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探寻非遗文化|寻找老故事,遇见未知的秘密(三)

带你探寻非遗文化|寻找老故事,遇见未知的秘密(三)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每个地方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

都创造了特色鲜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天等的传统民俗“打榔舞”

带你探寻非遗文化|寻找老故事,遇见未知的秘密(三)

2017年天等县千人打榔舞直播现场/图片来源:新华网

天等的打榔舞,入选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认可授予的“打榔舞之乡”。

带你探寻非遗文化|寻找老故事,遇见未知的秘密(三)

打榔是天等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在天等大地上,群众性的打榔活动方兴未艾,特别是2010在天椒广场举办的“千人打榔舞”活动以后,昔日沉睡乡里民间,名不见经传的打榔舞,如今已悄然成为“天等品牌”,闻名遐迩,饮誉四方。

带你探寻非遗文化|寻找老故事,遇见未知的秘密(三)

打榔舞到底由何而来呢?民间众说纷纭,有的说是起源于打谷舂米,有的说是舂糍粑,有的说是驱邪赶鬼,有的说是防御盗贼的警报器,也还有的说是养牛养马用的饮水槽……那它到底是什么?今天就让我来告诉大家。

带你探寻非遗文化|寻找老故事,遇见未知的秘密(三)

据史料记载,唐朝有一个叫做刘恂的人在广州当司马,卸任后写了一本书,名为《岭表录异》,里面记载:“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而为槽,一槽两边约排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磕槽舷,皆有扁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刘亮也”。

文字不多,但一目了然。刘恂所说的舂堂就是榔,榔是用整根大木头凿刳成槽状,它的作用是舂稻粮。并不是有人所说的舂糍粑或者别的,如果说榔仅仅作为劳作工具的话,刘恂的描述应该到此为止。

带你探寻非遗文化|寻找老故事,遇见未知的秘密(三)

后面“两边排十杵,男女间立,敲磕槽舷,皆有扁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的描述,我们就不难看出明显是一个群众性的娱乐场面。可见他的描述的本意应该是着眼榔的娱乐功能,因此打榔在壮族地区起源于唐代或更早的年代是毋容置疑的,至今已经1400多年的历史了。

带你探寻非遗文化|寻找老故事,遇见未知的秘密(三)

关于打榔舞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地州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屯里有一个姓陆的大户人家,家道富足,但他心地良善,经常接济贫困乡亲,口碑很好。

带你探寻非遗文化|寻找老故事,遇见未知的秘密(三)

那年又获大丰收,谷子登场,陆老爷顾人脱谷装“枖”(本地特有的小粮仓),顾来的人白天做工,晚上把木榔摆放在枖的下面。午夜时分,刚要入睡的人们听见从打谷场上传阵阵悦耳动听的打榔声和山歌声,纷纷起来,悄悄地打开小窗向谷场窥望。

带你探寻非遗文化|寻找老故事,遇见未知的秘密(三)

只见不知从何而来的一群男女青年,他们穿得很漂亮,击打木榔,边舞边唱,非常好看。第二天,人们奔走相告,无不称奇。打谷的时候,陆老爷告诉大家,昨夜仙人托梦,木榔修炼多年,今已得道成仙,掌管地方祸福,从今往后,地州一带百姓,年年打榔祈福,岁岁击榔驱邪,一直延续至今。

带你探寻非遗文化|寻找老故事,遇见未知的秘密(三)

打榔舞活动在天等各地普遍存在,而且历史悠久,得到比较完整的保留和发展。比如天等镇稻香村和上映乡亮钦村等地方,不单保留原始木榔,就连仪式和击打技艺都保留得很好。在稻香荣华一带,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几乎没有哪一个说自己不会打榔。

带你探寻非遗文化|寻找老故事,遇见未知的秘密(三)

天等打榔舞一般在开春(正月初一到十五)和秋收(八月十五)以后进行,即所谓春祈秋报。打榔的仪式大同小异,一般首先是“请榔”,把收藏在庙宇或者各家各户的木榔请到指定地点并且按照队形位置摆好;接着就是将参加打榔人员分组配对,榔的每边三人(或若干人),指定一人或者两人为主打或领打,领打者负责控制节奏和打法的变化。

带你探寻非遗文化|寻找老故事,遇见未知的秘密(三)

击打的动作和节侓由原来的劳作形态演变而来,原始的打法有舂、拖、点、撩等四种,荣华稻香一带兴用短杵,上映龙茗一带则多用长杵,短杵细密优雅、长杵粗旷大方,各具特色。

带你探寻非遗文化|寻找老故事,遇见未知的秘密(三)

现代版的天等打榔长短杵相结合,击打的花样和节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融入了舞蹈元素的动作,配上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天等打榔声越来越响了,天等打榔舞越来越好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