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寄托希望于我,要求我有好成绩。我让他们也看书,他们却说年纪大了看了也没用,怎么办?

昔日丶怜惜丨


你就是做好自己,力求上进就好了。你说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你让他们看书他们也看不进去。他们的愿望就是你读的好他们就好。


京东一漂


从我们家有了小孩,我就一直强调,我们两个人要陪着孩子一起读书,一方面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我们自己的头脑。

1,为什么父母要求你多读书

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希望你好好读书,说明他们吃过文化水平低的苦,也意识到知识文化的重要,所以要求你好好学习,不能再走他们的老路,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还有些父母的意识里还有“读书无用论”的观念。认为不读书也可以有不错的前途,并举出谁谁谁没有读书也过得比较好,这种观点其实是很不可取的,一方面没读书也很不错的毕竟是少数,不能以偏概全。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没有文化将更难生存。未来很多基础劳动力将被机械化智能化代替,基础工作机会将更少。很明显的以前大批量劳动力去广东、浙江等地的工厂,现在已经少多了。

我们家在农村,家里兄弟三个。那个时候家里根本都供不起三个小孩读书,村里的人对读书也没那么重视,但是我的父母非常重视教育,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借钱也要让你们读书,除非你们真心读不进了。”,付出还是有回报的,我们家出了两个大学生,三个人都走出了农村在城市生活。可能有人说城市生活也没什么,但是我觉得至少父母、我们都在努力改变生活现状。

2,父母是否需要读书

你要求父母也多看书,如果是为了也让父母更有知识,那我非常欣赏你,说明你也非常上进,不仅要求自己好好学习,也希望父母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如果只是因为父母要求你学习,心理不平衡去要求父母学习那就不对了。

你父母的观念也是不对的,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并不一定是为了转化为经济效益,也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老年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学习电脑、乐器等等,不是为了说能增加收入,而是让自己老年生活更加丰富,活得更加开心。

3,如何引导父母读书

有读书兴趣的父母,一定会引导孩子读书。喜欢读书的孩子,也希望父母也多读书。这就是在享受了读书乐趣的人,希望身边的人也加入进来,一起享受这个过程。所以,我觉得相互影响,互相交流,多互动,多探讨,建立共同的兴趣爱好。

你说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对于他们来说,在年纪大了之后在读书确实很有难度。他们对看书是缺乏兴趣的,对知识的渴望已经是没有了。针对这种情况,你可以和父母交流看他们对哪一方面感兴趣,像三农、历史等方面,年纪大一点的人可能会感兴趣,那么你就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让他们慢慢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享受学习的乐趣。


总之学习是自己的事,学到的知识也是自己的,所以学习要靠自觉性。父母要求你好好学习也是为了你有更好的生活。父母不爱看书也是很多因素影响,多沟通多交流,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山阳


中国父母都是格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你父母让你好好读书,有个好成绩,一方面肯定是吃过没文化的苦,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你不要像他们一样,而是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你应该高兴,有这么支持你学习的父母。



像我父亲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高考失利几分之差而与大学错失交臂,因为我爷爷的身体不好,家里家外全是奶奶支撑,作为长子的爸爸不得不回家务农,当时学校老师和领导都到家访劝我奶奶让爸爸复读,只能说是命吧,家里太苦,虽然父亲后面通过自学谋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没有上大学一直是他的遗憾,所以他特别希望我能考上一所好大学,可惜,年少不懂事,只考上一所普通的专科院校,我想,如果有重来的机会,我一定不会浪费时间,好好学习考出一个好成绩。

让你父母也看书,说明你也是一个上进的人,觉得父母也应该通过学习来进步,你的想法是好的。学习是没有年龄之分的,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到”,可见知识的广阔。



父母不愿意学习,我觉得一个是跟他们的思想有关系,他觉得他们年龄大了,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学了也没用。另外周围的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可能也有关系。

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要想一下改变是很难的,我觉得要多多鼓励他们,多在他们耳边说说像他们这样大年纪通过学习获得什么的案例;还有是鼓励看书,要从他们的兴趣爱好着手,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加以引导,鼓励,潜移默化中相信慢慢能改变他们的,只是要自己多花心思,不是一味的只劝说你们也要多看书这样子的话。其次我相信如果你在学出好成绩的同时对他们说这样的话,会更加事半功倍哦。


周阿了


读书是自己的事,父辈那时的学习环境,家庭条件可能都不允许他们好好学习,即使那个时候有条件读书,也许他们没有珍惜,在社会闯荡,吃了很多苦,走了很多弯路,才不希望你走他们的后路。他们用痛苦的经验告诉你,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读书是唯一的一条捷径。

年轻时,我也迷茫过,读高中太累了,天天有刷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卷,父母每天念叨这要认真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很多父母的心愿。可最后高三时,我松懈了,高考落榜了,进入社会了,找一份好工作,首先平台就要是大专,本科,硕士,这个敲门砖都没有,你有能力也进不了。你要付出多少的时间,多少的努力才能和别人的起点一样。

当然,作为父母的也不能用年龄说话,年龄只是一个数字,“活到老,学到老。"自己不做榜样,孩子能上进吗?父母亲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可以看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书,或者看孩子的书,这样和孩子也有共同的话题。比如,孩子喜欢看漫画,你也可以看看,看完以后可以交流交流里面的内在意思。

孩子,你必须用力奔跑才能使自己停留在原地,省力的那条路,也是永远会后悔的人生选择。



夏凌子


说一下我自己的事情!

我是50后。我们这代人可以说是人生的困苦都经历过,是非常不走运的一代人。我的父母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而我又是出生,成长都贯彻文革始终!所以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就寄希望于下一代了。当时我自认为,一个是自己笨笨的。另一个是自己也没赶上好时代。当我要求孩子努力学习的时候,孩子和你一样,也是对我说,妈妈你可以自己来。但我还是真没有能力和毅力。怎么办呢?首先我自己平时看书,看报。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和老师沟通。和孩子沟通,常说希望你如何。每届图书会(书市)都陪孩子去买书。孩子需要买书,孩子去新华书店,孩子挑书多久,我就陪多久。有时蹆都站肿了。新华书店是没有椅子的。结婚后添的唯一的一件家俱,就是给孩子买了一个书柜。总之一句话,能想的,能做的,尽全力去做。还好,孩子大了以后,就理解了父母的心。也知道了,寒门的捷径只有读书。所以孩子还是比较争气的。在33岁时,已是教授,博导。实现了我的希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夕阳红94978


只能慢慢引导,不能一步到位。让他们看对自己感兴趣的书,从生活的小事入手,慢慢教他们,让他们自己做有意识去学。

就好像我妈妈,小学五年级的水平。18年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肯学使用微信,觉得很难。所有的步骤超过了三步,她就说不学了,学不会。但是在我慢慢发现,她虽然嘴上说不学,其实私底下有偷偷按我说的步骤去操作。所以现在我的妈妈从发语音,发文字,到拍照,拍视频,发定位,再到发红包,转账,发朋友圈,她基本都会了。而且她现在还在不断学习当中。我相信我的妈妈会变得越来越棒👍🏻


90后老阿姨来报到


你能想到让你的父母看书,不管你是为了心里平衡,觉得他们这样要求了你所以你也要这样要求他们;还是真的认为看书能让他们进步这个角度出发而提出的让父母看书这件事,都要为你点赞!

你说你父母希望你有个好成绩,就说明你还在读书,那你父母的年龄应该还不是七老八十,只等着颐养天年的时候,所以,看书学习对他们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不说什么活到老学到老的普世真理,我们就来说说咱们老百姓过日子,看书学习到底有什么用。

城里面称那种农村考进大学之后,工作了就要扒拉一大家子的学子为凤凰男,舆论导向上面几乎一边倒的认为凤凰男不可靠不值得一定要让自家女儿离这种人远远的。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真的这样,那岂不是那些凤凰男要不就霍霍了很多城里女孩,要不就回老家娶妻生子去了?

我身边好几个女友都嫁了农村考来的男孩子,的确有一个嫁过去就捅了马蜂窝被蛰了满头包,但更多的是一家人热热乎乎,亲亲热热的。

究其缘由,夫妻和美与否真的与公公婆婆或是岳父岳母有很大关系。

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只要愿意体贴人,愿意在自己不懂的时候去学习的,就算是偶有争吵,家庭和美的大气候是不会变的。

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只知道提要求而不体谅不进步,认为一切都是自己对,别人应该怎样怎样的,家里通常都是鸡飞狗跳冷锅冷灶。

你看,就算是为了你将来的家庭幸福,都有必要让你的父母看书学习,他们不需要参加学校的考试,可生活里面的试题我们谁都逃不过。

加油!



笑串串


你让父母也读书,从意识和行为上看,都是正确的。不过你父母如果不愿意读,其实你也不用要求你父母跟你一样多看书,你只需让自己保持努力!

父母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要求你有好成绩。对于此情况,我觉得天下父母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有个好未来,不用受苦。尤其是本来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因为他们走了半辈子的人生路,他们深知这个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社会需要有知识的人才去推动,相反没有接受教育的人很可能被时代发展的浪潮淹没、被淘汰掉,而过得比较艰苦。所以他们受过的困难,不想自己的孩子再去经历。

为什么你让他们看书,他们说自己年纪大了看了没用?其实这句话很真实也很心酸。其一年纪大了,想努力弥补却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年纪大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会变差,看书会很吃力,况且他们放下书本已经很久了;其二他们的生活轨迹已经很固定,没有看书的习惯,没有看书的心思,不太愿意去改变;其三他们走了很多路,其实他们自己就是一本书了,很多人生道理都懂得,只是表达不清楚;其四他们这时看书可能不会引起质的改变。所以,我认为不用刻意要求他们读书,他们可以看看新闻,获取资讯便可。因为观念与习惯一旦成型,便难以改变。

不过,我们还是应该倡导全民阅读、终身学习。





快乐肥妹


我是@万子婳,一个爱读书、爱分享的情感领域作者,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分享你的生活和快乐。

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

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寄托希望于我,要求我有好成绩。我让他们也看书,他们却说年纪大了看了也没用,怎么办?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父母文化水平不高?

我想现在,不论问哪一个中老年人,他们都会后悔自己没有多读书,或者是后悔自己没有机会读书。

就80后-90后年轻人的父母,多半没有文化(以此年龄段为例)

在1980-1990年出生的这一阶段年轻人中,父母现在多半在50-65岁左右(出生于1955年-1970年之间)。

很多现年龄在30岁以上的农村出生的朋友,应该都记得那些年交公粮的场景。在过去,每户农民都是要按要求比例上交粮食,人们每年的粮食产量除去上交粮后,所剩不多。富足一点的村落还能有剩余给孩子读书。而贫穷一点或是遇上个荒年,原本就粮食不多,哪里还有多余的钱给孩子读书呢?

所以,在那个年代,多半孩子的学习都是在家完成农活,能去书院读书的孩子,也多半是家庭条件比较优渥。

所以说,我们这一代80-90后年轻人的父母,多数是被动没有文化,或者文化水平不太高。

为什么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便要寄托希望于我们,要求我们有好成绩?

在过去那个年代,我们的父母没有过多的机会进入学堂。物质的匮乏,和经济条件的不允许。导至思想的不够开拓。

当时间不断地进步,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网络的不断普及,父母辈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认知越来越高。

他们开始认同学有所成,认同学习才能改变命运,认同唯有知识才能创造好的未来。但是,对于他们现在这个年龄,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当看到周边人的发展时,他们更迫切希望我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把自己对未来的梦想寄托于我们身上,也变得顺其自然。

在回答“让他们也看书,他们却说年纪大了看了也没用”这样的问题之前,我们了解一下,为什么身为年轻人的你要让父母去看书?而当你提出让他们多学习时,父母又为什么不愿意去看书?

很多年轻人,当碰到父母要求自己多学习、考好成绩时,会建议父母也去学习。此时,角度的不一样,想法也会略不相同。


一、站在年轻人的角度

1、有可能是出于对父母长时间的唠叨,或是我们本能的逆反心理,导致自己并没有真正理解父母想法,而厌烦性的有想要让父母去学习的愿景。

2、有些人是真心想要父母能够多学习一些知识,让他们在生活等其他方面,更能以科学的方式方法去处理问题。

二、站在父母的角度

父母在过去接受的文化不多,有一些长辈甚至是大字不识几个。此时让她们重新拿起书本学习,是非常痛苦的。毕竟在他们根深蒂固的思维里,一直都认为,什么年龄段就该学习什么知识。他们这个年龄段去学习,也有些拉不下脸,怕别人笑话。有些是真觉得自己学不了,年龄60几,学了也用不上。

综合上述各项分析,我们身为儿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天下父母,无一不是为自己孩子着想,无一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快乐、更幸福。身为儿女,就应该多尽我们身为儿女的孝道。平时,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对我们的期望,理解他们因为文化水平的不高,对我们过于欠缺合理化的要求。


希望她们懂得更多,会的更多,自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他们不愿意接受,我们也不必为此伤透脑筋。严格要求自己,多让他们放心,让他们快乐,才是我们身为儿女最希望看到的事情。不是吗?

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万子婳


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主要任务。

你父母如今的主要任务,是挣钱养家、供你上学。而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想必从事的职业,也不太需要通过看书,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因此,他们没有动力看书,再正常不过了。

而对于你的年龄段来说,读书,是目前的主要任务。父母让你提高成绩,是为了督促你打好人生的基础,以后可以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你让父母与你执行同一套“提升标准”,显然是欠妥的对比方法。

如果你非得和父母较劲,那么就该和他们比一比,在完成自己的任务时,所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毅力。比如:

  • 和父母比一比一天工作了多少个小时,
  • 和父母比一比谁遇到难题更容易放弃,
  • 和父母比一比为家庭事务付出了多少精力等等。

父母寄希望于子女,是希望子女的将来能够比他们更好。

而这“有希望的将来”,也只属于子女——父母才不稀罕到七老八十了,来享受子女创造的“将来”——真是要享受,为什么不趁着年轻?

听父母的话,好好读书,没有人会比他们更希望你好。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