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帮助吴国强大起来,夫差为什么要杀了伍子胥?

中国历史研究所


伍子胥是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他帮助阖闾夺取吴国王位,后来又帮助吴国击败楚国,掘开仇人楚平王的坟茔,鞭尸三百,以报血海深仇。

伍子胥此举惊世骇俗,一时间天下扬名,不过不是什么好名声。中国人事死以生,讲究死者为大,伍子胥自己也说“日暮途穷”,所以“倒行逆施”。伍子胥要给吴国纳投名状,自己已经彻底背叛楚国,此后吴国才是家乡。

(伍子胥一夜愁白头)

吴国在楚国一共待了三年,因为吴国军队肆意妄为,惹到了楚国本土民众,同时秦国出兵救援楚国,越国又在江东频频进犯。吴王阖闾决定撤军回国,随后开始进攻越国。但是很不幸,被射中了脚趾头,离奇的是不久就死去了。

去世前,阖闾把夫差托付给了伍子胥,并告诉夫差,越国是吴国的仇敌,一定要灭了越国。阖闾死后,夫差即位,封伍子胥为相国公,是当时朝廷里最大的官职。

夫差即位后攻打越国,勾践投降。伍子胥认为要把越国全部灭亡,但奸臣伯嚭陷害伍子胥,不让夫差联合齐国进攻越国。

伍子胥见夫差短视,认为吴国不久将被灭亡,于是让儿子到齐国避难。伯嚭趁机诬陷伍子胥有谋反之心。

(夫差年轻,志得意满)

夫差就赠给伍子胥一把宝剑让他自杀,伍子胥悲痛地说:“当初是我出力让你当上太子的,你还说以后分一半吴国给我,我不敢有这样的奢望。你现在却听信谗言要让我这个长辈自杀。”

夫差要杀伍子胥,有几个原因:

首先,吴国阖闾时代的两大政治双子星,孙武在破楚之后看到吴军士兵军纪涣散,伍子胥报仇惨烈,于是萌生了退意,朝堂上就只有伍子胥一个托孤老臣了。

伍子胥经常对夫差耳提面命,每次上朝时都会质问他:“你忘记了杀父之仇了吗?”伍子胥一直以前朝元老的身份训戒夫差,夫差每次都回答:“不敢忘”。伍子胥的这种做法,使得吴国大权都掌握在伍子胥手中。夫差要想夺取真正的君权,必须要把伍子胥杀了,才能彻底掌握朝政。。

(勾践:卧薪尝胆)

其次,伍子胥对夫差的教育,太过于仇恨化(伍子胥本身也是苦大仇深的代表),这让夫差感到很大的压力。如后世明朝张居正做首辅时对万历皇帝的严厉管教,造成了万历皇帝的逆反心理,在万历皇帝找到张居正的罪证后,也是死后抄家。夫差对伍子胥的态度,也如同万历皇帝对待张居正一样。

最后,越国的谨小慎微,使得夫差沉浸在勾践已经彻底投降的迷梦中。他被小人所蛊惑,听不进去伍子胥的逆耳忠言。伍子胥要求自己的眼珠挂在城门口,亲眼看到越国大军攻灭吴国。于此可知,伍子胥也是一个耿直、刚烈的人,不为瓦全。

后来,越国大军果然灭吴,夫差悔不当初,自杀前还蒙上眼睛,说是不好见到伍子胥。


而知而行的历史


在楚平王的眼里,像伍子胥这样的小人物,就是蝼蚁一般的存在。只是他做梦也想不到,就是这只不起眼的蝼蚁,最后却硬生生撼动了楚国的江山。甚至搅得他身后也不得安宁,掘墓挖坟,鞭尸三百,以报血海深仇。伍子胥生存哲学简单粗暴,你杀我老子,我杀你儿子,找不到你儿子,不好意思那就麻烦你亲自还吧!连司马迁也不由得感慨:怨毒对一个人来说真的太厉害了!

于楚国而言,伍子胥也许不是一个合格的楚人,于吴而言,他却是难得的兴邦之臣。吴国的强大,离不开老吴王阖闾的励精图治和伍子胥、孙武等一干能臣的尽心辅佐。吴王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夏,阖闾兴师伐越,越王勾践带兵在欈李(今浙江嘉兴南)抗击(史称“槜李之战“)。越王勾践三次组织敢死队,冲击吴军阵势,皆以失败告终。不甘心失败的他,派了几十个死囚来个花式的自杀表演。并以迅雷之势冲击吴军,大败之。阖闾在这一战中,重伤身亡,于是他的儿子夫差正式继位,开启了新一轮的吴越争霸。

吴王夫差继位第二年,为了替父报仇兴兵伐越,轻轻松松打败了越王勾践。越王勾践派人向吴国求和,伍子胥认为不能答应,要求灭掉越国以除后患,但吴王夫差志得意满,答应越国的求和,并着越王为之服役。后来伍子胥屡谏,吴王夫差却听信谗言,将伍子胥赐杀。

那么吴王夫差为何要杀伍子胥呢?第一,君臣二人在国家战略上出现分歧,野心勃勃的夫差一心想着北上争霸,积极对齐用兵。伍子胥则主张先灭越,一可开疆拓土,壮大实力;二可除心腹之患,保无后顾之忧。第二点,君臣相疑,权臣互斗,矛盾白热化。夫差能登上王位,伍子胥功不可没,夫差也投桃报李,让他位极人臣。甚至许诺给他封地,但后来这件事一直没有落实。为什么?夫差有点儿忌惮他了,于是提拔他的老乡伯嚭制衡他。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枪,伯嚭通过进谗言,一点点将伍子胥边缘化,最终导致他被杀。

伍子胥之死,其实是一场权力的游戏,政治斗争的结果。“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悬吴 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是预言,是现实,是政治远见,是身遭诬害的愤概,也是对吴王昏庸的憎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