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室內樂與小型器樂創作

小光音樂帶你走進音樂殿堂,瞭解音樂起源,成就你的音樂夢想;


我國室內樂創作萌芽於本世紀初,解放後,其創作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①1949-1965年發展期;

②1966-1976年逆轉期;

③1976-至今探索期。

1、發展期

(1)鋼琴曲創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室內樂與小型器樂創作

馬思聰

小型器樂中,鋼琴創作較盛。重要的有丁善德的《第一新疆舞曲》、兒童組曲《快樂的節日》、《第二新疆舞曲》;江文也的《鄉土節令詩曲》、鋼琴綺想曲《漁夫船歌》;馬思聰的《三首舞曲》、《粵曲三首》;桑桐的《內蒙古民歌主題小曲七首》、《隨想曲》;黎英海的《民歌小曲五十首》;汪立三的《蘭花花》;蔣祖馨的《廟會》;劉莊的《鋼琴變奏曲》;黃虎威的組曲《巴蜀之畫》;田豐的《高山族組曲》;石夫的《塔吉克鼓舞》;儲望華的《翻身的日子》;吳祖強、杜鳴心的《中國舞劇(魚美人)選取》;朱工一的《序曲三首》;郭志鴻的《新疆舞曲》;殷承宗的《快樂的囉嗦》。

(2)小提琴與其他室內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室內樂與小型器樂創作

江文也

小提琴是除鋼琴外受重視的樂器,對其他樂器則重視不夠。作品有:馬思聰的《第二回旋曲》、《山歌》、《春天舞曲》、《跳元宵》、《跳龍燈》、《新疆狂想曲》;江文也的小提琴奏鳴曲《頌春》;茅沅的《新春樂》、馬耀先、李中漢的《新疆之春》;張靖平的《慶豐年》;何佔豪、陳鋼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沙漢坤的《牧歌》;靳延平的《舞曲》;王家陽編曲的《四季湖》;施光南的《瑞麗江邊》;秦詠誠的《海濱音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室內樂與小型器樂創作

何佔豪

大提琴曲重要的有《幻想曲》(桑桐曲)、《節日的歡歌》(霍存慧曲)、《浪漫曲》(劉莊曲)、《採茶謠》(王連三曲)等;雙簧管獨奏《牧羊姑娘》(黎國荃編曲)、《春天的歌》(朱踐耳曲)、《小磨坊》(王小壽、張寶沅編曲)等;單簧管獨奏曲《迴旋曲》(辛滬光曲)、《蘇北調變奏曲》(張梧改編);小號獨奏曲《帕米爾在歡歌》(李延生曲)等。重奏不大受重視,60年代後值得重視的作品有:吳祖強的《絃樂四重奏》、瞿維的《G大調絃樂四重奏》;江文也的管樂五重奏《幸福的童年》;馬思聰的《木管五重奏》、何佔豪的絃樂器重奏《烈士日記》。

2、逆轉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室內樂與小型器樂創作

紅燈記

“文革期間”,首先在1968年產生了鋼琴伴唱《紅燈記》(中央樂團、中國京劇團集體創作),接著此類作品主要是各種改編曲。

首先,出現了各類編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室內樂與小型器樂創作

智取威虎山甘灑熱血寫春秋

鋼琴曲改編的有:《甘灑熱血寫春秋》(《智取威虎山》選段,儲望華編曲)、《家住安源》(《杜鵑山》選段,趙曉生編曲)、《北風吹》(《白毛女》選段,殷承宗改編)、鋼琴組曲《紅色娘子軍》(杜鳴心改編);小提琴改編曲有《仇恨怒火燃胸懷》(《白毛女》選曲、胡君東改編)、齊奏《快樂的女戰士》(《紅色娘子軍》選曲,阿克儉改編);重奏作品有:絃樂器重奏《白毛女》(朱踐耳、施詠康編曲)、絃樂鋼琴五重奏《海港》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室內樂與小型器樂創作

臺灣同胞我的骨肉

在“文革”後期,開始對各種歌曲進行改編,鋼琴改編曲《瀏陽河》(儲望華、王建中改編同名兩首)、《挑擔茶葉上北京》(趙曉生改編)、《陝北民歌四首》(王建中改編)、《臺灣同胞我的骨肉》(周廣仁改編)、《松花江上》(崔世光改編)等;小提琴曲有《千年鐵樹開了花》(阿克儉改編)、《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幹》、《金色的爐臺》、《我愛祖國的臺灣》、《苗嶺的早晨》、《迎來春色換人間》(《智取威虎山》選段);大提琴曲《偉大的北京》(董金池改編);雙簧管獨奏《山丹丹花開紅豔豔》(王小壽改編);圓號獨奏《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熊融禮改編);絃樂四重奏《翻身道情》(阿克儉等改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室內樂與小型器樂創作

二泉映月

再者,還有部分對傳統古曲的改編,鋼琴曲有《流水》(陳培勳改編)、《夕陽簫鼓》(黎英海改編)、《百鳥朝鳳》(王建中改編)、《二泉映月》(儲望華改編)、《十面埋伏》(劉慶、殷承宗改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室內樂與小型器樂創作

陽光燦爛照天山

真正創作的作品數量有限,值得一提的有:鋼琴曲《序曲與舞曲》(黃安倫曲)、《塔吉克舞曲》(田聯韜曲)、《音樂會練習曲六首》(趙曉生曲)、《鋼琴練習曲四首》(倪洪進曲)等;小提琴曲《喜見光明》。《豐收漁歌》(均為李自立曲)、《黎家代表上北京》(何東、李超然曲)等;大提琴曲《節日的天山》(姜文濤、曹玲曲)、《大提琴獨奏三首》(陳銘志曲);長笛獨奏《陽光燦爛照天山》(黃虎威曲);雙簧管獨奏《歡樂的公社放牧員》(王小壽曲);單簧管獨奏《歡樂的那達慕》(辛滬光、包玉山曲)等。

3、探索期

(1)獨奏作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室內樂與小型器樂創作

東山魁夷畫意

經過“十年浩劫”,70年代後期創作復甦,但數量不多,影響較大的獨奏有:儲望華的鋼琴曲《新疆隨想曲》,汪立三鋼琴組曲《東山魁夷畫意》,黃虎威小提琴曲《賽里木湖抒情曲》,王樹的大提琴曲《心潮》,魏群、費雙的小號獨奏《春天的歌舞》,瞿小松的小提琴曲《谷》,黎英海改編鋼琴曲《陽關三疊》等。80年代,室內樂創作活躍起來,產生了一系列獨特風格的作品:有汪立三鋼琴曲《他山集》(序曲與賦格五首)、《夢天》;儲望華的《第一鋼琴奏鳴曲》;陳銘志的《鋼琴小品八首》;陳鋼的鋼琴伴誦《雷雨》片段;黃虎威的小提琴曲《峨眉山月歌》;張珂的小提琴曲《草海音詩》;趙曉生的長笛與鋼琴《天國同吟》;瞿小松的大提琴曲《山歌》;葉小鋼的大提琴曲《中國之詩》;陳怡的鋼琴曲《多耶》;權吉浩的鋼琴曲《長短的組合》;周龍的鋼琴曲《五魁》、小提琴曲《太平鼓》;陸培的鋼琴曲《山歌與銅鼓樂》;夏良的小提琴《幻想曲》;郭文景的大提琴曲《巴》;蘇聰的《鋼琴幻想曲》;於京軍的鋼琴曲《爍》(之一)等。

(2)重奏作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室內樂與小型器樂創作

桃花塢木刻年畫

70年代後期,重奏開始引人重視。有羅忠鎔的《管樂五重奏》;劉莊的木管五重奏《春江花月夜》;林華的鋼琴絃樂五重奏《桃花塢木刻年畫》;王西麟的木管五重奏《版畫集》等。80年代作品花樣翻新,有譚盾的絃樂四重奏《風-雅-頌》;周龍的絃樂四重奏《琴曲》;郭文景的絃樂四重奏《川江敘事》;李曉琦的絃樂四重奏《邊塞素描》,何訓田的絃樂四重奏《兩個時辰》;張慶祥的鋼琴三重奏《玉門散》;陳其鋼的單簧管和絃樂四重奏《易》;莫五平的絃樂四重奏《村祭》;趙曉生的《第二絃樂四重奏》;曹光平的鋼琴五重奏《賦格音詩》;劉莊的長笛、大提琴、豎琴《三重奏》小品十六首;丁善德的《C大調鋼琴三重奏》;羅忠鎔的《第二絃樂四重奏》等。

(3)室內樂合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室內樂與小型器樂創作

瞿小松

室內樂合奏前兩個時期幾乎空白,從1976年吳祖強的絃樂合奏《二泉映月》開始,後來有影響的作品有:林德虹的絃樂合奏《思》;王西麟的組曲《太行山音畫》、《洱海風情》;瞿小松的混合式《mong Dong》;金覆載的絃樂合奏《空弦與聯想》;譚盾的《絃樂隊慢板》;許舒亞《秋天的等待》;劉莊的《塔什庫爾幹印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