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歌”书法两个字怎么写比较好?

用户8669674500554


"闻歌″书法两字如果行书竖写,可考虑"闻″字写成纵势,"歌″字写成横式。注意上下二字呼应承接。因为是少字书法,把笔画写厚重些,视觉效果较好。把支撑主体作用的主笔夸张突出。

一,古代名家"闻″字行书写法。

二,古代名家"歌″字行书写法。

三,古代名家"闻″字隶书写法。

四,古代名家"歌″字隶书写法。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神韵轩书法


这个问题我感觉应该分为两种情况来分析,一种是闻歌二字作为一个词组写作一幅作品时用何种书体来表现,一种是闻,歌二字单独作书时用何种书体合适。首先来说作为一个词组写作品时个人认为行书是最佳的载体!因为行书的自由奔放和书家的内心世界完美契合可以使作品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一百个人用行书的形式来书写闻歌二字就会出现一百幅个性鲜明的不同作品!这是楷书和隶书,篆书所无法做到的!草书虽然可以,但限于现在只是两个字,闻歌二字的草书笔画又少的可怜,草书的优势无法体现!同时考虑到社会上部分人不识草体,所以也不适合!所以我选择行书来表达,只有行书最合适!而当闻歌二字单独作书时我还是从楷书方面来具体阐述一下作书的过程,需要注意的地方!因为行书完成一件作品的不确定性,我无法准确表达出行书书写时详细过程,下面我们就只说一下楷书闻,歌两个字的单独作书过程!

闻字,形声字,半包围结构。在此我们把繁简二体合在一起说,分为门子框和耳字两部分,需要注意的地方是长一点的横要注意左低右高繁体字门子框的上部两端短横要注意变化,切记勿雷同!门子框和耳字要注意竖与竖,横与横之间的间距要相等,门子框的左右两竖上部左低右高,也就是左竖的起笔处要低于右横折竖勾的转折处,两竖下部要左高右低,也就是左竖的末端收笔处要高于右竖勾的出勾位置,同时要注意两竖的中间部分要微微向内收,也就是左竖中间部分向右挺胸,右竖中间部分向左挺胸,这样书写看上去整个字笔力遒劲,骨力强健,血肉丰满!门子框的左竖是垂露竖,耳字的右竖可以写作悬针,但不要低于门子框的右竖出勾位置!

歌字,形声字,左右结构,左右结构的字存在穿插避让的问题,歌字的哥左放右收,避让右边的欠部,哥字的两个可的首横上短下长,口字上窄下宽,即哥字上紧下松,长横的起笔处可向左伸展,收笔处与短横对齐。欠字旁居中,上不高于哥字的短横,下不低于哥字的出勾位置!欠字的首撇略收,弧度不要太大,迁就一下哥字的两横,欠字的下撇向左伸展到哥字的下部捺笔向右放开!

一家之言,难免有失偏颇,不当之处请诸位书友批评指正!











戏云轩


“闻歌”这个名字很有意境,化用诗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而来,但这两个字却不好写。不过历代书法名家中有的写得非常精彩,给你介绍几种行草书写法,照着写就好了!


一、赵孟頫写法

分别出自《元 · 赵孟頫 · 楚辞远游》、《元 · 赵孟頫 · 洛神赋》:


二、米芾写法


分别出自《宋 · 米芾 · 张都人帖》、《宋 · 米芾 · 苕溪诗帖》:



三、徐渭写法

分别出自《明 · 徐渭 · 唐诗宋词》:


四、章草写法

出自《隋 · 隋人 · 出师颂》:


五、今草写法

分别出自《唐 · 孙过庭 · 书谱》、《唐 · 高闲 · 千字文残卷》:


以上写法,我喜欢章草的娴静之美,又喜欢徐渭的张狂之气,您喜欢哪一种写法呢?欢迎留言交流。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麓风轩


每个字的写法其实会涉及到整个毛笔笔法以及结构的问题,从书体上来说,又有楷、行、草、隶、篆等,它们又各有区别,可以先从楷书、行楷或者隶书入手,基本的规律可以参考启功老师提的“黄金律”理论来指导,个人觉得笔法就是科学用笔的方法,是让毛笔的弹性得到合理的发挥、纸墨生发。



元生之哲


闻歌这两个字,应该是成语《闻歌起舞》中的两个字。《资治通鉴》:“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东晋时,祖逖和刘琨二人为好友,常常互相勉励,半夜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后用来比喻志士及时奋发。

“闻歌”两个字应当用行书字体写为好,行书字不拘泥,闻歌起舞是动词语,比较适合行书字体。


范瑞锋


用隶书和汉简写的"闻歌",不知咋样😊



四季墨香


我认为这样比较顺手!



天绒飞水一




孤注一掷89


首先看你喜欢那种字体形式,再论怎么写比较好,制作了几张图片,共欣赏.


東海書畫


竖着写草书体,横着写隶书体,这样书写结构章法最得体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