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寶寶的17種特殊生理現象,有些不必擔心,但有些一定要注意

寶寶剛出生的模樣, well,並不像上圖這麼幹淨漂亮

,而是頭長長、臉腫腫、鼻子塌塌、皮膚鬆鬆且發青……畢竟,寶寶才剛剛奮力掙扎著從產道擠出來。


醫護人員認真檢查後,爸媽就可以帶寶寶出院回家了。在爸媽的細心照顧下,寶寶會一天比一天可愛。


相比於其他動物出生不久就可以站立行走,人類的新生兒要脆弱許多。雖然已離開媽媽溫暖的子宮,但很多器官尚未發育完全,所以新生兒會有各種各樣特殊的生理現象,有些媽媽不必擔心,有些就要引起注意咯~~


新生寶寶的17種特殊生理現象,有些不必擔心,但有些一定要注意

01、肢體蜷曲:寶寶縮成一團


子宮內空間狹小,胎寶寶無法完全伸展四肢;寶寶出生後會因習慣母體內的姿勢,而繼續維持肢體蜷曲的狀態。此外,新生兒常見的腳內(外)翻也是由於在子宮內受到壓迫而造成的。


要辨別寶寶的肢體蜷曲是否正常,可從觀察寶寶的關節入手,倘若在協助寶寶運動手腳關節的過程中,發現有僵硬且難以伸展的情形,就要帶寶寶到醫院檢查是否有其它潛在的造成肢體蜷曲的因素。


新生寶寶的17種特殊生理現象,有些不必擔心,但有些一定要注意


02、顫動:寶寶會抽動

新生寶寶常會有局部肌肉抽動的情形發生,特別是在熟睡時,會有手腳指輕微顫動的現象,這是因為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當中樞神經受到刺激時,抑制功能不佳所導致的。


腦部不正常放電是造成肢體顫動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寶寶在顫動時伴有以下4種情形,就要帶到醫院做進一步的觀察與評估。① 顫動時伴隨眼神歪斜;② 單邊顫動次數較雙邊多;③ 顫動時伴隨聲響;④ 頻率不穩定。


03、馬牙:寶寶現在就長牙?

有些寶寶出生後,口腔上顎中線附近及齒齦上可見黃白色的小顆粒。

由於長在口腔內,常被誤認為乳牙的前身。這種“小白珠”通常是皮脂腺阻塞的良性皮膚疹,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若是發現寶寶口腔中有一大片白色顆粒,則有可能是念珠菌感染,須特別留意,不放心時務必就醫。


新生寶寶的17種特殊生理現象,有些不必擔心,但有些一定要注意


04、斜視:寶寶是鬥雞眼?

新生寶寶注視物體時,眼睛無法對焦,類似鬥雞眼,一般有2種原因:


① 假性斜視:有些新生寶寶的內眼角距離太寬,雙眼內側的眼白部分被眼皮所遮蓋,就容易導致寶寶看起來雙眼無法對焦。醫生會用照光來評估,若對寶寶雙眼照光,瞳孔中間的反光點位於瞳孔對稱的中央部分,即“假性斜視”,這是正常現象,一般不需任何處理。


② 暫時性內斜視:多發生在3~6個月大的寶寶身上,其外顯現象為雙眼容易向內集中,這是因為神經尚未完全發育,無法有效協調兩眼運動所致。


若寶寶6個月大時仍有斜視,就可能是眼部肌肉功能異常,建議帶寶寶至眼科做評估。


新生寶寶的17種特殊生理現象,有些不必擔心,但有些一定要注意


05、乳房增大:寶寶胸部很大?

胎寶寶會透過胎盤吸收母體的雌激素,而雌激素會殘留於胎兒體內直至出生。無論男女寶寶都可能會有雙側乳腺增大、乳房腫脹,甚至泌出少許乳汁的情形。隨著寶寶體內雌激素的代謝,這種情況在2周左右就會消失。


只要用清水擦拭寶寶的乳房,維持乾淨清潔,避免發炎即可,不要刻意擠壓使其泌出乳汁;如果乳房持續脹大並泌乳過久,就要及時就醫。


新生寶寶的17種特殊生理現象,有些不必擔心,但有些一定要注意


06、陰道出血:寶寶有月經?

部分女寶寶在出生後5~7天會有陰道出血與流出少許分泌物的情形,學理上稱之為“假性月經”。因為胎寶寶時期受到母體分泌的雌激素影響,導致陰道上皮及子宮內膜增生,出生後不再受到雌激素的影響,增生的陰道上皮及子宮內膜就會逐漸脫落,產生陰道出血與分泌物的情形。


如果發現寶寶有出血量過多、分泌物不斷增加且伴隨臭味等,就要考慮是否為其它因素所造成,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觀察治療。


新生寶寶的17種特殊生理現象,有些不必擔心,但有些一定要注意


07、脫皮:寶寶皮膚不好?

新生寶寶的皮膚層中,連接表皮與真皮的基底膜尚不發達,使得表皮容易脫離真皮而脫落;再加上出生前長時間泡在羊水裡,軟化的皮膚更會增加脫皮的機會。脫皮的症狀全身都有可能發生,其中以腳掌與手掌更為明顯。讓它自行脫落即可,爸媽切勿用手或其他器具剝離皮膚。


若是脫皮症狀已讓寶寶的肌膚露出紅色的真皮層,就要及時帶寶寶去就醫。


新生寶寶的17種特殊生理現象,有些不必擔心,但有些一定要注意


08、體溫波動:上下不穩定

體溫調節中樞尚未成熟與皮下脂肪較薄,是造成寶寶體溫波動不穩的主要因素;此外,相較於成人在感到涼意時會顫動身體產生熱能,新生寶寶自發性產生熱能的相對經驗不足,也是導致體溫波動的原因之一。


如果排除環境或衣著等外在因素後,體溫仍過高或過低,就要考慮寶寶是否感冒了,有異常及時就醫


新生寶寶的17種特殊生理現象,有些不必擔心,但有些一定要注意


09、呼吸不規律:寶寶呼吸好急促!

成人的呼吸主要是通過橫隔肌肉升降來進行,是“胸式呼吸”;新生寶寶肋間肌較柔軟,且鼻咽部與氣管狹小,多以“腹式呼吸”為主。此外,新生寶寶的潮氣容積(每一次吸氣與呼氣的量)較小,所以要用高頻率的吸呼氣次數來滿足生理需求,這便是寶寶呼吸頻率快且起伏大的主要原因。


有時因為哭泣等外在因素,寶寶會提高呼吸頻率,只要沒有明顯的呼吸困難與喘不過氣,一般無須過度擔心。


新生寶寶的17種特殊生理現象,有些不必擔心,但有些一定要注意


10、體重減輕:寶寶縮水了

寶寶在出生後3~4天內,體重會比出生時減少約2%~10%,這是由於出生後無法立即進食,加上大小便、呼吸與皮膚散失水分等因素,引起的暫時性體重減輕,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通常幾天後就會慢慢恢復。


如果寶寶體重減輕超10%以上,皮膚、嘴唇顯得乾裂,媽媽就要諮詢醫生,適時補充奶水或配方奶,以維持寶寶生理供需的平衡。


新生寶寶的17種特殊生理現象,有些不必擔心,但有些一定要注意


11、囟門:寶寶頭上軟軟的!

“囟門”是寶寶頭顱上覆蓋著堅韌纖維膜的柔軟點,也是頭蓋骨之間未閉合所留下的空窗位置。“囟門”的柔軟,讓胎兒在娩出時,頭部容易通過產道。


寶寶出生時共有6個囟門,但觸摸能感覺到的只有前後兩個,後囟門約於2個月大時關閉,前囟門則要到10~14個月大時才會完全關閉。


護理寶寶時,除了避免尖銳物體與外力直接撞擊外,其實不需要特別避免日常的觸碰。


如果寶寶的囟門關閉過早,可能有腦部發育不良的疑慮,爸媽要及時帶著孩子就醫。


新生寶寶的17種特殊生理現象,有些不必擔心,但有些一定要注意


12、粟粒疹:寶寶長痘痘了?

寶寶臉頰與鼻尖上長出黃白色斑疹,這是因為皮脂腺阻塞;由於新生寶寶的汗腺尚未發育健全,常會導致皮脂腺增生與阻塞,並進一步長出粒疹,待寶寶約3個月大,汗腺發育完全後,疹子便會自行消失。


粟粒疹是皮膚皮脂腺增生所引起的短暫變化,不會對寶寶造成實際影響,媽媽只要細心觀察即可,不需刻意處理,更不要擠壓,以免引起紅腫感染。


新生寶寶的17種特殊生理現象,有些不必擔心,但有些一定要注意


13、毒性紅斑:寶寶臉上都是紅點

新生兒毒性紅斑通常在寶寶出生2天后出現,軀幹與臉部較多,外觀通常呈紅底並有白點狀,與蚤類的咬痕類似。雖原因不明,但此紅斑是良性的,媽媽不需過於擔心。


毒性紅斑並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通常2周內就會自行消失,媽媽只要維持寶寶肌膚的清潔與乾爽即可。


新生寶寶的17種特殊生理現象,有些不必擔心,但有些一定要注意


14、血管瘤:看起來好可怕

血管瘤是先天性表皮微血管增生或擴張所引起。新生寶寶的血管瘤症狀,可能在身上任何一處發生,但大多位於眼皮、前額與後枕部等位置。血管瘤多為良性的,寶寶1歲左右基本就會自行消退。


如果血管瘤面積過大或位於特殊位置(如,眼部、氣管),可能會影響到正常生理機能的運作,那就要及時待寶寶就醫。


新生寶寶的17種特殊生理現象,有些不必擔心,但有些一定要注意


15、鼻塞與痰音:寶寶有氣喘?

新生寶寶會有呼嚕呼嚕的痰音與鼻塞症狀,這是由於鼻翼較扁塌、鼻孔較小,當鼻腔中的分泌物多時就容易阻塞、不順暢。此外,寶寶對外界物質過於敏感,導致鼻腔與口咽部的黏膜較易分泌,而寶寶吞嚥口水的技巧尚不成熟,都是促成寶寶鼻塞與痰音的原因。


如果寶寶沒有咳嗽、發燒或躁動不安,那鼻塞與痰音多半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日常護理時,可用棉花棒清潔寶寶的鼻腔,保持暢通,並適時幫寶寶按摩鼻子,以將鼻腔內的分泌物排出。


新生寶寶的17種特殊生理現象,有些不必擔心,但有些一定要注意


16、蒙古斑:寶寶身上很多青色斑塊

80%的東方寶寶出生時都會有“蒙古斑”,這是一種棕色或青色的平坦斑塊,多出現在臀部、下背部等位置,也有出現在大腿、小腿、上背部及肩胛部的情況。


寶寶2~3歲左右,蒙古斑會逐漸變淡,最晚到6歲前會完全消失;也有少數寶寶身體各處都有,比較不容易消退。但蒙古斑對寶寶來說並無害處,所以不需特別治療。


新生寶寶的17種特殊生理現象,有些不必擔心,但有些一定要注意


17、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常見於6個月以內的寶寶,通常在眉毛、頭皮上出現黃色鱗屑樣皮脂,這是因為寶寶皮脂腺分泌過多,在毛細孔出口處阻塞造成的,通常在4~5個月左右會完全脫落完畢。


隨著寶寶日益長大,脂漏性皮膚炎會自然痊癒,只要平日做好清潔護理的工作即可。如果寶寶的皮膚出現紅疹,就要及時就醫,讓醫生看看是否需要塗抹藥物改善症狀。


新生寶寶的17種特殊生理現象,有些不必擔心,但有些一定要注意

養兒不容易,

一點小問題在爸媽眼裡都是天大的,

放輕鬆,

掌握科學的育兒知識,

芝麻醬會一直陪伴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