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收藏】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密度和迁移路线图

春秋时期,各国人口总量一直稳定在1000万左右,春秋末期大约1200万。

【图史】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密度和迁移路线图

春秋时期城池分布图

春秋末年到战国初年的这一时期(前481年-前453年),铁器农具的逐步普及,生产力大大提升,是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奠定后来传统农耕文明基础的时代。期间各诸侯国的人口以较快速度稳定成长,到前230年时中原各国总人口达到约2000多万。

【图史】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密度和迁移路线图

战国时期城池分布图

秦灭六国,统一战争人口有所损失。但是夺取河套地区,征服百越,人口有所弥补。秦朝统治十多年少大战,人口有所增长,差不多在2300万。

【图史】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密度和迁移路线图

秦统一后疆域人口图

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人口损失严重,汉高祖建立西汉初期,人口在1650万。经过文景之治后汉武帝初期人口增加到3600万。汉武帝长年对匈奴和西域的战争导致人口停滞下降到3200万,昭宣中兴恢复增长到4000万。西汉末期汉平帝时,人口增长到5700万,达到人口的最高峰。

【图史】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密度和迁移路线图

西汉时期人口分布图

王莽篡汉,紧接着烽火遍地,群雄割据和混战,流寇作乱,造成期间大量中原人口流徙或死亡,汉光武帝建立东汉时人口在2800万。经过明章之治休养生息,人口达到4300万,东汉桓帝时期公元157年,达到5600万。

【图史】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密度和迁移路线图

东汉时期人口分布图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民生混乱,连年灾害。再加上黄巾起义,人口大为减少。到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人口在1500万,三国征伐接近60年,生产力严重破坏,人口再次减少,人口已经不到1000万。

东汉三国以前,南方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中国人口重心都在北方,北方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在70%以上,南方人口比重在30%以下。

【图史】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密度和迁移路线图

三国时期人口分布图

西晋晋武帝灭吴国,实现短暂的统一,统一时人口1600万,经过太康之治休养生息,人口接近2400万。此后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人口减半到1200万。

南北朝时期,虽然分裂,但是内部相对稳定。此时在北魏统治下的地区的社会经济生产得到一定恢复。实行均田制后到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时(520年)达到北魏人口峰值5,000,000户,约30,000,000人。

但是北方多战乱、南方政权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得到开发,为经济和人口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图史】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密度和迁移路线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路线

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开始清查隐漏户口,全国户口达7,000,000户,人口约40,000,000人。经过开皇之治到隋炀帝继位时达到4600万。

隋炀帝暴政加上隋末农民起义,人口大幅度减少,唐高祖建立唐朝时仅剩1300万左右,经过贞观之治和唐高宗时期,人口达到3700万。

开元盛世进入盛唐,人口一度接近6000万,但是安史之乱遭到极大的破坏,人口回到2000万上下,后有所恢复到3000万。晚唐黄巢起义,人口又大幅减少2000多万。

由于南北朝人口大量南移和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的极大破坏,北方人口大量减少,南北人口趋向于持平,各占50%。

【图史】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密度和迁移路线图

唐朝天宝年间人口分布图

五代十国纷争割据五十年,战乱频繁、生产破坏、民生凋敝、人口锐减。但是后周政权稳定,周世宗改革发展,人口逐步恢复,逐步统一各国。周世宗显德五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2,309,812户,人口约1300万。加上其他政权,五代十国人口总数在3000万左右。

【图史】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密度和迁移路线图

五代十国纷争割据图

宋太祖建立宋朝人口3000万,经过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代国君长达百年的休养生息、鼓励生产、发展商业,人口暴增到接近一亿。到北宋末期宋徽宗时期,人口达到破纪录的1.25亿。

【图史】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密度和迁移路线图

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图

从靖康之难开始因频繁战乱遭受破坏的社会经济开始得到恢复。宋高宗时期宋金绍兴和议后,自靖康之难开始减少的人口总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增长。到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时,宋、金、西夏三国人口总数据估计达到一亿三千六百万人。其中宋朝8000万,金国约5500万,西夏约300万。

由于北方的战乱和杀戮,人口重心进一步南移。南宋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南方人口占60%,而北方人口占40%。

【图史】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密度和迁移路线图

宋、金、西夏政权形势图

【图史】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密度和迁移路线图

南宋人口密度和农业单位产量图

蒙古灭金。无户口数记载,现代学者葛剑雄认为,1234年金朝灭亡后原金朝统治区有大约200万户,1050万人,和1208年的金朝人口5360万相比,仅相当于1208年的19.5%。1234-1279年长达45年的蒙宋战争造成的南宋人口损失大约为1500万,再加上南宋末期横征暴敛、政治腐败人口剩下4000多万。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 13,430,332户,共计60,49万人。

元代中后期,从1294年成宗即位到惠宗(顺帝)至1351年,基本上还是处在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时期。人口达到8700万左右。

元代北方汉人大部分被屠杀,还有大量人口被掠到蒙古草原,北方人口稀疏,南方相对密集。此时北方人口占30%,南方则突破70%。

【图史】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密度和迁移路线图

元代人口分布图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10,652,870户,60,54万人(这个是除开华北大部分地区外的调查数据)。

明世宗嘉靖年间美洲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并得到推广,使得明朝后期人口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现代学者王育民认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在1.3亿人至1.5亿人之间。

明太祖北伐蒙元成功,曾大量迁移人口到北方,也将人口稠密的江西西迁到湖南贵州等地,人口布局逐步合理。北方人口稳定在40%,南方则在60%以上。

【图史】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密度和迁移路线图

明代人口分布图

【图史】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密度和迁移路线图

江西人口外迁图

明末清初四十余年期间的频繁战争和频繁的瘟疫灾荒饥馑疾病使得再次遭受一次浩,人口大幅度减少。

康熙初年,全国社会已稳定,社会生产普遍恢复。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全国人口由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的五千余万增加到一亿多,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上升到一亿五千万。

清高宗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人口达到3.1亿。清宣宗道光二年(1822年)人口突破3.7亿。清文宗咸丰元年(1851年)天平天国前夕,人口达到峰值4.3亿。

清文宗咸丰元年(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和捻军及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西北穆斯林祸乱造成期间全国的大量人口死亡.清德宗光绪十三年(1887年)人口3.7亿。

【图史】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密度和迁移路线图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不断增加,目前达到13.7亿亿。其中北方人口6亿、占比43.7%,南方人口7.7亿、占比56.3%。

【图史】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密度和迁移路线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密度图

《大争之世》20篇 《图史春秋》20篇

《从游牧部落到穆公称霸》20篇

《秦始皇系列》20篇《楚汉之争》20篇

《两汉盛世》20篇 《汉末三国》30篇

一共150篇文章,800幅图,敬请收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