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语文课让我馋得流口水?原来如此……

都说恋爱和美食是解决所有疲惫的良药,关于恋爱我们开窍的时间不一,但是关于美食,从小到大的语文书,绝对是所有人的

第一本吃喝指南


上语文课让我馋得流口水?原来如此……

上语文课让我馋得流口水?原来如此……

上语文课让我馋得流口水?原来如此……

上语文课让我馋得流口水?原来如此……


回想起那些年的语文课本,分明就是一本本地道的中国美食指南啊!


咸鸭蛋-《端午的鸭蛋》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上语文课让我馋得流口水?原来如此……


最爱看汪曾祺先生写吃,写的都是风土和寻常,正是这样也使得汪曾祺先生笔下的食物更为活泼而画面感十足。由此知道了去高邮一定要吃咸鸭蛋!


上语文课让我馋得流口水?原来如此……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那一刻脑中,满是吃货站在人生巅峰的骄傲。



茴香豆-《孔乙己》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鲁迅《孔乙己》


上语文课让我馋得流口水?原来如此……


可能是天生的吃货体质吧,小年还记得当时看《孔乙己》馋茴香豆馋得不要不要的,要吃最地道的茴香豆,还得去绍兴。


在绍兴,茴香豆原是四季皆宜的“过酒坯”,茴香豆表皮起皱呈青黄色,豆肉熟而不腐、软而不烂,咀嚼起来满口生津,五香馥郁,咸而透鲜,回味微甘。


虽然绍兴鲁迅故居旁的咸亨酒店已不再是当年的咸亨酒店,但茴香豆还是当年的那种茴香豆啊。


上语文课让我馋得流口水?原来如此……


槐花饭-《槐香五月》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


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


——《槐香五月》


上语文课让我馋得流口水?原来如此……


每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槐花香气四溢,在山西、河北的很多地方,人们喜欢拿槐花来蒸饭,这样蒸出来的槐花饭米香和花香互相渗透,极为美味。


牡蛎-《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撬开牡蛎,递给了两位先生,再由他们传给两位太太。


他们的吃法也很文雅,一方精致的手帕托着蛎壳,把嘴稍稍向前伸着,免得弄脏了衣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喝了进去,蛎壳就扔在海里。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上语文课让我馋得流口水?原来如此……


葡萄-《葡萄沟》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权宽浮《葡萄沟》


上语文课让我馋得流口水?原来如此……


由于日照充足,新疆的葡萄格外甘甜。


小时候上完那节课,小年心里就住了一个“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石榴-《石榴》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石榴》


上语文课让我馋得流口水?原来如此……


灯笼石榴比普通石榴籽大一号,汁水也多一些,籽软软的,嚼起来不硌牙也不费力,不用压汁器,随便嚼两下就能咽下一大口石榴汁。


入口的一瞬间就像魂穿课文《石榴》的主人公,“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糖葫芦-《万年牢》


我父亲是走街串巷卖糖葫芦的。他做的糖葫芦在天津非常有名。


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海棠、山药、红小豆等,先把这些东西洗干净。


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糖发黑。


——新凤霞《万年牢》


上语文课让我馋得流口水?原来如此……


啧,谁又能拒绝一串冰糖葫芦呢?


覆盆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上语文课让我馋得流口水?原来如此……


那时候一直想知道覆盆子什么样子,有多好吃呢?桑椹已经很好吃了,居然还有比桑椹更好吃的。


后来才知道,覆盆子就是山里的一种野果,长相和树莓类似,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西等地的山里都很常见。


杏子-《杏儿熟了》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树。


夏天,到了麦收时节,树上就结满了杏儿,一颗一颗,橙黄橙黄的。从我家门前路过的人,总忍不住要望一望杏树,羡慕地说道:“嗬,好杏儿呀!”


杏树是奶奶亲手栽的。听她说,栽杏树那阵儿,还没有我呢。我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有一回,我依偎在奶奶怀里,天真地问奶奶:“奶奶,咱们家杏树上的杏子有多少?”


“数不清啊,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要不,你数数看。”我仰起头:“一、二、三……”数哇,数哇,数到后来就糊涂了。


奶奶爽朗地笑了。我不知道奶奶是笑我傻,还是笑杏儿多。


——《杏儿熟了》


上语文课让我馋得流口水?原来如此……


杏到底好不好吃,作者一句都没写,可是小年怎么就馋了呢?可能是喜欢了那棵杏树,也可能是想奶奶了吧。


上语文课让我馋得流口水?原来如此……

@一颗花菜


我们就这样一天一天馋着长大了,依旧爱石榴、爱牡蛎、爱茴香豆、爱咸鸭蛋,最后却发现,自己真爱的原来是写吃的文字。


儿时的我们,整日为语文作业头疼,也没想到,它真就如影随形,跟了我们一辈子。


这大概就是语文的魅力吧,小时候被逼着学过的所有东西,都变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一直见证着那些美丽的文字写出的最动人的食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