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師承輩分家譜(張壽臣支派),相聲江湖裡最後一位掌門人

本來想更新焦德海系的,但焦老爺子的徒子徒孫可以說是枝繁葉茂,人才濟濟,名家輩出,每個都不好遺漏,所以還是分開介紹吧。首先是門長張壽臣支系,1931年,張壽臣收了常寶堃,後來又收了劉寶瑞、朱相臣、田立禾等眾多知名徒弟,裕德隆去世後張壽臣成為了相聲界第五代掌門人。

常寶堃,河北省張家口市人,藝名“小蘑菇”,相聲名家。1931年拜張壽臣為師學習相聲,後與趙佩茹合作,在京津一帶演出。抗日戰爭期間常寶堃在天津“兄弟劇團”任團長。因編演相聲《牙粉袋》、《過橋票》等而遭日偽政府迫害。新中國成立後,編演了《新燈謎》、《思想問題》等新相聲,擅演曲目有《五紅圖》、《批三國》等。1951年參加第一屆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慰問團,於1951年4月23日在朝鮮光榮犧牲。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張壽臣支派),相聲江湖最後的掌門人


劉寶瑞,1915年生於北京,九歲開始接觸相聲藝術,常遊走於北京天橋和東安市場相聲場子之間,曾隨崇壽峰學藝。十三歲正式拜張壽臣為師。十四歲赴天津,與馬三立、趙佩茹、李潔塵等在南市聯興茶社相聲大會演出,並常到廣播電臺播音,初露頭角。20世紀40年代,為維持生存,劉寶瑞一直不間斷地在各地“跑碼頭”。期間曾在天津、北京、濟南、南京、上海等地,與曲藝名家白雲鵬、高元鈞等合作演出。1941年,劉寶瑞到開封演出兩個月,期間同張傑堯合作演出。1944年,劉寶瑞在濟南創辦“共樂茶社”相聲大會,邀請張壽臣、於世德、張立森、王長友、高桂清、來少如等演出。後來從濟南迴到北京,入“啟明茶社”演出,期間和郭榮起搭檔,互為捧逗,一連在電臺播演了四個月的相聲節目。1949年,劉寶瑞與趙月華結婚並在南京成了家。沒過多久,為生活所迫,劉寶瑞隻身前往香港,成為第一個把相聲帶到香港的藝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已在香港頗有人緣的劉寶瑞回到解放後的上海。1952年回到北京,參加中國戲曲研究院實驗曲藝團。後調中央廣播說唱團任藝術指導。“文化大革命”期間,劉寶瑞遭受嚴重衝擊和迫害,被下放北京房山農場勞動。1968年10月6日,劉寶瑞在北京房山路村勞動時受到現場批鬥,當晚逝世,年僅53歲。 劉寶瑞死後其屍首被草草掩埋,至今遍尋無果, 只留衣冠冢葬於北京朝陽陵園。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張壽臣支派),相聲江湖最後的掌門人

你們這是每人還想再來兩大碗啊!——《珍珠翡翠白玉湯》

蘇文茂,相聲大師常寶堃的弟子。先後與朱相臣、馬志存等人合作,以其蘇派相聲的藝術魅力在我國相聲界享有很高的聲譽。他以“文哏”見長,文而不溫,含蓄雋永,是我國相聲界“文哏”藝術最傑出的代表人物,將相聲“文哏”藝術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人譽為“文哏”大師。演出的代表作品有:《文章會》、《蘇批三國》、《論捧逗》、《汾河灣》等傳統節目,他創作的《大辦喜事》、《美名遠揚》、《得寸進尺》、《廢品翻身記》等段子,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藝術性。2015年5月3日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張壽臣支派),相聲江湖最後的掌門人

我一個人鬧不過你們一家子去!——《酒令》

唐傑忠,1964年拜劉寶瑞為師,1974年開始與馬季搭檔,合作演出《友誼頌》、《高原彩虹》等相聲。1987年央視春晚上表演《虎口遐想》,1988年央視春晚表演《電梯奇遇》等一系列諷刺相聲。曾被評為“十大笑星”,曾獲得“侯寶林金像獎”、“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等殊榮。2017年6月18日不幸逝世,享年85歲。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張壽臣支派),相聲江湖最後的掌門人

都這時候了你還有心思想這個!——《虎口遐想》

田立禾,早年與任鳴岐長期搭檔,後期曾與劉學仁、範振鈺、尹笑聲、王文玉搭檔,近年開始與自己的夫人張文霞搭檔,一直致力於相聲教育以及傳統相聲的挖掘整理上演,如今年逾八旬的他依然活躍在舞臺。除了相聲表演外,田立禾還曾出演電視連續劇《有困難找民警》、《大樹底下好乘涼》和《笑口常開》。在葉大鷹導演的《天安門》中,他扮演一個“扎燈匠”的老藝人角色,過足了一把戲癮。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張壽臣支派),相聲江湖最後的掌門人

呦呵,大爺哪?呦呵,二哥沒出車!——《買橋票》

朱相臣(1908~1973),相聲名家,天津人。少時曾在“正興德”茶莊學徒,因酷愛相聲表演而從藝,後拜相聲演員張壽臣為師,先後在東北、天津等地演出。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張壽臣支派),相聲江湖最後的掌門人

(右)反正這麼說吧,《三國》這套書我能默寫——《批三國》

劉俊傑,師承相聲表演藝術家蘇文茂先生。1966年——197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做演員。1970年——1979年,在天津津南電機廠任工會主席。1980年——1995年,在天津曲藝團任相聲演員。1999年至今,在中國北方曲藝學校任教,並擔任頌說部主任。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張壽臣支派),相聲江湖最後的掌門人

(左)你說咱這個地方不遠不近正好,哈哈哈,他不拉你呀!——《找毛病》

王文林,1947年出生,北京人,相聲演員,原名王惠林,師從相聲大師劉寶瑞,相聲名家王長友之子。曾在北京青年曲藝隊、北京德雲社、北京市海淀相聲俱樂部等機構演出。從藝40餘年,捧逗皆佳,並能創作,經常演出的曲目有《汾河灣》、《八扇屏》、《山東二黃》、《學評戲》、《新舊婚姻》、《勞動號子》等。後加入北京德雲社,與郭德綱等人一同演出。表演過《天下無賊》、《早餐的故事》、《羊上樹》、《色即是空》、《山東二簧》等,王文林在《清官巧斷家務事》中飾演郭德綱的父親郭老太爺。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張壽臣支派),相聲江湖最後的掌門人

有點兒意思!

趙偉洲,相聲演員。1950年生於天津,在相聲界明字輩當中,是較早入門的。父親是相聲名家趙心敏先生。師承相聲名家蘇文茂先生。趙偉洲在不會說話的時候,就拜在了蘇文茂門下。那時蘇文茂與趙心敏關係不錯,趙有了小孩,蘇文茂就說這孩子長大了要是說相聲,一定要拜我為師。後來的趙偉洲據傳說,會說話時,是先會叫師父,後來才會叫爸爸。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張壽臣支派),相聲江湖最後的掌門人

(右)你要知道本拉登在哪,比這還值錢!——《賣枕頭》


該支派還有很多名家,如民國年間五檔相聲一直的戴少甫,相聲影視兩門跨的李建華,小品演員鞏漢林,常家八公子常寶慶,相聲作家王鳴祿,德雲社的邢文昭等等。

最後介紹一下這位老先生:殷文碩,師從劉寶瑞,1970年調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工團任相聲演員兼創作員。自1978年以來,他致力於挖掘整理單口相聲的工作,到1982年底,他蒐集到劉寶瑞單口相聲一百多段,其它傳統相聲近百段。他整理的《相聲師承關係總表》,是經過親自尋訪,認真考證,詳細記錄,把相聲界語焉不詳的歷代師承淵源整理清楚了,包括自清末相聲誕生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師承八代,傳藝八百多人,對其中的五百九十人的生平,別名,藝術特色等,都作了簡要註解,為相聲藝術的研究作出了貢獻。可惜殷先生整理的家譜還未出版,便英年早逝了。我們這裡既然是介紹相聲師承家譜,就藉此緬懷一下殷先生。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張壽臣支派),相聲江湖最後的掌門人

歸了包堆47個人造反玩那!——《官場鬥》


張壽臣,生於1899年,5歲開始跟自己的父親張誠甫學相聲,12歲正事拜師相聲八德之一的焦德海說相聲,也開始跟著自己的師父演出,17歲的張壽辰從北京到天津,一路上一邊學習一邊表演。經過幾年的闖蕩,張壽臣熟練的掌握了傳統的相聲段子,表演也亦日漸成熟,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單口相聲演員。新中國成立之後1953年,加入天津市曲藝工作團,專事單口相聲的演出。一九五六年,為繼承北方評書傳統節目,講評書《水滸》。張壽臣的《小神仙》、《吃西瓜》兩本單口相聲選集出版其代表節目《三近視》被譯為外文在國外發表。1970年7月9日去世,老爺子是相聲江湖裡最後一位掌門人,從此以後就各自為戰了。下一代裡,趙佩茹是長門大師兄,劉寶瑞相聲說的是最好的,侯寶林是聲望最高的,可是由於時代原因相聲門派裡再也沒有掌門人了......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張壽臣支派),相聲江湖最後的掌門人

這小夥兒哪都好,就是眼下沒什麼!——《巧嘴媒婆》


相聲師承輩分家譜(張壽臣支派),相聲江湖最後的掌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