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6種方法達到高效栽培模式

大白菜是大眾化的蔬菜,主要採用露地栽培的方式,在我國部分地區除春、夏季反季節種植過程中要採取一定的防護措施,防止抽薹開花外,秋季、早秋栽培均不需要採取特需的防護措施。


(一)露地栽培


大白菜適應性很廣,在我國南北地均可露地栽培。大白菜露地栽培方式:主要有壟栽,平畦栽、高畦栽培。北方大部分地區採用壟栽,一般壟栽距45/70cm,壟高25/30cm,壟面寬25/30cm,壟臺高35/55cm,壟栽便於排水、澆灌。平畦栽主要為鹽鹼地及北方部分地區春播,畦寬依品種而定,蓮座葉披張的大型品種每畦栽1/2行,行距60/67cm,蓮座葉直立的小型品種每畦栽2/3行,行距42/56cm。南方多雨地區主要採取高壟栽培,每壟栽1行,壟高10/20cm,頂寬約20cm。高壟栽培可增厚耕層,通透性好,灌水方便,減少病害,可用機械培壟,保證按時播種。

(二)地膜覆蓋栽培

地膜覆蓋是在露地栽培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保護栽培方式、保證溼度,還可促進白菜株高、葉片數、葉面積及根系的發育。在雨季來臨後還可有效避免大雨或暴雨對土壤的沖刷,春季多采用此種栽培方式,不僅可以增溫保溼,促進植株生長,提早壯大同化系統,而且能抑制雜草生長,減少中耕次數,省工省力,降低成本。做好壟或畦後,將壟面修整細碎、平整、播種,上蓋地膜。壟栽用90/95cm的,畦栽或平畦直播用1.2/1.3米的地膜為宜,每壟或每畦一幅。覆蓋時要拉緊、蓋平、使膜與畦面或壟面覆貼緊密,膜的四周要用土壓嚴,使膜不易被風吹動。也可在定植後覆蓋,將苗從地膜下掏出後壓土。

大白菜6種方法達到高效栽培模式

(三)地膜加小拱栽培

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由於春季溫度較低,為提高溫度多采用該栽培模式。春季利用小拱棚栽培大白菜不僅為大白菜的週年供應提供了新的茬口,而且為春季大白菜的高產、高效提高可靠的保障。具體做法是在播完種或定植好苗後覆蓋地膜,外用小竹竿作支架,搭成拱形,再蓋上塑料薄膜,兩側用土壓實,防止被風颳開,有條件的地方拱棚外夜間還可以蓋一層草簾用於夜間防寒,後期可掀開薄膜。

大白菜6種方法達到高效栽培模式

(四)大棚套小拱棚栽培

在我國西北、東北及黃河中下游地區,春季可利用閒置大棚套小拱棚進行春提早栽培。大棚保溫性能較好,內套小拱棚可使蔬菜生產環境的氣溫保持在15度以上,大白菜播種期可以提前20/25天。一般鋼管骨架大棚高2.0/2.2米,寬8米,長40/50米,面積300/400平方,外面覆蓋塑料薄膜保溫,棚內可將地做畦或起壟栽培,再壟作或平畦搭建小拱棚。

大白菜6種方法達到高效栽培模式

(五)遮陽網栽培

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炎熱夏季種植大白菜氣溫較高,光線較強,利用一些果菜拔秧後空閒的棚架,上蓋黑色或銀灰色遮陽網,內種大白菜,即可防暴雨有可降溫。另外,銀灰色遮陽網還能驅除蚜蟲,防止病毒病的發生。晴天一般於10/16小時遮陽。通過遮陽可減弱光強,降低地溫,減少水分蒸發,不僅有利於大白菜苗期生長,還能減少病害。

大白菜6種方法達到高效栽培模式


(六)防蟲網栽培


我國黃河以南地區、颱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較多,利用30/40目尼龍防蟲網,罩在大棚外,在臺風暴雨來臨時經防蟲網阻擋後,變成濛濛細雨,減輕對植株的沖刷,保護土壤結構,使植株健康生長,確保蔬菜生產,出苗率、淨菜率高。而且,在夏季蟲害多得季節防蟲網覆蓋可避免害蟲直接危害或入內產卵危害,做到不用或少用農藥,生產無公害蔬菜,確保食用放心。

大白菜6種方法達到高效栽培模式


大棚覆蓋可將防蟲網直接覆蓋在棚架上,四周用土或磚壓實,棚管架間用壓膜線扣緊,留大棚正門揭蓋,便於進棚操作。如果需加強防蟲網的遮光效果,可選用銀灰色、灰色或者黑色的防蟲網,其中銀灰色防蟲網避蚜蟲效果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