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國除了做官,就沒有其他的出路嗎?

Brian458


做官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富貴的出路。古代等級森嚴,做了官身份與地位隨之飛躍,成為人上人,權力、財富、美人,唾手可得。

現在考個公務員都擠破頭,古代的官員的地位與待遇哪是現在小小公務員能比的。出門有人抬橋,鳴鑼開道,小民退避,入則美人侍旁,差役恭奉。草民跪拜,商紳奉迎,地位尊崇,富貴無邊,別的出路比之做官如同草芥。古代重農抑商,你想賺個錢真不容易,絕大部分人都耕田種地,當然也有其他各種職業。古代也是百業俱備的,九流三教,工匠、僕役、販夫走卒、行商坐賈、看相算命等等。讀書人無法入仕,可以做幕僚、師爺、醫生、訟師、老師等等,也可以賣文為生,但無論幹啥都是與做官天差地遠。


雁77


封建時代講求萬官階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古語,升官發財,功名利祿,衣錦還鄉等都是說做官能改變命運的。所以古時候的人以做官為榮,讀書都是奔前程去的。雖然商人可以賺錢很富有,但是古時候的商人是受人瞧不起的,地位低下,要想光宗耀祖,那只有官運亨通了。


緣來緣去b7un


應該是這樣。古代中國是農耕國家,基本上都是重農抑商。在商業上取得再大的成就也沒有相應的很高的社會地位。呂不韋富可敵國,為了能有崇高的社會地位,花重金用在始皇帝的母親身上(目前有所爭議),但最後也是落得個淒涼的悲局。明朝的錢萬三,也是富甲天下的人物,儘管出巨資修建皇城的城牆,也最後死於朱元璋的刀斧之下。胡雪巖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出巨資幫助左宗棠收復新疆,最後也是性命未保。而那些著名的文人、詩人、思想家、教育家、史學家都是出路不大。比如老子,孔子,李白,杜甫,蘇軾等。其它領域,出路很大的也幾乎沒有。


文亦如此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考場!

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古代社會,普通百姓要想取得較高的政治地位,只有兩條路可有,一個是十年寒窗,參加科舉。另一個便是揮刀自宮。

但是做官便是古人最好的歸宿嗎?

個人覺得不然。

首先從天性上來講,有的人心思縝密,口若懸河,長袖善舞,精於揣摩人心,擅長人情往來,這種人天生就是做官的,在官場那是如魚得水!

可有的人呢,或是木訥呆板,不懂變通;或是自由散漫、心向自然;或是刻薄殘暴,貪得無厭。這些人有的一輩子尸位素餐,混跡於官場底層,有的一時風光無比,卻難逃暴屍街頭的命運,做官對他們來說真的好嗎?

李斯官至宰相,位極人臣。臨終卻發出“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 上蔡 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的無奈感慨,滿門抄斬。

孔融是天下大儒,海內名士,卻因為正直敢言而遭到曹操的迫害,全家被殺,孔融兒子倒也看得開,“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從容赴死。

孔融是孔子二十世孫,在家鑽研五經,仍不失榮華富貴,不比做官強多了?

還有陶淵明,對他來說官場就是監獄,囚籠:

  •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這種天性自然的人,你讓他長時間在官場待著,能憋出抑鬱症來。倒不如“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雖然累點,但逍遙自在,採菊東籬,把酒放歌,不亦樂乎?

所以在古代,做官能否有一個好結局,取決於個人性格和能力。相比較做官,隱居山野倒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亂世可避難,盛世做隱士也是終南捷徑。

此外,做道士、和尚,與山林溪水為伴,研習經典,磨鍊心境,也是一個不錯的出路,倘能遇到個崇道禮佛的皇帝,榮華富貴可就享之不盡了。至於羽化而登仙這種好事,真的是不敢想。


煮酒論千秋


不能說沒有,但是出路很少!

第一條,經商,但生意做大之後難免要和官員打交道,要奉承還要送禮,過年過節都要時常打點,日子過得戰戰兢兢,生怕得罪了哪個,這類人一般也想混個官做,或者讓子孫科舉,由此可見古代商人歲時條出路,但並不好走!

第二條,考個秀才,然後回來種地,秀才之類的兄弟不用交稅,日子過得比平常百姓好點,過年過節的給大家寫個對聯,還可以代寫書信,狀紙等,一般官員也不會為難。年紀大了,開個私塾,教書育人,也是很得大家尊重的,古往今來,平民百姓,讀書都是一條蠻好的出路。

第三條,造反,小打小鬧混個土匪噹噹,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萬一成事了,不做皇帝,也封個異姓王做做,自然是一條人人羨慕的好出路,此時,危險係數極高,各位兄臺慎重。


顏醜文良吖


中國古代除了做官,另一個地位比較高德就是大地主了,所謂的“士農工商”,“士”表示的就是士族,就是歷代當官的貴族;“農”並不主要表示農民,那時候租種地主田地的小老百姓還不算農民,只能算佃戶或者農奴,沒有社會地位,這裡的“農”主要指地主;“工”就是手工業者;“商”就不必說了,指經商的,最沒有社會地位。

其實“士”和“農”一直相輔相成,地主階級家有餘糧,才有能力培養孩子讀書,考取功名,“寒門出貴子”這種事基本很少,就算窮人家的孩子會讀書,沒有後臺背景,想做官也是很難得,所以士族多出身於地主;而當官的又可以更好謀取土地,鞏固地主的利益。

“工”、“商”兩個階級想要出人頭地,是比較難的,特別是商人,他沒有入朝為官的資格,就算後世子孫也不能考取功名。他們只能換一條路走,先賺夠足夠的錢,慢慢購置田產,搖身一變成為地主,然後才有機會讓子孫讀書做官。


秦曰漢雲


在古代中國除了做官外,還可以做吏官,狀訴師,幕師,私塾教師,賬房先生,畫師,樂師,醫師,相師,隱士等,士,農,工,商四大行業,做士和農較有政治地位。


謝刀


中國古代除了做官以外,還可以做幕僚,也就是師爺或者書吏。

他們是幕主(官員)的親信、智囊、私人助理,幕主將他們倚為左右手,委以重任,不可或離。他們本身雖然不是官,但是所辦的都是重要的官府公事。他們手中掌握了相當一部分官府的實際權力,雖說是佐官以治,實際卻在很大程度上是代官出治。

因為有了這樣一種權力,幕僚也可以通過權力獲取到不小的經濟收益,並且依靠這些收益過著相當不錯的生活。

費正清(美國學者)在《劍橋中國晚清史》中的說法是:“隨著官員在省級或地方一級職責的加重,幕友的規模和人數也跟著增加。到18世紀末,這些助手的總人數估計已達7500人。雖然沒有可靠的調查統計數字,但可以假定他們的人數在19世紀繼續有所增長。”可以看出,師爺這個職業在清朝養活了一大批人,比較有名的紹興師爺就是這麼來的。

湯師爺


史學發燒友


我認為,在古代,不是除了做官,其他沒有什麼可做的。我們看歷史書看電視劇時,往往看到古代人除了做官,好像沒有什麼可做,同時,受孔孟之道的影響,古代人遵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讀書就是為了入世,為了做官。然而,官民人數相差那麼大,能做上官的寥寥無幾。其實,古代有士農工商等多個階層,士是指讀書人,讀書人一輩子考不上的官的大有人在,他們可以做私塾教師,也可以做醫生,也可以做遊士,也可以從事文藝;農,以農為生者一直是中國人中的大多數,古代生產力低下,大多數朝代大多數時期人們都是達不到溫飽,農業尤其顯得重要,好多朝代的都重視農業,所謂重農抑商是也。工,是指從事工業者,我國古代工業落後,但也不是零,從考古發現可知,我國古代陶器青銅器瓷器幾千年前就有,並且工藝考究,形式多樣,主題豐富,那蛋殼薄的黑陶,活靈活現的陶傭,還有集冶鑄、鍛打、焊接、拋光、鑲嵌、鎏金等製造工藝為一體的秦始皇銅車馬,還有中國旅遊標誌的銅奔馬,數不勝數。還有紡織業也是世界一流。一直到近現代,我國的冶煉業,紡織業,瓷器業都很發達。商業雖然多受朝廷抑制,但它的發展也是抑制不住的。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呂不韋,陶朱公等大商人,後來的晉商徽商以及清代紅鼎商人胡雪巖,都是商界鉅子。同時同世界的商業來往也從未間斷過,比如日本、東南亞西亞各國,明朝鄭和七次下西洋同歐洲非洲進行商業往來。除了士農工商,還有很多職業所謂三教九流,這裡不再一一贅述。總之,古代不是隻有做官,而是職業多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暮蓒


當官是士大夫階層的唯一出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十年寒窗苦讀,一朝花翎頂戴。說的就是這種情景,如果讀書不成,孔試有力則可以從“功名只在馬上

取”也另一條窄的,商人也成功者如呂不韋在秦國做了大官,商人從政成功者寥寥可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