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收到情报,得知日本暗杀计划,为何仍执意坐“死亡专列”?

赵杰


因为张作霖有信心,日本人杀不了他。



1928年,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打垮了孙传芳,吴佩孚等军阀。

当时的北洋政府由张作霖做主,和北伐军发生了战争。

蒋,冯,阎,李的部队作战异常勇猛,张作霖的奉系全线崩溃。

无奈之下,张作霖决定退回关外,静观其变。

当时日本人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威逼利诱张作霖签订不平等条约。

但张作霖不是装聋作哑,就是避而不见,让日本人非常不满。

于是,得知张作霖要返回关外大本营,日本少壮派军官河本大作策划了针对张作霖的谋杀计划。


张作霖也听到消息,日本人想对他不利,所以在出发前他打电话给他的好兄弟吴俊升。

吴俊升向他保证山海关到奉天的铁路,由他掌握万无一失。

其实当时火车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汽车太慢容易出现变故。

张作霖也不信任飞机,因为他对飞机有陌生感和恐惧感。

所以,火车是最好的选择。

为了保证张作霖平安返回奉天,他的手下做了许多安排,连着两次放出假消息,到第三次才真正出发。

而且铁路沿线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看起来确实万无一失。


可就在经过皇姑屯时,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张作霖的专列被炸成两截,吴俊升当场死亡,张作霖被手下救走后,医治无效当日去世。

皇姑屯这个地方非常特殊,是京奉和南满铁路交叉口,属于公共地带,双方都没有驻兵权,给了日本人一个下手的机会。

张作霖没有把这个地方算进去,因为他在东北有数十万的部队,而日本人只有1万余人,他认为日本人根本不敢动手。

可是,张作霖忽略的是日本人已经成为战争的机器,是不能用正常的观点去看待的。


张作霖英雄一世,却在皇姑屯这个小地方翻船,实在有点可惜。

—End—



冷月钩沉


张作霖想要从北京退守沈阳,火车是最佳的交通工具

正常来说,从北京到东北在当时的话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坐火车,另一种是坐汽车,三四年前公司派我到北京去实习,坐的就是这趟火车,去的时候坐的卧铺,回来的时候坐的是动车,因为我经常坐从沈阳到大连的动车,两者相比,从沈阳到北京的这段动车稳定性不佳。

就这段路火车都这样,汽车能稳定到哪去,要是道路好走,明朝末年的时候后金也不至于在辽西走廊这块被明军守那么多年,最后还是吴三桂开了山海关让清军入关。

要知道,张作霖这次回沈阳,不是常规性的回去,而是被逼回去的,当时北伐军节节胜利,一路高歌猛进,张宗昌无法抵挡,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张作霖才急急忙忙的退守奉天。

可以说,张作霖要是走慢了,很可能都会被北伐军抓到,所以,就正常情况来说,张作霖想要从北京回到沈阳,火车在当时是最好的交通措施,相对于火车来说,汽车颠簸不说,能够随行的部队也不是很多,更容易出现差错。

张作霖没有意料到,日本人会对其下死手!

张作霖的这种江湖险恶不好就撤的作风,让日本当局十分苦恼,从本质上来说,张作霖是日本在华利益代理人,张作霖的发家就是在日本的支持下完成的,没有日本的支持,张作霖根本不可能短时间称霸东北。

尤其在1925年郭松龄反奉之时,日本人的支持是张作霖最终取胜的关键。

然而随着张作霖势力的强大,开始越来越反感日本人,想要摆脱日本人的束缚,对于日本提出的那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根本无法满足。

由于张作霖在求日本人办事的时候,话说得太满,日本人对其抱有的幻想太大,所以当张作霖宣告下野,结束北洋政府的统治,退守东北的时候,日本人才意识到,张作霖答应的政治回报没有实现多少。日本少壮派因此开展了这次刺杀活动。

但是张作霖并不是这么想,张作霖本身就有点土匪的风格,空口说大话是天生的本领。这就好比,欠钱的就是大爷,欠的越多,反而越有恃无恐,你把张作霖杀了,那些政治许诺(很多都是口头协议)就全部作废了。

所以,张作霖根本就没有想到日本人会下死手,反而还在回去的路上,打算让日本人帮助其抵挡北伐军。

在张作霖正式出发之前,已经收到了来自奉军宪兵司令齐恩铭的电报,日本人在皇姑屯一带建造工事,希望张作霖能够提高警惕,当时杨宇霆和少帅都劝张作霖不要坐火车回去,张作霖没有当回事,依然坐火车回去。

张作霖更改出行时间,沿途十几万奉军把手,为何还会被炸死!

针对日本人想要刺杀他的传闻,张作霖在出发前应该也是知道的,但是张作霖没有害怕,一方面就是前面所说,张作霖没有料到日本人会下死手,他始终不相信日本人能干出这样的事情;另一方面,从张作霖出道以来,面对的刺杀行动简直是太多了,能够活到现在,说明还是挺命大的,所以就有点麻木了。

当然,张作霖也不是傻子,不能坐以待毙,即使是传闻,张作霖也有所准备,一方面是更改了火车的出发时间,另一方面是加强沿途守备。

张作霖在出发之前,三次变更出行时间,就是用来迷惑日本人,尽管张作霖更改了出发时间,但是却并不妨碍日本人对张作霖的刺杀活动,因为张作霖的专列是22节车厢,而张作霖坐的那一节是慈禧太后曾经用的花车,日本人只要坐以待毙,不管你什么时候出发,人家看到你的专列再动手。

张作霖加强了沿途守备,从北京大帅府出来的时候就乘坐英国制造的黄色大型钢板防弹汽车驶向火车站。

只要到了火车站,张作霖就认为没有危险了,因为张作霖对自己的行程布置一道颇为壮观的铁兵护卫线,张作响的十多万奉军都被拉出来看守铁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沿途中都布满了士兵。

然而这个百密一疏,张作霖的保卫工作当中还是存在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当时的三洞桥处,三洞桥是京奉铁路与南满铁路的交汇处,京奉铁路归奉军看管,而南满铁路则是日本人管理,由于是交汇处,只能是日本人看守,日本人就利用这个优势,在桥洞上安置了250磅烈性炸药,等到张作霖专列到达此处时,日本人就引爆炸药。

尽管张作霖坐了充足的准备,还是被诡计多端的日本人设计炸死,皇姑屯事件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史论纵横


张作霖确实是一代枭雄。

张作霖最初只是个小土匪。后来,随着他实力壮大以后,清廷无力剿灭,就诏安了他。之后,张作霖绑上了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他帮赵尔巽摆平了偏向革命的蓝天蔚,镇压了东北新军起义。

在这场斗争中,张作霖曾亲自带枪赴会。当时,革命党人准备开会宣布东北自治。总督赵尔巽都准备一死谢罪了。张作霖站了出来,陪着赵尔巽去开会。在会场上,当革命党逼着赵尔巽投票表决自治的时候,张作霖掏出枪,往桌子上一扔:“我不赞成!我张某身为军人,只知听命保护大帅。倘有不平,我张某虽好交朋友,但我这支手枪它是不交朋友的。”革命党见张作霖有备而来,城外又都是张作霖的部队,草草散场了。从此以后,张作霖深的赵尔巽信任,一跃成为奉天最有实力的军官。

等到袁世凯上台以后,开始投靠袁世凯,升任奉天督军兼省长。1918年,张作霖又夺走了直系购买的日军军火,和皖系勾搭上,升任东三省巡阅使。

张作霖势力增大以后,就进入日本人视野,日本人开始拉拢他。张作霖和日本“温和派”犬养毅内阁关系不错。有犬养毅在,少壮派也不敢跟张作霖明火执仗的干。而且,张作霖也清楚,当汉奸是会时期民心的。所以,张作霖答应了日本人很多事,但是,基本上都没有执行。

由于张作霖玩的好,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军就发展到直隶一带。也是在鼎盛时期,发生了郭松龄倒戈事件。张作霖最精锐的部队在张学良手中,而张学良的精锐第三军掌握在郭松龄手中。背信弃义的郭松龄,率领最精锐的七万奉军攻打张作霖部队。虽然,张作霖借助关东军帮助,镇压了这次叛乱。但是,奉军精锐损失也很大。

两年后,张作霖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并组建最后一届北洋内阁政府。不就,北伐军开始北上。日本人此时有个大胆的计划,阻止节节败退的奉军撤回东北,武力占领东北。

虽然,日本政府没有同意这个计划。但是,关东军司令部高级参谋河本大作还是策划了“皇姑屯事件”。

坐火车,是最好的选择。

面对北伐军的猛烈攻势,张作霖准备离京回东北。在此时,张作霖接到密报:“老道口日军近来不许人通行”,希望多加防备。为此,张作霖两次更改出发时间。张作霖先宣布六月一日启程,后改在二日,最后决定在三日启程。

六月三日晚6时,张作霖乘坐由奉天迫击炮厂厂长沙顿驾驶的英国造防弹车离开大帅府,开往火车站。张作霖这次做的专车曾是慈溪的“座驾”,非常舒适。张作霖乘坐的那节列车,处于火车中间位置。而且,在专车前面,奉军还特意安排一列压道车作前卫。

从当时的情况看,适合张作霖的出行工具只有火车和汽车。飞机在当时非常简陋,张作霖肯定不坐。而火车跟汽车比,也有很多优势。一是,火车舒适,宽敞;张作霖也享福惯了受不了坐汽车的辛苦。二是,火车更快更安全,容易防范。而坐汽车需要绕远,还要走深山老林,更不安全。

列车到达山海关时,黑龙江总督吴俊升上车,陪同张回沈阳。火车上的氛围很轻松,张作霖一行人打牌聊天,谈笑风生。

6月4日清晨,当张作霖乘坐的专车驶入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日本关东军大尉东宫铁男按下电钮。随着一声巨响,张作霖的专用车厢炸得只剩一个底盘。吴俊升当场死亡,张作霖重伤,被奉天省长刘尚清送往沈阳大帅府。

到大帅府,知道大限已至的张作霖吩咐:“告诉小六子(张学良),以国家为重,好好地干吧!我这个臭皮囊不算什么。叫小六子快回沈阳。”

日军炸车不久,又安排多次炸弹袭击和军事演习,妄图趁乱战领东北。大帅府在五夫人张寿懿的主持下,隐瞒了大帅死讯。对外宣传,张作霖“身受微伤,精神尚好”。同时,密电张学良赶紧回家。

日本人为了打探消息,派出沈阳领事馆的一名夫人到大帅府。张寿懿本和她熟悉,这次敌我相对,张寿懿镇定自若的瞒了过去。日本人见大帅府没有异常,以为张作霖还活着。

不久,乔装打扮的张学良赶回大帅府,主持大局。当年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张作霖坐上死亡列车前,已经收到了日本刺杀他的情报,为何还要坐呢?

我是三少,为你答疑解惑。

张作霖得罪了日本人

张作霖,字雨亭,汉族,今辽宁省海城市人。奉系军阀首领,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乳名叫“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卖过烧饼,当过兽医,受父亲的影响,他喜欢赌博,他的人生也在一次次赌博中改变。

1900年,贫瘠的辽西,乞丐难民遍野,散兵游勇成群。张作霖在这个三不管的地方,成立了一支小小的自保武装组织。这支小小的队伍,就是后来张作霖手握大权最原始的根基。

1918年9月,张作霖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他控制了奉、吉、黑三省,成为奉系首领。也就是说,奉系是靠日本人扶植起来的一个派系!

的确,张作霖是个很圆滑的人。在1904的日俄战争中,他左右逢源,弄得无论是沙俄还是日本,都不敢得罪他。夹缝中生存的他其实得罪了沙俄,也得罪了日本。

虽然,张作霖一直都好像很巴结日本人。但张作霖对日本人的态度,有些土匪的气息,一直都有些阴奉阳违。

这让日本人很恼火,感觉张作霖很不听话!

日本人也是大大地狡猾, 表面上堂而皇之地说"严守中立"。实际上偷偷地与郭松龄接触。1925年,郭松龄倒戈。拉拢郭的计划失败后,日本人又去拉张作霖。

当郭松龄占了锦州、新民等地时,沈阳开始告急。张作霖惶恐!

他慌不择路地与日本订立了反郭密约!等危机解除之后,面对日本人提出的侵害国家主权的无理要求,张作霖断然不答应!在利益和卖国之间,张作霖还是知道轻重的。

“一切亲日的军阀,我们通通抓住。有利用价值时就援助,不能利用时就设法除掉!

这是日本人的原则,于是,张作霖就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日本人第一次谋杀

日本人之前显然轻视了这个土匪出生的枭雄,他们以为这个没读过几天书的张作霖,不过是头脑发热的草莽英雄罢了。

张作霖断然拒绝了日本的妄想,他们才知道这个血性的东北人,是日本进军大东亚的绊脚石。

1916年5月中旬,日本军方组成了“满蒙决死团”,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刺杀张作霖。

5月27日,日本天皇的弟第,闲院宫载仁亲王从俄都回日本,要路过奉天。

张作霖,当然得去!

这次他亲自带领二十七师五十三旅旅长汤玉麟,乘坐5辆豪华俄式马车,在骑兵卫队的护卫下,恭恭敬敬地前往车站。却在回来的途中,张作霖突然遭到炸弹袭击。

这次袭击,没有成功。原因是刺客认错了人,把汤玉麟当作张作霖了。

这个刺客可能没有太多的经验,看到目标靠近的时候自己却会吓死。

张作霖来到小西关附近,有些紧张的刺客,瞧见那个很气派的人,就误以为是张作霖,连忙就把炸弹丢出了。

立刻,小西门的大街上,硝烟弥漫,人仰马翻。而汤玉麟,也只受了点轻伤。

日本人第二次谋杀

话说去车站迎送日本人的张作霖,其实就坐在后边马车内。经过小西门的时候,突闻炸弹声。

机警的他立刻跳下马车,迅速地蹿上马背,同时又以最快的速度和卫兵互换了衣服,在卫兵的护送下,绕道从胡同穿过大西门。

但是,在经过大西门的奉天图书馆的时候,图书馆的门洞里,突然跑出一个人,手里拿着炸弹,一看到张作霖,就把炸弹扔了过去。

这次的炸弹又没有炸到!张作霖土匪出生,骑马打枪非常娴熟。一见这个人脸上的杀意,不等他手扬,张作霖立刻蹿上马背,逃之夭夭。

身边的卫兵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见张作霖的坐骑一溜烟的串了出去!

炸弹在张作霖跑过的身后瞬间爆炸,爆炸的气浪炸飞了张作霖的帽子。反倒是丢炸弹的刺客被炸弹片击中要害,当场在大街上就死了。

30年的戎马生涯,一直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张作霖说自己遭遇的暗杀,不计其数。

可是这一次连续两次密集地把炸弹丢向自己,幸亏他胆大心细,临危不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惊慌失措的张作霖跑回了大帅府,才发现他的那匹马,通身是汗,后腿正滴着血,马肚子也受了伤。

此情此景,真是后怕得很!大帅府顿时如临大敌,立刻封锁了浙江会馆、通天街等周围地区。

日本人第三次谋杀

1928年开始,张作霖的奉系军队一直受到压抑。4月,奉军全线崩溃,张作霖被迫离京。

张作霖要离京回东北的确切消息,听说是张作霖的六姨太无意泄漏的。

张作霖的六姨太名叫马岳清,出身天津“天宝班”妓院。日本人得知后,就派女间谍混入天宝班,接近并笼络马岳清之前的闺蜜,最终与马岳清结交,而且逐渐取得六太太的信任。

一次,女间谍说:

“天宝班的姐妹喜欢六太太有空能多走动走动,万一您与大帅回东北了,那见一面就真难了!”

蒙在鼓里的马岳清,惋惜地说道:

“哎!估计是没空了,近日就要随大帅回东北了!”

这是典型的说者无意,听者用心!之后日本人做了周密的计划。

河本大佐,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一个极端的法西斯主义者,考察了许多铁路地段,最后选择了皇姑屯。

皇姑屯是个交叉路口,是张作霖回奉必经之处,恰好也是日本关东军守备之地。

河本大佐将炸药分别装在30个麻袋里,伪装成护路的沙袋,安放在铁轨左右。并且又准备了刺刀小组,万一爆炸失败,刺刀队就冲上去趁乱刺杀张作霖。

其实在张作霖出发之前,已经收到了密报,说:日本人在皇姑屯一带建造工事,希望张作霖能够提高警惕。

当时身边的人都劝张作霖,不要坐火车回去,久经江湖的张作霖没有当回事 。

不过,张作霖再三考虑,还是决定坐火车。但是临时三次更改行程,当天的专列依然按照原计划开往奉天。车上安排了几个仆人,用来扰乱日本人的视线。

这次的日本人,却做足了功课!

除了暗地里结交六姨太,还花重金在张作霖身边安插了两个线人。6月1日当晚,线人就把张作霖动身的日期和车厢号都秘报给了河本大佐。

当天,张作霖加强了沿途守备,他以为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有埋伏。到了火车站后,见自己安然无恙,张作霖就认为危险已经解除了。

当时,张作霖在铁路沿途中都布满了士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然而,工作总有疏忽!

在京奉铁路与南满铁路交汇处的三洞桥,只有日本人看守。日本人利用这个没有中国人看守的空隙,在桥洞上安置了重磅烈性炸药,等到张作霖专列到此,就引爆炸药。

6月3日晚,张作霖坐上了开往奉天的专列。一路上,他们一边说话,一边打牌,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

6月4日5时,火车驶到皇姑屯附近的三洞桥,日本人引爆了预先安置的烈性炸药!

立刻,南满铁路桥塌下,专车从四号到七号全部被炸翻,张作霖所乘的车厢只剩下钢梁底盘。

爆炸发生后,吴俊升当场死亡。张作霖身受重伤,送到元帅府后就不行了。

临死前,张作霖说对家人说:“让小六子(张学良)赶快回来,叫他要以国家为重,好好地干!”

这就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结束语:

张作霖,不亏是最有骨气的军阀。

不过,有人说张作霖,成也在日本,败也在日本。

你,怎么看?


三少yun


对于张作霖的真实死因,迄今为止,似乎大家都认为张作霖就是死于日本人的暗杀之下。


当然,这种观点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被推举为官方观点了。但是在21世纪初的一位来自俄罗斯名叫普罗霍罗夫的历史学家撰写的《张作霖元帅之死档案》一文中称,张作霖之死与日本无关,而是苏军情报局所为。普罗霍罗夫的这一观点随即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从而使张作霖之死有了另一种新说。不过,这个说法在普罗霍罗夫的证据支持下,似乎很是有理有据,但是经过多方专家的认证,此观点还是漏洞百出、不攻自破。

我们今天所说,并不是来讨论“张作霖之死”的真正死因(貌似历史上每一位著名人物都会有令人争议不休的舆论话题),而是来深究一下张大帅为何会“智者千虑,百密一疏”?如果仅仅是张作霖提前得知了日本人对他的“暗杀计划”,那么张作霖肯定不会再执意踏上这趟“有来无回”的死亡列车。只不过张作霖在提前得知之后,综合考虑了“不坐火车”的利弊,最终还是依据个人想法踏上了火车,只不过不是原本安排的那趟专列。但即便是这样,张作霖终究还是在劫难逃。

1928年6月4日5点的时候,正当张作霖专列行至皇姑屯时,日本特务瞬间引爆了提前埋伏妥当的炸药,张作霖当即被炸成重伤。几个小时后的张作霖被就近救往长春府邸时,最终不治身亡。一代东北枭雄就这样陨落星辰了,后人在悲恸张作霖的惨烈下场时,更为疑惑一个问题。早在张作霖返回奉天之前,东北情报局就将“日本铁路守备队封锁了皇姑屯交通口一带,构筑工事,情况异常,请大帅慎行”的重要情报告知了张作霖,但智者千虑的张作霖考虑再三后,却依然独断专行。张作霖的“火车选择”其实是不无道理的!

其一:汽车并不见得比火车安全


当时张作霖返回奉天有三条路可走:


  • ①乘坐火车走铁路(最为便捷快捷)

  • ②西路:古北口~朝阳~阜新~奉天

  • ③东路:山海关~锦州~鞍山~奉天


由此可知,当时唯独只有乘坐火车才是最为快捷方便的选择,反观另外两条汽车道,行车路程长、道路颠簸等弊端就会显而易见。更何况,如果日本人真的一心想要张作霖死的话,那么乘坐汽车未免会比乘坐火车安全。

另外,当时由国民政府组成的北伐军已经势如破竹,南方的吴佩孚和孙传芳都已经消失在了北伐军的伤口之下。如今北伐军的目标就只剩下了盘踞着东三省的张作霖了,面对着如此紧张之局势,张作霖心急如焚,必须要尽快回到奉天老巢。如此心急如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造成张作霖选择火车的重要因素。


其二:张作霖的侥幸心态和麻痹心理


电视剧《少帅》当中曾有这么一幅场景:张学良苦口婆心奉劝老帅不要坐火车,但是老帅却毫不在意地说道“奉天此行,前有张作相保证,后又吴俊升保障,如果不做火车的话,岂不是对他们二人的不信任嘛”?由此可见,张作霖对“返回奉天”的安全性还是充分肯定的。


另外,张作霖多年和日本人深有接触,日本人如果想要伺机摄政于东北,还是要借助张作霖的威望的。如此一来,日本人肯定不会轻易将张作霖杀害,这就是张作霖的麻痹心理。谁曾想,正是因为张作霖屡屡和日本作对,才致使了“皇姑屯事件”的爆发。


历史总探长


张作霖此举是不得已而为之,时势逼得他不得不速速离京回自己的大本营。

当时张作霖在日本的扶持下,成为东北王,一枝独秀,随后他出任北洋政府海陆空大元帅,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军逐鹿中原,可惜他的奉军节节败退,在北京的张作霖如坐针毡。

另一方面,张作霖在日本的扶持下干掉了东北的段祺瑞和吴佩孚,并且在郭松龄反叛的平叛中,全靠日本军张作霖才解了围,所以日本和张作霖私下里起草了一份《日张密约》,主要内容是允许日本人在东北修建铁路。

张作霖起初也是同意的,但是在就任大元帅之后,便矢口否认,使得日本在东北修建铁路的事宜一拖再拖,这让日本军方大为恼火,早就想除之而后快。

所以在北京的张作霖面对节节败退的奉军,再加上东北老巢中“非我族类”的日本人使得他如芒在背,不得不尽快安排启程回东北的机会。

而日本也得到了张作霖欲动身回东北的消息,日本守备队于是在皇姑屯车站附近的老道口和三洞桥四周,提前几天便日夜放哨阻止行人通行,好像构筑什么工事。

如此大张旗鼓的可疑行为自然瞒不住奉天宪兵司令齐恩铭,他致电张作霖,建议他严加戒备或者绕道归奉。

张作霖戎马一生,自然知道此行的危险,但是时势不允许他在北京多呆一阵子,改变行程计划。所以张作霖并非大摇大摆的回到奉天,而是经过了周密的部署。

1、首先在出行工具上,他犹豫选择火车还是汽车,但是汽车一来路途遥远颠簸,他的身体已经承受不住,另外汽车的话无法派大量部队沿途保护,否则更容易成为集火的目标。所以最终张作霖选择了火车。

2、饶是如此,张作霖仍然心有不安,于是他先派一行人佯装自己先一步向东北出发;随后更是三次更改出行时间,起初决定1928年6月1日出发,临时改成6月2日,而6月2日出发的正是佯装队伍,自己则和六姨太、儿子张学曾在6月3日凌晨1点坐上了开往奉天的火车。

3、张学良亲自目送老爹渐行渐远,而这列火车是慈禧曾经坐过的蓝钢专列,装饰豪华,钢板厚重,防弹能力极强,并且随性有部队携武器紧密保护张作霖一行人;

但就是这样,6月3日下午4点,第一批出行的人已经安全抵达了奉天,张作霖安心了不少,看着奉军在铁路沿线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的警戒,更让他心安,心想只要过了山海关就是他张作霖的天下了。

6月4日早上5点,火车抵达皇姑屯,离大帅府只有不到10公里的距离了。张作霖还跟随行的人开玩笑说日本人虚张声势,可就在20分后,列车即将行驶到三洞桥,张作霖的密电处长周大文突然发现,桥上的日本兵正在迅速撤退。

所有列车警戒人员迅速分散在张作霖的十号车厢周围,可是在1分钟后,两声巨响,这列火车便飞上了天,而张作霖乘坐的十号车厢更是被炸的只剩下地盘,张作霖身受重伤躺在血泊中,喉咙处有一个大创口,众人火速将他送回大帅府。

经过医生诊治,4日上午9点张作霖不治身亡。

张作霖的死是日本人经过周密策划的,这期间还安排了间谍,所以张作霖此行是难逃一死。但是他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偏向虎山行了。最后年仅54岁的张作霖留下了一句话,溘然长逝:

召小六子回奉主持政事,望诸人辅助……

不知道数年之后,张作霖在九泉之下,看到日本策划918事变并瞬间占领东三省这一兵家必争之地,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史味人生


张作霖的死,让人挺遗憾的,如果他在1928年没被日本人炸死的话,或许1931年便不会发生“九一八”了。

对于张作霖,日本人还是很忌惮的,他们虽然在制造“皇姑屯事件”之前便叫嚣:“只要打到张作霖一个人,所谓奉天派的诸将,便会四散。”意即只要炸死了张作霖,奉系便会因此分裂,日本也可以趁机控制奉系,或者说控制东三省。

可是,“皇姑屯事件”发生之后,因为不能确定张作霖是否已经身亡,所以日本人根本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派人不断地去打探消息,从而错过了向奉系发难的最佳时机。

张少帅接手了奉系之后,不论是他的能力也好,是他的魄力也罢,恐怕都远不及老帅的十分之一,所以不仅没能给老帅报仇,反倒还得厚着脸皮地去和日本人称兄道弟,以此讨好日本人,稳定自己的地位。

只不过日本人可不会因为他的低声下气,就会放过他。

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然向少帅发难,或许是想到了3年前老帅的下场,少帅顿时被吓得抛弃家业一路狂奔。

老帅给少帅留下了如此雄厚的家底,少帅何至于被吓得一枪不放地抛弃家业呀!

可惜了老帅。

那么,张作霖在1928年准备退回奉系老巢的时候,明明已经收到了风声——日本人将会对自己不利,可他为什么还是选择坐上了“死亡专列”呢?

张作霖为什么执意坐火车,难道不能坐汽车或者飞机?实际上,汽车和飞机的危险系数高于火车。

除了考虑到坐汽车从北京到沈阳这么长的距离会比较辛苦之外,汽车的速度也不如火车,再加上公路的控制难度也高于铁路,发生意外的可能性也会高于火车,并且在发生意外后的应变性也不如乘坐火车。

如果乘坐飞机的话,那个年代的飞机安全性能并不算高,徐志摩坐飞机出事了,即便后来戴老板乘坐了安全性能较高的军用运输机也同样出事了,坐火车或者汽车出了事,也许还有补救的机会,坐飞机出事的话却没有。

除此之外,乘坐飞机还容易暴露目标,可能飞着飞着就被别人“轰”地一下给打下来了。

更何况,当时奉系掌控着京奉铁路,只要在关键的、可能存在危险的地方做好安保工作,那么乘坐火车的安全性显然高于汽车和飞机。

所以,经过综合考虑之后,张作霖最终还是决定乘坐火车返回沈阳。

日本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制造“皇姑屯事件”,原因应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日本人的原因,二是张作霖自己的原因。

先说说日本人的原因。

日本人为了获得张作霖准确行程的情报,应该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至少钱肯定没少花。

当时张作霖也知道日本人很可能会对自己不利,所以为了迷惑日本人,他特意布下了一个疑阵——6月1日说走,但没走;6月2日还是说走,但还是没走:6月3日他什么也没说,悄悄地坐上火车走了。

只可惜,他的疑阵没有发挥作用,他的行程终究还是被日本人给知道了,情报之准更是令人乍舌不已。

日本人在获得了准确情报之后,剩下的自然就是等待张作霖入瓮了。

我们知道张作霖的专列被炸是在三洞桥,三洞桥这个位置很特殊,它是奉系所控制的京奉铁路和日本人所控制的南满铁路的交叉处,这也就意味着奉军根本没办法干涉日军在此处的活动。

换句话说,日本人要是在三洞桥预埋炸药的话,只要日本人做好了保密工作,奉军根本无从得知!

他们埋好炸药之后,只要在一边盯着铁路,只要张作霖的专列一经过他们埋炸药的地方,他们便可以及时地按下引爆炸药的按钮。

日本人之所以能够成功炸飞张作霖的专列,便在于他们巧妙地利用了三洞桥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所带给他们的便利。

说完了日本人的原因之后,再说说张作霖自己的原因。

张作霖离开北京之前布下了疑阵,从北京到山海关,再到皇姑屯,这一路上什么也没有发生,这让张作霖产生了一个错觉,他的疑阵应该已经起到了迷惑日本人的作用。

这就导致了张作霖陷入了一种麻痹的状态,倘若当时他能够好好地想想他的日籍顾问们的异常举动,如火车抵达天津之时,町野武马跟随潘馥下了车;再如火车即将抵达皇姑屯的时候,仪我诚也也匆匆离开了所在张作霖所在的车厢,如果他能够留心的话,应该不难发现他们的异常举动,也许也就不至于遭难了。

可惜没有如果,张作霖这头纵横了几十年的猛虎,终究还是打盹了。

此外,当时火车已经到了皇姑屯了,也可以说张作霖已经到了自己的家门口了,张作霖根本不认为日本人敢在自己的家门口对自己下手。

也正是因为张作霖的这份自信,才给了日本人一个可趁之机。

张作霖一死,少帅的能力又如何撑得起这份家业?不过白白便宜了外人罢了。


史不知味


一句话“张作霖太疏忽大意啦!”

张作霖万万没想到日本人会这么快就下手,当他接到奉天宪兵司令齐恩铭情报的时候,已经意识到了日本人对他有威胁,因此狡猾的张作霖已经做了周密的布署,在返奉的铁路沿线加派了驻军,并且多次改变回奉天的日程,而且还假装虚张声势的演给外界看。可是这一切都没有让张作霖逃过一劫,最后狡猾了一辈子的张作霖,还是没有玩过日本人。1928年6月4日凌晨,皇姑屯的一声巨响,东北王大帅张作霖的小命就此画上了句号。



张作霖的疏忽大意最终丧了命,张作霖跟日本人周旋不是一天两天啦,虽然张作霖在军事方面需要日本人的扶持,张作霖得到了日本先进的武器装备,日本人呢早就想有侵占我国东北的野心,当然要需要东北王张作霖的支持和妥协,二者属于互赢互利各有所需的关系。可是想让张作霖叛变投敌做日本人的走狗,张作霖坚决不答应。

所以张作霖与日本人的梁子就这么结下了,日本人一看拉拢张作霖不成,就决定除掉这个又臭又硬的绊脚石,于是就利用张作霖回奉天的机会,在皇姑屯三洞桥附近铁路交叉口埋下了炸弹,精心部署制造了这起震惊中外的“沈阳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为什么要执意坐上这趟“死亡专利”呢?

第一,张作霖低估了日本人的阴谋。他以为自己的周密计划完全可以令自己安全返奉,所以在火车上逍遥自在、高枕无忧的。

第二,张作霖心知肚明留在北京一天,就危险一天。只有东北才是他的安乐窝,所以他急于回奉天,不能在耽搁啦!

第三,张作霖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威武不能屈,大帅就要有大帅的样。张作霖觉得走陆路做汽车,穿山越岭路途遥远太颠簸,又不安全。坐飞机呢当时飞机上条件又不完善,所以张作霖最后还是决定坐火车比较舒服。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张作霖的死是历史的必然,就算没有皇姑屯事件,日本人早晚要对张作霖下手。只可惜东北王大帅张作霖这颗军阀巨星,就这么的陨落了。


任驰赢天下


在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沈阳皇姑屯的一声巨大的爆炸震惊了世界,时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大元帅的张作霖被日本间谍在铁路上所暗杀,其实早在1928年的五月末,奉军内部就已经开始流传日本间谍要暗杀张作霖的消息,而张作霖的手下也不止一次的提醒张作霖,但是张作霖在明知自己有可能被暗杀的情况下去,仍然选择乘坐火车回沈阳。


为何如此精明的张作霖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1928年,南方革命军北上讨伐张作霖,奉军节节败退,而此时的日本又步步紧逼,趁着张作霖打败仗的时候,逼迫张作霖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此时的张作霖可谓是身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虽然张作霖是封建军阀,又是土匪出身,可是此时张作霖身上却突然涌现出令人无法的理解民族气节,张作霖在困境时却出乎任何人意料的拒绝了日本人的所有请求,这让日本人十分恼火,日本使节甚至威胁张作霖:让其其无法回到奉天,而张作霖却不屑的表示:奉天是我的家,我想什么时候回,就什么时候回!



张作霖对于日本要暗杀自己的消息也有所警惕,张作霖将原本回奉天的时间从6月1日改为6月2日,而6月2日乘坐火车的人也不是张作霖本人,张作霖本人是6月3日才乘坐火车回奉的,张作霖虽然对于日本暗杀行动采用了迷惑措施,但是从张作霖心理上可以看出,张作霖其实还是不太相信日本会暗杀自己的。张作霖自认为自己与日本打了十多年的交道,自己虽然拒绝了日本的要求,但双方还不至于彻底撕破脸皮,张作霖认为日本还需要自己去牵制苏联,所以张作霖认定日本并不会真正的暗杀自己,所以张作霖选择乘坐火车,而不是选择更安全的汽车。

再者,虽然当时张作霖大势已去,但是他仍然是中华民国陆海空大元帅,仍然是中国名义上的最高领袖,张作霖还是很重视面子的,中国的最高领袖因为一个尚未确信的谣传而选择乘坐汽车回奉天,这无疑是不光彩的。

虽然张作霖是一代枭雄,但终究有老马失蹄之时啊!


剑客之心


张作霖就算没有坐上“死亡专列”,他依然逃不过日本人的暗杀。

换句话说,张作霖死定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张作霖本是贫苦农民出身,父亲早死、母亲改嫁,为了混口饭吃,他不得不想尽办法谋生,他做过的活计有:兽医、农民、木匠、士兵、保安队、土匪等等,最后被清廷招安为团练长,正式走上仕途。

在东北那旮旯,北边有沙俄、东边有日本,对于当时的东北来讲,这俩国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1905年,日俄两国在中国东北境内大打出手,清政府谁也惹不起,只好干脆不理。恰是这一段“空窗期”,给了张作霖极好的发展机会,使他迅速壮大,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不过,张作霖发展壮大,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必须在日俄两国中选择一国,也就是俗称的“站队”。

张作霖选择了看似强大的日本。

打这以后,张作霖与日本人之间,就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不清不楚”的暧昧期。在此期间,张作霖不时出卖国家利益,换取日本人的支持。日本人为了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对张作霖一点都不“小气”。

1925年,张作霖的部下郭松龄背叛,率七万大军倒戈杀入山海关,几乎就要打入张作霖老巢了。

张作霖病急乱投医,请来了日军解围。

当然了,日军也不是白来的,它们解围的条件则是:签订《满蒙新五路协约》。协约内容包括:由日本政府承包修建下列五条铁路,自敦化经老头沟至图们江线;长春至大赉线;吉林至五常线;洮南至索伦线;延吉至海林线。

这五条铁路线,几乎将整个东北包括。

签下这个条约,张作霖也甭想什么东北王了,因为有这五条铁路在,日军就能将东北牢牢控在手里。

机智的张作霖耍了个“小聪明”,面临郭松龄咄咄逼人的态势,张作霖干脆利落地签下协议,将日本关东军请进东北,剿灭了郭松龄叛乱。

郭松龄死后,张作霖是不是该“卖国”兑现了呢?

按协议来说,张作霖应该如此。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送给关东军500万现大洋,对于修铁路的事情则只字不提,似乎《协约》从来没有签过一样。

如此一来,张作霖等于是跟日本人撕破脸皮了。

当时的日本可不是现在这般软蛋,想当年揍大清、踹沙俄、勇闯一战战场,从来没有糗过谁,现在却被一个小小的张作霖给放了鸽子,这口气能忍?

于是,日本人决定报复张作霖,报复的方法,就是暗杀。

直到皇姑屯事变之前,日本人已经组织了无数次暗杀,其中有两场调用了军队,都被张作霖一一躲过。因此,张作霖存在一个幻想:“以奉军的情报网,日本人很难通过暗杀来杀死他。”

殊不知,奉军有情报网,日本人也有情报网,而且比奉军更厉害。

1928年6月1日,身在北平前线指挥战斗的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后方有变,不得不提前回东北。

根据奉军的情报网显示,日军极有可能在大帅返程路上,实行暗杀。

于是,张作霖临时起意,决定推迟返程时间。这样坐,一方面是为了迷惑日本人,另一方面则是继续监督前线战事。

这一夜,日军趴在窝里非常安静,那种静,甚至让人害怕。

第二天、第三天,皆如此。

对于张作霖来说,“皆如此”的静夜,让他觉得日本人“不过如此”。

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张作霖在第四天,也就是6月3日这天凌晨,张作霖的火车在重重戒备下,离开北平、前往东北。沿途,张作霖还派重兵把守铁路沿线,用五步一哨、八步一岗来形容毫不为过。

一路上,张作霖都是提心吊胆,直到列车驶出山海关。

山海关是东北的门户,当年皇太极就是从这里杀入大明,最终一统天下。对于张作霖来说,过了山海关,就相当于到家了,谁敢在他家大院里对他不测?

火车一路欢快地奔向沈阳,张作霖却无丝毫兴奋。

凌晨一点,火车抵达距离沈阳仅剩十里地的三洞桥时,坐在火车的车厢里,就能看到沈阳城闪烁的点点灯光,就在这时,连着两声巨响,张作霖所在的车厢被一股能量掀翻,张作霖也在爆炸中受重伤。

次日,报纸上铺天盖地的新闻都是“张大帅列车被炸,生死不明”。

这一切,都是一场精密的暗杀。

别说张作霖出发前三次变更出行时间,临上车前,还用替身伪装,就算再变更三次出行时间、来是个替身伪装,都无法逃过此劫。因为,日本人早就在张作霖的身边安插了间谍,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日本人的掌控中。

简单来说,张作霖不论坐什么出行,都会死。

不过,能把日本人逼到这个份儿上,张作霖真好汉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