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巧用方格蔟上蔟,可使蚕茧品质提高20%,6个使用要点需掌握

无论养殖规模大小,养殖户养蚕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让蚕顺利熬过5龄蚕期,然后进入上蔟作茧,等蚕茧成熟后,再通过出售蚕茧进行变现。不过不同的养殖户,蚕茧产量是有一定差异的,有的养殖户1张蚕种可以收获130斤蚕茧,而有的养殖户只收获60斤蚕茧,出现这样的差异跟多种因素有关,有的是蚕种问题,有的是因为4-5龄阶段管理不当,部分蚕中招了一些蚕病。还有的养殖户是在上蔟环节,没有选择合适的蔟具,导致不良蚕茧率偏高,蔟中发病的现象也较为明显。在蔟具的选择上,有的养殖户会考虑短期的成本,希望能尽量减少开支,出现少量不良茧也可以接受;当然也有的养殖户更在意蚕茧的品质,认为品质提升了,蚕茧的价格才能提高,这就看养殖户自己的实际需求。

在蔟具的使用上,各地的养殖户也在探索,比如早期使用草龙蔟、伞形蔟、竹条蔟等,再到后来使用折叠蔟、方格蔟等,这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从实际使用的情况看,方格蔟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可以说成为了很多养殖户的首选蔟具,原来使用草龙蔟、竹条蔟的养殖户,也基本上改用方格蔟了。方格蔟目前的规格主要有2种,一种是横12个格、纵13格,共有156个小孔,每一个小孔的长度为55公分,宽度为40公分;另一种是横9个格、纵18个,加起来有162个小孔,当然还有的养殖户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制。可能有的养殖户想不明白,为何现在用方格蔟的越来越多了,而且一些农技人员也会引导养殖户使用方格蔟,个人认为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养蚕巧用方格蔟上蔟,可使蚕茧品质提高20%,6个使用要点需掌握


一、可有效降低养蚕投入成本

当熟蚕达到一定数量时,就需要安排上蔟,用哪种蔟具恐怕又是养殖户需要决定的,就像我们那里,以前养蚕时,会使用草龙蔟,因为取材非常方便,基本上不用额外支付什么费用。草龙蔟的材料很简单,就是水稻秸秆,自家水稻收购后,将秸秆收集起来晒干,然后用小工具做成草龙蔟,但这种的蔟具柴印茧、双宫茧、黄斑茧等比例偏高,而且使用次数不宜超过3次。使用方格蔟又不一样,第一次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但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管理得当,用3-5年也是很正常的,综合算下来,分摊到每一季蚕的成本就比较低,而且使用的次数越多,相应的成本就越低,这也是为何方格蔟逐渐成为主流的原因之一。需要注意的是,方格蔟使用的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5年后即使还可以使用,也提倡全部更换新的。

二、可提高蚕茧品质,避免互相污染

相比于草龙蔟,方格蔟对蚕茧品质的提升有很大的改善,这主要是因为方格蔟具有自身优势,比如说方格蔟设计的每一个小孔,基本上只够一只熟蚕活动,使用方格蔟后,双宫茧出现的概率就非常低了,有时100个蔟具中,也很难有2-3个双宫茧。另外方格蔟实行预上蔟操作后,蚕沙对蚕茧品质的影响就很低,因为熟蚕上蔟入孔后,蔟具可以悬挂起来,蚕茧的洁白度就比较高,这是草龙蔟无法比拟的。还有一个地方是方格蔟的优势,那就是蔟具规则相对统一,上下层对齐后,熟蚕排出的蚕尿、蚕粪等,也不容易掉落在其他蔟具中,使得二次污染的现象明显减少。早期,很多养殖户选择的蔟具不太合理,导致黄斑茧、柴印茧等出现的比例偏高,蚕茧价格就难达到预期,合理使用方格蔟后,蚕茧的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养蚕巧用方格蔟上蔟,可使蚕茧品质提高20%,6个使用要点需掌握


三、可提高摘蚕茧效率,便于规模化操作

目前养殖户选择方格蔟的越来越多,有的是自己借助当地的资源,自行制作,比如说将杉木锯成条状,然后再钉成方格蔟,一般来说,制作的规格会参考蚕座的大小,而且每个方格蔟的大小基本一致的。当然也有的养殖户会从市场上选购现成的,买回来后适当做些处理就可以使用。方格蔟相比于其他蔟具,在摘蚕茧上有很大的优势,养殖户不借助工具,摘蚕茧也比较方便,如果借助一定的工具,原来需要4个人摘的,1个人就可以很快完成,如今10张蚕种以上的养殖户,基本上都是使用方格蔟,而且会采购相应的设备,通过自动化控制,摘蚕茧的效率显著提高,从喂食桑叶、蚕房内温湿度控制,再到上蔟作茧,现阶段的自动化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有利于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

四、充分利用蚕房空间,便于蔟具保存

早期我家养蚕使用的是草龙蔟,原因很简单,因为草龙蔟不需要投入多少成本,只需要自己费点时间制作就可以了。不过存放草龙蔟时,也是一个麻烦事,由于草龙蔟不能折叠起来,需要较大的空间存放,而且还容易被老鼠咬,有时地面返潮或者淋雨了,草龙蔟就很容易腐烂,将草龙蔟放在蚕座中上蔟时,也会堆着较高。而方格蔟又不一样,虽然说不能折叠起来,但其规格相同,可以堆放起来,所占用的空间较少,保存起来也比较方便。而且方格蔟可以悬挂着使用,原来1张蚕种需要30㎡左右的空间,将蔟具悬挂起来上蔟,2张蚕种所占用的空间也不一定达到30㎡,因此方格蔟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养蚕巧用方格蔟上蔟,可使蚕茧品质提高20%,6个使用要点需掌握

当熟蚕进入上蔟阶段时,养殖户也可以相对轻松些了,毕竟5龄蚕期的劳动强度较大,既要采摘桑叶,又要忙着除沙,还得每天消毒3次以上,但此时也不能大意,特别是蔟具的选择上,更是要谨慎处理。因为一旦没有选对蔟具,后期熟蚕上蔟时,出现双宫茧、黄斑茧等异常情况的概率就比较大,蚕茧品质一般,意味着蚕丝的质量不高,缫丝厂收购时,也就不会给出较高的价格,养蚕收益一样难以提升。随着蔟具不断完善,选用方格蔟的也越来越多,但养殖户不要进入一个误区,认为用了方格蔟蚕茧的品质就会明显提升,在实际操作时,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要掌握的,个人认为需要落实好以下6个要点。

1、新的方格蔟要先处理后再使用

对于新的方格蔟,如果直接使用,熟蚕上蔟率往往较低,这主要是因为新的方格蔟,通常有一定的异味,无论是自己用木材制作的,还是直接市场上采购的,都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此时,要先做一些处理才能使用,可以用新鲜的桑叶反复擦拭方格蔟片,或者将桑叶兑水捣烂出汁,然后再将蔟具放在里面浸泡4小时以上,太阳底下晒干后再使用。另外,还可以在蔟具中均匀撒入蚕沙,蚕沙放置的时间为24小时左右,在使用方格蔟具前,无论新、旧,都要先进行消毒。一般使用两种消毒方式,一种是将蔟具放在漂白粉溶液中浸泡,浸泡时间要在6小时以上,如果前期蚕病较多的,浸泡时间要超过12小时;另一种消毒的方式是烟熏消毒,将蚕具、蔟具等放在蚕房中,使用蚕用烟熏剂密闭消毒12小时以上。

2、把握好熟蚕上蔟时机

无论是使用方格蔟还是其他蔟具,为了提高上蔟的效率,都需要把握好上蔟的时机,如果上蔟时间偏迟,一些熟蚕会到处乱爬找吐丝作茧的地方,容易形成双宫茧、畸形茧、薄皮茧等。但如果上蔟的时间偏早,部分蚕还未达到完全成熟,强行上蔟,吐丝量会有所下降,有的蚕还会蔟中死去,同时薄皮茧的数量会明显增多。在5龄蚕后期时,养殖户要及时了解蚕座中熟蚕情况,如果有大小蚕现象的,要提前分批饲养,并做好相应的标记,当蚕座中熟蚕率达到5-10%时,就可以使用蜕皮激素,蜕皮激素的使用量要相对足,但不宜盲目过量使用。当然,如果是5龄蚕后期桑叶供应量跟不上,需要提前1-2天安排上蔟,那么蜕皮激素的使用量可增加10-20%,在喂食桑叶前,可在蚕座中均匀撒入焦糠,这样有利于减少不良蚕茧的数量。

养蚕巧用方格蔟上蔟,可使蚕茧品质提高20%,6个使用要点需掌握


3、合理摆放蔟具,控制好上蔟密度

目前使用方格蔟上蔟,主要有人工上蔟和自动上蔟的方式,根据不同的上蔟方式、蚕种数量等,合理安排好蔟具放置的位置。如果是采取平面平铺的方式,将蔟具直接放在蚕座上上蔟,那么蚕座中蚕体的数量与方格蔟的孔数要匹配,一般来说,蚕体的数量达到方格蔟孔数的90-95%,一张蚕种需要准备方格蔟190个左右。在放置蔟具时,蔟片直接要留有一定的间距,需要保持20—30公分,同时离门窗通风的方向保持平行,离地面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取上下多层悬挂摆放的,要将上下蔟具保持在同一垂直面上,这样可以避免二次污染的现象,因为一旦上一层熟蚕排出蚕尿、蚕粪等,就可以掉落在下一层蔟具上,上下蔟具在同一垂直面,就降低了中招的概率。

4、适时翻转蔟片,提高适熟蚕入孔率

熟蚕在上蔟时,有着向上爬的习性,有的养殖户会利用这一特性,将方格蔟树立在蚕座中,然后让其自动上蔟,这样的操作方式也是可以的,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养殖户的劳动强度。但需要注意的是,悬挂蔟具时,要观察熟蚕入孔情况,发现大部分熟蚕聚集在上部分时,要将蔟具翻转过来,让熟蚕自行爬动找到合适的入孔位置,如果发现右侧或者左侧熟蚕数量较多,同样需要将蔟具进行翻转。大的原则就是,熟蚕聚集较多的一侧要朝下,基本上操作2-3次,大部分熟蚕就会完成入孔定位,从而开始吐丝作茧。当然,如果在该阶段,发现有的蚕就是不入孔,也没有吐丝的迹象,那么养殖户要单独挑拣出来,查看是否有发病的迹象,未有发病症状的,可安排另行上蔟,或者尝试人工上蔟辅助。

养蚕巧用方格蔟上蔟,可使蚕茧品质提高20%,6个使用要点需掌握


5、做好蔟中保护,蚕房内温湿度需保持相对稳定

当方格蔟放置完毕后,养殖户就得提供适宜的环境,让熟蚕顺利吐丝作茧,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点是需要注意的,第一个是蚕房内的温湿度,上蔟后,蚕房内的温度需要调整为24℃左右,相对湿度为70%左右,不宜超过80%,无论室外温度如何变化,蚕房内的温湿度都不宜有大的波动。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是,给蚕房通风时,要做好一定的防范措施,不能让蚕蝇、飞虫等进入蚕房,特别是蚕蝇,要格外做好防护措施,因为蚕蝇一旦飞进蚕房,很容易引起家蚕蝇蛆病,另外一些老鼠洞也要提前处理好,不能让老鼠随意进出蚕房。第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整个上蔟期间,蚕房内需保持相对安静的环境,像一些噪音此时就不宜出现,蔟具放好后,也不能随意移动,蔟中保护落实到位后,是有利于提高蚕茧品质的,相应的产量也会明显提升。

6、择机实行预上蔟,妥善处理蚕沙

对于一些经验较为丰富的养殖户来说,在熟蚕上蔟阶段,还会进行预上蔟操作,把预上蔟处理好了,对提升蚕茧品质有较大帮助。预上蔟的操作也比较简单,就是熟蚕上蔟前,先在室外准备好场地,做好消毒处理,周围得做一些围挡,避免家禽进入场地,同时搭建蔟架,将方格蔟平放在蔟架上,再将熟蚕均匀放在方格蔟上,8-10分钟后,将方格蔟悬挂起来,等大部分熟蚕入孔定位后,再将方格蔟移进蚕房。一般来说,预上蔟的操作不能过夜,比如夏蚕早上7点开始操作,当天20:00之前需要移蔟。实行预上蔟操作,蚕沙可以同步清理干净,当蔟具再移进蚕房时,蚕房内是没有蚕沙的,这样熟蚕吐丝作茧时,就不用担心蚕沙中的病菌诱发蚕病,不过处理蚕沙时,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不可随意堆放。

养蚕巧用方格蔟上蔟,可使蚕茧品质提高20%,6个使用要点需掌握


总之,使用方格蔟上蔟,只要养殖户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蚕茧的品质整体会提高不少,基本上不会出现双宫茧,柴印茧、黄斑茧的概率也比较低,蚕茧品质较好时,蚕茧的价格也会较高,当然养蚕收益也会得到提升。因此,养殖户要习惯使用方格蔟,并且多摸索新的模式,一方面想办法降低养蚕成本,另一方面也要提升蚕茧的品质、产量,降低不良蚕茧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很多养殖户1-5龄阶段管理的很到位,但在上蔟环节出了差错,导致最终熟蚕上蔟情况不理想,或者品质较高的蚕茧数量偏少,关键时刻出了问题,那是比较可惜的,实际操作中要尽量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