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創業者應該怎樣選擇自己的行業?

吳鵬聊創業


疫情給我們創業者帶來了一次反思,之前各種看似很賺錢的行業經過疫情的衝擊,很快就撐不住了,個人總結,有以下特點的行業一般都生存的很困難:

高房租、高人工、重資產、重行情

3個月不開工,房租交著,工資發著,大堆貨壓著,未來什麼時候行情恢復遙遙無期,這樣的行業必定不適合創業新手或者普通人進入。

往長遠看,未來創業一定要做好以下準備:

1、資金:留足未來1年的現金儲備,如果還有多餘的錢,再用來創業

2、行業:輕資產運作,最好是無房租無員工,不壓貨無賬期,不受經濟發展影響,投資小利潤高,幾個訂單就能回本,就不存在虧損的情況

3、運營:業務為主,砍掉額外開支,所有的資金都用在業務上,保證源源不斷的收入後再往大發展

4、瓶頸:這類行業一般發展到一定規模就很難壯大了,所以要考慮行業的可複製性,可複製性越強,越容易形成規模,最終突破瓶頸,發展壯大。

行業的好壞可以克服,運營的短板不好彌補。找到好的行業只是開始的1,把運營做好才是後面的99。我做除甲醛的,這是一個每一點都符合上述條件的行業,成本2元能賣200,1個人忙幾個小時輕鬆賺1500+。但是我第一年加盟別人賠了10w,後面經人指導潛心運營才盈利,去年刨掉開支剩了30+。

所以選好行業+做好運營,才能創業成功,你做好準備了麼?



先鋒除醛


創業者應當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弄清楚創業者的類型包括哪些?不同類型的人選擇行業的出發點和策略不同。

創業按照規模大小大概可以劃分為:生存型創業,事業型創業,平臺型創業。我們分別來看一下:

第一、事業型創業往往都是創始人在某一個領域工作多年,對上下游資源都非常熟悉,甚至業務和客戶都是現成的,創業只是完成了一個角色的轉化。例如某地級市快銷品業務員轉型做了經銷商。這一類創業者選擇行業都是自己非常擅長的,成功概率比較大,同時他們也存在一定侷限性,往往做不大。

第二、平臺型創業的起點比較高,創始團隊往往已經有過創業的經歷,有的還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或者創始人本身的履歷非常光鮮,能夠吸引眾多投資人的關注。在互聯網領域,這樣的例子比較多。他們選擇行業的方法也會參考過往的經歷,但更多研究的是商業的底層邏輯,觀察的是行業大勢,所以經常有跨界殺入某個行業的情況。比如瑞幸咖啡,創業班底是神州租車的,聽起來是不是和咖啡沒有半毛錢關係。

第三、這樣看來,真正要認真思考如何選擇行業的一是沒錢沒資源的創業小白,二是有錢但沒有方向的富二代,拆二代。其實我個人是非常反對沒錢沒資源還硬要去創業的。但我鼓勵你帶有目的性的去找工作或學習技術。心裡先有個大概的方向,然後再通過實踐進一步去驗證。很多年輕人一上來就要開個店,我說你能不能先去當個店長幫別人把生意做起來?至於有錢的富二代呢,我覺得主要任務是找團隊,找合夥人,然後提升自己的領導能力。有時候人找對了,行業就找對了。其實已經有點類似天使投資人的味道了,可以讓合夥人少出錢多佔股份,畢竟你差的不是錢。

以上。你明白創業該怎麼找行業了嗎?你又是哪一種創業者呢?











招商非常道老陶


我個人認為,大多都是在機緣巧合下找到了自己的創業方向。

像ofo的創始人戴威就是大學時喜歡騎山地車旅遊,漸漸的延伸到共享單車項目上來了。

像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就是有機會到國外見到了神奇的網絡交易,才開始了全球批發貿易。

像京東的創始人劉強東就是從中關村的小櫃檯被迫轉型線上,才發展成電子商務有了後來的京東商城。

我認為創業者應該在做的路上,而不是在想的路上。或者是前期就是為了養家餬口在做某件事,而不是一上來就把後邊的巨大成功都想好了。所謂的企業家,剛開始只是找到了一個可以賺錢的營生,只是後邊靠他的能力不斷髮展壯大,幫助更多的人賺錢養家,有了後邊更大的成功。

有人在創業的大路上撞到頭破血流也沒能成功,有的人一擊即中,輕飄飄身價過億。之前有一位boss說過'創業的成功除了自身的能力,還需要那麼點運氣'。

對於創業來說,更多的是因為能賺到錢,所以我才堅持做,因為堅持做,才有了後邊更到的成功。有的人靠技術創業,像蘋果公司;有的人是靠興趣創業,例如ofo共享單車;當然也有靠經驗創業的等等。無論從何起步,都有對自己的瞭解,將優勢的進一步放大,或許成功的幾率更大些。

總之,一句話,幹就得了。做的過程中,也許你就會發現合適自己為之奮鬥的事業,並最終成就了自己。



萬古小鴿


作為一個投資人,每天都在跟創業者打交道,近5年看過的項目不下2000個,投資的項目達20個,可以說各行各業都碰到過,也算是閱人無數。就創業者如何選擇自己的行業,我覺得可以從一下幾個維度來考量:

(1)興趣,愛好。如果你是真正喜歡某一個行業的話,你就會更專注,更用心,更快樂,從而也更容易成功,但是這一點其實很多人做不到,因為大多數創業者創業的目的是為了賺錢,如果真的是因為喜歡而去從事某個行業,那是多麼的幸福。

(2)自己熟悉的領域。創業儘量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如今各行各業競爭都非常激烈,如果我們對某一個行業什麼都不懂,怎麼可能競爭的過在這個行業呆了10年甚至更久的行業老兵呢,隔行如隔山,有時行業內的人士都覺得難,作為行外人士更是摸不到頭腦。所以做自己熟悉、擅長的領域更容易成功。

(3)離錢近的行業。這裡指的離錢近的意思是,現金流好,業務鏈條不能太長,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生意要經過很多環節還能看到錢,或者是它的變現週期太長了。錢還沒有收到,自己的資金鍊就快不行了。簡單舉個例子,培訓行業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生意,因為它是先收錢,再交付,而且沒有太多售後服務。簡單、輕鬆、現金流好。

(4)輕資產。當前這種經濟環境不太適合搞重資產的項目。過去那種建廠房、買設備、銷售全都自己乾的已經很困難了,需要投資大量的資金,風險非常的大。

(5)壁壘較高。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其中高築牆的意思就是要建立壁壘,打造自身的核心優勢,別人無法模仿、複製。所以我們選擇的行業最好是自己在這個行業有突出的競爭優勢。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創業就像打仗,建立自己的優勢的基礎上去打仗勝算會大很多。

(6)最後一個就是,自己能幹什麼,分析一下自己身邊有的一些資源、人脈是否能支撐這個項目。創業最怕的是對自己不瞭解,對自己的認知不足。


創投故事匯


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選擇一個好的行業,對創業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選擇的行業要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方向。例如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環保產業、新零售、新電商、新型農業、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等都是國家產業政策扶持的對象,創業者可以選擇與這些產業相關的細分行業來發展。另外,由於國家對環保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務必不要選擇那些高耗能、高汙染的行業。

其次,選擇的行業要契合人們的消費習慣。比如說餐飲行業,本來竟爭就日趨飽和,再加之這幾個月的疫情讓很多人顆粒無收,消費能力降低,今年餐飲業肯定難見起色。但幾個月的居家隔離,讓更多的人接受了網上訂餐服務,這一塊的消費需求將增加。所以如果你要選擇餐飲行業,必須考慮將實體與電商相結合。如果你能創造出一兩種適合送餐的網紅食品,那就太好了,你甚至沒必要在街上去找店面,在家做就可以了。

第三,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行業。你的專長是什麼?你有什麼人脈資源?你能組織多少資金投入?可不可以持續發展?各種因素,各個環節都要細細考量。要量力而行,量入為出,切勿好高騖遠,盲目創業。

最後,祝你創業成功!


劉非鐵


做為一個過來人,我覺的創業者選擇行業,有以下幾點要考慮清楚。

行業的選擇,最基本的無非就是人們需求的吃、穿、住、行、用。從銷售方式的角度來看,又分為線上銷售、線下銷售、線上線下結合小。而從需求這些大類裡面又細分出很多垂直領域。

首先,想一想自己擅長的是哪個領域,擅長哪個領域就先做這個領域。人們都說做生意也好做什麼也好,都是“做熟不做生”,意思大家都能理解。創業本身就充滿著艱辛和不確定性,做自己熟悉的領域雖說不能保證創業能夠成功,但至少降低了一定風險。

其次,就是定位的問題。自己要明確,是想創多大的業,小到路邊擺地攤(不是說地攤不好),也可以說是創業。確定自己能投入多少,腳踏實地的整理一份創業所需要的各項費用,包括你很長時間都可能沒有收入的情況下能挺多久,把能想到的困難儘量想到,做最壞的打算。 大投入可能起步點可能會高一點,小投入起步會低一點,各有各的優缺點。這個自己也要分析一下。

再次,想一想你有多少資源可以利用,剛開始不用很多,但如果你能有穩定的一兩個資源可以百分百的用到,並且對你想做的事情有幫助,這是最好不過的了。這至少能保證你在顆粒無收的情況下挺過去。所以最好有自己的資源可以利用。

最後,要考慮清楚,是自己一個人創業麼,還是和其他人合夥創業。如果自己確實很強,一個人也可以。如果覺得自己某方面欠缺,那最好找可以優勢互補的人一起來創業。但和其他人合夥創業時,一定要提前立好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

我覺得從自己擅長的領域考慮、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利用好關鍵的資源點、能找到一兩個和你一起創業的人,這些條件都具備的時候,就是你能去做和敢去做的時候了。


工控人之家


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創業之路並不一帆風順,只有你喜歡的事,一直堅持下來,付出努力就會有回報!我喜歡玩電腦,一直想著找個出路,看著小區門口的快遞大包小包的,人們網上購物慾望很強烈,就跟朋友一起做電商,開過很多網店,淘寶微商已經超飽和了,沒有利潤了,京東門檻太高,目前主做亞馬遜跨境電商,亞馬遜是全球最大的購物平臺,橫跨一百多個國家,客流量大,不像國內電商狼多肉少,亞馬遜投資一萬多塊錢就可以開兩個店鋪,不限制你上傳商品數量,可以上傳幾萬件商品,適合當下年輕人在家創業,個人建議!


追逐張先森


很多人創業都是跟風形式的,什麼賺錢做什麼,什麼熱門做什麼。從來不考慮自己能不能做,這樣做對比對。做什麼行業之前至少要知道自己會什麼吧。比如你的創業能力。

如果你學的是互聯網編程,你的創業最好是在這個方向。選擇行業之前你是不是也要盤點一下你的資源,比如你家有土地、有一片果園,或是養殖,現在是不是可以利用互聯網網上賣農產品了。再看看有那些人脈,認不認識果樹專傢什麼的,看看能不能和他一起合作,讓自己的果園增產。

在看看賺誰的錢,果園賺當地人的錢,可能不行,還是要賺外地人的錢。如何賺錢,賣水果還是水果罐頭。憑什麼賺錢,用什麼方式賺錢,利潤是多少,投資是多少,競爭情況如何,收益週期是多久,前期需要多少人,需要多少資金,錢如何花。

這是結合我自身的情況寫的,你結合自身情況,選擇一個自己的行業吧,




農村創業高華


感謝平臺給大家提供各自的回答與分享,

創業首先要選擇自己喜歡和擅長的行業,雖然艱苦但也是很多創業者追求的夢想,但堅持和選擇更重要,常言道:"選錯行如同嫁錯郎",所以要想創業(1)首先要做好市場調查,調查你所選擇的行業是否適合你選擇的消費群體(2)行業考察,考察你的行業存在的競爭和消費需求生存(3)產品選擇與定位,你選擇什麼樣產品在什麼地方賣給什麼消費群體,(4)銷售渠道和銷售平臺的選擇,實體或電子商務,線上或實體相結合,(5)確定行業後要確保堅持,做什麼行業貴在堅持,俗話說行行出狀元,只要你選對了務必堅持(6)行業的服務與售後,服務和售後是行業生存的最大挑戰,(7)機遇,有時機遇會改變各行各業的命運,所以創業路上也需要天時地理人和,希望在創業路上的朋友大家一起慢慢探索,





創業探索者濤哥8453


大家覺得創業者應該怎樣選擇自己的行業?

選擇行業應該有2+1種方案。

考慮自身條件和優勢,工作經驗和行業資源,然後選擇行業。

創業者在選擇行業時,要結合自身的經驗來選擇行業,在這個行業裡你懂專業,懂技術,有經驗,這樣的創業一般來說,成功率相對較大。雷軍的創立小米,就是典型代表。

假如你什麼都有,什麼資源都有,你想幹什麼行業?

如題,想象你什麼都有,你還想做的事,就是你真正喜歡的事,這樣選出來的行業就是你真正感興趣的行業。

這樣的選擇,會讓你走的更遠,那是把興趣和愛好結合起來事業。馬雲創立阿里巴巴就是個案例,馬雲只是個老師,不懂網絡沒有經驗,沒有資源,但他就是相信互聯網的未來。

這樣的選擇你不一定有優勢,所以創業之路會走的異常艱辛。

你的創業之路可以分步走

先從熟悉的行業開始,為真正感興趣的行業做準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