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巴林左旗隆昌鎮:牽著肉牛奔小康

打開一扇窗 看見內蒙古

姚曉捷

內蒙古巴林左旗隆昌鎮:牽著肉牛奔小康


陽春3月,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隆昌鎮氣溫回升。老燒鍋村肉牛養殖戶董國慶正端著草料喂牛,十幾頭體格健碩的牛悠然的前來進餐。老董指著低頭吃草的黃白花牛算了一筆賬,“這是去年12月份買的育肥牛,買的時候花了近1萬塊錢,育肥三個多月,每天平均長三斤,現在有1300斤,按著現在市場毛斤15元算,能賣19500元,除去2000元的飼草料和成本,能掙7500元!”

從開春到現在,隆昌村養殖大戶村主任張國民家新出生的牛犢有37頭,還有5頭這幾天就要出生,加上原有70幾頭大牛,數量已經破百。“現在6個月以上的牛犢至少能賣到5000至6000一頭,40多頭差不多能賣20多萬元,”他跟著鎮動防站技術人員動作熟練的給牛接生、打針消炎、臍帶消毒。現在,張國民已經摸索出繁育和育肥相結合的一整套經驗,如何給母牛補充營養、怎麼給小牛犢輔喂牛奶、什麼時候打防疫針,他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如今,在養牛大戶帶動下,隆昌鎮50頭以上養殖大戶有25戶,其中村幹部帶頭養殖有6戶,散戶、一般戶有170戶,全鎮肉牛存欄達到7000多頭。

內蒙古巴林左旗隆昌鎮:牽著肉牛奔小康


南灣子村因“牛”獲利、因牛脫貧的張振廣,今年計劃新建棚圈350平、草料庫300平、青儲窖200立,國家一共補貼11.2萬元,目前已經開工,建成後張振廣家的十多頭牛將搬進新家。南灣子村現有肉牛養殖合作社一個,家庭牧場一個。村裡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養殖戶“抱團”發展,合作社與養牛戶建立起緊密利益鏈接機制,通過養牛、種草、務工等方式實現每戶年增收3000元以上。眼下,村裡的農民養牛積極性高漲,村裡因勢利導,準備擴大養殖規模,打造成肉牛養殖示範村。

內蒙古巴林左旗隆昌鎮:牽著肉牛奔小康


這段時間是隆昌鎮肉牛經濟人王殿起最忙的時候,春秋季是肉牛交易的高峰期,僅年初到現在,他經手的肉牛交易就有20到30萬頭,隆昌鎮肉牛經濟人達到40多人,他們和錫林郭勒盟盟和通遼市的肉牛經紀人,組建100多人的肉牛交易信息群,通過線上線下發展業務。網上賣肉牛,打開肉牛交易的另一扇窗。

內蒙古巴林左旗隆昌鎮:牽著肉牛奔小康


2020年隆昌鎮計劃投資4.79億元,打造超越肉牛養殖基地項目、廣匯科技扶貧產業園項目、孟和奶食品擴建項目、南灣子肉牛養殖專業村、西門塔爾標準化養殖示範場5個重點項目,年內可擴增牛存欄2.8萬頭。這些項目讓全鎮的肉牛產業化強筋壯骨,讓剛剛脫貧的群眾有了穩定的收入,更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