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里这张“卡”何时让人放心?办卡容易退卡难


兜里这张“卡”何时让人放心?办卡容易退卡难

沈江江 绘

兜里这张“卡”何时让人放心?办卡容易退卡难

4S店大门紧闭

近年来,预付卡已经成为很多商家大力推广的一种消费方式,健身卡、洗车卡、游泳卡、美容美发卡、洗衣卡,甚至生鲜蔬果、农产品超市也有各种预付卡。然而相对于传统的“钱货两清”消费方式,预付费式消费具有一定风险性。店家卷款跑路消失,门店易主,办卡后无法退款……此类消费维权已不是新鲜事。一旦发生预付卡维权事件,消费者找谁维权就面临着诸多难题。

案例1

4S店关门 8年车辆延保服务谁来保障?

近日,网友“Four”向扬州发布APP报料平台报料,因4S店关门,预缴了3500元的8年车辆延保服务无法得到保障。

网友“Four”介绍,3年前,他在扬子江路一家4S店买了一辆车,同时预缴了3500元的8年车辆延保服务。去年下半年,他发现这家4S店被一汽大众取消授权,车辆无法在店内继续做保养。根据协议,如果车辆不在4S店做保养,8年车辆延保服务将不再享受。他如果要保养车辆,只能将车子开到镇江等地。可作为扬州人,每次去外地保养,费时费力。

记者随即赶往位于扬子江路的这家4S店。记者看到,公司大门紧闭,并被贴上封条。据附近一家4S店工作人员介绍,这家4S店早已人去楼空。

记者电话联系该4S店总部了解情况。“客户在全国有经销商授权的一汽大众店正规保养,都可以享受我们的延长保修服务的。”这家公司一名负责人称,他们经过协调,已将此事处理好,客户可去扬州城北某4S店去保养。他们与该店协商,客户在店内做保养后期记录会上传系统,继续享受延保服务。

案例2

缴了2888元学费 一节课没上,游泳馆就关门了

去年10月份,江都市民报料,称他们在文昌东路某游泳馆缴了2888元学费,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一节课没上,游泳馆就关门了。老板本来承诺19年10月份退款,但他们都没有联系上这名老板。

市民张先生介绍,“跑路”的游泳馆位于文昌东路某楼盘销售中心一楼。去年4月中旬,他经朋友介绍,向游泳馆缴了2888元学费。缴费后不久,他们就了解到,游泳馆面临续租难问题,有可能不能继续经营下去。一名会员介绍,这个游泳馆开了三年,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的会员群里,大家的经济损失就在20万元左右。

游泳馆负责人与房东的租赁合同去年5月31日到期,去年3月,房东口头告知游泳馆负责人不再续约,并于去年4月23日以书面形式向这名负责人发函,要求其于当年5月31日前撤出场馆,不得招收新会员,并妥善处理已经缴费的会员。

探因

明知有“陷阱”

预付卡为何还屡禁不止?

为什么明知有“陷阱”,很多消费者还是愿意去办卡?主要是因为商家在推销各种卡时都有不同程度的折扣优惠。但因为办卡过程中监管等机制不到位,不法商家利用这种消费形式打“擦边球”。

业内人士介绍,商家制定不平等格式条款限制消费者权利,擅自终止服务,部分经营者因经营不善等原因,发生关门歇业、易主、变更经营地址等情形,既不能继续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也不采取其他善后措施,就会出现预付式“消费陷阱”。

“很多人觉得健身这类行业的钱好挣,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市某知名健身馆老板透露,很多人看到这行挣钱后,就“依葫芦画瓢”,纷纷重金投资。商家一旦发现不挣钱,就会上演“最后的疯狂”,利用低价吸收会员,圈走会员会费,然后找机会跑路。

建议

消除监管盲点 建立第三方资金存管机制

预付费的消费模式存在已久,这种模式下的消费者权益如何保证?

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根据《江苏省消费者保护条例》规定,如果消费者在店内办理了预付卡,而店铺发生转让等重大变化时,需要提前一个月向消费者进行告知。

早在2012年,商务部就出台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发卡企业在开展单用途卡业务之日起30日内前往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并对相关企业实行资金存管制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往往是大型超市、百货商场进行了备案和存管,而大量的小店铺、小商家滞留在管制之外。

“在预付卡的消费中,消费者一旦办卡后就会很被动,充了卡就必须来消费。”扬州市美发美容与摄影协会秘书长张亚春表示,普通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卡时,基本上都是口头约定,并没有详细的书面合同。一旦商家存在虚假宣传,或者经营主体发生改变,消费者的权益就可能受到损失。

“目前预付卡的主管部门只能约束企业法人,对个体工商户或合伙企业的监管上还需要完善,有监管盲点。”张亚春说,扬州很多协会都未介入预付卡的监管工作,几年前上海美容美发协会率先在行业内设立了预付费消费卡保证金制度。参与保证金制度的美容美发单店需交纳保证金给协会,协会将款项存入银行专门账户,并制作统一的标识铭牌交给各店,协会还会定期跟踪这些企业,假如消费者在这些店遭遇预付卡纠纷,企业又逃避责任,协会可以动用保证金给消费者一定赔偿。

对于预付卡会产生的维权问题,需要多个部门共同监管完善发卡的机制,张亚春建议对发卡金额进行一定限制,或者采用第三方资金存管的方式,要提前干预而不是被动处理。加快立法,提高发卡企业门槛、严格审批过程,建立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等。

支招

如何绕开“预付费陷阱”? 律师支招攻略请收好

江苏仁方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伟提醒,消费者在维权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理性维权,走司法途径,不能因为情绪激动就走极端。

1.准确判断自己的需求。冷静分析哪些是近期会经常消费的项目,针对消费需求考虑办理预付卡,要控制消费冲动,尤其不要被经营者的大幅度折扣吸引。

2.了解发卡企业的情况。消费者在选择预付式消费之前,应当先了解清楚经营者的情况,如是否向有关部门备案,是否证照齐全;核对备案事项、执照登记事项是否与实际一致等;选择规范经营、有一定规模的商家;清楚了解预付卡的使用范围、期限、退款条件和违约责任等。

3.存入金额不宜过大。预付式消费存入金额应当与每次消费所需的金额保持合理的比例,确保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消费完毕,预付款的消费使用周期越长,意味着风险越大。

4.要收集和保留相关材料。消费者要注意记录经营者所持营业执照上的准确名称,保管好经营者的有关宣传册(页)、预付卡协议、付款凭证和个人消费的记录等,便于在发生消费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