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地緣條件優勢為什麼幾千年沒有產生強大的文明,直到美國出現?

太陽當空照8043


1.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美洲的同志們是最遲到的,當別人已經默默地升級了幾萬年的時候,美洲的原住民才剛剛去到,一窮二白白手起家,科技自然會慢一些,能夠在16世紀才被歐洲人發現已經算是很幸運了。

這點甚至是就致命的,來得晚農業發展就晚,在農業發展前的捕獵就把可馴養的動物滅絕了,這點後面會說到;來得晚農業選種歷史也短,相對同期世界其他地區產量也比較低;種種因素影響下文明發展便比較慢。來晚了幾萬年,儘管到十幾世紀時文明發展程度與歐洲人相比可能差距只有一兩千年,可這一兩千年的差距在文明衝突中是不可逾越的鴻溝,最終民死國破的慘劇,大概從一開始就定下來了。

什麼,你說為什麼非洲發展也不快?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日後再說

2.要種田那也得天時地利人和。

現在看起來美國那平原簡直爽歪歪,直接大機器平推,引流灌溉,自然是個好地方,可是在史前可不是一回事。

你看,美洲那緯度,啊,挺高的,現在看著滋潤的五大湖對史前人類來說真特麼冷,所以基本從現在美國中部以北都是不適合玩農耕的;

再看,東有阿巴拉契亞山脈,西有落基山脈,左青龍右白虎,靠著兩個大洋都硬生生把中部變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量直接砍了一大半,沒有水利工程的支持在乾旱和寒冬之下剛馴化的玉米只是杯水車薪,偏偏他們那裡物產豐富卻沒有小麥……

理論上說,智人一旦發現可以馴化的動植物,馬上就可以通過貿易和戰爭的鏈條傳往世界各地,比如說小麥在小亞地區(確切說就是新月沃地)馴化以後就迅速傳播到整個歐亞大陸。所以理論上說,南美被馴化的各種動植物也應當可以傳播到北美(事實上也是如此,北美髮覺的農耕聚落遺址裡的確發現了玉米等作物),但是北美農耕文明始終發展不振(不是沒有,而是沒有發展起來),歸根到底因為在古代技術條件下,北美的環境不適和發展農耕。

北美其實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歐亞 大陸這種東西走向的山脈,北冰洋的寒流可以直掃到墨西哥灣,就是俄克拉荷馬這種非常靠南的地方,冬天都冷的一逼,雪大的嚇人,北面更是嚴重,華盛頓特區號稱全世界最能下雪的首都,波士頓人民挖雪洞串門的新聞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凌冬將至”對北美人民絕對不是玄幻小說裡面才有的場景。而且加上幾十年一個週期小冰河期,在生產能力低下的農耕時代,對文明絕對是有毀滅性作用的。

就是這種苦逼的環境,古代北美文明一直呈週期性的發展,就是相對溫和溼潤的年景情況下,文明發展較快,出現了較大規模的聚落,但是氣候一旦轉壞,連續幾個嚴寒的冬季和旱災襲來,農耕條件破壞,文明立刻就衰落,倖存者成為散居的漁獵部落。考古發現表明這種循環週期在北美歷史上是反覆出現的,歐洲人到達北美的時候北美地廣人稀恰恰是因為上一個毀滅週期剛剛到尾聲,北美的農耕文明又完蛋了。

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來自歐洲的外來者移民也很困難。早期維京人的移民據點最後都毀於環境惡化(全軍覆滅,無人倖存),後來地理大發現以後南美殖民很快就上規模,但是最北也就到達佛羅里達,在更北地區的殖民嘗試在初期曾經多次失敗(冬季一來就全軍覆滅),第一個成功的殖民地是查爾斯頓(其實本來都坐上船撤退了,逃亡船迎面遇到補給船,才一起回來繼續堅持),其次成功的是五月花移民。然後隨著環境轉好和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進步,歐洲人移民才逐漸鋪開。美國人很多信奉“天命昭昭”,相信北美是上帝留給白人的最後一塊沃土,表面上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白人開始大規模移民北美恰恰是在北美農耕文明再度在環境作用下週期性崩潰,原住民人口銳減的情況下開始的。如果北美有大規模的農業文明和較多的原住民,白人殖民者最多隻能像在南美那樣征服而非取代(拉美現在印第安血統依然佔了半數以上),可惜北美恰恰又處在農業社會崩潰的階段,人數大為稀少的漁獵部落等於徹底空出了空間給白人。

所以《冰與火之歌》對“長冬”和“長夏”的描寫,其實是非常有北美特色的。相比之下,有層層東西走向山脈(燕山、秦嶺等)保護的中國人,至少在農耕時代是佔了很大一塊“風水寶地”(要規模有規模,要質量有質量),中國古代相地如此看重祖山的作用,也不是沒有科學道理的。其實從地理決定論的角度來說,在史前時代能夠成功發展出大規模聚落和複雜的政治結構的地區,肯定在地緣上更佳適合當時的生產技術條件。

北美現在因為受益於工業革命而崛起,但不等於其環境就適合農業時代的要求。如果沒有工業革命,我估計以北美環境特點也很難發展起來。在美洲殖民初期,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財政收益加起來還不及海地一個糖島。

3.美洲以南北走向為主,不利於農業發展和文明交流。

歷史上東西軸線的文明擴張總是比南北軸線高效得多,沒辦法,太陽熱量是按緯度分佈的,緯度不同的人有著很大程度上不同的生活環境,以至於到了現代都還在爭執,更何況是在那個年代。想象一下,來自美索美洲的人將他們的種子交給初次見面的北面部落的不知道是朋友還是敵人們,試圖先富幫帶後富,於是來自北方的兄弟興致勃勃地在春天又來到花開滿山坡時,種下一棵種子,種下希望就有收……然而並沒有長出來。

不好意思,水土不服。

美索美洲跟安第斯文明兩大文明中心雖然有路可以交流,這條路卻難走,狹長又潮溼,嚴重限制了兩地的交流。

而且美洲的文明形態不多,可謂大同小異,不像亞歐大陸,所以那不多的交流實際上沒有特別明顯的提升作用;隔著兩個大洋現在叫地緣優勢,在以前卻只導致了跟其它大洲完全沒有交流,因此文明發展步履蹣跚。

4.缺少沒有可馴化的大型哺乳動物

中國的歷史教科書裡面有一章大概是說鐵犁牛耕使生產力大幅發展,井田制瓦解,中國進入封建社會之類,記不大清了,不過我想說的只是畜力對農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你一個人再大力也不會真的力大如牛還只用吃草,開荒犁地負載這些工作在人類社會早期都是靠動物完成的。

偏偏,美洲大陸既沒鐵犁又沒牛耕。

沒有鐵器的情況下印第安人無力有效開發廣闊的原始森林,能耕種的地區並不多,要知道刀耕火種可燒不了樹根。

正所謂前人打獵,後人背鍋,沒法子美洲原住民的先人們都是追逐獵物穿越白令海峽而來的獵人,生生不息打獵了幾千年,把僅有的打得過的大型動物(象、鹿、羊、牛等)都給吃了,基本沒剩下能馴化的畜力給後人們種田,我們現在說保護動物也有這樣的考慮吧。

這又跟他們的發展速度太慢有關,公元前8000年左右獵物的數量就大幅下降了,但直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才真正發展農業,在此之前誰能料到他們吃下去的動物以後能幫到他們?

南美洲好歹有萌萌噠草泥馬和美洲鴕,北美那可是真沒了。

這種感覺就像遊戲裡做下一個任務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在之前已經把任務道具賣了,還買不回來,真是絕望。

高清無馬的美洲人民,連輪子發明出來都沒法用了,交通發展不起來,直到16世紀印加皇帝出行還是靠人來抬的。當然這裡要說的輪子是中美山地文明發明的,不適合用輪子不僅與缺少畜力有關,也有地形的因素。但這時候題目所說的北美已經落後太多了,給他們輪子也造不出車,而且雙方大概也沒有交流了,所以北美人民估計從來就不知道輪子這東西。

沒有交通,農業又不能進一步發展。

沒有多餘的糧食就不能有階級分化。

沒有階級分化就沒有高級社會結構。

沒有高級社會組織結構就沒有文明。

環環相扣,開始的一個錯誤,累積起來,終至此境地,一切都是命啊。

就這樣,北美一直停留在了母系社會。


冰城旅遊自媒體


這個問題,我在美國的時候和同行的朋友探討過。

當時之所以想起這個問題,是因為和題主的疑問是一樣的,我們感覺,美洲大陸真的很富饒,怎麼就沒有像中國這樣產生強大的有生命力的文明呢。

後來,我們想到了一點,和大家分享一下。

原因可能在於,就是太富饒了,富饒到原住民沒有生活的壓力,各部落相互之間不需要爭奪生活物資,幾千年來沒有外敵的入侵,沒有生存的壓力,導致他們的文明沒有前進的動力。

而中華文明不一樣,從上古時代開始,為了爭奪生活物資,部落之間不斷的爭鬥整合,從炎帝和黃帝之爭,到炎黃打敗蚩尤,最終整合出一個偉大的民族。同時,從夏商周開始就不斷的要抵禦遊牧民族的入侵,有生存的壓力,有壓力,民族就會不停的向前,就像姜戎在狼圖騰裡說的那樣,因為北方的遊牧民族不斷的給華夏生存壓力,不斷激發華夏民族的血性和發展的動力,以至於中國的文明不斷地發展,每當華夏民族陷於安逸和靡靡之音的時候,北方的遊牧民族就上來抽一鞭子,中華民族的文明就這樣在幾千年裡不斷地向前走,擁有了強大的生命力。

而美洲的原住民沒有這個過程,他們的文化是脆弱的。這是我們的一點看法。


世界難題之起名字


我是飛眼視角,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要回答“北美地緣條件優越但為何在美國之前的幾千年前沒有產生強大的文明”這個問題需要從“地緣條件的認知”與“地理氣候因素”兩個層面解答:

地緣條件的認知。

現代意義上地緣條件的說法是基於地緣政治的延伸。地緣政治是政治地理學說中的一種理論。它主要是根據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預測世界或地區範圍的戰略形勢和有關國家的政治行為。它把地理因素視為影響甚至決定國家政治行為的一個基本因素。又被稱為“地理政治學”。顯然根據地緣政治的概念,要分析地緣條件必須放眼全球這個大環境。然而美洲在被歐洲人發現之前印第安人並沒有地球這個大概念,他們的世界觀被限定在美洲大陸。因此對他們而言,美國部分並非最佳的地緣位置,反倒是墨西哥和秘魯是最佳的帝國核心。因此實際基於他們的世界觀,他們是建立過強大的文明。(例如瑪雅帝國、阿茲特克帝國、印加帝國等)

地理氣候因素。

我們知道美國和歐洲基本處於同一緯度,而且北大西洋暖流從美國南部流向歐洲,為這兩個地方都帶來了超乎地球其他同緯度地區的溫暖氣候。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美國東部沿海同時還受到一股寒流影響,它就是拉布拉多寒流。這股寒流給美國東部沿海地區冬季帶來的寒冷遠超歐洲地區。同時美國地區山脈呈南北走向非東西走向,這導致進入冬季之後來自北方的冷空氣會長驅直入給整個美國地區帶來極大的寒冷。地理氣候因素決定了美國四季分明但又溫差極大的現狀。面對溫差極大的環境,只有進入工業社會的人類才有條件生產大規模的禦寒衣物和設備從而適應這種環境(美國真正崛起亦是從工業革命開始)。否則只可能支持漁獵部落聯盟的生存,在英國人到來之前的北美及我國東北地區就是典型的案例。所以整個北美洲,印第安人建立的強大文明普遍選擇氣候更溫暖的墨西哥地區而非美國地區就是因為地理氣候原因。

總結

綜上所述,美國地區在美國成立之前並未產生強大文明的根源就在當時印第安人地緣條件認知的侷限性和地理氣候的惡劣性綜合導致的。而美國的崛起則完全是近代地理大發現產生的地緣新認知及工業革命削弱地理氣候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飛眼視角


現在大家一想到北美洲便是富饒的發達景象,按理說,北美擁有巨大的密西西比河平原,以及擁有五大湖,並且氣候條件這麼好,那為什麼古代美洲未產生強大的文明呢?

接下來我就用兩部分進行分析一下,第一部分,北美洲沒有較多可馴養的野生生物,美洲的地理狀況呈現豎條型,並且具有孤島的特殊形態,不利於文明的傳播。第二部分,為什麼美國的出現,使得美洲文明上了一個臺階。

第一部分,北美洲本身的地理,生物劣勢。

  • 第一個原因,北美洲沒有較多可馴服的野生生物,導致了在古代生產能力低下的情況下,沒有辦法去開墾美洲土地,北美洲雖然資源豐富,但是缺少一些可以進行遠途運輸和幹農活的牲畜。北美地域開闊,但是卻沒有可快速運輸的牲畜,比如亞洲是有馬和駱駝的,在古代交通能力不變的情況下,馬是具有非常大的優勢,既可以進行遠途通信,也可以搬運物品,除了馬之外,還有駱駝,駱駝原生於歐亞大陸的中心,生長於荒漠與戈壁地區,並且它的性格溫順,耐力強以及力量大等優點。為人們所用。駱駝適作歐亞之間的橋樑。但是也有人會說北美洲也有馬,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北美洲的馬是歐洲人從歐洲引進過來的,歐洲文明已經入侵了美洲,美洲土著已經沒有機會再發展她的文明瞭。



  • 另一個是缺少幹農活的牲畜,在古代,如果人們靠人力去耕地,幹農活,那不得累死,好在老祖宗馴服了水牛,培養出了騾子,用水牛進行耕地,用馬和驢雜交生出騾子,騾子有馬的長途運輸能力,又有驢的馱重能力,用騾子拉磨生產糧食,用騾子拉人,拉車都十分方便,反觀北美洲,大家也會說北美洲不是也有野牛嗎?馴養野牛可以去開墾密西西比河平原呀,也可以用野牛馱東西啊,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那為什麼印第安人沒有馴養野牛?那這就和野牛的習性有關了,野牛太過於暴躁,不易馴服,所以這也是一種鎖死了的情況。

總之,北美洲缺乏動物資源,使得古印第安人沒有能力去改造北美洲。

第二個原因,美洲的地形地勢太過於窄,在古代北美洲,就像是一個孤島,文明交流不多,這種情況不利於文明的傳播。



  • 雖然北美洲形成過兩個大一點的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和瑪雅文明,但這兩個文明是屬於熱帶雨林文明,他們沒有向北方傳播,傳播到大平原,在密西西比河平原周圍也沒有形成規模的文明。或許是南北交流通道沒有打開,沒有合適的交通運輸工具,如牲畜等,又或者是氣候原因,北美洲呈現南北形狀,咱們看一看亞歐大陸,古代文明都集中於北緯30度到北緯60度,這一塊的氣候條件都比較適中,並且這一塊兒的氣候大部分相同,比如新疆地區的小麥,蘋果在中原地區可以種活,在東歐地區,也可以存活,再加上草原民族的聯繫,亞歐大陸的文明處於一種交流的狀態,反觀北美大陸,南北氣候是不一樣的,也沒有大規模的遊牧民族,所以這其中就有一個問題,本土的文明傳播不了,再加上美洲大陸孤懸海外,外界的文明也很難進來,所以就造成了一種地理隔絕的情況。

第二部分,為什麼美國存的存在使得美洲文明上了一個臺階。

  • 外界先進文明的植入,自哥倫布發現美洲便掀起了一股殖民美洲浪潮,將西方先進發達文明植入到美洲中去,這是一種代替美洲本土文明的一種現象,是現在意義上美國的前身,美國經過新航路的開闢,已經融入到全球化的體系中,再者美國經過獨立戰爭,從英國手中獲得獨立,他學會了歐洲先進的文明制度,以及文明思想,將歐洲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全部移植到了美洲,再加上北美富饒的物產以及廣闊的領土,使得美國一下子就擁有了比歐洲一些老牌殖民地的優勢。




  • 美國經過向西部擴張以及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始,美國漸漸地發展成了一個自由民主強大的國家,他基本上是從原始社會一下子跳到了現代化社會,這是因為由於外部因素所導致的。現在再加上全球化的發展,美國美洲大陸已經成為全球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並且現在美國具有優勢的地理地緣優勢,他是南北無強敵,東西無鄰居,美國的北邊是加拿大,加拿大才3700多萬人口,是一個非常弱的國家。而美國的南部則是墨西哥,墨西哥也是一個普通的國家。咱們再看一看美國的東西兩岸,美國的東部是大西洋,而美國的西部則是太平洋。如此好的地理地緣優勢,造就了美國。世界第一次大戰,第二次大戰都是在歐洲發起來的,並沒有破壞美洲,這就使得美國擁有了一種天然的地理地緣優勢。



總結

在古代北美洲是處於一個比較封閉的狀態,他就像是一座孤島,外部的文明進不來,他內部的文明也出不去。嚴重的阻礙了文明的發展以及傳播。但是現在卻出現了不同,現代化的美國的建立,使得北美洲充分的體現了它的優越性,現在美國所處的地區是富饒以及發達的一塊地區。


經濟戰略


強大文明的特徵是經過多種文明的交流、碰撞產生的,比如,華夏文明,五千年以來一直與北方文明發生戰爭以及貿易,在交流與碰撞的過程中,互相學習以及融合,雙方各取所長,所以華夏文明一直以來都是少有的強大文明。北美地緣條件雖然優越,但是不利點就是與其他大陸隔開,導致形成封閉的地理環境,原生文明也因為這個因素得不到交流與發展,直至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才打開與世界文明交流的局面。美國現在之所以強大,主要原因還是它移民國家,可以說是世界文明的匯聚地,在交流與碰撞中得到新生,形成特有的新美洲文明。



非正常人類


美國文明不是北美的原生文明,本質上是西方文明或者說歐羅巴文明的一部分。

那麼北美資源稟賦那麼好,為什麼沒有產生強大文明?一些印第安文明也是忽起忽落,只留下一些遺址。

我認為,首先,北美洲是長條形的大陸,這也就意味著同緯度的土地面積不大(當時與其他大陸基本零交流),這就導致無法形成同形態農業的交流,然後互相促進,而不同緯度的農業形態不同,交流意義不大。這就導致他們發展緩慢,甚至連運輸工具都沒有(沒發明車輪)。

其次,畜力的種類極其不足,甚至沒有馬,信息傳遞靠兩條腿跑,這是非常邪性的。在前工業時代,畜力對經濟發展非常重要,這在北美卻非常缺乏。


豪森林


誠邀!

從兩個方面來回答你的問題,都是個人觀點哦

先說下產生文明的前提條件吧

1,原始的農業及原始的牧業是構成文明產生的前提條件;

當山脈或者海洋對人類形成阻隔後,人口增加而沒有擴張餘地的時候,資源的爭搶會慢慢形成社會等級,中央集權的形成,也可以說是文明誕生的雛形;

2,北美大陸的整體地形,東面的高原,山地,中部是平原,西部是山脈;

而且北美兩大山脈都是呈南北走向,這就意味著北冰洋的溼冷氣流可以暢通無阻的覆蓋整個中部平原;

山地,高原,在現在來說都是難以耕種的,古代就更不用說了;

西部高大的山脈阻隔了洋流的到來,沙漠也就不期而至了;





如初991


經常有人認為文明的出現和持續是地理的原因,氣候的原因,機遇的原因……

某種意義上,它們也許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真正的文明的核心要素是宗教信仰所形塑的制度環境,人的心靈秩序。

為什麼文明可以從中東向歐洲擴展,首先是希臘羅馬,然後是歐洲大陸和英倫三島,而後是美洲,到非洲,亞洲。

人的心靈秩序不可靠,怎麼會有靠譜的看得見的文明秩序呢?

地中海美好的地理先天條件充其量也是一個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人的心靈秩序才是文明的第一個起點。



開放庭院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之前是印第安人在北美是土著,這個民族部落或許沒有像我們華夏炎黃子孫精於耕種商貿發展,一直沿襲了叢林部落文化,然後歐洲各國移民帶來了文藝復興,工業文明,直接被碾壓了!美國一戰二戰中立,兩邊賣武器撈財,蒐集全世界各學科精英人才於囊中發展文化,科技,金融,佔領制高點,拖垮蘇聯後就稱霸世界了!


小馬甲不錯


什麼樣的地緣條件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文明,我們從人類的發源地非洲開始,這裡不論述人類起源和遷徙,從5000年左右進行分析,非洲大部分絕對不是貧瘠艱苦之地。

這裡生存資料獲取方便,人們不需要種植,養殖,放牧。只需要採摘就可以生存,進行少量的捕捉或者狩獵就能獲得肉食。

這裡的人類沒有生存壓力,吃完睡,睡完吃,唯一的危險就是疾病或大型猛獸,因此他們形成了部落以抵禦大型猛獸的侵害。

部落與部落之間沒有吞併或合併的外部條件,主要是沒有生存危機,弱勢的部落可以遷徙到其他地方同樣可以生存,因此國家的產生就無從談起。

但是非洲同樣有地緣條件相對惡劣的地方非洲的沙漠地帶人類無法生存,而沙漠中的河流地帶條件相對好一些,這個地帶叫尼羅河流域,土地肥沃但地方狹小因此各個部落之間競爭激烈而無法逃避,最終產生燦爛的古埃及文明,這是一種農耕文明。

而南美同非洲地緣條件差不多,北美條件稍差,應該是南美弱勢部落遷徙過去,由於地域遼闊,部落之間競爭不強,同樣不會產生強大文明。

而在環地中海沿岸,島嶼眾多,物產單一,人類要生存就必須進行物品交換,因此產生以城邦為主體的商業文明。

在南亞和東南亞同樣是熱帶地區物產豐富,生存容易,地域遼闊,所以只生部落而沒有國家。

在東亞黃河流域生存條件相對惡劣,山川眾多,遷徙不易,因此發展起來的農耕部落大部分相互吞併形成國家,少部分失敗的部落如蚩尤遷徙到長江流域,生存條件比黃河流域要好很多,因此沒有產生國家還只是以部落方式存在。

而在東亞北方同樣產生部落,這就是草原部落,以放牧為生,生存條件同樣不好,由於居住不固定只能形成較大的部落,但部落間的競爭卻十分激烈。甚至和黃河流域的農耕國家產生衝突,這就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侵的由來,為抵禦來自草原的侵襲,各個小國報團取暖最終統一併逐步向南擴張,最南到越南。

北方修建長城迫使草原部落向西擴張,而西邊的阿拉伯半島同樣生存條件惡劣,兩河流域產生古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而文明之間國家之間競爭吞併擴張,比如最初雅利安人入侵南亞吞併南亞個部落形成古印度文明,隨後波斯同樣入侵南亞,伊斯蘭也沒放過南亞。

而在東亞南邊有喜馬拉雅,崑崙山脈阻擋南亞印度無法入侵,西北有突厥匈奴草原部落隔絕,所以當古希臘古羅馬和伊斯蘭國家發展起來向東擴張就會遭遇到草原部落的抵抗,甚至草原部落會擴張到古羅馬的地盤,所以基督教有上帝之鞭的稱呼,俄羅斯有黃禍的哀嚎。

這就是中華文明五千年從未斷絕的外部原因,而其他的文明隨著戰爭灰飛煙滅。最終除東亞之外,伊斯蘭延口殘喘,古希臘古羅馬發展成基督文明,開啟科技的大門,開始了擴張之路,世界進入大航海殖民時代。

非洲,南美,北美,澳洲部落分崩離析甚至滅絕。最後老大的中華文明圈也日落西山,東南亞被殖民,日本脫亞入歐絕處逢生反弒主。中國奄奄一息,要不是想獨吞中國的國家太多估計中華文明已經斷絕。

陰差陽錯,苟延殘喘的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殖民不在是主流,中國最終以統一的國家保存下來,現在中國強大了,我們可以自豪的說中華文明是強大的文明,縱觀歷史,未嘗不是幸運,天佑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