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學習時打罵孩子正確嗎?

陽光人生未來充滿希望


家長在孩子學習時打罵孩子肯定是不對的。

我家隔壁一個小孩,8、9歲的樣子,他媽媽屬於典型的急脾氣,這個孩子每次寫作業他媽媽都要插一腳,不是打就是罵,我每次在家都能聽到孩子媽媽用那獨特的大嗓門罵她兒子:怎麼會這麼笨?怎麼就不隨我呢?我從沒見這個孩子笑過......

不管父母有多生氣,有多著急,真的真的不要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打罵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打罵孩子真的會有很多危害。

孩子腦子變遲鈍

打罵孩子會讓孩子變痴呆,變遲鈍,你相信嗎?國外有人做過一次調查:對定向的家庭進行記錄,其中一半家庭經常對孩子進行打罵,另外一半不會打罵孩子,半年之後,對這些孩子的智商進行測定,發現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其智商明顯低於不被打罵的孩子。父母對孩子說難聽的話,時不時打孩子,是會存進孩子的深度記憶區的。父母長期打罵孩子輕者會讓孩子變痴呆,重者變成弱智,會毀了孩子一輩子。

親子關係疏遠

父母對孩子總是打罵,就別指望孩子跟你能有多親近。人都是相互的,不要因為是孩子,以他還小的名義,以為他好的名義,就可以為所欲為的進行打罵。正因為是孩子,才更應該多點耐心和呵護。在孩子看來,跟他最親的就是父母了,可是父母還會打他罵他,他幼小的心靈是會種下刺的。

孩子會有性格缺陷

父母總是對打罵孩子不以為然,認為就是對孩子小小的教訓,小小的懲罰,殊不知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可能短期看不出他的變化,但是長期來看,會很容易發現一些問題:孩子不合群,比較孤僻,很多時候更願意一個人待著;敏感,對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都特別在意;膽小,遇到事情變得不敢反抗;有的甚至會偏激,存在嚴重的報復心理。看過一個新聞,說一個小區連續被人放了8次火,最後調查出來火是一個16歲的少年放的,原因就是他爸爸經常罵他,說他:你怎麼不進監獄去呢?少年的行為就是一種報復性心理行為。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打罵教育已經過時了。

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父母更應該這樣做:

1.讓孩子獨立學習,獨立寫作業。

有的父母純粹是瞎著急,總覺得自己的孩子這不行那不行,但是千萬別忘了,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總要長大,總要學著獨立。有時候父母管的太多,孩子反而做什麼事情都會縮手縮腳,畏首畏尾。父母操心得了一時,操心不了一輩子。

2.必須輔導學習的情況下要有足夠的耐心。

在必須輔導孩子學習的情況下,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剋制情緒,要有足夠的耐心。的確,不能否認,人不是聖人,看到孩子學不會是個家長都會著急上火,想對孩子發火的時候,這樣做:深呼吸,慢數10個數,告訴自己,孩子是親生的,不能打不能罵。

在孩子的學習教育上,打罵是絕對解決不了問題的,打罵孩子只能毀掉孩子,要想解決問題,只有父母跟孩子一起直面問題,用愛解決它。

我是金豆媽媽,育兒路上,你我同行。

金豆麻麻加加油


看到這樣一個問題,有種想要糾正語病的衝動。問出這樣一個問題的家長應該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孩子寫作業時做一個暴力監工。

當孩子字寫歪時,題寫錯時,想要去廁所時,講了多次他依舊一頭霧水時,隨手抄起手邊的書本扔到孩子身上,或者把孩子推倒在地,扒下褲子,啪啪啪,一陣亂打。

是不是像我們小時候寫作業時的場景?自己真的受益了嗎?成長成才了嗎?是不是心裡有點記恨大人?

我們村那個第一個考上清華,棍棒底下出第一的好學生,上大學後不往家裡打電話,打電話也不願跟老父親多說一句話。

這個結果是當下的你我想要的嗎?

在我工作時,孩子也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會問我畫的好不好,會向我求助不會寫,兩個人也會有爭吵打架的時候。這嚴重干擾我的注意力和工作效率。

想一想,作為監工的你一直在孩子旁邊指指點點會不會影響孩子?

慢慢地我們都養成一些習慣,他們試著自己解決問題,我試著放手讓他們做,再然後各自安好!

望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快樂成長!



大寶小寶的媽媽


我在輔導小外甥寫作業時發現,孩子在寫作業時家長不停打罵甚至是大聲吼叫,都會影響孩子的思考能力,這個時候你的打罵充斥了孩子的頭腦,他怎麼可能有心思思考呢?我小外甥後來跟我說:我當時腦子快炸了,我要記很多東西。說明你打罵時的語言不自覺的一股腦輸入了他的大腦。而我小外甥才一年級。


吃木芽的小蟲


不正確,我也是小時候過來的,越是打罵的小孩,越討厭學習,甚至會厭學的,只能去引導孩子學習,引導孩子懂得使用方法去學習,打罵的孩子會很自卑,要不然就是得一時總,久了就沒用這辦法,最終的結果還是得耐心教孩子,也不能太寵,該嚴厲還是得嚴厲,賞罰分明的去管理孩子!


惜雨媽媽


很開心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同時我也是擁有7年教齡的一線老師。我是 ,在此,我也表達一下我自己的看法,若是認同,歡迎點贊轉發,若是有不同看法的,歡迎留言評論。文章有點長,請仔細品一品!

首先,我覺得這種方式不正確。

長此以往,間接導致孩子害怕、牴觸甚至厭惡學習(另一方面的影響就是孩子也會以怒吼的方式解決問題)為什麼“暴吼”或有的家長輔導作業時氣急了“突然打一下”等行為會導致孩子寫作業時走神呢?因為,孩子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爸爸媽媽身上,屬於膽戰心驚的一種狀態——不知道爸爸媽媽什麼時候突然又一聲怒吼,或者什麼時候又會打我一下。孩子處於一種時刻緊張的情緒中,根本無法安心完成作業。我曾經看到一位教育專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每一個孩子在成長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最終都能得到解決。但不會是用同一種方法,也不會是在同樣長的時間內”

但是解決孩子的問題,或者說想要從根本上改變孩子,首先要做的是家長自身的改變。如果家長自己都沒有改變的決心和堅持的耐心,那就不要要求孩子。

單來談談輔導作業的問題吧。我們家長中存在不少高幹家庭,但是我們仍然會在家長會上及家長群中反覆強調:請家長不要輔導孩子的作業。因為不恰當的輔導,包括方法,包括思路…是會對孩子的學習起反效果的。而老師留作業的目的,並不是學生交上一份全對的作業,然後我們打幾個對勾,那作業就變成了學生和老師的雙向體力勞動。作業的目的,是檢測效果,鞏固能力,看清不足。哪道題不會,說明哪一塊的知識點還沒有完全掌握。所以說,家庭作業,應該能夠幫助老師掌握孩子真實的學習情況。所以我建議你們把輔導改成監督。讓孩子自主完成作業,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逐漸意識到寫作業和學習都是我自己的事情。

具體怎麼做呢?

第一:創造學習氛圍。孩子在寫作業,爸爸媽媽不要聊天不要看電視,最好也看書,或者工作。這個時間段,是全家的“集體學習工作時間”。

第二:有嚴格的時間表。什麼時間做什麼時間的事。假如說七點吃飯,那七點的時候不論你的作業做到什麼程度,先停下,來吃飯。提前瞭解一下孩子今日的全部作業內容,預估時間,如果實在預估不出,可以問問老師。正常情況下,老師每天的作業量和所需時間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然後通過你對作業完成時間的預估,確定一個休息時間。比如九點半睡覺。那麼到了九點或者九點十五分,我們就要督促孩子收拾書包,無論你寫沒寫完(別緊張,往下看完)都要結束寫作業,必須保證九點半睡覺。

然後我們說到第三點:承擔後果有一句話叫:自由選擇,自我承擔。在家庭教育中,一百次的說教,不如一次的承擔後果。提前和老師溝通好:我們打算怎樣做,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只要是專業且負責的老師,都會非常願意配合。剛才說到九點半按時睡覺,作業沒寫完怎麼辦呢?明天自己去學校承擔沒完成作業的後果。自己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又好比說孩子耍賴不上學,賴床,磨蹭,哭鬧打滾兒…沒關係,你磨蹭吧,磨蹭到幾點我也要把你送到學校去,遲到或者曠課的後果,自己承擔。全過程不打不罵語氣溫和,但不妥協。提前和老師溝通好,這個後果實際上不會有家長想象中那麼嚴重。但是如果任由孩子不好的行為習慣自行發展,這個後果反倒可能很嚴重。說回寫作業。到了週末,全家一起總結,這一週每個人每天的學習工作任務都是否完成,完成可以有周末獎勵。比如一次出遊、一頓大餐、一場電影…如果孩子這周有沒完成作業的記錄,而爸爸媽媽每日的工作和任務都按時完成了,那麼孩子不能參加。爸爸媽媽自己去。回來後可以給孩子看看照片,分享過程,告訴他:“真遺憾你沒能一起去,不過只要下週咱們每個人每天都能按時完成自己的任務,下週末咱們全家就可以一起去啦。”當然,如果爸爸媽媽中的一人有當日的工作或任務沒完成的情況,也不能參加。比如說:孩子完成了,媽媽完成了,爸爸有一天的工作沒有當天完成,那麼就媽媽和孩子去。爸爸要表示遺憾,並且要當著孩子說:下週我一定要按時完成工作,參加咱們家的週末活動。只有獨自承擔了後果,孩子才會慢慢意識到寫作業是我自己的事情,寫不完沒人會幫我,也沒人會讓我一直寫到幾點都可以,而且所有的後果都是我自己承擔。這時候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做好這件事。當然,不可能一天見效,甚至可能一週兩週都不見效,或者還要經歷孩子的哭鬧抗爭等。之前習慣沒建立好,那麼後期往回扳,這個過程一定是艱難的。但世間一切珍貴的事,收效都很慢。

所以爸爸媽媽要做的,首先是一定堅持住。其次是全家態度統一。比如爸爸在堅持,媽媽不能過來說算了算了…媽媽再心疼,哪怕心疼得掉眼淚,也回臥室關上門去自己哭,不要當著孩子反對爸爸。再有就是謹記“溫柔的堅定”。我的態度是堅決的,規則不可破,原則和底線不會妥協,但是我的語氣一定是溫柔的。這也是讓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堅持中依然能感受到他們的愛,並且學會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要好好說話。這三個原則不僅適用於輔導作業,也適用於我們日常家庭教育的一點一滴。

在這個看似“殘忍”的過程中,我們培養了孩子的時間觀念,建立了孩子的自主學習意識,也讓孩子懂得了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那麼假如孩子有不會的題,可不可以問,可以,但是集中在作業全部完成後。

首先這道題家長得有十足的把握才能講。不能自己把握也不大,按照自己的猜測或者網上查出的正確答案蒙著講,這絕對不行。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只認認真真溫溫和和地講三遍。三遍還不明白,留著,明天去問老師。講完了,明白了,最好也給老師在這道題下留一個備註:這道題孩子寫作業時不會,我用什麼方法(過程)給孩子講解,最後得出答案。如有不妥,還請老師及時為孩子指正,謝謝老師。然後關注這道題的知識點,如果作業都寫完後還有餘力,可以準備一兩道相關知識點的習題,鞏固一下。或者告知老師,請老師關注孩子在這個知識點上的掌握。最後就是當孩子告訴你作業寫完了,要檢查一下完成情況。看看今天的作業記錄,確認孩子都完成了。但是對與錯的問題不管,留給老師。只要確認他都完成了就好。

總結一下,家長的監督主要分幾步:營造學習氛圍確定學習時間檢查完成情況但願有越來越多的家庭,都能不再為輔導作業而“咆哮”。其實,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咆哮甚至打罵,除了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之外,沒有任何真正的意義。孩子可能一時服從,但這種服從是因為害怕,這個問題實際上並沒有得到解決。

出現問題,找到根源,解決問題,才是一個正確而有效的過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莫不如是。所以,家長們選擇正確的方法比打罵管用!謝謝。





徐老師數學課堂


作為老師,我的回答非常明確:非常不正確。


首先,學習是一個什麼過程?任何人的學習都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思考就需要集中精力,需要專注。試想,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如果受到被外界暴力式的干擾,孩子能夠進行專注的思考麼?相反,孩子在被責罵的狀態下會將主要的精力投射到在應對外界響應,如逃避打罵、保護自己方面。換言之,這種狀態下,孩子只是被強迫、威逼去執行一些被動的思考,和演戲無異。

其次,家長對於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該如何處理呢。家長一般不會無緣無故的在學習的時候打罵孩子。更多的情況是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表現出一些不良的狀況,諸如精力不集中、磨洋工、拖沓等。因此,家長試圖通過簡單、有效和快速的方法幫助孩子糾正,即為打罵。家長首先要明確一點,那就是這種方法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給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如果孩子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很容易在性格上表現出敏感和自卑。這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好的影響。

對於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家長要保持耐心。家長要明確,我們介入孩子的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我們介入孩子的學習,不是為了要求孩子,而是為了幫助孩子。孩子遇到了學習困難,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具體問題問題解決。例如,有的孩子學習習慣不好,造成拖沓等不良表現,家長應該溫和、嚴肅地告知孩子正確的行為模式和規則。我們可以給孩子規定明確的學習時間。如果孩子因為拖沓在規定時間沒有完成作業,那麼就接受後果——把沒有完成的作業交給老師,決不允許補救。如此幾次之後,孩子們通過直面後果,必然會糾正這種不良的學習習慣。


總之,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科學就需要尊重規律、講求方法。打罵等宣洩情緒、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除了暫時的威懾,無法有效解決問題。


理科博士再學習


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父母打罵孩子只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從而更加討厭學習,討厭父母。接下來我來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闡述這個問題:

首先,兒童學習的時候,父母打罵孩子,會影響兒童的情緒,從而影響學習效率。天長日久,兒童就會牴觸父母,牴觸學習。

我們都知道心情愉快有助於工作和學習,兒童也一樣。在高興的時候和在難受的時候,學習的效率差距很大。

所以,家長朋友們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不要打罵孩子,而是要安靜。即使發現孩子的作業有錯誤,也不要打斷,要等待孩子完成作業,再來糾正。

其次,影響家庭和諧。

家長打罵孩子是表象,其根本原因是家長溝通方式出了問題。因為家長沒有和孩子正確溝通,所以才出現了這樣的一個結果。

比如,孩子正在寫作業,家長走過來劈頭蓋臉一頓批評,“你怎麼這麼慢,都幾點了還沒有完成作業,氣死我了!”家長的責罵,不但不能提高兒童學習效率,反而會讓孩子更加痛苦,對家長不滿,對學習怨恨 。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家長走上前,輕輕說:“孩子,你還在寫作業,真辛苦啊!媽媽趕緊做飯,你寫好了就可以吃了!”這麼說,孩子感受到了媽媽的關心,心中是溫暖的,他就會加快寫作業的速度,作業也會更加認真!

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家長朋友們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說出事實,少責罵。

最後, 父母輔導孩子學習需要耐心和方法。

家長陪伴孩子寫作業,最辛苦的時候是在小學階段,等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很多家長也就幫不上忙了。等孩子上了大學,你連他的面都見不到了!所以家長要珍惜啊!陪伴孩子學習,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也就這幾年啊!

1 在學習中家長要剋制情緒,儘量做到和兒童平等溝通。

2 學習上遇到問題,積極引導, 多啟發。不要忘記了,他們還是不足12歲的兒童啊!他們調皮正是這個年齡階段的特點啊!

3 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長需要堅持啊!

就拿背英語單詞為例,今天背了十個,明天背了十個,你單元考試就能提高十分嗎?這可 不一定。因為,除了單詞,還要學習句型,學習語法,學習寫作和閱讀。你需要天天學,日復一日,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你的英語成績才有可能提高!


肖老師英語課堂


1、這樣教育孩子是錯誤的方法很多家長都喜歡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樣的方式很容易導致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健康發展。你用打罵孩子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今後很可能會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別的孩子。

2、孩子容易發脾氣。家長長期打罵孩子會可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暴躁,他們會學習你的暴脾氣,從此他處理事情的時候也會很暴躁。除了不打孩子以外,也記得不要輕易對孩子發火孩子叛逆。家長越是打孩子,孩子就越可能滋生出叛逆的心理,他們就更喜歡和你們對著幹。他們不想再服從你的管理,有時候甚至會用你的那套方法來對付你。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

3、孩子變得自卑。孩子會因為家長的長期打罵變得越來越自卑。在他們的意識裡可能會認為自己哪裡都做得不好,所以才會受到懲罰。從而這些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心,在同齡孩子中也常表現得低人一等。

4、孩子變得孤僻。孩子可能會因為家長長期的打罵變得孤僻。他們的世界裡可能會形成一種錯誤的認知就是:只要做錯一點事就會捱打。所以他們慢慢的養成了不和人交往的習慣,認為這樣就不會被打了。






我愛追影視


學習時家長打罵孩子,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網絡上也可以看到很多家長在學習時被孩子氣到無法言表的段子。家長學習時打罵孩子,這個肯定是不對的,道理我相信每個人都懂。但是做到卻很難。

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不談學習,母慈子孝,一談學習,雞飛狗跳。

學習時打罵孩子,對孩子也是一種傷害,肉體的傷害是其次,最重要的傷害是精神傷害。因為你越嚴厲越吼,孩子會越不知所措,越無所適從。這個我自己有親身的體驗。

我想說的是輔導作業之前家長要調整好心態,如果你心態沒調整好,盲目的去給孩子輔導,往往在輔導的過程中,矛盾就會自然而然的顯示出來。

可能有的家長這樣說,在輔導作業之前我已經努力的做到了心平氣和,告誡自己一定不能發火,一定不能發火,但是最後實在是控制不住自己。這種心情我相信每個家長都能理解,在網絡上也看到過輔導作業,家長氣得心肌梗塞的,甚至有生命危險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想這個是沒有辦法讓孩子來適應你,只有你去適應孩子,你來做改變。努力控制你的情緒,做到一個平常心,也許這這句話說起來比較輕巧,做起來確實是比較難。但是你要知道必須去做,這是你的責任和義務。

我想說的是在輔導作業的過程中,吼孩子罵孩子,打孩子,這對孩子的心理真的是一種莫大的傷害。我自己知道,我家的小孩算是比較聽話聰明的,但是一開始輔導作業時,我經常會發脾氣,最後孩子產生了一種應急反應,我在輔導他時,一開始喜歡用手拍他的腦袋,後來我改正之後,我不再去打他,但是呢在輔導他的時候,我稍微有點動作,他會立馬用手遮住頭,看到他的樣子,我覺得我自己之前做的很錯。

我在努力的改變自己,耐心的,以一顆平靜的心去輔導他,他不懂的,我想辦法從現實生活出發,生活中的例子,則通過網上的網絡搜尋一些資料來幫助他。我想說的是,輔導時越打罵,效果反而越差。與你輔導的目的背道相馳。


糊老師


謝謝頭條讓我分享自己的觀點!

作為老師,作為寶媽,我特別能理解提出問題的家長提出這個問題的心態。網上有一句流行語:“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更有甚者,被氣出心臟病也未可知。在這種抓狂心態下,做出打罵孩子的舉動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但是,我的觀點是家長在孩子學習時打罵孩子肯定是不對的。

首先,打罵不能解決當前孩子存在的問題。不管是什麼原因的打罵,發洩的只是家長一時的情緒,孩子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上解決。

其次,打罵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一次打罵,會讓孩子在學習的時候重現當時傷害的情景,他的心靈處於恐懼傷痛當中,那麼他還會有心思去學習嗎?

再次,打罵傷害的是大人的身體,影響的是親子關係。如果孩子學習長期沒有正向的激勵和引導,就會形成惡性循環,不打不罵不學習。再打再罵也學不好。

最後,奉勸提出這個問題的家長,端正自己的心態,學習一些育兒知識,接納孩子,學會和孩子溝通,以平和的心態輔導孩子寫作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