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清专刊」之六:杨再春老师讲碑帖——临赵孟頫《前赤壁赋》

编者按:本文部分内容由书法大家杨再春先生的弟子李贵清提供!

「贵清专刊」之六:杨再春老师讲碑帖——临赵孟頫《前赤壁赋》

再春老师与弟子李贵清和徒孙秦振辉等

「贵清专刊」之六:杨再春老师讲碑帖——临赵孟頫《前赤壁赋》

李贵清老师

赵孟頫(1254.10.20——1322.7.30),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学识广博,在书法、绘画方面成就颇高,真草篆隶行皆通。赵孟頫师法二王,提倡“古意”,以晋唐为鉴,对南宋书风进行批判,引领了元朝复古的书风。

「贵清专刊」之六:杨再春老师讲碑帖——临赵孟頫《前赤壁赋》

「贵清专刊」之六:杨再春老师讲碑帖——临赵孟頫《前赤壁赋》

「贵清专刊」之六:杨再春老师讲碑帖——临赵孟頫《前赤壁赋》

「贵清专刊」之六:杨再春老师讲碑帖——临赵孟頫《前赤壁赋》

「贵清专刊」之六:杨再春老师讲碑帖——临赵孟頫《前赤壁赋》

「贵清专刊」之六:杨再春老师讲碑帖——临赵孟頫《前赤壁赋》


赵孟頫于1301年创作的书法作品。《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是苏轼被黄州时期创作的名篇。赵孟頫所书两篇皆为行书长卷,用笔娴熟、精湛。在笔法上直承右军,以流丽挺健为主,线条温润凝练,外秀内刚。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

「贵清专刊」之六:杨再春老师讲碑帖——临赵孟頫《前赤壁赋》

规格:138cm*34cm

杨再春临,赵孟頫《前赤壁赋》、 年份:丁酉(2017年)

「贵清专刊」之六:杨再春老师讲碑帖——临赵孟頫《前赤壁赋》

「贵清专刊」之六:杨再春老师讲碑帖——临赵孟頫《前赤壁赋》

「贵清专刊」之六:杨再春老师讲碑帖——临赵孟頫《前赤壁赋》

「贵清专刊」之六:杨再春老师讲碑帖——临赵孟頫《前赤壁赋》

「贵清专刊」之六:杨再春老师讲碑帖——临赵孟頫《前赤壁赋》

「贵清专刊」之六:杨再春老师讲碑帖——临赵孟頫《前赤壁赋》

「贵清专刊」之六:杨再春老师讲碑帖——临赵孟頫《前赤壁赋》

「贵清专刊」之六:杨再春老师讲碑帖——临赵孟頫《前赤壁赋》

杨先生评述:

赵孟頫早年喜欢宋高宗赵构的字,中年时期专攻魏晋,受钟繇、二王影响较大,最终形成了赵孟頫流丽飞动、神采飘逸的书法风格。

这篇《前赤壁赋》遒劲飘逸,内含风骨,通篇看来给人清爽典雅之感,所以我们在书写时,不妨先调整自己的心态,以较为平和的状态来书写,可以更好地表达出原帖的感觉。

我选择使用硬一点的狼毫笔临摹《前赤壁赋》,或者朋友们也可以使用软硬兼施的兼毫笔。纸依旧建议大家用半生熟的宣纸,不容易洇墨也方便书写。

我很喜欢赵孟頫的字,尤其是行书极美,赵孟頫继承了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的俊秀,同时又揉入了一些唐朝李北海碑的风味。我写过很多遍《前赤壁赋》,虽然篇幅小字数也不多,但写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习书临帖,要学习原作的用笔、结构、章法,所以就要一丝不苟的按照原作去临摹,要追求一定的相似程度。“生命线”的临帖方法也可以用来临摹《前赤壁赋》,这样可以帮助大家更快的把握帖的特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