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西洋的故事》看大西洋对人类精神的塑造


从《大西洋的故事》看大西洋对人类精神的塑造

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拥有相当丰富的海洋资源,为人类提供数不尽的水产资源、矿产资源以及生物资源。在一则古希腊传说中讲道,有个名叫阿特拉斯的大力士,居住在一片深海之中。在1845年,这片深广的海域才被伦敦地理学会定名为“大西洋”。而此后的岁月里,人们对这片辽阔的水域正式展开了深入探索,并且这种探索一直延续至今。

英国著名作家、探险家西蒙·温彻斯特,便是探索大西洋的庞大队伍中的一员。在他之前,曾有一大批勇敢的水手奔赴到大西洋的西海岸,并留下了种种传说。

作为一名擅于收集传说的探险家,西蒙·温彻斯特通过数年的详实考据,撰写出一部关于大西洋的传记——《大西洋的故事》。在他的笔下,大西洋不只是一片辽阔而深广的水域,更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而这种关联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更突出地体现在它对人类精神的重新创造上

从大西洋对人类精神的重塑层面来讲,把大西洋称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那也并不为过。


大西洋对于人类精神层面的这种重新创造,直指音乐、文学以及绘画这三个方面。这是三种不同形式的文艺创作,但它们都指向人类的精神世界。


从《大西洋的故事》看大西洋对人类精神的塑造

(一)谁能想到,管弦乐团的发展竟与海洋密切相关

管弦乐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6-——17世纪。随着声乐与器乐的不断发展,管弦乐队逐渐应运而生,到了19——-20 世纪,管弦乐的发展到达了鼎盛期。

但你可能有所不知的是,管弦乐团的发展不仅与乐器制作技术相关,更离不开海洋文化尤其是大西洋文化的影响。

对于19世纪的人们而言,最为熟悉的就是大西洋。由此而出现了众多以表现大西洋为主题的文学艺术作品,这场文学艺术领域的大转变,被西蒙·温彻斯特称为“海的变迁”

到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的维多利亚时期,音乐创作上出现了著名的“浪漫主义运动”,瞬息万变、波澜壮阔的大西洋称为音乐家们争相歌颂的对象。因为大西洋本身就赋予了人们以无限遐想,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比如说,贝多芬在1815年将德国诗人歌德创作的两首短诗,经过改编之后创作出一首名为《平静的海河幸福的航行》的曲目。这一曲目正是表现了大西洋的平静安宁以及猛烈起伏这样两种反差极大的状态。

这是一首流传较广的管弦乐作品。更重要的是,门德尔松深受这部作品的影响,他创作了一首同名管弦乐序曲。门德尔松的这首管弦乐序曲,以平静的海洋开篇,之后通过长笛展现出海雾消散后的景色,而接下来的一大段弦乐则表现出海浪翻涌的场景。

在这之后,各国的音乐家、演奏家都更加倾向于通过管弦乐来展现大西洋那浪漫多姿的海上景象,而管弦乐也由此步入了繁荣发展的阶段。


以展现大西洋为主题的管弦乐,在发展鼎盛阶段的代表曲目是德彪西创作的《大海三部曲》。德彪西的作品充满思考性,整体风格也更为肃穆。《大海三部曲》创作出来之后,横扫欧洲各大音乐厅,其反响之巨大直接促使“印象主义”一词成为描述这种以海洋为中心的音乐风格的新名词。

这些以大西洋为主题的管弦乐作品,并不是单纯地展现海洋世界,它们也表现出人类对海洋世界的好奇和征服,以及与生俱来的探索精神。而在此之前,甚少有音乐作品如此淋漓尽致地展现人们在精神层面与海洋的这种联接。


从《大西洋的故事》看大西洋对人类精神的塑造

(二)海洋文学: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出现过无穷的文学宝藏,而在这些文学宝藏之中,海洋文学则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人类眼中,神秘莫测的大海虽然意味着死亡,但也刺激着人们的好奇心,激发出人们的冒险精神。这种冒险精神便成为海洋文学中的主要表现内容。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人们乘船破浪,去往更远的地方;伴随地理大发现同时出现的,除了大大小小的海难事故,更有一股股的探险热潮。海洋文学,集中体现出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而横渡大西洋作为人类在大航海时代中的一次壮举,则催生出与大西洋相关的各种题材的文学创作。


从《大西洋的故事》看大西洋对人类精神的塑造

1. 诗歌创作。在人们尚未意识到大西洋的壮美之前,它不过是一片广阔无垠、夺人性命的海域。然而,内心敏感的诗人们却最早注意到了大西洋的辽阔之美、神秘之美。

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大西洋也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或是平静温暖、波澜不兴,或是惊涛骇浪、气势恢宏。因为有了大西洋的存在,大西洋沿岸各国的诗人们才能创作出各具特色的诗歌作品,而正是这些诗歌作品,启发了人们的文思。

公元8世纪的爱尔兰诗人鲁曼,创作过一首著名短诗《海上风暴》,被后人誉为“人类探索大西洋最早的艺术成果之一”。

在此之后,一大批以大西洋为故事背景的诗歌作品相继被创作出来。在这些诗歌作品中,尤以《航海者》这首诗最为著名。这首诗被公认为是献给大西洋的挽歌,诗中人物则是一位依靠大西洋讨生活的可怜男人。


从《大西洋的故事》看大西洋对人类精神的塑造

2.传说故事。随着北欧航海者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与大西洋相关的传说故事便应运而生。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海洋是一条通往未知地域的通道,虽然这条海上通道充满了艰险。但也正因为这条海上的探索之路如此凶险,才催生出了各种各样的传说故事,而这些传说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故事中会出现恐怖至极的海中怪兽,以及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

比如,“米德加德蛇”就是海中怪兽里比较著名的一个形象。这些海中怪兽往往具备不可思议的神力,能够掀起巨浪,制造出大漩涡和海龙卷。而智勇双全的英雄则通过计谋战胜了巨兽,拯救了同行的伙伴。

实际上,恐怖的海中巨兽正是大西洋的象征,而英雄人物则象征了人类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只不过,在不同的地区流行的不同版本的传说中,夺人性命的也不一定全是丑陋恐怖的怪兽,也有可能是相貌甜美、歌喉动人的海妖。而这种差别,则与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大西洋的不同认知相关。

3.大洋戏剧。早在莎士比亚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对于海洋的描写,诸如充满诗意的潮起潮落,以及宏伟庄严的皇家舰队。这些早期的关于海洋环境的描写,为后来的剧作家们提供了灵感。

虽然,剧作家们创作的以大西洋为地理背景的戏剧文学作品,往往是以悲剧收尾,但是,它们却无一例外地歌颂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彰显出人类与大西洋之间亦敌亦友的微妙关系。一方面,人们要通过航海来扩展眼界、扩展领土,而另一方面,大西洋又如同喜怒无常的巨人,轻而易举地就能掀翻一艘船只,但也可以将船只送往更遥远的地方。

剧作家们以夸张的手法,再现了人类在探索自然过程中的一次次壮举,而如果不是大西洋的存在,那么这种对于海洋的探索精神也好,多姿多彩的海洋文学创作也罢,就都不会存在了。


从《大西洋的故事》看大西洋对人类精神的塑造


(三)大西洋的印象:画家笔下的海洋


自15世纪人类横跨大西洋开始,就视觉艺术创作而言,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艺术理念。这些全新的艺术理念有一个共同的指向:

表达人们对自然界新知的渴望。这种艺术方向上的转变,与人们对大西洋的全新认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着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大西洋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曾经的那种恐惧和敬畏,已经被人们逐渐放下。画家笔下的大西洋,时而壮丽,时而平静,那片未知的海洋世界,在画家的笔下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当大西洋开始渗透到绘画创作中时,画家们以生动传神的画笔,绘制出他们心中的大西洋风貌,同时,也表达出他们的精神追求。


西班牙画家费尔南德斯的代表作品《航海家的圣母》,可以说是最早表现哥伦布横跨大西洋这一壮举的美术作品,那一望无尽的广阔海域、圣母露出的慈祥笑容、海面上航行的数艘船只,生动地展现出人类与大西洋之间的复杂关系,——人类需要通过航海来扩展疆域、认知世界,而海洋则为人们提供了最便捷却也是最艰险的道路。


在不同艺术大师的画笔之下,大西洋的面孔也是不同的。有时候它威严而充满力量,有时候它安详而风平浪静。但不论是哪一副面孔,大西洋对人们精神层面的创造意义都是相通的。


从《大西洋的故事》看大西洋对人类精神的塑造


在这部《大西洋的故事》中,西蒙·温彻斯特既讲述了众多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也讲解了大西洋与人类文明的这种共生关系。但最具新意的则是,他把大西洋比作 “人类精神的创造者”。


人类通过音乐、文学和绘画这三种主要的文艺形式,以更具活力的方式展现出他们各自心中的大西洋景象。人类对大西洋的探索,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而大西洋则为人类提供了认知世界的途径。现如今,很多人都把海洋视为逃避世事纷扰的避难所,我们通过这部《大西洋的故事》确实了解到,大西洋对人类精神层面具有极为深远的塑造意义。


从《大西洋的故事》看大西洋对人类精神的塑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