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不行的根子在哪里?身体素质、择业观、资本冲击恶果的影响

这几天,两篇网文刷了屏,都是关于国足的,一篇叫《某某某为庆祝战胜国足停火48小时》,另一篇叫《虐心!网友自曝去了趟某某某,每个人都比划2-1,连续被羞辱3天》。言之凿凿,似乎确有其事。其实这八九不离十是假消息,更何况即使是真的,也没什么大不了。最多使人添一会儿堵,少吃一块猪肉。既省钱又减肥,岂不美哉?国人要认清事实,国足确实不行,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抱希望,就不会有失望。那国足为什么不行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身体素质差异、择业观、资本冲击恶果的影响。

一、身体素质的差异。

自然环境上,整体来看,东亚大陆优于欧洲,欧洲优于非洲。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这种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因素的交互作用,使黄种人的大脑得到极大进化与开发。非洲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其在尼罗河中下游以外的地区甚至难以产生真正的文明,如果不是欧洲殖民者的闯入,非洲绝大部分地区有可能到现在都还处于部落制下。由于社会组织形式和生产力的落后,黑人基本上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这使他们的体魄越来越强。欧洲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组织形式,在近代以前均居于亚洲和非洲之间。因此,从智力上看,东亚人(黄种人)强于欧洲人(白种人),欧洲人(白种人)强于非洲人(黑种人);但在身体素质上,特别是力量、耐力、爆发力、身体协调性等指标上,则反了过来,非洲人(黑种人)强于欧洲人(白种人),欧洲人强于东亚人(黄种人)。足球运动既需要组织协调,也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但战术战略的有效执行,毕竟是以优良的身体素质为基础条件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国足先天不足。

二、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择业观。

有一句成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确凿出处已不可考。但“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始见于清代文康所著《儿女英雄传》(又名《金玉缘》)第十一回,原是一句劝慰人的话。现今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也不出文康藩篱,不过宽慰、激励之语而已,并不代表说话人真正喜欢所谈论的职业。国人在择业这件事情上深受儒家文化影响,非常执着,一言以蔽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好好读书”基本上是全国人民的信仰,对于读书以外的文艺、体育等的态度,则可以用一句充满偏见的俗语“不三不四搞文艺,流流氓氓搞体育”概括。在这种择业观影响下,很少有父母愿意把孩子送到足球学校从小培养。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并没有在足球事业上形成人力资源竞争优势。根据国际足联官方统计,中国14亿人口注册球员只有10000人左右,无论是注册球员绝对人数,还是注册球员占全国总人口比例,均远远低于德国、西班牙、英国、日本、韩国等欧亚足球强国。所以说,真正投身于国足运动的,只是极少一部分人。这少部分人质量如何姑且不论,单以少击多,胜利就非常不容易了。

三、资本冲击的恶果。

市场化改革让资本一拥而入,改变了国足原有的版图格局。无可否认,资本提高了中超联赛的水平,但对中国国家足球队的成绩,却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主要有以下几个缘故,一是金钱至上观念影响下,球员国家荣誉感丧失,唯利是图,谁给的钱多给谁出力就多,踢俱乐部赛的意愿超过踢亚冠联赛的意愿,踢亚冠联赛的意愿超过踢国家队比赛的意愿(某种程度上对俱乐部而言也适用);二是由于注册球员大多出生于不富裕家庭,一朝暴富后,往往难逃享乐主义思想侵袭,溜冰、泡吧、玩女人……极度的放纵掏空了球员的身体。与二十年前的前辈相比,今天的注册球员们,脸更圆了,肤色更白了,就连肚子上的肌肉,也都九九归一了。足球队员里或许存在过绝世天才,但在资本的洗礼下,在暴发后无数个放纵的夜里,早已泯然众人矣。

国足先天不足,后天又受儒家文化择业观的影响及资本的冲击,畸形发展,在所难免,冲出亚洲已是极为困难,更遑论走向世界。今天在足球上采取的所有政策和措施,作为国人努力的尝试,不应该被诟骂,反而值得赞赏,长远来看,即使错了,也是为走向正途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但短期内,产生不了什么颠覆性的结果。话说回来,国足即使步入正轨,也很难站在世界之巅。国人若能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必会对国足少很多误会和非分之想,最终也能减少自己的烦恼。

至于“Two One”和“停战庆祝48小时”之类的段子,淡然面对吧,即使它们为真,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好比屎壳郎和巨龙比推粪球,屎壳郎赢了,它洋洋自得,四处炫耀自己打败了巨龙。为什么?因为这是它这卑微一生中唯一值得吹嘘的事情。而巨龙呢,它兴云吐雾,隐介藏形,飞腾于宇宙之间,潜伏于波涛之内,改天换地,无所不能;它的能力太强,优点太多,取得的成就、造福的黎民百姓不计其数。

一个屎壳郎的嘲笑能改变巨龙的伟大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