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为什么偏向全资收购企业,而腾讯只是选择投资?


阿里为什么偏向全资收购企业,而腾讯只是选择投资?


阿里为什么偏向全资收购企业,而腾讯只是选择投资?

阿里巴巴和腾讯虽然一直以来都是竞争对手,但两者之间在一些做法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投资方向上,阿里巴巴更偏向于全资收购,而腾讯则偏向于投资。

其实,在一开始腾讯也是想全资收购企业的,但却无奈发现这个方式不太合适。就比如腾讯最早看中的企业是京东,想要全资收购京东。

可是刘强东不答应,只允许占20%的股份。马化腾和刘强东谈不拢,一气之下选择了易迅网,易迅网的老板觉得凭借腾讯的流量,肯定可以碾压京东。可是没想到京东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超越了易迅网、当当和卓越等众多互联网公司。

面对发展如此迅速的京东,无奈之下腾讯只好答应选择投资京东,成为京东的大股东,并将自己的拍拍网易迅网打包给京东。入股搜狗,将自己的搜搜打包给搜狗。

其实,阿里和腾讯的经营模式是截然不同的。马化腾的经营模式更像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商人,他在选择投资企业的时候就只是投资,并不会过多地去参与它们的经营。

腾讯属于绝对的大股东,而且在流量上也有大规模的支持,但实际控制人还是刘强东本人,保持原生团队足够的创造力,只是在资金和流量给予足够的支持。腾讯的投资更像是在做市场的试金石,投资了京东又扶持了拼多多;投资了虎牙又扶植了斗鱼。

这种做法短期看可能会有资源浪费的嫌疑,当然也不会很明显,毕竟明摆着赔钱的买卖谁都不会去做。但从长期来看,可以一直保持近似于寡头垄断的地位,因为他已经360度无死角地深入了市场。

而阿里巴巴则相反,马云选择全资收购企业。马云在收购后则会选择干预运营,并逐渐注入自己企业的价值文化。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这一行业的发展,让它们朝着自己的方向去发展。所以,马云更像是一个改革者。

但在我看来,似乎马化腾这样的策略会更有效一点。毕竟只是投资,这样大家还可以做朋友啊,有钱大家一起赚。而阿里这种做法,感觉竞争对手会更加多,我辛辛苦苦出来创业,刚初步发展就被收购了,这给谁都不愿意啊。

但不管怎么样,都是在探索中求发展,只有与时俱进和锐意创新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阿里巴巴和腾讯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还是十分期待未来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后续发展的。

现在的互联网更新换代十分迅速,不管是阿里、腾讯还是百度,都在积极应对,努力做好自身,准备蓄势待发。

在下一代的万物互联时代现在看阿里巴巴走的走得更加靠前一点,而近几年比较默默无闻的百度也不是一点机会没有,毕竟现在全力做人工智能,真的做出东西并且挺到市场的爆发期,那么注重技术的百度公司还是会回来的,但这一切里面的变数非常大。

腾讯公司在不温不火中也是在积攒着下一次的发力点,每家公司都有独特的基因,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