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他們,溫暖了這個春天

疫情之下,我們看見了很多普通人,他們躊躇過、猶豫過,但因為做出了並“不普通”的決定,讓更多人的生活中多了繼續前行的力量。


即使是一道最微弱的光,我們也要將它灑向最溫暖的地方,感謝那些普通人,感謝這些閃耀著光芒的Aion車主們,那些給予別人溫暖和支持的人們,值得被時間銘記。


謝謝他們,溫暖了這個春天

“愛上武漢,是因為那裡的人,我想回去看看”

Aion LX車主 範先生 上海


“過年前幾天,公司還正常上著班,有些人已經回家了,座位上稀稀落落的人,因為越來越接近放假,大家都放鬆下來,過年的氣氛本來是越來越濃的,新冠肺炎的消息剛出來,都以為是類似流感的東西,沒人想過,會演變成後來的樣子。”

謝謝他們,溫暖了這個春天


再回憶起最開始聽到疫情消息的場景,範先生感覺這一個多月,有種恍如隔世的錯覺,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了。


小李是公司的新同事,也是範先生在武漢讀大學同校的校友,今年剛畢業,在校友會推薦下,進入了範先生的公司。已經離開學校很多年的他,時常會想起以前在學校門口吃著廉價館子,和朋友在漢街溜達的日子,因為這個原因,範先生平日都會特別關照小李。年前,範先生最後一次見小李,是放假的前一天,小李第二天要飛回老家襄陽。範先生開著車,到處找口罩,湊了一箱,帶回了公司,發給還在上班的員工,特意拿多了一盒N95給小李。


“回家注意安全,尤其你還要回湖北。”


“範總,沒事兒,回家也那邊也能買,你分給其他人吧。”


範先生接過小李退回的口罩,他沒想過的是,這一別,再見卻不知道是什麼時候。1月23號武漢開始封城,其他湖北地區的城市也陸續傳出來封閉管理的消息,範先生看著新聞裡鋪天蓋地的疫情消息,心像被揉了一下,開始打開手機通訊錄,找之前武漢的同學、朋友,一個個發信息過去,包括小李在內,問他們的近況。然後忐忑地等待手機響起,等著他們回覆。每有一個人回覆,他都會在手寫的朋友列表上勾掉一個名字,有些人遲遲不回,範先生會發多一次,發出去的消息像投進海里的碎石,沒有任何迴音。公司的小李,在信息發出去的第4天終於回覆了他:


“我沒事,但家裡有人感染了。”


範先生被這一條信息哽住了喉嚨,他不知道回覆什麼合適。也斷斷續續會收到那邊朋友反饋的消息,說整個江城的狀況。躊躇了一晚,第二天他在校友群裡,聯繫了幾個舊同學,發起了募捐,第一次籌了10萬塊,用於購買生活物資,加急聯繫了在重慶的朋友,連夜開了10個小時的車,送進了武漢。


謝謝他們,溫暖了這個春天


與此同時,範先生還聯繫了在美國、日本、俄羅斯的朋友,看是不是有辦法籌集到口罩,那幾天,他一直在忙著打電話,家人做好了飯,反覆催著他,他總是說等下就吃,但一直到飯在桌上冷掉,他還在電話上,記錄著各個地方口罩的數量。


幾批訂到的口罩陸續被徵用,範先生守著手機和電腦,一步都不敢離開,算著國外各地的時差,聯繫著朋友、供應商,終於在2月初,俄羅斯那邊傳來好消息,有20萬的口罩,到達了海關,歷時半個月,最終於2月18日送進了武漢,範先生懸著的心,暫時放了下來,後來小李發來消息,自己的家人也出院了,在等待解封的通知,他好回去上班。最近一次家裡母親生日,這是很長時間裡,他第一次按時和家人一起坐到桌前,吃了口母親做的蛋餃,他說了一句:


“還是熱著好吃,香。”


“那肯定,多吃點。”


封城、封路、物資緊缺,但這些都沒有阻斷愛通向武漢的路,在這座被水環繞,歷史悠久的城市裡,有著沒有放棄的當地人,也有著心繫武漢的異鄉人,不斷的為武漢注入關懷與愛。當問起範先生,最喜歡武漢什麼地方的時候,他說,喜歡一個城市,不會只是因為風景,而是因為人。


雖然說這個城市被按下暫停鍵,但生活沒有停止過,希望也沒有。總有一天,江上輪渡汽笛聲會再次響起,橋下的人摩肩接踵,有釣魚的人,有跳舞的阿姨,到那個時候,範先生說,他想回去看看。


謝謝他們,溫暖了這個春天

“記錄下現在的每個瞬間,讓大家記得這幾個月發生了什麼。”

Aion LX車主 徐先生 南京


“疫情的消息傳出來,整個城市一下子冷清下來,彷彿失去了所有的活力,所有人都在家裡,等待疫情過去的消息。我想做的就是告訴大家,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有意義。”


作為獨立攝影師,徐先生的這個假期過得無奈且漫長,約好的攝影單被取消,計劃中的新年旅行也被暫時擱置。在取消了機票和酒店訂單之後,徐先生突然發現,原來這場疫情,讓整個中國,都變得緊張起來。


在家中自我隔離的二十天裡,徐先生也開始磨練起廚藝,經常熬夜修圖的他,趁這個難得的假期,徐先生照著APP磨練起了廚藝,每天變著花樣做菜,偶爾看看相機中的城市,待在家裡的時光,似乎也並不是那麼枯燥。

謝謝他們,溫暖了這個春天


“有一天看手機的時候,我看到有武漢的視頻博主拍下疫情中武漢市的情況,做成疫情日誌,我也想這樣做,因為南京市也為我們做了許多事情,這些東西需要被記得。”


看著網上的一張張圖片和視頻,徐先生突然意識到,在這樣一個巨大事件中,每一個人都是親歷者,每一個人都是參與者,每一個人,都能成為記錄者,而這也是他的動力所在。


謝謝他們,溫暖了這個春天


他帶好口罩,抓起相機,衝出門外,他的鏡頭下,出現了街頭巷尾冷清的街道、閉門的商場,依舊執勤的工作人員,以及在清冷的風中穿梭過的每一個人。徐先生把這些做成每天的城市疫情日誌分享在朋友圈裡,他想要一直堅持到疫情結束,把這些圖片和視頻公佈出來,作為城市的一部分,每一份努力都不應該被遺忘。


“以往這條街道里都會有燈會,非常熱鬧,我常帶著家人一起來看,不過現在疫情時期,什麼都看不到了。但我堅信,距離我們勝利的那一天不遠了。”徐先生舉起相機,站在街道的盡頭,對著空空如也的街道記錄下這一刻,為了記錄,也是為了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