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坑了!孩子“壕”充上万,家长被“充”昏头脑

最近,《守望都市》多次报道了未成年人用父母手机玩游戏,充值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的事儿,可见,这样的问题屡见不鲜,最近长春市民王先生也遇到了这样的烦心事情。#315在行动#

12岁男孩小华的父亲 王先生:

3月3号,我发现手机没了几千块钱,然后我就查手机的记录,一看全都是充值服务,回家我问孩子,孩子说玩游戏了,叫《和平精英》的游戏,支付密码孩子都看着了,我一共没了6000多块钱。

太坑了!孩子“壕”充上万,家长被“充”昏头脑

王先生说,因为自己是开饭店的,平时忙于生意,并不知道孩子玩游戏充值,现在他也很后悔,没能监管好孩子。

12岁男孩小华的父亲 王先生:

家长是有一定责任,说实话我们也没有时间,一忙忙到(凌晨)一两点钟,孩子早上8点上课,我们那个点起不来,他就在那个期间,半小时之内就玩出2000块钱。我教育他,我说今天玩的是爸爸钱,属于不问自取。孩子必须得看住,定点跟踪他上课,上完课手机收回。

太坑了!孩子“壕”充上万,家长被“充”昏头脑

在现场,12岁的孩子也向记者描述了当时充值的过程。

12岁男孩 小华:

《和平精英》里的一个小朋友给我看他游戏皮肤很好看,觉得很酷,然后就充值了。

记者:

充了多少钱?

12岁男孩 小华:

大约好几千块钱,我在给我爸按摩的时候,看见他的密码了。

太坑了!孩子“壕”充上万,家长被“充”昏头脑

网络授课期间,孩子接触手机的频率增加,在家长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一些孩子会通过用家长的手机进行游戏充值,遇到同样情况的还有刘先生,他的孩子也是玩了《和平精英》这款游戏。

13岁男孩小明的舅舅 刘先生:

有一天买化肥钱没了,问孩子,孩子说充游戏了,充《和平精英》,从5号到6号两天就充了9000多块钱。

太坑了!孩子“壕”充上万,家长被“充”昏头脑

刘先生说,最近一段时间家里忙着干农活,孩子一直在爷爷家住,看到孩子玩游戏花出这么多钱,家里人也没有想到。

13岁男孩小明的爷爷:

上网打这个谁也不知道,有时候他在自己屋写作业用这个手机,不知道花钱,谁寻思这个还能花钱。

太坑了!孩子“壕”充上万,家长被“充”昏头脑

随后,记者向孩子询问了游戏充值的过程。

13岁男孩 小明:

写作业的时候,我妈和我爸他们干活的时候充的,玩《和平精英》,进入主页面之后,点券旁边有个加号,点加号就能充钱,就需要自己微信的支付密码就行。

记者:

你知道支付密码吗?

13岁男孩 小明:

知道。

记者

是谁的钱?

13岁男孩 小明:

我妈的钱。

太坑了!孩子“壕”充上万,家长被“充”昏头脑

孩子的家人表示,现在家里忙着干农活,疏忽了对孩子的监管。

13岁男孩小明的母亲:

以后一定严加管教,把手里的活放下,看管好孩子,然后告诉他,这钱是买种子化肥钱,这个钱是来之不易的,这行为是不对的,跟他讲讲道理,以后再也不让他发生这种事了。

太坑了!孩子“壕”充上万,家长被“充”昏头脑

随后,记者打开在游戏页面,在最下面一排小字上看到,“本网络游戏适合年满16周岁以上的用户使用,但孩子表示,玩游戏时并没有注意这排字。

太坑了!孩子“壕”充上万,家长被“充”昏头脑

进入游戏后,在游戏充值的过程中,并没有人脸识别或发送验证码等验证方式,只需要输入支付密码即可充值,也没有对未成年人充值的审核机制。这样的游戏充值流程是否合理?未成年人的充值消费是否可以返还?针对这些问题,记者拨打了腾讯客服的电话。

腾讯客服:

腾讯游戏请按5,未成年消费问题请按1。您好,目前排队人数较多,我们已通过往腾讯客服公众号发起对话。

随后,通过微信,家长将问题反映到了腾讯客服官方平台,正在等待处理结果。平台该如何监管未成年人玩游戏的行为,有没有在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时启动相应的审核机制,我们也希望官方平台能够作出正面答复。

太坑了!孩子“壕”充上万,家长被“充”昏头脑

记者查询发现,仅在去年,《守望都市》栏目就曾报道过20余条孩子使用家长手机充值游戏的新闻。

孩子家长:

孩子说玩我的电话,充值了15笔,金额在4992块钱。

孩子家长:

打了70多笔,一共4000多块钱。

10岁男孩 浩浩:

五万多。

记者:

你当时没有意识到,一共会花这么多钱吗?

12岁男孩 小棋:

没有。

太坑了!孩子“壕”充上万,家长被“充”昏头脑

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们应该如何进行处理?充值的金额又能否顺利追回呢?对此,记者向律师进行了咨询。

吉林良智律师事务所律师 孙慧:

如果是未成年人进行充值,是属于进行与他的年龄及他的智力不符合的相应民事行为,正常来讲是不产生法律效力的,是无效的。但目前的情况是,家长能不能举证,因为毕竟孩子都是用家长的手机,家长银行卡的信息来进行充值,家长在监管过程中,实际上是有很大一部分责任的,可能面临着举证不能的、不利的法律后果。

太坑了!孩子“壕”充上万,家长被“充”昏头脑

其实,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2019年10月份,国家新闻出版署就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了网络游戏帐号实名注册制度,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

太坑了!孩子“壕”充上万,家长被“充”昏头脑

而现实生活中,不少未成年人使用的都是父母手机,部分游戏在登录时会自动关联到父母已登陆的微信、手机号等账号,这时游戏中的身份认证也就变成了成年人。这也意味着,在没有家长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未成年人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进行长时间游戏和充值。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也需要家长和学校的正确引导。

长春市一零八学校七年级教务主任 李丹:

十年前沉迷游戏的学生都会去网吧,但是现在孩子们基本上都有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设计又比较吸引人,孩子们觉得游戏装备特别酷,寻找一种在虚拟世界中的成就感,其实是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作为家长和老师讲道理,他可能不会去听,甚至会产生叛逆心理,但是如果生活中遇到某件事时展开来谈,然后谈到沉迷游戏,这样比较容易让孩子接受。

太坑了!孩子“壕”充上万,家长被“充”昏头脑

除此之外,长期观看手机屏幕也会对未成年人的视力造成一切的危害。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主任 鞠援:

如果未成年人迷恋网络游戏,最直接的还是导致近视高发。已经上网课用了很长时间手机了,建议孩子们平时尽量别迷恋手机,每次别超过20分钟,休息的时候要往远看一看。家长要是不负责任,孩子是缺少自制性的,要时刻提醒孩子们注意用眼常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