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数百万包棉花积压,请求进入中国市场!


印度棉花协会(CAI)近日声称,出口中方的棉花业务正在艰难的恢复中,由于受支付周期延迟的影响,很多对口的棉花业务仍存在不确定性。简单的说,印度贸易商已经产生了恐慌情绪,他们生怕中方消费市场的萎靡会让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也将间接的影响数百万印度棉农的基本生存。

按照CAI的统计,疫情爆发之前,印度与中方已经签订了多达80万包的棉花出口合同。受此次疫情的影响,除了一部分勉强发运至中方港口外,其余的货物要么存放在印度仓库,要么积压在印度各大港口,印方不得不额外支付压舱费。对此,印度方面呼吁应尽早的消除相关的贸易壁垒,为货物的正常清关提供便利。但真实情况并非中方不进口印度棉花,而是国内市场需求变化如此。同时由于疫情的防御前景不明,海陆通道的打通也频生了诸多的阻力。

而在此之前,有一个关键背景我们不得不了解,那就是印度最大的棉花出口商Kotak在2月初曾表示,该企业决定将停止向中方市场出口棉花,而此时正值我国疫情最为严峻的时期,印度方面在禁止了口罩、防护服等关键医疗物资出口后,又禁止棉花出口,其背后的目的必须加以斟酌。

而更讽刺的是,此前印度行业组织工商联合会秘书长德帕克·苏德曾对媒体声称:中方疫情是印度的机会。他表示,“印度这样的大型经济体要利用当前的形势,在中方撤出的市场填补空缺”。如今印度自己还没抢到中方市场,单单因为被中方市场拒绝就已经快哭了。

中国民众万众一心当然可以顶得住疫情引发的压力,但印度国内的生产者就没有这种定力了。

数据显示,CAI预估印度2020年度可以出口420-450万包的棉花,其中大部分将输送至中方(280万包),其余的货物消费将由孟加拉国(200-220万包)、越南(70-80万包)承担。也就是说,如果中方不能及时的消费这些棉花,印度的棉花出口业务将至少损失一半,其对印度的打击可见一斑。需要注意的是,印度此次向中方主动提及棉花出口业务,也更多的是希望双方能够缓和之前的紧张关系。

此前2月中旬,由于疫情带来的客观原因,导致中方企业与印方的一般合同出现不同程度的违约情况。但是印度的很多贸易商未能完全体谅中方的难处,依照合同向中方索赔,为许多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

中方曾向印度数次呼吁,希望双方能够共克时艰,有条件的解决贸易分歧。但是这种善意的诉求,仍被后者罔顾。此次印度提及棉花出口一事,或也是看到了病毒影响的不确定性,希望双方能够重新审视双边的关系,努力平衡各自的利益。


印度数百万包棉花积压,请求进入中国市场!


印度数百万包棉花积压,请求进入中国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