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乡,“昨天”的方言叫啥?

用户4907030194


我来回答。

我是山西人。据说,山西方言分支很多。我说普通话,大家都能听懂,但临汾话、晋城话、大同话,我都听不太懂。感谢赵 本 山,东北话反而好理解一些。

我们这里,“昨天”叫作“夜来”。

相应的,“上午”是“前晌”

“下午”是“后晌”

中午是“晌午”

晚上是“黑夜”

这几个大家能听懂。但是“黑将来”是什么,你知道吗?对了,是傍晚。

然而细微处的分别,不是本地人真理解不了。比如“半前晌”,是指上午较早的一些时候,大约十点以前;“半后晌”却是整个下午,不分前后了。

还有一些,这恐怕会引起歧义了。“年时”不是过年期间,而是“去年”一整年

“过了年”也不是年后,而是“明年”一整年。


栖鸿看红楼


我是陕西关中的,自觉土的掉渣!

今天(京个)

昨天(亚个)

明天(咩个)

昨天晚上(亚喝唠)

前天(前个)

后天(后个)

早晨(早起)

晚上(喝唠)

上午(早起)

中午(商户)

下午(后说)

傍晚(才喝唠)

饿了(e唠)

困了(乏了)

不要(表)

不要说(表说)


山重柳暗


我是豫东河南商丘,说的都是正宗河标准河南话;

昨天在我们这里叫“夜个”,或者“夜儿”,和安徽搭界地方河南人叫“夜门”。

前天叫“才夜”大前天叫“大才夜”。

今天叫“几个”和安徽搭界的地方叫“今门”去年叫“年私”。

明天叫“倒明”。后天叫“过明”。明年叫“过年”。

我们这里吃晚上饭,就是光吃馒头,米饭,都叫“喝汤”其实有的饭一点淌水都没有,没有办法这是方言。

早上叫“蹭起来”,上午叫“晌午”,下午叫“哼哼”。晚上叫“黑下”我们这里本地人在外地打工做生意自己人和自己说话,用商丘版的普通话,外地是瞪着眼睛听,一头雾水,稀里哗啦的像英语,听不懂。

这是家乡古老文化,古老的歌,将要失传宝贵文化遗产。

现在年轻人都说标准的普通话了,地方话将要消失。


寒冰的季节


我的家乡方言;窝是西北人曼[偷笑]!叫滴

前天(乃天)昨天(夜了个)[灵光一闪]

今天(今个)[耶]早上(早升和饭罢)

中午(上午)下午(后晌)晚上(黑了)

明天(明个)后天(后个)[哈欠]

再后天(外后)大后天(大外后)[V5][来看我]


重工手发斌


你的家乡,“昨天”的方言叫啥?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由于我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一直坚持要保护好各地的方言,毕竟方言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虽然现在普通话很普及,但是很多人还是更喜欢用方言交流,特别是在异地他乡遇到熟人,只要一听到对方说故乡的方言,立马能够接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中国的方言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北方可能还好一点,特点是像我们南方,往往十里不同音,即使是说同一种方言,那音节就不同,说出来的话就不一样,虽然能够听懂,但是很显然是有些变异,以我的故乡赣州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城市,整个赣南18县,几乎每个县的口音都不一样,所以说出来的话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同,当然总体上还是能够听懂。

赣州是属于江西的南大门,而客家话就是我们的方言,我没有去研究过,客家话到底起源于什么地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毕竟我们的祖先从西汉时期就开始大量往这里迁徙,久而久之形成了我们自己独有的客家文化。

客家话比较中性,它不像别的方言那么高亢,但是说起来又很感触,不会拖泥带水,一句话可以用很简练的方式表达出来。那题主所问的“昨天”用我们的方言怎么说,可能我们说出来很多人都不太懂,用普通话翻译的话,那就是“传睨”,这只是一种口话化的翻译。但大致的意思是这样,是不是比较难以理解呢?

我们客家话与广东的白话(也就是粤话还有几分相似),例如“吃饭”我们说成“食饭”,那粤话也是差不多。有一些音节还是比较相似,所以我们这里的人去到广州很快就能够学会粤话。这也可能是与地理位置有关,赣州紧挨着广东,像河源市、惠州市、梅州、深圳一些地方,那也是使用客家话,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客家话会与粤话有些相似的原因。

北方的朋友可能一定是听不懂客家话,而且客家话的特点还是比较快,也就是如前面所说的那样,它干净利落,能够很快速地表达出意思来,使得人们一听就能够明白,这也正是客家话最独特的一个地方。希望我的回答可以令你满意,同时也希望大家可以来我们这里做客,看一看客家的围屋,品尝一下客家的美食。


品诗读词


我是河北衡水枣强的

枣强话,听起来真亲切,^_^

夜拉刻儿---(昨天)

前拉刻儿--前天

过晌活---(下午)

 大晌活--中午

头晌活---(上午)

早辛起来---(早晨)

赶黑哈---(到晚上)

黑劳(哈)---(晚上)

没假---(没有)

嘛(莫儿)航子---(什么呀)

当(四声)(备)不住---(有可能)

收、苏---(叔)

姥娘儿--姥姥

爷儿爷儿--(太阳)

快没(mo四声)爷儿爷儿--黄昏

不鸽 ---(鸽子)

干莫儿(连读)起(四声)--做什么去

各拉拜---(膝盖)

古力哈--蹲下

后脊央---(后背)

头佛 ---(头发)

叶来盖儿 ---

脑门 撒才 ---(没用)

死村---(头脑不灵活,一根劲)

瞪乎 ---(瞪着眼看)

张竟---(爱出风头,爱炫耀)

不棱---(拨弄某样东西)

拼拼的---(般指人出汗多)

蝎嘛猴子---(壁虎)

老噪儿--麻雀

老鸹--乌鸦

兹呀--叫唤

即柳儿--蝉

长丛--蛇(长虫)

憎庆--不管不顾(类似东北话中的“虎”)

上校儿--上学

饿俺(连读,较难拼不太准确)--我

腻歪--心烦拖拉


晶花哥哥


地标:安徽滁州,方言为江淮官话。古代滁州方言为吴语,随着北方人南迁受到南京话、扬州话的影响转变为江淮官话。

对于“昨天”的方言,我们滁州市区说成“昨个”,下面县区说成“ca(二声)个”,“前天”说成“大ca个”“今天”说成“今个”,“后天”说成“后个”,“大后天”说成“大后个”。“中午”说成“中上”,“晚上”说成“晚黑的”。

结过婚的女性“乳房”,我们这里说成“妈头的”,我一直不理解啥意思。

侄子称呼自己的大伯为“大be(四声)”,“伯母”为“大娘”或“大妈”。

说一个人“狡猾”,我们这里说成“鬼屌”,“算了,拉倒”,我们这里说成“耶熊吧”!说一个人可怜,会说成这个人“伤蛋”,不太喜欢这样的叫法。“鞋子”会说成“孩子”,据说“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里面的“孩子”愿意就是指“鞋子”。

方言也是语言的一种,有着其存在的基础和土壤,有的方言,如“上海话”现在正受到国家保护和推广呢!


文一多


我是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我们把昨天叫做“也拉歌”,昨天晚上=“也拉歌哄上”


德厚祥DHX


我的家乡是保定容城县,对一天的时间段是这样称呼的:

早晨是早夕

上午是前晌儿

中午是晌伙

下午是后晌儿

傍晚是傍黑子

晚上分为:前半夜,半夜尼,后半夜。


念钊1


我是河南哩,在俺这儿,昨天叫夜儿个,今天叫今儿个,明天叫明儿个,后天叫后一儿,大后天叫大后一儿,早上叫清倒,上午叫清倒饭儿,中午叫晌午,下午叫晌午饭儿,傍晚叫悠夕,晚上叫歇了。[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