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女田晓菲26岁嫁给50岁美国人,这事你怎么看?

勤奋的小牛


看见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会联想到“好白菜给猪拱了”,或者“崇洋媚外”等等,当你去深入了解,发现,这也是一种伟大的婚姻。

就像翁帆与杨振林一样。

就我个人而言,有如下三点理解,理解不够深刻还望见谅:

一,优秀之人的婚姻,寻求的是知音,而不是热炕头,正如杨振林与翁帆一样,是一种精神婚姻。

翁帆崇拜杨振林的才华,而杨振林欣赏翁帆的细致,精神之融合,才有生活之融洽!

而田晓菲,一个具有非常之才华的人,遇到另一个才华之人,田晓菲对中国文学之深究,而其老公利用西方之视角研究东方文化,两者之吸引,便在所难免了。

二,两者之优秀,绝不是作秀。

简短说一下两者之优秀。

田晓菲13岁上清华,一篇《13岁的际遇》入选中学课本,27岁获得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如此优秀之人很是让人佩服。

其老公也不是等闲之辈,哈佛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主任宇文所安。他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他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专著以唐诗为主,英语著作和汉译著作十几种,他已获得了詹姆斯·布莱因特·柯南德特级教授这一最高级别的职称。

因此这两人的结合绝不是一时冲动。

三,优秀的人,婚姻是为了美好;普通人,婚姻为了柴米油盐。

田晓菲的选择是一种内心美好的向往,是一种精神的融合,突破世俗的目光,追求内心最为真实的渴望,世间有几人能做到。

而普通人的婚姻,为生活而结合,为柴米油盐而奋斗,为养家糊口而工作,这也是一种平凡的美。

因此对于田晓菲的选择,我们应该以尊重视之,而不是冷嘲热讽;应该以平常心面之,而不是大惊小怪。

而这种婚姻,比起那些为钱,为色而组合起来的婚姻来说,不知道高尚到哪里去了。因此祝福他们婚姻幸福,一生向美!

你觉得呢?欢迎评论!


小竹子数学


这都是陈年老事了,71年出生的田晓菲,今年都48岁了,也就是说,她26岁嫁给50岁美国人,也过去了22年了,为何20多年后拿出来说事?没啥意义。

看了下田晓菲的个人简历,确实厉害,4岁时就开始写诗,在大多数中国孩子,两岁识字,4岁话都说不明白的年纪,她确实很厉害,14岁时就直接进入北京大学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16岁时,在北大读大三的田晓菲为北大90年校庆写文一篇——《十三岁的际遇》,这篇文章被收进中学课本,当作学生学习的教材,不少学生也是通过这篇文章,知道了田晓菲。

田晓菲20岁时,获得英国文学硕士,27岁获得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女博士,后留美任教,34岁时时哈佛大学教授,一生辉煌啊。

1997年,26岁的她,嫁给了比自己大24岁,还是自己的老师——美国人斯蒂芬.欧文,斯蒂芬虽然是美国人,但他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研究,是汉学专家,主攻唐诗研究,并获得了“詹姆斯·布莱因特·柯南德特级教授”这一最高级别的职称 ,特别是对中国诗歌的研究造诣很深,正是因为这一点,他和田晓菲之间有很多共同的话语和共同的爱好与兴趣,田晓菲在美国真可谓是他乡遇知音,两个人相处的时间长了就慢慢的产生了情感,田晓菲也从此爱上了自己的老师史蒂芬.欧文。

她为此,后来也改掉了自己的国籍,也就是说,中国才女,北大培养出来的才女,最终出国嫁给了外国人,还是比自己大24岁的老师,自然会引发大家的争议了。

很多时候,女人嫁给谁,其实是她的自由,别人确实没啥好说的,只要她觉得好就行,这个话题之所以能够引起大家热烈讨论,无非几个原因:

1、中国女人为何喜欢积极嫁给外国男人?

2、她为何要嫁给跟自己老爸一样大的男人?


3、为何中国留不住人才?特别是这样的北大才女?

4、为何北京大学培养出来的精英,最终都选择就在国外而不回来?

5、他们有真爱吗?嫁给比自己大24岁的男人,几个时代代沟,真的有真爱?

6、她是为了真爱还是为了名和利?是不是一个心机女人?

7、中国男多女少,但大量女人嫁到外国去,说明了身什么?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8、为何他们都乐于改国籍?中国把他们培养成才,却去为外国人服务,这都是一群什么人?他们的国家观、价值观在哪儿?等等,各种疑问和猜测,引发大家讨论,其实,那些都是次要的,真正让人需要思考的是,为何培养出来的高端和高层次人才,我们始终留不住,为何我们像母鸡一样,把小鸡仔费尽心血养大,人翅膀硬了,就飞了,甚至连国籍都改变了,这些才是需要引发思考和反思的。





最后想说,她年轻时,确实有才又漂亮,如今48岁了,满头银发,婚姻也过去了22年,估计孩子也大了,她的婚姻能够坚持22年,老公也都72岁了,也没啥可说的了,自己的路,自己走去吧。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北大才女田晓菲很厉害,她4岁习诗,10岁出版诗集,13岁被北大破格录取,成为学校重点培养对象。毕业后,到美国留学,考取哈佛博士学位,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生。

天才田晓菲拥有这样完美的履历,谁能不看好她的大好前程呢!

可是,谁也没想到,她在学有所成后,很快就嫁给了一个53岁的美国老头,并且更改了国籍。

(田晓菲旧照)

这个结果,让众人非常不解。谁都觉得,她完全没必要嫁个年纪比她大那么多的人。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971年,田晓菲出生于哈尔滨,她的父母都从事文字工作。后来,由于父亲被调到天津做文联主席,于是他举家迁到天津文联大院。

当时,田晓菲才4岁。

受父母影响,田晓菲很早就开始接触书籍。由于她记忆力极好,已经能写不少字了。到天津文联大院后,田晓菲开始写诗。不久后,她的诗歌出现在《天津日报》上。待她10岁时,已经出版了5本诗歌集并获得了文学创作奖。

田晓菲的诗歌天赋,引起了北京大学的注意。适逢当时正赶上“神童崇拜”的热潮,所以在田晓菲13岁读初中时,北京大学为了树立“神童”效应,破格将她特招进了北京大学。

在众人羡慕不已中,田晓菲依然淡定自如地进行创作。同时。她其他学科的成绩也非常出色。

田晓菲16岁毕业前夕,正逢北京大学校庆90周年。田晓菲感慨颇多,写下了《十三岁的际遇》。在文中不仅表达了她对学校的依依之情,还畅想了她对未来的憧憬。由于感情真挚,文风清丽,这篇文章一经刊出,不仅得到了一片好评,还被编入中学课本,许多读者也因此更加了解了天才少女田晓菲。

田晓菲毕业后,像所有“神童”一样,走出国门,到美国继续深造。

1998年,田晓菲通过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27岁的她,成为该校最年轻的博士生。

(斯蒂芬·欧文)

也就在这一年,她的导师斯蒂芬·欧文向她倾诉衷肠,表达了爱意。

斯蒂芬不仅是她的导师,还是该院的院长。

斯蒂芬是美国人,他自幼酷爱诗歌。由于他对唐诗等都有很深的研究,后来被聘为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

缘分让斯蒂芬遇到了田晓菲,经过几年的师生交往,斯蒂芬对这个如意弟子愈发赞不绝口。在他看来,田晓菲不仅才华横溢,还有着古典诗词里的气质。最让他高兴的是,当他和田晓菲聊起诗歌时,两人有说不完的话题。

待田晓菲毕业后,斯蒂芬发现,自己已经深深爱上田晓菲了。经过慎重考虑后,斯蒂芬向田晓菲表达了他的爱意。

此时,斯蒂芬已经53岁,而田晓菲不过才28岁。

对于田晓菲来说,他们的恋爱势必遭到亲人和朋友们的反对。但是田晓菲由于在美国多年,受西方思想影响,最终她选择听从她的内心。

(田晓菲和丈夫)

1999年,田晓菲在作通亲人的思想工作后,答应了斯蒂芬的求婚,和他在纽约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并更改了国籍。

很多人得知后愤怒不已,在网上对她进行人身攻击。说她的今天,都是国家给的。不是国家培养她,她能有今天吗?结果跑到国外去找一老头,办了绿卡,就不回来了,这是崇洋媚外……

对于众人的指责,田晓菲并没有放在心上。她实在很忙,一方面她要教书,另一方面她对南朝宫廷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致力研究。当然,她和斯蒂芬不仅相亲相爱,两人还经常为某个研究展开讨论。这样的结果,是两人都不断地成长,并不断地写出优秀的文稿。

谁能说田晓菲不幸福呢?婚姻中的两个人,志趣相投,又都很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这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张生全精彩历史


北大才女田晓菲今年已48岁了,现任哈佛大学教授。说她是才女,因为13岁才上初中的她就被北京大学西语系破格录取,16岁时写下《13岁的际遇》并入选进中学教材。田晓菲是80、90年代千万学子的偶像。

过去的田晓菲,对于现在的学子来说已比较远了,我们新的一代学生从初中到高中没日没夜的刷题、上补习班,也是为了能北大、清华等双一流学府的大门。当全国学生都在拼高考时,才女田晓菲在做什么?

1989年,年仅18岁的田晓菲已经从北大毕业了。

1991年,年仅20岁的田晓菲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

1998年6月,年仅26岁的田晓菲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

2006年9月,年仅35岁的田晓菲正式成为哈佛大学教授。

说田晓菲是才女,现在相信了吧!我们拼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进北大,可人家在北大早玩完人,当我们还在为考研、考博冲刺时,人家已经毕业了。田晓菲虽然聪明有才华,但她能取得学业上的成功也是奋斗出来的,没有辛勤耕耘、流汗付出,哪就能随便成功!田晓菲通过个人努力而取得成功的路,不是现在千万没有背景的人正在走的路吗?她以个人奋斗走向成功,我们应该点赞!

1999年,田晓菲与自己的导师宇文所安结婚走到了一起。时至今日有很多人非议田晓菲嫁给了比自己大50岁的美国人,还加入美国国籍。这些非议别人的人其实是把自己戴着都觉得大道德帽子硬要往别人头上扣啊!

一、这是偶像崇拜之人不愿偶像有瑕疵的心理。

我们古时崇拜佛祖,天天在佛面前烧香上供,佛在他心里是至高无上的,是不会有缺点的,佛是不能离他远了,离他远了就不能崇拜了 ,所以要把佛摆在家里,塑在庙里。现在,我们崇拜偶像,偶像在自己的心里是完美无缺的,偶像就应该像在舞台上一样光茫四射,偶像是不可以有污点的,偶像有了污点就崩塌了,这是不能接受的。田晓菲北大毕业去了美国求学,许多人心中的偶像远离了自己,能不难受吗?现在偶像竞嫁到美国,永远回不来了,自己那么崇拜她,她太无情了,背叛了我对她的崇拜,就应该贬,就应该泼脏水。

二、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

很多人现在不是争着出国留学吗?很多父母不是头破血流地为子女创造各种流学的机会吗?不是有许多梦想去国外发展的人吗?人们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讨厌得到的人。田晓菲去美国留学也是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想寻求更好的发展,人家在美国遇到了更好的机会啊!哪个人不渴望哈佛大学的职位,没有能耐抓取这样机遇的人就批评人家觉悟低,心里没有自己的国家。

三、这是拿别人真爱开涮的狭隘心理。

田晓菲的导师宇文所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喜欢中国唐诗,对唐诗很有研究。在求学期间田晓菲和宇文所安是严格的师生关系,田晓菲毕业后两人互相钦慕,因共同的兴爱好而走到一起,两人都把对方看作知音。哪个女孩子不是因真爱而和另一个人走到一起的?谁会认为爱情要屈从固有的偏见?每个人都梦想找到真爱,田晓菲也可以,爱一个人是人家的权利,我们没有资格对人家说三道四。

至于移改国籍,这是很正常的事,很多人不是移民美国了吗?2018年中国移民美国的富豪就达1.5万人。还有太多的人希望得到美国绿卡,移民也是一个人的权利,这是田晓菲的个人私事,人家做事合情会理,没有违法。

绿刺柏总结:田晓菲凭借个人努力奋斗的经历值得我们点赞和借鉴,我们不应该拿别人的私人事情放在苛刻的道德尺子下衡量。你遇到了更好的机遇会放弃吗?


绿刺柏


当年让北大才女田晓菲最闻名全国的,是她的一篇文章《十三岁的际遇》,被选中进入了中学课本。那年她才16岁。


如今才女田晓菲已经成为了哈佛大学的教授,但是如果翻开她的成长简历的话,你会觉得非常惊人:

  • 1971年出生;

  • 2岁时开始识字读书,

  • 4岁开始写诗,并在当时的《天津日报》发表了第一首诗,随后接连出了5本诗集;

  • 13岁被北大特招,她是因为诗歌创作得奖后,被北京大学西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破格录取;

  • 16岁文中入选中学课本,那年恰逢北大建校90周年,正在大三的田晓菲写下了《十三岁的际遇》一文,随后入选了中学课本。

  • 18岁从北大毕业;

  • 20岁获得了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的英国文学硕士学位;

  • 27岁获得了哈佛大学的比较文学博士学位;

  • 35岁成为哈佛大学的教授。


从她的个人经历能看出来,无时无刻不是开挂的状态,这也是普通人永远难以企及的高度。

所以,我并不认为,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可以去评价这样优秀的人。


对于她的婚姻,很多人在意的无外乎是2点:

  1. 她成为了美国人

  2. 嫁给了一个美国人,并且这个人还比她大20多岁


我个人感觉,对于这样的婚姻,也不算奇怪。

  1. 对于这样优秀的人才,得到了导师的追求,是很正常的事

  2. 她老公(也是导师)是汉学专家,主攻唐诗研究,并获得了“詹姆斯·布莱因特·柯南德特级教授”这一最高级别的职称


那么两人在共同爱好的情况下,走到一起也是很正常的事。

您说是不是?



夏酱Summer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爱情之于婚姻就是如此。

每一个女人不管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什么学历,最终都会走入婚姻的殿堂。

田晓菲也不例外,她自然也会拥有自己的婚姻,只是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她1999年时,要嫁给大她25岁的美国人斯蒂芬·欧文(Stephen Owen)(中文名宇文所安)呢?

第一,田晓菲对人生的深入思考,是源于海子的自杀。

1、结识著名诗人海子。田晓菲在北大校园结识了15岁考入北大的查海生,也就是诗人海子,当时的海子在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哲学教研室任教。田晓菲曾拿着诗歌去找过海子,海子说:"如果你能坚持,你将是位伟大的诗人。"

2、海子自杀所带来的困惑。1989年,田晓菲听到了海子卧轨自杀的消息,之后,她很长时间没有写诗。她无法理解一位鼓励自己坚持的诗人,为何没有选择坚持?那时候,田晓菲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海子逝世两年后,20岁的田晓菲到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攻读博士。

第二,差点成为诗人的田晓菲的思想观念和普通女人不同。

1、看她所著《秋水堂论金瓶梅》。很多人可能看过《金瓶梅》这本小说吧?谁都没有想过,田晓菲竟然研究这本书,并且还写出一本学术专著。可见她的思想观念绝非一般女性所有。因为观念另类,自然会在行为方式上另类,嫁给一个美国老头儿自然就不难理解了。

2、了解一下田晓菲的丈夫宇文所安这个人。宇文所安(斯蒂芬·欧文)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从小就喜欢诗歌。他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他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专著以唐诗为主,英语著作和汉译著作十几种,他已获得了詹姆斯·布莱因特·柯南德特级教授这一最高级别的职称。田晓菲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宇文所安是她的导师。

3、拥有共同语言和兴趣爱好,再加上恋父情结,嫁给宇文所安顺理成章。田晓菲的童年和同龄女孩子最大的区别在于,她过早头顶花环,一切因为她喜爱诗歌。也恰是因为在诗歌方面卓尔不群,在13岁那年便因诗歌创作获奖并结集出版,而被北大西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破格录取。顺着这条学业的路,鬼使神差地就奔宇文所安去了。如果说年龄差异之大成为田晓菲嫁给宇文所安的唯一理由,那便是她有很浓厚的恋父情结。

第三,唯美的爱情,成就了田晓菲自己才能理解的婚姻。

1、田晓菲是唯美主义爱情的追求者。对于田晓菲来讲,她的内心世界有着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但是因为海子曾经看过她的诗集后,海子说:"如果你能坚持,你将是位伟大的诗人。"海子的话,确实影响着田晓菲对自己的认知,因为海子当时的名气非常大。恰是海子这句话,把田晓菲给迷糊住了,她真的认为自己也是天才诗人。从诗人对爱情的唯美主义追求来看,田晓菲嫁给宇文所安,对她来讲那才是真的唯美,大有向世人人证明她的桀骜不驯。

2、且看田晓菲的译著《毛主席的孩子们:红卫兵一代的成长与经历》。如果与当时她出国的年代去分析,显然田晓菲的思想里,有着对中国男性的另类认知。如果她嫁给一个中国男人,她是否有心理安全感呢?是否值得托付呢?再加上她的爱情观绝不是传统的,而是另类的。因此,就注定她这一走,将不会回头。而在美国嫁给她的导师,仿佛成了田晓菲的爱情终点,因为她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像宇文所安这样的男人。尽管年龄差距那么大,但是她不在乎,她更在乎她要的精神爱情。

结束语:细算起来,1971年出生的田晓菲,如今已经快50岁了。如果现在问她,你嫁给宇文所安这老头儿,你后悔吗?估计她会笑笑,但不会作答。因为对于这样一位知识女性来说,只愿意往前看,就是错了也不会回头,这就是田晓菲的性格。


寒石冷月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北大才女田晓菲26岁嫁给50岁美国人。说实话,我不觉得这事与我有什么关系。我们还是先来了解田晓菲是何许人也吧!

田晓菲,女,1971年10月生,出生于哈尔滨,在天津长大。她13岁从天津13中学直接升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亚系。1998年6月,田晓菲从哈佛毕业,并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哈佛大学教授。 出版作品有《爱之歌》等,学术著作有《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等。 16岁时,适逢北大建校90周年前夕,田晓菲写下了《十三岁的际遇》被选入国内中学课本,也成为田晓菲少年时期的代表作。

哈佛东亚语言与文明系系主任斯蒂芬·欧文,他的中文名字叫宇文所安。宇文所安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从小就喜欢诗歌。他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他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专著以唐诗为主,英语著作和汉译著作十几种,他已获得了詹姆斯·布莱因特·柯南德特级教授这一最高级别的职称。田晓菲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宇文所安是她的导师。

其实正是因为她和导师之间有太多的共同语言和兴趣爱好,他们才走到了一起。有人认为田晓菲嫁给美国人不应该。我觉得不尽然,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人家要跟谁结婚与我们都没太大关系。

早上我才看见有人批判“哈弗女孩”,现在又讨论田晓菲似乎不应该嫁给美国人,而且还是一会足以做她父亲的老男人。这真正印证一句话:年龄不是问题。如果这位美国人是位中国人,可能田教授受到的非议会稍微少一点。但是有的时候爱情就是爱情,无关乎年龄不是也无关乎国籍。他们就是志趣相投,就是相互喜欢。我只是在想田晓菲结婚时,宇文所安已经50岁了。他这么大年龄怎么没有家室,这在中国应该是鲜有的吧!

结束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只要没有给别人带来不方便,只要没有违法乱纪,要跟谁结婚好像与旁人没有太大关系。即使田晓菲生活在美国,也嫁给了美国人,但是他们还是在研究汉语,还是没有忘记祖国的语文文字。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北大才女田晓菲无论嫁给谁,那是她的婚姻自由,旁人不能干涉别人的私生活,更不能对别人的婚姻品头论足,作为媒体,也不宜对此事大肆渲染,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不要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别人。

一个人的婚姻是靠缘分,千里姻缘一线牵,无缘咫尺难牵手。无论是北大才女,还是在地里干活的姑娘,只要缘分到了,她们同样能够拥有美好的婚姻。并不是说农村姑娘只能嫁给农村小伙,她们也有选择自己幸福的权利。



《非诚勿扰》的舞台上也来了很多才女,有企业家、作家和各行各业的精英,她们为什么要站到这个舞台上来?一方面是想借助社交平台展现自己的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寻找心中的白马王子。另一方面说明她们的姻缘还未到,没有遇到一个真正懂自己的人,在这些才女的身边,不乏有能力很强的人,并不是他们不愿意结婚,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不同没有走在一起,她们在追逐幸福的过程中一路艰辛,我们不要轻易去谈论别人的私生活。


中国姑娘嫁给外国人,北大才女田晓菲并不是第一位,她既然认定了这个50岁的美国人,我们就要忠心祝福她幸福,而不是把她当作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至于她们的价值取向是怎样的,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双方能够相互欣赏,这就是最美满的婚姻。

才女也要嫁人,至于郎君是谁,这还得看他们的缘分,婚姻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朦朦胧胧喜欢上一个人比带着功利心去追逐婚姻更能获得幸福感。


Lance课堂


最近几天网上吵的是清华才女蒋方舟。

蒋方舟7岁写作,9岁写了书,书被湖南省教委作为素质教育的推荐读物。2008年自主招生进清华,一毕业就是《新周刊》杂志的副主编。

真的是才女,一路走来都是让人惊叹。不过伴随而来的是质疑,母亲的代笔、炒作,清华降60分录取。这些声音都围绕着她。

蒋方舟是圆桌派节目的主持嘉宾之一,我偶尔会看看,发现她看起来没有太多的自己的见解,但确实一直在努力读书、思考,待人说话也很真诚、谦虚。这几年,虽然不是很多,但也慢慢地出了一些新书。我想,天才少女、炒作,这些标签要拿走,必须要靠后续的自己的成绩。

田晓菲是一位更早的天才少女。她在天津长大,父母也是搞文化工作的,4岁写诗,出版了5本诗集。因为诗集,13岁就被北大录取。大家还是初中生的时候,田晓菲就上北大了。16岁写了一篇文章《十三岁的机遇》,被选入中学教材。

田晓菲引起争议的是后来的事情。她在哈佛读了博士,并跟自己的导师宇文所安结了婚。田晓菲在任何场合都说,自己跟丈夫不是师生恋,是她毕业后,俩人才开始谈恋爱的。

在国外,师生恋是条红线,不允许老师跟学生谈恋爱。至于田晓菲26岁嫁50岁的美国人,这倒不是重点。翁帆28岁嫁82岁的杨振宁,我也觉得问题不大,只要两情相悦,旁人管不着。

还有一点,田晓菲35岁就当了哈佛大学教授。也有人说,这是她丈夫的影响,她丈夫是哈佛东亚系系主任,做了一些关系才成的。

这种情况,在学界不是没有,前一阵闹得轰轰烈烈的钱璐璐就是依靠自己大牛的老公当加州理工的教授。

不过,要堵世人的悠悠之口,不是靠言语,而是靠自己的行为。田晓菲出版的书不少,《秋水堂论金瓶梅》《尘几录:陶潜与手抄本文化》《烽火与流星》……等10多种著作。

我想,这些著作是最好的自我的证明。

至于其他,管他呢。最后放一首田晓菲很早以前的诗。

《露》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忪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我自生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很少人注意我,

我不抱怨,

那——又有什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

美丽的洁白的云 。


五道口的颜学姐


26岁的知名才女嫁给50岁的糟老头子,这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其它跨国婚姻没什么两样,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和热议,原因无非两个,一是从小优秀到大的才女,身上有着诗人、北大等符号,居然嫁给一个外国人,这让很多人想不通;二是嫁给了比自己大24岁的糟老头子,这就更让人生气了,如此优秀的一个年轻姑娘,怎么会跑到异乡嫁给一个老头儿呢,让人生恨啊。

实际上,我们真正了解一下田晓菲的学习和生活履历不难发现,她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生活学习在美国,周边接触的也都是外国人,想接触个国内的男性都十分困难,她已经适应了那种环境,所以如果要谈恋爱,也只能找国外男友。换句话说,如果田晓菲生活和学习环境处在国内的话,那她肯定不会找一个国外男友,周边那么多国内同胞,怎么也能找到个优秀的啊。田晓菲找了个老外,我们不能一味的去批评她崇洋媚外,这是生活环境所决定的选择。

另外,她的老公也绝非等闲之辈,人家是研究中国文化的专家,尤其对中国的诗歌颇有研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他成为田晓菲的导师,也正是因为共同的爱好,让两个人走到一起,我想最理想的爱情莫过于此,大家都有共同的志向和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