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後一片藤葉》的符號意義,解讀疫情下鍾南山院士的符號意義

從《最後一片藤葉》的符號意義,解讀疫情下鍾南山院士的符號意義

短篇小說《最後一片藤葉》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流行性肺炎的故事,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讀來,讓人別有一番感觸。


這部小說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代表作之一,歐·亨利被譽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是世界三大小說家之一,他的一生顛沛流離,最終因常年酗酒身患肝硬化而去世,年僅48歲。


《最後一片藤葉》講述兩個窮困的女孩瓊珊和蘇艾,因性情相似、理想一致而走到一起,兩人在共同搭建的畫室裡,為實現成為一名畫家的理想,努力繪畫。


然而,由於流行性肺炎的造訪,瓊珊病倒,此時窗外長春藤上的葉子所剩無幾,她認為最後一片藤葉凋落之時就是她生命結束之時。


樓下,那個不得志的畫匠貝爾曼老頭,得知瓊珊的念頭後,黯然流淚。然後在深秋狂風暴雨的夜晚,在最後一片藤葉落下時他將它畫在牆上。老貝爾曼被淋透,因此得了肺炎,僅兩天就去世了。


瓊珊看到長春藤上最後一片葉子,任憑狂風暴雨的摧殘,頑強的掛在枝條上,於是有了活下去的勇氣,漸漸的她康復了。


在這裡,最後一片藤葉是一個有著象徵意義的符號,給了瓊珊活下來的希望。


同樣是肺炎肆虐的今天,鍾南山院士和那片藤葉一樣也是一個符號。


他曾帶領團隊打贏了“非典”戰役,17年後,84歲的鐘南山院士,又帶隊抗擊新冠肺炎。他是一個普通、甚至平凡的中國醫生,但他的科研精神和責任感卻感動著每一位中國人。


在《最後一片藤葉》中藤葉是一個符號,那我們就從這個角度出發,來解讀藤葉的符號意義,以及在疫情肆虐時期鍾南山院士的符號意義。

從《最後一片藤葉》的符號意義,解讀疫情下鍾南山院士的符號意義

一、【劃破黑暗的光明】 三個以藝術為信仰的人惺惺相惜,在窮困潦倒的境遇下,相互扶持與奉獻


蘇艾和瓊珊是兩個熱愛藝術的年輕女孩,她們性情相投,志趣一致,於是就共同搭建了畫室,這就是俗話說的“同質相吸,同頻共振”,兩個年輕人互相吸引,成為知己。


畫室設立在“藝術家的聚居地”裡,在這裡的藝術家們的生活,是艱辛和愁苦的,在這樣的境遇下,兩個女孩互相照顧,彼此依賴,雖然物質生活匱乏,但精神世界富足,她們對未來充滿期待。


然而這美好的生活卻被打破,流行性肺炎襲擊了瓊珊,隨著病情不斷惡化,醫生說瓊珊存活的希望只有十分之一,為此蘇艾非常傷心,她的眼淚把日本餐巾紙溼成一團,然後挎著畫版,哼著歌,若無其事的來到畫室。


她要用自己良好的精神狀態,給瓊珊造成一個假象:她的病沒什麼大礙,就快好了。這是蘇艾的良苦用心。


書中寫到“蘇艾將疲倦的臉龐捱到枕頭上”,這一描寫也從側面說明了蘇艾對瓊珊付出的一片真情,兩個女孩唇齒相依,瓊珊病重,讓兩人在患難中更見真情。


可是瓊珊還是固執的認為窗外長春藤上的樹葉掉光,她的生命也將結束。此時藤葉已經所剩無幾,而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對此蘇艾除了黯然傷神外,沒有別的辦法。


於是蘇艾把瓊珊的情況告訴了樓下的畫匠貝爾曼,一個兇狠的愛挖苦人的小老頭,他對瓊珊的想法大加譏諷,充血的眼睛裡卻躺下了淚水,他是真的心疼這個女孩。


夜晚老貝爾曼,頂著狂風暴雨拖著疲倦狼狽的身軀踩著梯子,在最後一片藤葉掉下時將它畫在牆上。

從《最後一片藤葉》的符號意義,解讀疫情下鍾南山院士的符號意義

瓊珊看到最後一片藤葉,任憑狂風暴雨的摧殘,仍然頑強的“長”在枝條上,她燃起了活下去的意志,但是淋雨後的老貝爾曼得了肺炎,僅兩天就去世了。這就是小說的結尾,在幽默諷刺與嬉笑怒罵之間, 傳遞著人間的正能量。


他們三人本是天涯淪落人,但一人有難,另外兩人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都散發出了人性的光輝,演繹了小人物之間的真、善、美。蘇艾就像冬日裡的陽光一樣溫暖,老貝爾曼就像寒夜裡的篝火那樣明亮,他燃燒了自己,點亮了瓊珊活下去的希望。


老貝爾曼用生命畫出的最後一片藤葉,它不僅僅是一片葉子,它是一個符號,一個象徵著“生的希望”的符號。

從《最後一片藤葉》的符號意義,解讀疫情下鍾南山院士的符號意義

二、【藤葉的符號意義】藤葉能帶來希望,亦能帶來絕望

五月的時候蘇艾和瓊珊來到這“藝術家的聚居地”,一同佈置了畫室,兩個人要在這裡播撒熱血,努力作畫,為了實現他們的共同夢想:成為一名畫家,那時候,長青藤正茂盛,葉子濃密的遮住了枝條。


十一月的時候,瓊珊得了肺炎,渾身無力,連數藤葉的“五、四、三”都發不出聲音,這時的長春藤,被寒冷的秋風幾乎剝光了葉子。


在瓊珊看來藤葉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符號。


葉舒憲在《文化與符號經濟》這本書中寫道:“符號的魅力並不存在於符號本身,而在於它的意義。符號一詞衍生於拉丁文,其本意 是“標籤”或“象徵”。符號是指具有其自身之外的隱喻或象徵意義,並被用來產生一個由相互關聯的意義所構成的系統。換言之,人之所以能是這個星球上唯一的“文化動物”和“符號動物”,最大奧秘就在於人類構建出的“意義”和“象徵”世界。


在瓊珊看來,藤葉由綠到黃再到一片片凋落,這個過程象徵她自己從健康到疾病,從疾病的一點點惡化再到生命的結束。


莫里斯的解釋似乎更容易理解:“某些東西之所以成為符號, 只是因為一些解釋者把它們作為某些東西的符號”。


在《最後一片藤葉》這部小說中,把藤葉看做生命力的符號,這個解釋者就是瓊珊自己。

從《最後一片藤葉》的符號意義,解讀疫情下鍾南山院士的符號意義

她認為長春藤上的葉子就是自己生命力的符號,等到最後一片藤葉掉下來,她的生命也將結束。


這個能夠代表某種意義的符號,在前期的種種表象與解釋者賦予它的意義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相關性,就像瓊珊在身體健康、對未來充滿期盼的時候,藤葉不僅茂盛還綠油油的,瓊珊在病重,渾身無力的時候,藤條枯萎了,藤葉幾乎被秋風剝光。所以,她在內心覺得藤葉就是一個符號,代表著自己的生命力。


而“符號”產生於心理暗示。


《心理學大詞典》上是這樣描述心理暗示的:“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暗示作用往往會使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見或信念。”


為什麼有時候同樣一個事物在不同的人眼裡卻有著截然相反的意義,這是因為心理暗示有積極暗示和消極暗示兩種不同的形式。


積極暗示:看到某些事物的發展,就不自覺的聯想到自己會隨著事物的發展變的更好,對未來充滿希望。


消極暗示:與積極暗示相反,看到事物的發展,不自覺的聯想到自己會隨著事物的發展變的越來越糟,以至於完全失去希望。


瓊珊認為藤葉掉光了,自己也就死了,就是典型的消極暗示。


正如瓊珊被籠罩在肺炎的陰影下,最近中國人民也都籠罩在肺炎的陰影下,我們每天都會關心疫情的發展情況,以及專家對於疫情的解讀等。


我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鍾南山院士也成為了一個符號。這片藤葉對於瓊珊的符號意義恰如鍾南山院士對於全國人民的符號意義。

從《最後一片藤葉》的符號意義,解讀疫情下鍾南山院士的符號意義

三、【鍾南山院士的符號意義】在疫情肆虐的當下,鍾南山院士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符號

在新冠肺炎疫情剛露出頭角,還沒有受到全國人民重視的時候,鍾南山院士雙眼含淚的照片,在電視和網絡上頻繁出現。


幾天後,疫情成爆發趨勢,全國上下進入隔離管控狀態,所有人都意識到新型冠狀病毒這個敵人的強大。此時再沒有人敢掉以輕心。


而後,經過了2個14天的居家隔離,疫情得到初步控制,這時網絡上開始出現一些鍾南山院士微笑的視頻和圖片,有很多網友評論說:“您一笑,全國人民都放心了。” 還有網友說:“看到您慈祥的笑容,我們感覺到了踏實和安慰。”


在疫情肆虐的這段時期,鍾南山院士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符號,他的愁容是象徵危險和悲痛的符號,他的微笑是象徵安全和希望的符號。 而這個符號的解釋者就是全國人民。


一個人能夠成為全國人民心目中的一個符號,影響著每一位國人的信念,他的影響力不言而喻。


而這影響力源於他的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精神,源於他對待每一位患者的仁愛和負責。八十幾歲高齡仍然奮戰在疫情一線,每天帶著筆記本疾步穿梭在實驗室、病房、會診室之間。從醫幾十年曾經的幾次誤診仍記憶猶新,不能釋懷,他不愧為全國人民愛戴的白衣天使。


鍾南山院士的愁容是符號,笑容是符號,他本人更是代表了堅韌不拔之志的符號。

從《最後一片藤葉》的符號意義,解讀疫情下鍾南山院士的符號意義

一個符號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重大的,可以帶給人希望,亦可以帶給人絕望。


“符號”是一種特殊的心理暗示,當它對一個人起著消極暗示的作用時,如何有效的去降低甚至避免這種暗示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時可以按照下面這兩個步驟來調整。


1、轉移注意力


像瓊珊那樣盯著搖搖欲墜的最後一片葉子,只會讓自己更加心灰意冷。如果每天關注疫情的死亡人數,時刻緊繃著神經,那麼人就會變的焦慮和恐慌。


這時你需要做的是轉移注意力,拋開負面情緒,可以放一些歡快動感的歌曲,營造出朝氣蓬勃的氛圍,做一些健身運動,或者和家人下棋、打撲克娛樂一下,儘可能的讓自己沉浸在愉快的情緒中。


每天給自己一個微笑,給自己一個積極向上的習慣用語,比如“沒問題”、“我能行”,最後再借鑑一點阿Q精神。


魏書生在《提高笑對人生的能力》中寫道:有人說阿Q精神是戴著鐐銬跳舞。我認為戴著鐐銬跳舞顯然比戴著鐐銬哭泣更有利於自己的健康。


通過營造歡快的氣氛、娛樂活動、阿Q精神等措施,把放在消極想法上的注意力轉移到輕鬆愉快的事物上,來降低自己的焦慮甚至絕望的感覺。


2、讓自己變的積極


學會滿足於現狀,多想想自己擁有的東西,並積極暗示自己,相信自己,不否定自己!


有一位心理醫生說:心理暗示最重要的規律叫做重複,我們讓那些鼓勵自己的表情、語言、動作反覆出現,就會使樂觀的態度、堅定的情緒成為自我的主宰。


每天滿懷激情地朗讀下面一段誓詞:

我微笑、樂觀、自信、堅強;

我輕鬆、積極、不卑、不亢;

我健康、豁達、心胸寬廣;

我將百折不撓,去實現理想。


這段誓言看上去沒有什麼深意,但是每讀一遍都會讓人心理的陰霾散開一點,變得積極向上一點。慢慢的你就會發現,人世間希望無處不在。


就像法國思想家蒙田說的那樣:人只要一息尚存,對什麼都可抱有希望。


深以為然。

從《最後一片藤葉》的符號意義,解讀疫情下鍾南山院士的符號意義

《最後一片藤葉》中牆上那片永不凋零的藤葉,是老貝爾曼幾十年來繪出的最傑出的作品,是他以生命為代價畫出的希望,這個希望是一盞指明燈,指引兩個年輕的女孩勇敢去追求自己的夢想,無論未來的路平坦或坎坷,都不要停下前進的腳步。


這份期許恰如鍾南山院士對年輕醫生寄予的希望。


鍾南山院士曾說:“年輕的醫生,永遠不要滿足,要不停的學習,我們中國的病人太多了,病種太多了,很多是沒有被發現的,所以我們要發現,我們要定義,我想對醫生來說,應該有這樣的指導思想才能夠進步,中國的醫學才能進步。”


要一直對科學抱有敬畏之心,不斷學習,不停探索,我們才有信心和實力去戰勝未來可能遇到的強大敵人。


疫情過後,鍾南山院士象徵堅韌不拔之志的符號,將深深的印在每一個年輕人的心裡。


疫情終會過去,就像《最後一篇藤葉》中狂風暴雨終會過去一樣,特殊時期的結束,故事情節的終止,都將留給我們一份特殊的禮物,這份禮物是告誡,是感動,是希望。


從《最後一片藤葉》的符號意義,解讀疫情下鍾南山院士的符號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永祥,潘兆一.西方現代小說符號化的關係形態及審美轉向[J].外國文學研究, 2016, (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