法。”進入三年級以後,每次學習課文,筆者都會針對課文最大的寫作特色,精心設計,結合實際情況,

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文章精妙的表達方法。不僅注重課堂小練筆,更注意把學課文與教習作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在習作中恰當地運用本單元所學到的寫作方法。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忌諱講解語言、文學及寫作方法、標點符號、書寫格式等方面的知識,以避開“超標”嫌疑。但實踐證明,關於語文習作的基本知識,只要在合適的時機,引導得當,不術語化,學生完全可以接受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學習資料管家


小學三年級怎樣寫好起步作文?怎樣避免流水帳和內容空洞?

我認為要指導三年級學生寫好起步作文,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去指導。

一是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克服學生厭倦作文,懼怕作文的心理障礙。作文第一課老師就要給學生吃上一課"定心丸"。千萬不能出一個題目就溜之大吉,一旦學生寫不出來,出現卡殼,那麼學生永遠害怕寫作文。為什麼有的人一生懼怕寫作,就是老師這第一節起步作文課惹的禍。

所以起步作文第一節課相當重要。

上課後教師要對學生說:"大家都有一張嘴巴,都會說話。那麼會說話就會寫作文。作文其實很簡單,就是用筆把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幹過的事兒寫下來,就是好作文。寫作文其實小菜一碟。"

老師這樣的開場白,一下子消除了兒童的恐懼心理,學生會情不自禁地說:"作文真好玩!"然後老師給學生出示一個題目讓學生練習寫作。

二是告訴學生寫話與作文的區別。三年級學生作文正是由寫話過渡到篇,是一道邁不過的檻。教師要告訴學生寫話是僅僅寫一個段,幾句話,而作文就要最少寫三段話,像一頭豬,有頭,有肚子,有尾巴,這三樣東西一樣也不能少,少了文章就不完整。如老師可出示例文:

題目:昨天我去吃火鍋

昨天,爸爸媽媽帶我去吃火鍋

我們來到火鍋店,爸爸點了很多菜,有羊肉卷,大魚蝦,雞腿,還有粉條和很多青菜。開始吃火鍋了,只聽見電瓷爐裡沸騰起來,熱氣不斷往上冒。我急的直流口水。等菜沒熟好,就要吃。爸爸看見了對我說:"不要急,菜沒熟,吃了要拉肚子!"我一聽,乖乖地放下筷子。等丁一會兒,菜熟了,我狼吞虎嚥地吃起來,爸爸媽媽還不時地往我碗裡夾雞腿,魚塊,大白菜。一下子吃的我小肚子鼓鼓的,肚子像一隻企鵝。

昨天的火鍋真香。

同學們,著看是不是三段,而且開頭像鳳頭,中間像豬肚,結尾像豹尾。通過範文引路,使學生知道作文的結構了,能力好的學生可以中間分幾個段,寫上五,六段。

三是為了避免孩子作文寫成流水帳,教師要告訴學生抓住重點,對重點部分要進行細緻的刻畫描寫,不惜筆墨。如下面的例文:

題目:我學會了整理房間

星期天,我學會J整理房間

早晨吃完飯,爸爸媽媽上班去了,臨走時給我佈置了一項艱鉅而繁重的勞動任務,還告訴我,如果收拾不好,他回家檢查驗收,讓我吃不了兜著走。

我先把桌子上的書,放在書架上,把沙發上的衣服,放進衣櫃裡。然後再去啃拖地這把"硬骨頭"。一看到沉重的拖把,把子比我高,拖頭像披頭散髮的瘋子,我心裡有點擔心拿不動。因為我才八歲,我試了試還行。我拿起拖把先拖客廳。我先從陽臺一直拖到門口,可一不小心摔倒了,膝蓋也流血了,疼的直哭。

我坐在沙發上給漆蓋找了點藥抹上,然後找了一條帶子綁好。我又爬起來,去拖臥室。拖著拖著,忽然一轉身,拖把打碎了媽媽床前的穿衣鏡,這下闖禍了。我拾起鏡子的碎片,放進垃圾筒裡。我又去拖了廚房,衛生間。

噢,還有我的小臥室,那是天下最亂的房間,書本擺了一桌子,小食品到處亂扔,我一一收拾好。

中午,爸爸媽媽回家了,我向他們彙報了打碎穿衣鏡的事,媽媽卻沒打我,對我說:"做了錯事認錯,就是個誠實的孩子!"爸爸向我伸出了大拇指:"乾的棒"。

今天的家務勞動真快樂。

這篇作文就不是流水帳,它依次寫了整理桌子,拖地,掃地,重點寫了拖點,寫的聲有色,曲折生動。

四是老師對於起步作文要多鼓勵。剛寫起步作文,老師要降低要求,多鼓勵,千萬不能去指責。作文評改評語多使用有"進步","老師為你點贊"之類獎勵的評語。萬萬不能寫"語句不通","層次不清","中心不明白"等否定評語。給學生潑冷水,給習作判"死刑"。那是打擊學生寫作積圾性的"棒子"。

剛寫作文學生寫的內容少,不管學生寫一兩句話,寫一兩行。寫幾十字,或一半百字,都要給予鼓勵。有了信心,下次或許寫二百字,再後來就能寫像樣的作文來。

五是平時教師要多指導學生練習作文。作文能力是練出來的。語文課上,仿照課文片段寫一篇小作文,上完課文仿照課文寫一篇習作。也可引導學生寫一寫日記。通過練習,學生一定能寫出像樣的作文來。

六是用範文引路。語文課上,自習課上,或在星期天,老師要佈置學生自已去讀作文,一邊讀,一邊摘錄好詞好句。讀的多了。積累的語言多了,材料多了,寫作文時好的句子,好的材科就會湧入筆端,作文不愁無米下鍋。

總之,起步作文老師一定以培養興趣為目標,低起點,低要求,多指導,多鼓勵。只要方法正確,學生一定會有興趣寫好作文,作文能力一定會很棒。


楊德福8086


我是讀寫講演變現教練丁玥老師。關於三年級作文起步如何寫好作文避免流水賬或內容空洞,主要要針對性解決以下四個問題,結合實際教學,講講我的方法。



針對寫不出

先寫好第一句“中心句”,寫出第一句,後面句子就跟著“溜達”出來了。第一句話,很簡單,按照“時間、地點、人物、幹什麼”,四個要素,拼起來。為什麼先寫第一句話?因為任何一件事,縮減到最後,就是時間、地點、人物、事情這四個要素。第一句,是中心句。後面的句子,都是第一句的“小尾巴”。

《可愛的小鴨》

今天,我在奶奶家看到了幾隻小鴨子。它們的樣子是:白白的羽毛、紅紅的腳、黃黃的嘴巴、明亮的眼睛。對了它還下了三個鴨蛋。過了一段時間,在鴨媽媽溫暖的懷抱裡出生了三隻鴨寶寶。第一隻是小黃鴨,第二隻是小白鴨,第三隻也是小白鴨。 這些小鴨子和我玩得很開心!它們是最可愛的動物。




針對寫不清

按順序觀察,以看圖寫話為例,看圖寫話訓練的一個重點就是按順序觀察(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從前到後、從後到前、從左到右或者從右到左等),只有按順序觀察了才能使你的表達有序,而不是雜亂無章。按順序觀察是前提,能詳略得當地描寫可以使你的作文更顯張力。這就要求我們在觀察的時候還要有所側重。

《我愛大草原》

暑假的一天,我騎著馬來到大草原。大草原真美啊!有紅紅的太陽,有藍藍的天空,有白白的雲朵,還有綠綠的草地。在這所有的美景中我最愛小馬,小馬跑的很快,像陣風一樣。我來到大草原,我很開心!



針對寫不長

將作文分三步:第一步,是生一個句寶寶,就是寫出一個句子。第二步,是句寶寶變高,增加合適的描述性詞語或短語變短句子為長句子。第三步,是句寶寶變美,就是給句子加上修辭手法。短句子都變長變美,作文自然可以寫長了。

《把句子變長》

我有一個布娃娃;我有一個可愛的布娃娃;我有一個可愛的布娃娃,布娃娃穿著漂亮的花衣裳,就像一個真娃娃。

弟弟開心的笑了;弟弟很開心的笑了;弟弟開心的笑了,笑臉像小太陽一樣。

爸爸是一名消防員;我的爸爸是一名消防員;我的爸爸是一名消防員,他力大無比像巨人。

小鳥在唱歌;小鳥在樹上唱歌;小鳥在樹上開心的唱歌。



針對缺乏想象

想象可以給作文添彩,要學會東想西想。可以從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五覺等角度多方位思考。

《美麗的春天》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在這四個季節裡,我最喜歡春天。 春天到了,小草長出了綠綠的嫩芽,滿山遍野到處都是,像給大地鋪上了綠色的地毯。清澈的河水好藍啊。小溪流咕咚咕咚地唱著歌。桃樹有數不清的桃花,一陣風吹過,樹枝隨風搖擺,有幾朵花瓣隨風落下來,到處都能聞到桃花的香味,讓人神清氣爽,很舒服。一隻只小鳥快樂地飛來飛去。藍天上的雲朵又白又軟,像溫暖的大棉被。 這真是個美麗的春天。


以上方法供參考!原創勿仿,期待交流!


丁玥


三年級作文剛起步。有話可說,有言可寫為是。不怕流水,就怕斷水。在流水的基礎上,對症要求突出重點,引導圍撓中心,刪繁就簡。防流水作文,讓學生明白,為啥這可寫,那不可寫的原因。切忌一刀切。


用戶8257563979095


作文,是語文中的“奧數”,是語文能力提升的核心支撐,是語文綜合思維能力應用和高級思維品質的具體呈現。

作文分類:

一、啟蒙作文

1、一年級啟蒙;

2、二年級升格。

二、起步作文

1、起步開竅;

2、起步提升;

3、起步創新。

三、創新作文

1、小學創新作文

2、初中創新作文

3、高中創新作文

由此可見,作文的發展,遵循一定的“金字塔結構螺旋規律”,加強作文寫作思維訓練,是學生快速提升作文寫作能力的基礎。沒有抓住思維品質提升訓練過程,一切都是無序的和無效的結局。

從二年級升三年級,正是學生思維發展轉變的一個重要節點,學生從圖像思維作文向文字表述作文過渡。學生思維維度由單一平面視覺思維,向思維多維度發展。

然而,在這個由低級感性思維向高級抽象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思維發揮著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支撐點作用。尤其是在三年級學生的作文寫作中,絕大多數的都會呈現出寫流水賬的作文“套路”,一個重要的問題和因素,就是出在“思維應用”上。

學生應用抽象思維寫作文,自然都進行邏輯思維推理,依樣畫葫蘆,照本宣科,一五一十地照相式的作文出現了。

解決寫流水賬作文的問題,一是要解決“形象思維”問題,二是要加入“情感激活”作用。這兩個棘手的問題解決了,“流水賬作文”,自然就會克服和改變了。

小學生寫的作文,以記敘文為主,記敘文分類:

一、狀物記敘文;

二、寫景記敘文;

三、寫事記敘文;

四、寫人記敘文;

五、想象記敘文。

綜上所述,小學記敘文初學過程,是以寫實記敘文為主,每一種體裁都是不同思維品質的發展過程。寫實記敘文學會了,再寫想象作文觸類旁通,改變和轉換思維角度。

作文思維品質訓練,只有有的放矢,抓住核心點,一切都會迎刃而解了。

在作文學習的過程中,閱讀也是很重要的一種主要因素,閱讀要採取“定向閱讀”,針對性要強,要一針見血,才能到達高效學習,高效快捷提升的效能。

小學生只要通過專業系統化思維訓練,有效提升思維維度和思維品質,科學應用比較思維、結構思維、系統思維、跨界思維、創新思維,作文將會是一個跨越的突破。

小學生寫初中作文,寫高中作文,輕而易舉,不再是遙遙無期的“夢想”,實現“彎道超車”,實現“金字塔結構螺旋升級發展”,實現“一箭三雕”都能夠成為現實。

思維改變學習過程,思維維度和思維品質改變學習方法,改變學習策略,改變人的發展品質。


荊州小太陽作文工作室


遇到了很多家長說,我們家孩子做語文其他的還行,一到寫作業就不行[捂臉]。半個小時憋不出來幾個字,讓寫個四五百字的作文跟要他命一樣。老師列好寫作提綱,他照著寫也不行[淚奔]。自己也培訓過一些孩子,這些都是普遍性問題。歸結起來是一下幾種存在的問題。

一、作文字數問題,就是寫不出來這麼多字,要麼記一些流水賬湊字數等等。

二、缺乏寫作興趣,寫作目標模糊不知道寫什麼、平常閱讀質量不高積累比較少不知道怎麼下筆。

三、作文訓練沒有針對性,漸漸孩子也會覺得枯燥乏味。

要解決上面👆這些問題,“別指望一口能吃個胖子”,不要把這個責任完全推給老師👩‍🏫,小學一個年級五六十個孩子,每個孩子的閱讀和理解能力都不一樣,指望老師能夠一對一指導,那是不現實的。最終還得靠家長,所以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寫的是個啥,孩子只要願意動筆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接下來家長就要做的是引導。

首先,我們要做的是熟悉孩子的語文課本,每一單元,你會發現教材編定的老師不是亂排順序的,都是有一定的想法💡在裡面,每一單元的寫作✏️也是結合這一單元所學的。舉個例子,(我不記得是三年級還是四年級課本了[捂臉]),在那一單元基本上描寫的是某一個地方的特點,我印象深刻的是西沙群島和濱海小城,作文老師要求讓學生👩‍🎓寫的是我的故鄉。一開始這個孩子不知道怎麼去寫[淚奔],讓他在哪半個小時就憋出來兩三行[捂臉]。

我當時就看不下去了,就帶著他把那一單元課文看了一遍,在過程中(以海濱小城為例)我不斷問他。讓他去思考🤔,這邊課文寫了哪些東西(提取文中元素),大海、海岸、街道、樹然後城市,這些都是組成這篇文章的元素,問他如果自己在城市裡,看到遠方是什麼—大海,一一去問這些元素的距離,確定了這篇文章是由遠及近寫的,每一段都在描寫一個元素。

然後通過元素找關聯,比如讓他由大海能夠想到什麼,海鷗、海水🌊等等進行一個關聯讓他造句子。街道關聯是哪些等等依次進行。讓他自己去尋找發現,每篇文章都會配一幅圖,如果孩子想不出來關聯就在圖中尋找比較快些。如果時間不夠就找兩篇課文分析,夠的話多看幾篇。

最後到寫他的作文——我的故鄉,結合課文,他已經瞭解可以按照距離遠近去寫,也可以按照時間順序去寫比如春夏秋冬。也可以按照某塊區域去寫都可以等等。

重要的還是在平常的聯繫,一兩句、兩三句等等,厚積薄發,在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可以進行引導問一下孩子想法💡、看法、描述一下。如何引導後面找個時間到時候寫一篇文章詳細介紹。這裡介紹幾種方法吧,玩的過程中也可以選取幾個元素,比較今天去公園裡面,看到了樹🌲、花、人、顏色等等,你可以跟孩子比個賽每個人各出三個詞語(一定是看到的)造一個句子,邏輯合理等等,這樣一路上會很有趣[呲牙][呲牙]

日常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每天寫一篇日記,規定好時間20分鐘,只有15分鐘寫,剩下5分鐘讓他檢查,對於字數要求100-500字之間,可以寫101也行,但最低是100字,記錄📝自己的看見的、發生的等等。

最後,家長可以不知道很多技巧和方法但一定要關注孩子,在孩子寫作的時候,一心一意的陪著比唾沫星子亂飛要好的太多[呲牙][呲牙]。不知不覺手機打字打了這麼多了[捂臉],有任何問題歡迎探討[耶][耶][耶]




一群孩子的大叔


小學三年級學生怎樣寫起步作文,怎樣避免寫流水帳?小三學生,經過學前和一二年級的語文學習以及社會語言實踐,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定的寫字敘事能力,這時候,怎樣去引導他們寫好起步作文呢?首先得通俗明白地告訴他們什麼叫作文,那就是要告訴他們,作文就是把自己最想告訴家人、老師、或者同學朋友那一件事用文字寫到本子上,這樣寫出的文字就叫作文,它叫記敘文。接下來最好選用課本或教參材料上的範文引路了。老師一定要明確認識到先入為主這個詞,所以選擇範文一定要擇優,給孩子們在思想上打個深深的烙印,加深他們對記敘文的認識,在分析範文過程中一定點明記敘文必要交待清楚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結果,加深他們對記敘文的概念認識。這是第一步,這一步很重要,做為引導者的老師或是家長一定要備好講好這一堂課。

怎樣避免孩子們把作文寫成流水帳呢?首先讓你的學生知道什麼叫流水帳,流水帳是財務上記帳的一種形式,這就是把每一天財務支出及收入如實地一筆一筆記在賬本上,這種記帳形式就叫流水帳,它像小河流水一樣一天在不間斷地流淌著,它是枯燥的乾巴的無味無趣的,在講的時候一要拿真的帳本做好示範,把它和作文本以及示範文作個比較,接下來,告訴他們怎樣寫好記敘文的六要素,在經過這一要素上一定要著力寫好,多問自己個怎麼樣,怎麼樣的場景?怎麼樣的人?怎麼樣地想?怎麼樣地說?怎麼樣地做?怎麼樣做?等等。這些基礎概念弄清楚了,流水帳文基本上就可以杜絕了吧?至於要做到內容不空洞,寫得生動充實,那也是重在用生動的範文來引導了,好的導遊總是會讓遊客興致勃勃地跟著他跑路的。人常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一口難以吃出一個胖子,寫好作文不是一日之功,接下來只有多讀,不斷豐富自己的詞彙,提高自我煉詞組句成篇的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記敘以及關於人景物的描寫能力,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讀得多,寫得多,一定能夠會寫出人見人愛的好文章。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用戶太行老萬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我的答案使你滿意!

經過一年級的造句,二年級的看圖寫話,到了三年級的作文。

當然,隨著年級的上升,作文難度也在增加,尤為明顯的表現是字數的增加。

我是很反感作文時字數的要求,這既是很多學生感覺作文難的原因,也是學生作文內容空洞,成為流水賬的原因。

三年級作文字數要求是三百字,大部分的學生看到這個要求的第一反應是怎麼才能湊夠三百字,而不是去想想作文的內容。

所以,三年級寫好作文的第一步,應該是弱化字數限制,打消學生的恐懼畏難心理。

三年級作文以記敘文為主。

比如有一作文題目——《課間趣事》。

大部分同學會這樣寫:

下課鈴響了,我和某某、某某、某某……跑出教室。

我和某某、某某、某某來到操場上,玩起了某某某(遊戲名)。我和某某、某某一組,某某和某某是另一組。

我和某某做了什麼,某某和某某做了什麼。

……

真是一個有趣的課間!

這是大部分學生的作文,按照朱光潛在《大師的作文課》中所講,其實,這已經算是一篇合格的文章了。

他的文章寫的是不是事實呢?的確是事實。事情講清楚了嗎?看起來基本清楚了。但是,讀者卻感受不到有趣!

這是問題所在。

上面的例文中,學生的句子,幾乎全部是單句,而且是最簡單的單句——主謂賓。

這樣簡單的句子組合成一篇文章,敘事是完整了,但毫無美感可言,質量更是不值一提。

所以,這第二步就是要教會孩子在簡單句子這個骨架上增加肌肉。

換句話說就是多聯繫擴句縮句。

再來看事情經過。學生在敘事是內心裡很清楚他要寫的這件事,只是限於詞彙量無法準確表達而已。比如出教室,可以說跑出教室,也可以說走出教室,還可以說蹦蹦跳跳的出了教室……

用不同的詞表達不同的意思。很多老師和家長要求孩子積累詞語,但就是不告訴孩子如何去積累。孩子為了完成任務,只能隨便的抄寫一些詞語來糊弄過關。

所以,第三步就是正確積累。(這一節另外再講)

完成前三步,孩子能做到準確表達。

接下來是第四步:描寫。

學生作文字數不夠是因為描寫能力差。很多學生可以描寫直觀內容,包括語言,動作,外貌等,但這些描寫也僅僅是停留在表面,比如語言描寫,學生幾乎千篇一律:他說、我說……而對於說話人的語氣,神態,動作等描寫幾乎沒有,

所以,文章讀起來乾巴巴的。我們可以見到加幾個詞試試:他義正辭嚴的說,或者他臉色鐵青,眼睛狠狠地瞪著對方,從牙齒縫裡擠出幾個字……

第五步:短句。

很多學生學完前幾步,形成一個習慣,描寫,擴句,句子越長越好。其實,並不是句子越長越好。

文章是讓讀者讀的,其實也是語言的一種輸出模式。結合實際,一口氣說很長的話,不光說的人累,聽的人也一時反應不過來。文章亦是如此,長句子固然描寫夠了,但是讀起來太費神。

比如:一條清澈的小河叮叮咚咚的流過我家門前。

短句:叮叮咚咚,清脆的,那是我家門前的那條小河在歌唱,河水清澈見底。他是精靈,歡快的奔向遠方!

原則就是簡單句變長句,長句變複句,複句變短句!

掌握以上五步,你的作文想不好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