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建房有人花好幾萬做鋼筋混凝土基礎,而有的卻只花很少錢打幾根柱,差距到底在哪?

忽而今秋


差距那可大得多了,差距就在於房子的牢固度。這種差距在平常看不出來,只有在發生地震等災害或拆遷時就完全體現出來了。地基基礎用鋼筋混凝土少的房子在地震烈度較大時,即便是新修的,就算不倒塌,至少也會出現較大的裂縫,成為危樓。而鋼筋混泥土用得多且厚的房子,可能毛事都沒有,細縫都難找到一條。

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廣州一城中村拆違建,當地一戶村民的四層樓房屬違建要拆除,就是由於鋼筋混凝土用得多,房子修得太牢固,用鉤機挖都難,硬是拆了一整天才拆完。屋主在現場看見鉤機都拆不動自己的屋子,傷心又自豪地說,看,我的房子修得多牢固,鉤機都挖不動。由此可見,鋼筋用得多的房子,質量真是槓槓滴。

在廣東這邊修私人住房,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只要錢不是問題,那整地基基礎就不是在修房子,彷彿是在修地堡,所用資金要佔預算的1/5還多。

首先要掏空屋基內的所有泥土,深約3一4米,然後在底部鋪一層混泥土約三十公分厚,之後綁紮鋼筋架高約1一2米,全部灌裝混泥土,剩下的空間回填泥土,至此,屋基底座算是完成了。

剩下更重要的是承重柱的灌製。先用鑽樁機按設計圖挖數量不等的直徑八十公分到一米,深6一10米的深圓坑,坑內再放入同直徑同深度的用鋼筋焊接好的鋼筋環,之後坑內再灌滿混泥土。這樣,整個地基基礎就算完成了。

一般都是先做房子承重柱再做底座的。曾經我看見一戶人家修建不足二百平的房子,整整挖了11個這樣的深坑。由於場地有限,灌裝當日,兩名焊接工同時在焊鋼筋圓籠。象這樣搗出來地基的房子,想不牢固都是假的。

一分錢一分貨。


經農記


農村建房有人花好幾萬做鋼筋混凝土基礎,而有的卻只花很少錢打幾根柱,差距到底在哪?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作答:

一、農村建房中的常見基礎形式

1、條形基礎:條形基礎是農村建房中最常見的一種。施工首先是開挖基槽,深度至選用的持力層,一般是我們農民所說的老闆土層,寬度80~100公分。條形基礎也有好多種類,過去大多是碎石、毛石填充基槽,後來一般是磚砌,如今大多是鋼筋混凝土。

2、獨立基礎:全稱獨立柱下承臺基礎,這種基礎由於確定承臺數量和位置的專業技術性較強,在農村建房中並不多見。施工與條形基礎差不多,主要區別是可以單獨開挖。

3、樁基礎:樁基礎的分類也很多,農村建房一般是人工挖孔混凝土灌注樁。這種樁的施工,說白了就是挖個農村常見的水井,放下鋼筋籠後灌注混凝土。

4、滿堂基礎:又稱整板基礎,大型建築中叫筏板基礎。這種基礎更好理解,整體開挖混凝土澆一塊整板,在農村建房中更是少見。

二、基礎的形式的選用

按理說,基礎是房屋的最重要部分必須要經專業的設計人員設計。可是實際上,即便是房屋的整體請了行家設計,也很少有人幫你設計基礎。因為設計基礎的主要依據是地質勘探資料,農村建房有多少人搞地質勘探呢?所以農村建房中的基礎選用,大多是找個熟悉當地地質情況的工匠憑經驗、房屋的結構形式和建房者的需求而定。一般來說,地基持力層也就老闆土的深度(正負零以下)1.5米左右,優先選用條形基礎和獨立基礎。兩者之間的選擇,磚混結構條形基礎,框架結構選獨立基礎。軟土太深可選擇樁基,如果要建地下室,就選擇整板基礎。

三、不基礎形式之間的差異

基礎的選用本身就是根據地質情況和構造要求而定的,質量方面就不能說哪種基礎好哪種基礎不好了,至少可以說差別不大。造價方面也是如此,雖然有較大差別,但是造房子還是要以保證質量為主不是。

以上僅為個人理解,不足之處還望行家點評!


秦淮東魯



一世爭嗚


農村自建房的基礎,分有很多種方式,有整個基礎都用鋼筋混凝土鋪滿的,也有簡單的挖幾個井樁就立柱上來的,甚至還有挖幾個基坑,澆築幾級承臺就可以立柱的。事實上,只要經過專業的計算,有足夠的承載能力,任何一種基礎都是可以的,不存在有什麼差距。


如果一定要說有差距,那隻能說每一種農村自建房不同的基礎方式,能夠應付的地質條件有所不同。

對於農村自建房的基礎來說,最簡單的莫過於獨立基礎了,挖幾個2~3米深的基坑,地網、柱鐵一放幾級承臺就上來了。獨立基礎一般適用於比較好的地質條件,施工比較簡單,而且工程量也比較少。

對於比較複雜的農村自建房地質條件來說,獨立基礎根本沒辦法到達持力層的深度,這樣的情況下,那就只能採取其他的基礎方式。對於農村自建房的條件來說,井樁基礎那就是首選。


井樁基礎就是問題所說的幾條柱,一般的農村自建房也就是15條樁左右,可以人工挖也可以用簡易的機械施工。挖好後下鋼筋籠混凝土澆築上來就可以了,然後在樁帽上立柱直接上來。

對於農村自建房不差錢的人,或者是井樁基礎都無法解決的問題的情況下,那就用滿是鋼筋混凝土的基礎。

這樣基礎可以是條形基礎也可以是滿堂紅的筏板基礎。這樣的基礎方式工程量大,造價也是比較高的,事實上農村自建房中用的還是比較少的,除非是再沒有其他辦法可想,才會用這樣的基礎方式。


總的來說吧,農村自建房的基礎,不管是花很多錢鋪滿了鋼筋混凝土,還是簡單的的通過幾個承臺或者是幾條樁就做起來的,只要有足夠的承載能力,都是沒有任何差距的。差距只是存在於什麼樣的地質條件,適合什麼樣的基礎方式。(圖片來自網絡)


農民也優雅


農村建房也要根據地基情況決定基礎形式。若高差較大時可採用柱基,在±0:00以下位置標高時用框架樑將各柱頂端連成一體以形成整體框架,上面再以砌築等形式修建上部牆體結構。而較平坦地區則可以整體砼結構基礎構成。

所有的農村房屋無論什麼原因造成房屋倒塌,傾斜,開裂等都是因為房屋整體剛性不夠或地基基礎不均勻沉降造成的。而採用整體的砼結構的上部與基礎就會基本解決上述問題,當然房屋選址也較重要,滑坡,不均勻沉陷地段不太適合建房,教科書上關於處理房屋不均勻沉降的方法有很多,但加強房屋整體剛性是首要的。要想房屋永保結構安全加強結構剛性放棄裝配式建築是首選。08年四川大地震凡採用整體式結構的房屋可以鶴立雞群巋然不動就是這個道理。那些裝配式的居民樓教學樓,那些單牆砌築的民居瓦礫一片屍橫斷牆廢墟下這就是慘痛的教訓。


陸戈


農村自建房屋不是花幾萬錢來決定的,主要是你家的地塊穩定性怎麼樣,如果是原土地塊,就可以採用條形基礎,不管是鋼筋混凝土還是塊石基礎,質量都有保證,如果是回填土地塊,而且比較深,3米以下還挖不到持力層,那就必須採用孔樁基礎,如果現有地塊深淺不一,軟硬不一就必須釆用滿堂基礎或者獨立基礎了,所以,農村造房子不是看花多少錢,而是看準備造房子地塊的地質情況,不知這樣的回答能解開你心裡的迷惑嗎?


懂得8113


這種情況農村普遍存在,一般來說農村建築施工隊懂得建築知識的人少得可憐,具有這些知識人也不在家裡幹,所以說浪費很大!有人認為蓋房子是幾輩子的事來不得半點馬虎,也有人認為一般兩到三層樓房的基礎鋼筋夠用就行了。這樣看的話就有一定的差別了!


四月飛雪666


這個具體要看地質情況;

1,地質舊房子原址蓋房只需要做條基礎到原基礎土層下50CM就行;

2,田地裡面基礎就要做筏板基礎;

3,地質條件疏軟的,就需要做樁基礎,具體幾米深,那就看勘探實際情況而定。


阿瑞990


我們這都是鑽樁,一般7米左右,打樁不合適,影響周圍鄰居。預算高的鑽樁,預算少點不鑽也沒事,看你經濟條件,還有預製板的呢,不是他不想澆灌,還是錢。


指令千軍


我們那有人整版地基花了30萬,我家的花了6萬,14號螺紋鋼80寬墊底,打地梁18螺紋鋼30寬60高,143平花了6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