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滬者|農家菜、香米糕,農場主“花式投喂”志願者

熱鍋,倒油,三條黃魚煎得噴香,加上佐料,擺盤——孫秀龍將剛燒好的魚端上桌,一旁還擺著紅燒雞翅、自家醃製的牛肉片、清炒時蔬……3月5日下午5點,松江區葉榭鎮大廟村的農機服務站又準時開飯了。“哎,真香!”“先洗手去!”沒過多久,兩名身穿橙色馬甲的志願者就聞著飯菜進門了。


守滬者|農家菜、香米糕,農場主“花式投餵”志願者

孫秀龍將剛做完的菜端上桌


孫秀龍是大廟村家庭農場主,也是村裡農機服務站的負責人。原本村子裡有20多個大小路口,因為疫情防控,2月8日起只留松衛公路、山房公路一個口進出,村幹部、網格長、志願者24小時輪班駐守。這天,孫秀龍看到道口執勤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只能吃泡麵充飢,心裡很難受,便萌生出為大家提供“免費愛心餐”的想法。


說幹就幹,第二天一早孫秀龍就從家裡把食材帶到了服務站,開始忙活起來。“蔬菜和大米都是我自己種的,每天再買一點葷菜,我自己掌勺,大家吃著也放心。”自2月9日起,當班志願者總能準時吃到新鮮可口的熱飯熱菜:紅燒肉、白灼蝦、麻婆豆腐、小青菜……菜式也費心變著花樣。


農機服務站離道口很近,走路只需要兩三分鐘,裡面特闢一間小廚房,農忙時,村民也常在這裡吃飯。現在,孫秀龍每天都遵循“工作時間表”:每天上午9點半清洗食材;10點開始準備午飯;下午4點開始準備晚飯。到了飯點,道口志願者便輪流前來用餐。


守滬者|農家菜、香米糕,農場主“花式投餵”志願者

孫秀龍正在切配蔬菜準備做晚飯


除了為志願者提供愛心餐外,孫秀龍自己也穿上橙色小馬甲,加入了道口值勤的隊伍,已經堅持了兩個多星期。道口站崗8小時一班,每班有4-5人。“村幹部、網格長都很辛苦,我們幾個農場主一商量,大家都說,反正現在也不忙,我們也來搭把手。”孫秀龍說,最近回村的人比以前多了,不能掉以輕心,“面對這場戰‘疫’,誰都不是局外人。”


守滬者|農家菜、香米糕,農場主“花式投餵”志願者

孫秀龍正在村口頂替正在用餐的志願者崗位,對來往車輛和行人測溫並檢查入出證件


在葉榭鎮,像孫秀龍這樣的志願者還有很多。三位1984年退役的老兵主動報名站崗,妻子們則自發組織做起了夜宵,這天晚上她們相約一起“開工”:又是包湯圓,又是煮雞蛋,忙乎到十點半,煮了兩大鍋的湯圓和40個雞蛋裝入保鮮盒,分發給在寒風中值守的志願者。


位於興達村的民宿“八十八畝田”不僅每天為村裡的工作人員提供愛心午餐,還精心製作了不少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葉榭軟糕。新鮮軋好的松江大米,淘洗、浸泡,晾曬、細篩,輔以綿白糖和各色餡心……3月5日下午,“八十八畝田”負責人朱燕和幾位阿婆聚在一起,一盒盒熱氣騰騰的葉榭軟糕新鮮出爐。“我們已經給鎮裡25個道口的志願者都送過去了。”朱燕告訴記者。而一旁,阿婆嫻熟地做起了青團,綠油油的麵糰搓成圓潤可愛的模樣,充滿春天氣息。


防疫期間,村裡不僅有消毒水、酒精味,更有農家菜、米糕香。一場場“花式投餵”,湧動著鄉里鄉親間最質樸的溫情。


新民眼工作室 楊潔

圖片 | 徐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