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六:敬辞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六:敬辞

敬辞

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2.对将帅:麾下

3.敬称对方或对方亲属:

常用令、尊、贤、仁等敬辞

(1)令:令尊(称对方父亲);令堂(称对方母亲);令兄(称对方哥哥);令郎(称对方儿子);令爱(称对方女儿)。

(2)尊: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称对方父亲);尊堂(称对方母亲);尊亲(称对方的亲成):尊意(称对方的意思)。

(3)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儿子);贤弟(称对方弟弟);贤侄(对侄辈年轻人的美称)。

(4)仁:仁兄(称同翠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仁公(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

4.称年老的人:丈,丈人。唐以后称妻父为丈人,又称泰山;称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1)称去世的帝王:先帝。

(2)称去世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3)称去世的母亲:先妣、先葱、先母。

(4)称去世的父亲:先考、先父、先严。

6.君对臣:卿、爱卿。

7.称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称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对帝王的称呼,如

“圣上”“圣驾”。

8.敬称别人的家:府上、尊府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