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慕!恰同少年時,孩子們開始研學了

羨慕!恰同少年時,孩子們開始研學了

天剛拂曉,小老妞起得飛快,背上備好水和零食的雙肩包,雄糾糾,氣昂昂地出了門。學校要開展“研學”活動了,難怪她這麼積極。

羨慕!恰同少年時,孩子們開始研學了
羨慕!恰同少年時,孩子們開始研學了

“研學”其實就是春遊和秋遊,是與時俱進的新名稱,中斷20多年今又恢復。

孩子們在老師和專業領隊組織下,乘大巴到景區,集體玩戶外遊戲,坐小火車,參觀植物園,採集標本,吃喝保障齊全,一晃一天就過去了,那高興勁兒,讓人滿滿都是羨慕和回憶。

羨慕!恰同少年時,孩子們開始研學了
羨慕!恰同少年時,孩子們開始研學了

80年代春、秋遊可沒這條件,學校雖也提前通知,怎奈物資饋乏,沒啥可帶,城裡小夥伴們還好點,能“蹭”個車,備上些糖果什麼的。農村孩子出遊也只能帶些饅頭、紅薯和蘿蔔條子鹹菜那幾樣,帶2只熟雞蛋是高級的待遇,往返行程只有用“腳”去丈量。

羨慕!恰同少年時,孩子們開始研學了

那些年陽春三月或秋高氣爽出遊,剛出校門一個個還小馬駒似的,怎奈肚裡食物的不頂餓,長長的隊列,走著走著就潰不成軍了。

羨慕!恰同少年時,孩子們開始研學了

當年可沒農家樂,中午在野外吃飯,幾位一搭夥挖個坑將紅薯,饅頭烤上,就著鹹菜,吃的也挺香,有現在還流行的“野炊”為證。也有家庭貧困的同學,不帶吃的,硬撐著,中午餓的前心貼後背的,當然大家知道了都會幫助。

羨慕!恰同少年時,孩子們開始研學了

雖然困難客觀存在,好在野外有的是原生風景,空氣清爽,鳥語花香的。出了集鎮外齊誦“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古詩,有些意景立馬就對上號了。

羨慕!恰同少年時,孩子們開始研學了
羨慕!恰同少年時,孩子們開始研學了

春遊不用上課,也不用在家幹活,新鮮又快活,是一項有苦有樂的歷練,回去老師會佈置寫篇作文,不管過去還是現在,都是少年們期盼的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