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方游记

天 上 西 藏 大 美 于 行

(14)礼拜扎什伦布寺

2018-08-13

早餐后,走出宾馆,碧空如洗,阳光照耀得我们双眼难以睁开,这强烈的紫外线非同一般。昨天,卡若拉冰川上空能如此晴好,该是多么的大快人心啊!

整好行囊,我们驱车前往日喀则市内的扎什伦布寺。日喀则 ,藏语意为"水土肥美的庄园",年 楚河 与 雅鲁藏布江 在这里交汇,海拔3800米左右。这里被称作"后藏"。

说到“后藏”,必有“前藏”,关于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进西藏历史吧。

西藏分前藏和后藏。西藏的大部分地域为前藏,日喀则为后藏。前藏是达赖喇嘛影响区域,后藏为班禅额尔德尼影响区域。

达赖和班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两大活佛。格鲁派由西藏班智达宗喀巴大师于十四世纪所创立,是藏传佛教中最晚形成的教派。格鲁意为“善规”,指该派倡导的僧人应严守戒律。格鲁派在藏区有很大的影响,僧人戴黄色僧帽,故俗称“黄教”。

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本名罗桑扎巴,曾师从十四世纪西藏各大教派,他针对当时藏传佛教中僧纪松弛,寺院生活腐化等问题,倡导宗教改革,提出僧人应严守戒律,不事农作,独身不娶,不饮酒吸烟,讲究学习修持,主张先显后密,显密并重。宗喀巴大师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机构和学习体系,有严谨的管理制度。

1645年,蒙古固始汗入藏,封四世班禅为“班禅博克多”,“博克多”是蒙古语“睿智英武”之意,即为第一班禅。格鲁派确认他为四世班禅,追认宗喀巴的门徒克珠杰为一世班禅,索南却朗为二世班禅,罗桑丹珠为三世班禅。1713年清朝康熙帝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并加封以前各世班禅,从此这一活佛系统得此封号,确认他对后藏和扎什伦布寺的领导地位。后来,十三世达赖与九世班禅失和,后者一度逃到内地。直到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才由中央政府调解,恢复班禅在后藏的固有地位。

班禅额尔德尼,在藏传佛教格鲁派中与达赖喇嘛并称,班是梵语“学者”之意,禅是藏语“大”之意,“额尔德尼”是蒙古语,意为“珍宝”。藏传佛教信徒一般认为班禅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而达赖喇嘛为观音菩萨的化身,蒙古可汗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清朝皇帝是文殊菩萨化身。依此说法,达赖喇嘛和蒙古可汗分别是班禅额尔德尼的左右胁侍。

扎什伦布寺藏语意为“吉祥 须弥山 ”,是历代班禅大师的驻锡之地,并作为后藏地区的唯一代表,位列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之一。

车到扎什伦布寺前的大街,类似于拉萨的八廓街,两侧藏式楼房下店铺林立,藏民和游客悠闲地逛街。

我们到停车场,车辆已一辆挨一辆,小王邂逅了他的老乡,去海阔天空地闲聊,我和儿子戴上墨镜、妻子女儿披上防晒装备,走向扎什伦布寺。

站在寺朴素的门外,远眺扎什伦布寺,高大而美丽,金顶红墙,高低错落,重楼叠宇,灿烂辉煌,与寺后的尼色日南坡融为一体,壮观而神秘。想到清朝驻藏大臣和琳写过赞美扎什伦布寺的诗:

塔铃风动韵东丁,

一派生机静空生。

山吐湿云痴作雨,

水吞活石怒为声。

游客成群结队而来,我们 走进扎什伦布寺的大门,眼前豁然开朗,宽阔的广场,扎寺伦布寺的讲经场。面积达600平方米。讲经场地面用喜马拉雅山麓的片石铺成,是历世班禅给僧俗讲经说法及僧侣立宗论辩的场所。

我们没有导游,游寺院无异于没有内容的瞎逛,即使看介绍牌也仅仅了解一个概括内容,怎么办呢?蹭团吧,前边有两个旅游团,我们马上跟了过去,随着导游,边听讲解边游览。导游是个藏族姑娘,防晒设备齐全,秀丽的脸上,两腮没有藏民的标志——高原红,但是有强烈紫外线常年照射的痕迹,脸微微有点儿黑。导游姑娘汉话说得特别流畅,普通话比内地有些语文老师还要标准,并且非常幽默,解说过程中妙趣横生。

沿着寺院左侧的石板路,我们随团走进了一片耀眼而神秘的的白色之中。路的一侧,几棵大树,枝条纤细繁多,枝干虬劲,树形婀娜。导游介绍,这些大树称为灯芯树,有300多年的历史,据说最大的一棵有500多年。这些苍老的灯芯树陪伴并见证了扎什伦布寺漫长的岁月。从前的寺庙里,就是用灯芯树柔软的枝条来做酥油灯的灯芯。它们燃起的酥油灯,燃起了信徒的希望。它们彻夜守候在佛前,将信徒的心事,在夜晚絮絮地说与佛听。

路右侧是白塔和转经筒,藏族同胞在转塔磕长头,导游带团对这一排白塔直接忽略而过,我们进入措钦大殿,即大经堂。

措钦大殿,是扎什伦布寺的主供佛殿,也是全寺法事活动的重要场所,相当于汉传佛教的大雄宝殿。措钦大殿是扎什伦布寺里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始建于1447年,历时12年,于1459年落成。措钦大殿内四十八根朱漆大柱遥相挺立,可以同时容纳500名僧人,殿堂正中有班禅的檀香木宝座,1995年12月8日,十一世班禅六岁时的坐床典礼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措钦大殿的内殿是释迦牟尼殿,殿里供奉着释迦牟尼和八大弟子,殿内还有宗喀巴大师和两个弟子、一世达赖、四世班禅等佛像。游客摩肩擦踵,因怕掉队,我们紧跟导游听解说,其他佛像没有细看。

郝文方游记


走出 措钦大殿后,走入一座宏大的殿宇,这就是扎什伦布寺最著名的强巴佛殿,藏文叫做强巴康。强巴佛就是未来佛,也就是弥勒佛。据佛教解释,弥勒佛将在释迎牟尼寂灭后50亿年,继承弘扬佛法的大任,因而备受善男信女的崇敬。大殿建于1914年,是由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主持修建的。 强巴佛殿是座五层大殿,下面还有两层回廊。殿高30米,建筑面积862平方米。佛殿全为石头垒砌而成,结实稳重,庄严肃穆。整个佛殿分四大阶梯状,层层收拢高出。每层顶角各卧雄师一尊。上部殿檐系缀铜铃,殿堂以铜柱金顶而装饰,气势雄伟壮观。

进佛殿大门,上悬一个大铃铛,导游介绍说,进门前先要拨响铃铛,轻轻地敲一下,是向佛报到,如果敲钟三下,表示见佛见法见僧,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敲一下即可,表示对佛祖的尊重。

佛殿大门前有木楼梯,要上木梯才能进入佛殿。木楼梯中间部分拦着彩色的哈达,这是专门供历代班禅参拜弥勒佛时的通道,我们只能走两边。进大殿,需摘下帽子、墨镜,我们随着旅游团踏上楼梯。

佛殿的地面,表面光洁润泽,导游介绍,这是极具特色的阿嘎土。阿嘎土是藏式古建筑的屋顶和地面常用的一种建筑材料,先将碎石、泥土和水混合,铺在屋顶或者地面,然后以人工反复夯打,经过千锤百炼,直至表面平整光洁,再以酥油抛光,最后就成了美观光洁的阿嘎土。佛殿门前阿嘎土地面上用各种宝石镶嵌成了一个万字符,有猫眼石、绿松石、青金石等,万字符前边还有一个方形的图案,这是用来跪拜磕短头的,跪在万字符上,额头正好磕在前边的方形图案上。导游说能撬一块儿宝石,你一生就吃喝不愁,为什么?这儿的宝石价值连城,再说监狱里你也不用发愁住房和吃喝啊。

佛殿内有强巴大铜佛像一尊,是世界上最大的强巴佛铜像。在西藏,强巴佛没有内地弥勒佛那样有个大肚子,也不是笑口大张的模样,他端庄秀丽,雍容优雅。强巴佛蹲坐在高达3.8米的莲花基座上,面部朝南,俯瞰着寺宇,佛像高26.2米,肩宽11.5米,脚板长4.2米,手长3.2米,中指粗1米,耳长2.8 米,鼻孔内可容纳一个人,是巨型雕塑行列中的珍品。铸造这尊佛像,由110个工匠,花费4年时间才完成。整尊佛像用去黄金279斤、黄铜23万公斤。佛像眉宇间白毫镶饰的大小钻石、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1400多颗,其它珍贵装饰为数更多。强巴佛神态安详,举在胸前的佛手似乎能轻轻弹去人们郁结心间的千古忧伤和万种愁绪。大殿上面依次还有4层环绕佛殿的配殿,大殿底层是莲花座殿,二层叫腰部殿,三层叫胸部殿,四层叫脸部殿,五层叫冠部殿,可以逐一仔细端详强巴佛的每一部分。可惜是蹭团,导游直接带队顺时针转莲花座殿一周,其他的没有时间游览,转莲花基座时,不时有虔诚的藏民围着强巴佛磕长头,有的把额头趴在基座上念念有词。这尊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像,所穿袈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袈裟共用绸缎3100米,丝线18公斤,各类花边和缀饰不计其数,这件精美绝伦的袈裟穿在强巴佛巨大的佛身上,使整个殿堂熠熠生辉。

郝文方游记


出了强巴佛殿,沿着红墙向东走,来到扎寺伦布寺的又一座大殿:释颂南捷。这是十世班禅大师的灵塔祀殿,释颂南捷意为“三界尊胜”,即天堂、人间、地下三界圣者的灵塔宝殿。释颂南捷大殿建于1990年-1993年,大殿建筑面积为1933 平方米,高度为35.25米,整个建筑以西藏古代宗教建筑风格为主,采用现代工艺和古代建筑风格相结合的方式,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投资最多、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灵塔宝殿。大殿用去黄金600多公斤、白银200多公斤及其他各种珍贵材料。大殿屋顶鎏金法轮、金羊、宝幢等装饰错落有序,金光映日。

大殿入口通道的门上,与其它佛殿一样悬有大铃铛。进入殿内,灵塔高11.55米,塔身覆盖具有民族、宗教特色的金顶,加上一排经钟,金光闪闪,雄伟壮丽。大殿四周墙壁上绘有藏传佛教的各教派著名高僧业绩的壁画、密宗坛城和时轮坛城,还画有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的肖像;大殿大门及殿内梁坊均刻满了各种彩雕纹饰,绚丽多彩。十世班禅额尔德尼 • 确吉坚赞1989年1月从北京赶回日喀则为五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主持开光典礼,由于操劳过度,突发心脏病,于1月28日在其夏宫德钦格桑颇章圆寂。据说十世班禅圆寂后到灵塔修建完成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大师真身法体的头发和指甲还在继续生长。

继续向东,进入一进院落,一座白色的五层藏式楼房,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这座普通的建筑却是班禅拉章,也就是班禅大师居住的冬宫。藏语拉章的意思即为府邸。这里也是班禅处理政务的地方,人们也称拉章大殿为扎什伦布寺的白宫,班禅拉章建于五世班禅洛桑益西时期。班禅拉章看上去像是一座完全封闭的建筑,入口是在侧面的一个很窄的木制楼梯,楼梯的尽头消失在帘子后边,帘子后边是神秘的佛的世界。导游介绍说十一世班禅回到日喀则就住在这里。

从班禅拉章小院出来,导游带着旅游团结束行程返回停车场,跟着团总是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重点突出。

没有了导游,我们自由自在地游览拍照。扎什伦布寺北面的一座乳白色高大建筑吸引我们走过去。这是展佛台,它由一世班禅根敦朱巴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佛、涅盘而建,后经四世班禅洛桑曲吉进行了大的修建。高32米、底长42米,是日喀则城里最高的建筑物。每年藏历5月15日前后三天,在扎什伦布寺举行隆重的展佛活动,五月十四日展示过去佛无量光佛的巨像,十五日展示现在佛释迦牟尼的巨像,十六日展示未来佛弥勒强巴的巨像。这些彩缎堆绣的佛像面幅甚至达到900平方米,又高挂在展佛台上,因而显得特别威武壮观,几乎整个日喀则市区和年楚河平原都能瞻仰到佛的容光。

在展佛台下小广场休息时,不断的有小喇嘛,身穿红喇嘛服,提着水桶,到自来水管边接水,然后扛在肩上回去,不时有游客拍照,我想拍他们一些照片,女儿喊我别跟着人家拍照多不礼貌,我想想也是的,只好作罢。

郝文方游记


在展佛台下休息片刻,我们悠哉游哉地返回出口,触摸着斑驳的墙体,漫步湿沥的石板路,时而走进幽深的庭院,时而看看洁净的僧舍,时而走在静谧安宁的小巷中,抬头,红白相间中一抹蓝天,吉祥须弥山,多有诗意的名字啊!

靠近讲经场,经过一座院子,听到里面好像诵经声,我走进去,一群经学院的喇嘛在激烈地辩经。在扎什伦布寺游览,四周环境都非常干净,不时可以看到僧侣学员在打水或清扫路面。这是座寺庙也是座学校哦。

回到扎什伦布寺门口,站在讲经场,回首望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的建筑具有典型的藏式建筑特征,其基本色调分红色与白色二种,局部饰以黄色和黑色。红墙金顶的雄伟建筑是大殿,白色的房子是经堂和僧房,蓝天白云下,仿佛只剩下红与白的堆叠交织,红色是热血,是火,是热烈,是庄严,是肃穆,是献给神的虔诚;白色是牛奶,是哈达,是皑皑的雪山,是天上的白云,是上天的恩赐,大自然里最普通的色彩在藏地演变成了最虔诚的信仰。

站在讲经场,作为一个历史专业的老毕业生,不禁又要探究扎什伦布寺的历史。1447年9月,宗喀巴大师八大弟子中最年轻的弟子根敦珠巴,在日喀则兴建了扎什伦布寺,他也是第一个把黄教传到后藏去的人。根敦珠巴曾经担任甘丹寺的寺主,后来成为第一世达赖。扎什伦布寺原名岗坚典培,意为雪域兴寺,后改为现在的名字。1600年,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受扎什伦布寺之邀,担任了该寺第16任法台,对扎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自此,扎什伦布寺成为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

扎什伦布寺门口,停着一辆轻卡,几个喇嘛在销售酸奶。儿女们买了两盒,酸到愁眉苦脸,奶中一股酥油味扑鼻而来,我回想到在拉莫拉措喝酥油茶导致吐得翻江倒海,顿时感觉肠胃痉挛。最终两盒扎什伦布寺的酸奶被弃若草芥。

回到停车场,小王问我在大殿里面照相没有,我回答说不准照相哦,小王说给他们钱就让照相的,这倒令我惊诧,原来庄严肃穆的扎什伦布寺还有世俗化的一面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