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752萬畝,總產值394億元 貴州茶產業迎來春天


面積752萬畝,總產值394億元 貴州茶產業迎來春天

積752萬畝,總產值394億元,帶動貧困人口45.2萬——

十年堅守 貴州茶產業迎來春天

面積752萬畝,總產值394億元 貴州茶產業迎來春天


3月31日,在湄潭縣核桃壩村,一群小孩子在茶園裡學習採摘茶葉。

3月26日,從萬里之外的北非傳來好消息,貴州茗之天下茶業有限公司與摩洛哥兩家採購商簽訂了總計2100萬美元的貴州綠茶出口合同。這筆近年來貴州茶葉出口最大訂單的簽訂,為貴州茶產業2019年迎來開門紅。

源源不斷的海外訂單刺激著貴州大宗茶的加工生產,每年春天的採茶季,則是整個產業全年發展預判的風向標。

2019年貴州春茶產銷將維持“穩定向好、持平增長”的發展趨勢。據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調查統計,截至3月31日,全省各茶葉主產區春茶已陸續開採,最晚的威寧自治縣預計推遲到4月上旬開採,總體上,今年貴州的春茶品質好於往年,且價格穩定。

近年來,隨著訂單的增多,我省多個茶區採茶工人工資持續看漲,今年採茶工人的工資到每天100至120元。此外,全國各地茶商蹲守貴州各茶區“搶”茶的新聞也屢見不鮮。僅黎平縣就有1000多家來自浙江、江蘇、山東、湖南等地的客商守在茶山“搶”茶青。

根據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專家預判,雖然受氣候影響,早期茶青開採量較去年有所減少,價格有所上升。隨著後期氣溫的回升,雨水充足,貴州春茶產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將穩中有升。

一個“穩”字,概括出貴州春茶生產的全貌。產量的穩定、品質的穩定和市場的穩定,標誌著貴州茶產業邁出穩定發展的步伐,走進產業發展的春天。

10多年前的2007年3月,貴州出臺了《關於加快貴州茶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10年,貴州茶園面積達到150萬畝,實現年產值20億元以上的目標。到2015年,茶園面積達到220萬畝,年產值50億元以上,把貴州建成中國高品質綠茶的原料中心和加工中心,綠色食品茶、有機茶的重要生產基地。

《意見》的出臺,成為貴州茶產業裂變的新起點。10年時間,貴州茶園面積從102萬畝全國排名第十起步,發展到700多萬畝,連續6年排名全國第一。

如今,茶產業正成為引導我省貧困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從100萬畝、500萬畝、到700萬畝,從都勻毛尖一枝獨秀到“三綠一紅”品牌引領,貴州茶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一條貴州原料、貴州製造、貴州標準、貴州品牌、貴州創造之路。

咬定青山不放鬆。確定了產業發展方向,貴州茶業十年如一日,堅持走綠色發展、規模發展之路,從量變達到質變。

到2013年,貴州種下611萬畝茶園,坐上全國第一把交椅。就在2013年,貴州茶葉產量13.6萬噸,比上一年增長82.8%,是5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拿下種植面積全國第一的席位,貴州開始從全產業鏈審視茶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2014年及時出臺《貴州省茶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從品牌創建、市場拓展、加工升級、基地建設、質量安全、科技人才、金融服務、文化宣傳八個方面對未來3年貴州茶產業的提升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2018年8月印發的《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茶產業強省的意見》(黔黨發〔2018〕22號)文件明確提出,力爭到2020年全省優質茶園面積穩定在700萬畝,茶葉產量達到50萬噸,茶產業綜合產值達到1000億元。重點發展“貴州綠茶”“遵義紅”“貴州抹茶”“貴州黑茶”四個茶葉公共品牌。這意味著貴州茶產業將加快跑進千億產業的步伐,由茶業大省向茶業強省邁進。

10年間3個重量級文件的出臺,成為貴州茶產業發展的催化劑。全省形成黔東北、黔西北、黔東南、黔中、黔西南五大產業帶。茶園面積在30萬畝以上的縣4個、20至30萬畝縣8個、10至20萬畝縣19個、萬畝以上的鄉鎮230個、萬畝以上的村86個。茶葉加工企業(合作社)達到4990家。

到2018年底,貴州茶園面積752萬畝(其中投產面積561萬畝),產量36.2萬噸,總產值394億元。茶產業帶動貧困戶人口45.2萬人,脫貧人數13.7萬人;涉茶人員年人均收入達到9287.5元;涉茶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達到4381.2元,較非涉茶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高2109元。

面積752萬畝,總產值394億元 貴州茶產業迎來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