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集美貌与才情于一身,开创戏剧先河,却因元稹一首诗而香消玉殒

唐朝有四大女诗人:鱼玄机、薛涛、刘采春、李冶。

前几天我们发了鱼玄机、薛涛。

今天又发了这篇刘采春,后面会继续为各位师友呈现李冶,敬请关注、阅读、点评。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这是元稹写给刘采春的诗《赠刘采春》。

这首诗不乏赞美之词,他赞美刘采春“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刘采春,何许人也?


她集美貌与才情于一身,开创戏剧先河,却因元稹一首诗而香消玉殒


她是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改良了参军戏,使之从相声转变成歌舞剧。她还传唱了很多才子的诗,使这些诗声名远播。

她不仅唱别人的诗,还自己写诗!

她是中唐的当之无愧天皇巨星!

01 缘起

刘采春,出生在淮甸,就是现在江苏省淮安一带。

她家是唱戏的,自从唐玄宗李隆基开设梨园以来,戏曲这行蓬勃发展起来。

她的父母很宠爱她,不想让她进入这一行,在父母看来,这一行太辛苦,从小就要练功,一日不能辍。

于是父母就教她识字、写诗,希望她以后能脱离戏剧界,嫁个良人。

她很聪明,一学就会。还继承了父母的美貌,从小就是个美人。

更是常常溜进其他戏班子,看他们练功、排戏,常常一看看大半天,等到天色将黑才回去。

时光荏苒,刘采春长成了一个大姑娘,说媒的人踏破门槛。

她的心中,早已驻进了一个人影:那个憨憨的,老是在参军戏中当捧哏的周季崇。


她集美貌与才情于一身,开创戏剧先河,却因元稹一首诗而香消玉殒

周家住的离她家不远,他们算是邻居。只是她们家和周家唱的戏种不同,所以也只是点头之交。

而刘采春对每个戏班子都很熟,父母去唱戏时,她就在其他戏班子乱逛。

参军戏班是她最喜欢去的戏班子,她对它痴迷不已。

每次看完回家后,她都要等父母睡着了,悄悄的起来自己分饰两角演一遍。

父母问她想嫁给谁?把来求亲的庚帖全拿出来给她看,让她自己选。

自己家就这一宝贝闺女,总要和她的心意才好。

她一眼看到周季崇的庚帖,含羞的把这庚帖交给父母:“凭父母做主。”

父母明白了她的心意,对周家也比较满意,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知根知底,挺好。

关键是,离得近啊。

两家一拍即合,给周季崇和刘采春举行了热热闹闹的婚礼。

刘采春变成周家新妇。

02 写诗诉衷情,登台一举成名

周家人口简单,只有周季崇和他大哥周季南两个人,刘采春一嫁过去,就管家了。

周家兄弟这时候已经凭着参军戏,打出了自己的名头,有了一些名气。

他们在前面上戏,刘采春就在后面当后勤,可以正大光明的看参军戏。

每次下戏,刘采春都会告诉丈夫台下人的反应,喜欢哪段等等,便于周家兄弟改编剧本。

周家兄弟的参军戏,除了以前留下来的了,很多都是他们自己编的。

周季崇不仅会把街上流行的段子写进剧本,还会想些新点子加进去,所以,他们的参军戏一天比一天受欢迎。

生活蒸蒸日上,刘采春很快怀孕了。

这时,周家兄弟想去越州看看,因为淮甸是个小地方,而越州则是当时非常繁华的省会。

刘采春鼓励丈夫去,她觉得丈夫那么有才华,名气不该只在淮甸这个小地方。

周季崇和周季南一起出发去了越州,而刘采春则回了娘家养胎。


她集美貌与才情于一身,开创戏剧先河,却因元稹一首诗而香消玉殒


在这段守望的日子,刘采春以诗抒意,写出了《望夫歌》:

不喜秦淮水,

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

经岁又经年。

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丈夫周季崇还是有才的,他和哥哥周季南去了越州,凭着精湛的参军戏,一战成名。

在越州立稳脚根之后,周季崇连忙回来接妻子刘采春。

从此,刘采春离开了淮甸,去了越州生活。

不久,她生下了女儿,取名德华,希望女儿既有德行又有才华。

日子一天天过,刘采春却一天比一天不快乐。

每天管女儿,再也不能去看丈夫表演。

有一天,刘采春把自己望夫词唱给丈夫周季崇听。

她的声音有如黄莺,一下子把丈夫震住了。

这嗓子,真是老天爷赏饭吃。

刘采春趁机提出,自己也想一起去演参军戏。

周季崇思考再三,同意了,他不想再看到刘采春郁郁寡欢的样子。

刘采春别出心裁,把唱歌也加入其中。


她集美貌与才情于一身,开创戏剧先河,却因元稹一首诗而香消玉殒


大家已经看够了旧的参军戏,刘采春他们新出的参军戏让大家觉得很新奇,也被刘采春的歌声征服,刘采春一炮而红。

只要她唱过的诗,就会传播很远,很多才子,都愿意把自己的诗交给刘采春来唱。

渐渐地,刘采春的名气传了出去,整个江南都知道了她。

在这期间,刘采春还做了其他五首诗。

她红的什么程度?当时吴越一带,只要刘采春的《曲》响起,“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她的名气相当于现在的天皇巨星!

03 遇渣男元稹损名声,忍辱委曲求全保全家

当刘采春名气如日中天之际,渣男元稹出现了。

元稹此时40岁,就任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

他是个好色之人,每到一处,就打听有姿色的女人。

刘采春在当地那么有名,自然就纳入了他的眼。

元稹一上任,就去看了刘采春的戏,惊为天人,并当场写了一首诗《赠刘采春》给她。


她集美貌与才情于一身,开创戏剧先河,却因元稹一首诗而香消玉殒


而刘采春却对元稹很是反感,她对这些才子太了解了,才情和德行并不能划等号。

而这首《赠刘采春》,把刘采春的名气提了一级,等于官方盖章,也给刘采春带来了烦恼。

街上无缘无故传出了刘采春和元稹的绯闻,刘采春哭笑不得,丈夫周季崇自然是站在她这边,且当时他也在现场,非常明白事实所在。

可是三人成虎,绯闻越传越烈,刘采春已经不能再上台,一上台就会引来下面窃窃私语,还影响到了女儿德华。

女儿周德华刚登台,口碑还没打出去,现在刘采春和元稹的绯闻已经影响到了整个周家戏班。

刘采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下了决心。

她郑重对丈夫周季崇说:“我们合离,你带着女儿和大伯走吧,这样才能保全我们家。”

虽然元稹没有强抢民女的行动,但是他是一州之长。

他的情诗都是赠给相好的,这都是大家所熟知的,那《赠刘采春》诗一出,刘采春已百口莫辨。

如果再放任这绯闻继续传下去,整个周家都要完了。

周季崇开头不肯,不想抛下刘采春,让她一个弱女子来独自面对。

刘采春冷静地告诉他利与弊。

为了女儿,周季崇终于同意合离,带着女儿离开越州。

他们走的那一天,刘采春站在路边,看着他们坐着马车远去,她的心也随他们而去。

他们走了,安全了,刘采春放心了。


她集美貌与才情于一身,开创戏剧先河,却因元稹一首诗而香消玉殒


在冷冷的早晨,刘采春投河自尽,只留下一首《绝命诗》:


“闻道瞿塘顾堆怀,高山流水近阳台。

旁人哪得奴心事,美景良辰永不回!“

一代天皇巨星,香消玉殒。

她的歌已成绝响,她首创的参军戏多人合演却一直流传了下来,女子也可以加入参军戏演出。

她死得太早,才华才刚刚显露,却已凋零。

她原可以成为剧作家,开创一代参军戏先河的她,还没完成自己的使命,已然逝去。

为了一个渣男,搭上自己的性命,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用刚烈和决绝,保全了家庭、维护了一个女性至高的尊严!

只余我们,在千年之后,只能凭诗词来感受她的歌声。

注2:我的其他文章,欢迎阅读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