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壮族“牛王诞”

连山壮族“牛王诞”

  “牛王诞”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壮族先民在打猎中生捕了一头野牛,经驯养后变成家牛,某年四月初八日这头牛生下一头公牛犊,经训教后能犁田耙田并得到繁衍成群,逐步代替了人力拖犁耙之苦。壮族先民为了纪念这头公牛的功德,尊它为牛“始祖”,所以这一天称之为牛王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壮族“牛王诞”节日已有370多年的历史了。
  按习俗,“牛王诞”这天务必让牛休息一天,不下田耕作。农家则早起备上三牲祭品到村头土地庙祭拜牛王;有牛之家,或炊五色饭(用枫叶汁煮黑饭、用黄栀子煮黄饭、用鸡血藤汁煮红饭、用艾叶汁煮绿饭、白饭),或煮糯米甜酒,或油炸糍包粽子,或煮薯菜粥,用来喂牛,以犒劳耕牛下田作役之苦;家家牛栏门口插上绿柳枝,并在门口燃纸钱香烛,祈求耕牛四季平安。家中如有孱弱小孩,则需让他穿上蓑衣,戴上竹笠,抓五色饭到牛栏陪牛同吃,祈求小孩他日如牛一样健壮。有的农家则牵牛到河边,帮牛洗刷身子。有的人家则以薯藤煮粥喂牛,生活比较富裕的人家,则以糯米或粉煮油糍用香茅包裹喂牛。生活困难的人家则割些新鲜的草料放进牛栏喂牛。不论何种家庭,在四月八这一天,都要清理打扫牛栏,牛角牛头披红,牵牛到河涌洗涤梳毛,除去牛身上的虱子。


  在完成护牛爱牛工作的基础上,节日中午,各方来客及亲朋好友被请到家中聚会喝酒,庆祝“牛王诞”。人们以鸡、鸭和壮族特色菜:鱼生、肉生来宴请亲朋戚友。鱼生是用生猛鲜鱼(至少2斤以上)做的,先将活鱼割尾放血,然后剔骨,切成鱼片,晾干备用,然后用紫苏、葱、蒜头和熟木耳丝、熟花生粉、蛋皮(切成丝)为佐料。待鱼片干爽后,用酸醋先醃制紫苏、葱、蒜,然后把鱼片倒入佐料和熟油之中拌匀,即可食用。肉生是用新鲜半肥瘦猪肉切成薄片,先用酸醋醃30-60分钟,其它佐料与制作“鱼生”的佐料相同,吃时拌匀,边食边拌,以保持爽脆。过四月八,无此“两生”,认为是愧对亲朋戚友。除此之外,还做粽子、白糍、粽糍、黄糍等糯米制品,馈赠亲友。届时,还举行壮族八音、山歌对唱、舞木马等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活动。


连山壮族“牛王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