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百毒不侵?開玩笑!百年前大瘟疫,印度損失慘重!

近期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許多國家爆發,尤其以韓國、意大利、伊朗、日本這4個國家最為嚴重,

這與一個月之前全球主流觀點的預測大相徑庭,當時全球主要媒體最擔心的是醫療衛生條件比較差的印度!

印度人百毒不侵?開玩笑!百年前大瘟疫,印度損失慘重!

但是現在的印度卻是出奇的平靜,疫情在印度似乎完全可防可控,雖然也出現了幾十例的感染者,但是至今沒有死亡病例。

印度人百毒不侵?開玩笑!百年前大瘟疫,印度損失慘重!

中國的網友針對印度的這種現象也展開了大膽的推測,多數認為印度是沾了氣候的光,多數地區處於熱帶的印度因炎熱的氣候降低了病毒的活性,這一種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和印度處於同一緯度的越南、泰國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疫情也不嚴重。

也有一部分網友認為印度現在採取的是鴕鳥政策,疫情在印度已經爆發了,但是印度只是不檢測,所以外面的人也根本不知道印度的實際情況。

也有相當一部分中國網友半開玩笑的認為平時生活衛生條件都比較差的印度人已經練成了“百毒不侵,金剛不壞之身”,小小的病毒已經奈何不了印度人了。

印度人百毒不侵?開玩笑!百年前大瘟疫,印度損失慘重!

有這種想法的人恐怕對印度的歷史還是不太瞭解,100年前的肆虐全球的大瘟疫“西班牙流感”就對印度造成了重創,創造了單一傳染病短時間內在某一個國家造成死亡人數的記錄。

印度人百毒不侵?開玩笑!百年前大瘟疫,印度損失慘重!

“西班牙流感”在印度能夠大爆發,主要原因就是印度積極參與了一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以奧匈帝國菲迪南大公夫婦1914年,在薩拉熱窩遇刺為主要標誌,這是一個典型的突發事件,當時的大英帝國準備嚴重不足,其海軍雖然稱雄世界,但其陸軍總量只有26萬。

當年英國本土有4500萬人口,而英國最大塊的殖民地印度有3.4億人口,而英國人本身就有使用印度人參與對外侵略戰爭的傳統:比如兩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英國軍隊中均混入了大量的印度士兵。

印度人百毒不侵?開玩笑!百年前大瘟疫,印度損失慘重!

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開打,英國就開始了在印度的徵兵工作,持續了52個月的第1次世界大戰,英國在印度徵兵數次,總人數達到驚人的130萬。

印度人百毒不侵?開玩笑!百年前大瘟疫,印度損失慘重!

印度人以“印度軍團”的形式,幾乎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戰場的所有戰役,但是現在很少有人提這件事,主要原因就是印度士兵的作戰並不勇敢,數次發生了潰散的情況!

協約國軍隊當中,“印度軍團”陣亡率是非常低的,總參戰100餘萬,實際陣亡只有7萬多人。

所以說參加一戰的“印度軍團”還算是比較“幸運”的,絕大多數都能活著回國,但是這批幸運的“印度軍團”,卻給印度本土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感染了致命的“西班牙流感”病毒。

這場被稱之為“流感”的大瘟疫,最早的新聞記錄發生在1918年3月4日,位於美國堪薩斯中的一處軍營,這處軍營只有500餘人,當時的記錄是這批士兵發生了流感,症狀也只有頭痛、高燒、肌肉痠痛和食慾不振。

當時的美國已經參與的一戰,最終這批人以“志願軍”的形式進入了歐洲西線戰場,病毒也被帶到了歐洲大陸。

到了1918年的秋季即8月份,流感症狀突然加重,出現了高致死率和高傳播率。

以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西線戰場為核心擴散點,幾乎所有的前線士兵和主要的一戰參與國人們,都在這場大瘟疫中淪陷。

前線士兵成批成批的死亡,沒有死掉的也因為嚴重的病症連槍都拿不起來,長槍此刻被當成了柺棍兒使用!

“西班牙流感”大爆發幾個月之後,即1918年的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突然結束了,原因嘛很簡單:歐洲各國連後備兵員都湊不齊了。

印度人百毒不侵?開玩笑!百年前大瘟疫,印度損失慘重!

在戰場上倖存下來的印度士兵攜帶著這種致命的病毒回到了印度。

印度的流感最早爆發於1918年6月的孟買市,然後傳播到了旁遮普邦和今天的北方邦,數月之後,隨著一戰接近尾聲,印度士兵的陸續回國,疫情最終在全印度爆發。

當時的印度全國總人口約3.4億,“西班牙流感”全國感染者總數約2億,總死亡人數在1250萬至1700萬人之間,幾乎佔到了“西班牙流感”全球死難者總數的一半左右。

當時的全球總人口約17億人,大約5億人感染了“西班牙流感”,總死亡人數在2500萬至4000萬之間。

“西班牙流感”雖然在歐洲爆發,全歐洲感染者多達1億,但是因為歐洲較好的醫療條件,所以致死率並不高,

整個歐洲的死難者總數在200多萬左右。

其中率先爆發疫情的法國死了約40萬,英國本土死亡了約25萬,西班牙死了約20萬。

起源國美國死了約50萬,亞洲的日本死了約39萬,醫療衛生較差的印度尼西亞比較慘,死了約150萬!

處於軍閥混戰中的中國,死亡人數說法不一:有說只死了幾千人的,也有說造成了百萬死亡的,但是比印度相比要輕微多了。

當年的印度死難者多,除了總體醫療衛生條件較差之外,跟印度人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印度教的一個習俗有很大的關係!

印度人百毒不侵?開玩笑!百年前大瘟疫,印度損失慘重!

按照印度教的喪葬習俗,人死後,先在恆河邊的火葬場就地火化,接著將骨灰和殘骸拋入河中,隨水流走。但是神職人員不用火葬,直接綁石頭沉入河中。

印度人百毒不侵?開玩笑!百年前大瘟疫,印度損失慘重!

印度教的信徒認為,人死後的骨灰拋入“聖河”恆河,可以洗掉死者生前的罪過,讓靈魂進入天堂。

印度人百毒不侵?開玩笑!百年前大瘟疫,印度損失慘重!

但是,火葬的成本並不低,除了支付給勞務人員的勞務費之外,還需要木材、檀香、酥油、麥稈等火化用品。

疫情爆發之時,因為嚴重缺乏木材和油料,無數的病死者的屍體,並沒有被完全燒掉,就被家人直接投入恆河,而下游的居民依然在取水燒飯、洗衣服和沐浴。

印度人百毒不侵?開玩笑!百年前大瘟疫,印度損失慘重!

於是屍體上的病毒順流而下,引發了連環感染,最終導致了大災難。

印度死難人數眾多,除了這個習俗,也跟當時的英國殖民當局公共衛生服務不足有關係。

在英國殖民當局看來,印度人的命是不值錢的,英國統治印度數百年,盛產糧食的印度,曾數次發生大饑荒,殖民者對被奴役人民的生命的漠視,常常使災難迅速擴大。

當年的印度,西藥沒有普及,大多數的印度人生病之後,只能求助於神靈和一種叫做阿育吠陀的印度土醫生。

這場死亡人數眾多的大瘟疫嚴重激化了印度人民和英國殖民當局的矛盾,也最終使印度人民最終看清了英國殖民當局的嘴臉,它使印度人民意識到自己民族的未來,不能寄託於殖民當局!

這場瘟疫深度改變了印度社會,也是一戰結束之後,聖雄甘地發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原因之一。

……

在真正的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人類的力量顯得如此的渺小。

除了致命的病毒之外,火山、地震、海嘯、颶風甚至是泥石流,人類也幾乎想不出什麼辦法來對付。

所以說面對大自然,人類動不動使用“戰勝”兩個字,實在太過可笑,人類總是喜歡高估自己。

面對大自然的力量,人類首先學會的應該是“敬畏”!

關於全球疫情,關於印度目前的疫情形勢,關於人類和病毒,人類和大自然的關係,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發表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