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兄友弟恭的和睦家庭,因為父親的不作為,最後釀成大禍

唐朝建立初期,政權並不穩定,民間各方勢力相互纏鬥,唐朝猶如俎上肉,隨時可能被各方勢力分割。為了穩固唐朝的政權,李淵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將民間的各方勢力逐漸瓦解,唐朝終於趨於穩定。但是外部穩定了,內部的矛盾也就出現了,李淵共有四個兒子,除開早夭的三兒子之外,其餘三個兒子各有所長,並且均有戰功,但太子只能有一個,這便是內亂的始因。

本是兄友弟恭的和睦家庭,因為父親的不作為,最後釀成大禍

自古以來,太子往往是立嫡立長,按照祖制,李建成(太子)自然是最合適的人選,但是唐朝的江山,是從馬背上打下來的,而戰功最多的,便是李世民了,唐朝的江山,幾乎都是他打下來的,他對李建成的威脅,也是最大的。李世民(秦王)自然是不願屈居人下的,一來,他戰功赫赫,被李建成忌憚,倘若不爭,日後必然會死在親兄弟手中;二來,這些年他南征北戰,才有了現如今唐朝的局面,他的目的,自然不單單是為了一個“秦王”的封號。

本是兄友弟恭的和睦家庭,因為父親的不作為,最後釀成大禍

至於李元吉(齊王),也立了不少戰功,他雖無心皇位之爭,但卻鼎力支持李建成,對李世民而言,是一個來頭不小的敵人。唐朝的外部環境穩定之後,內部的爭鬥便開始了。朝廷內部之爭,必然少不了拉幫結派,他們二人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積極拉攏朝中官員,朝中官員也逐漸分成兩部分,但是佔據優勢地位的,依舊是李建成。

本是兄友弟恭的和睦家庭,因為父親的不作為,最後釀成大禍

有一天外面下著小雨,李世民正在房間研讀古籍,這時有人來報:太子請秦王入府一敘。府內的隨從們很擔心,都勸他不要去,他們認為太子心思不單純,這很可能是陷阱,李世民卻說:兄弟之間就算有矛盾,但畢竟是手足至親,還不至於到相互謀害的地步。於是就大大方方地去了東宮。宴席之中,太子眾人輪番勸酒,幾杯酒下肚,李世民漸漸覺得有些頭暈,後來便倒在了地上,臉色慘白,那模樣看著甚是嚇人。李建成有些心慌,連忙派人將他送了回去。

本是兄友弟恭的和睦家庭,因為父親的不作為,最後釀成大禍

秦王被送回王府,已經是命懸一線,下人們拼命地給他喂解藥,才終於救回他一命。後來這事被皇帝知曉,本以為會引起軒然大波,可是太子只是受了幾句訓斥,並未受到其他的懲戒。李世民逃過一劫,太子又生一計。他先是說服皇帝出城圍獵,私底下找人打點,給李世民準備了一匹未馴服的野馬,李世民並不知情,他像往常一樣跨上了那匹野馬,狩獵途中野馬兇性大發,將他甩出去一丈多遠,差點摔死!

本是兄友弟恭的和睦家庭,因為父親的不作為,最後釀成大禍

後來齊王奉旨抵抗突厥人,竟想帶走李世民的親信隊伍,不僅如此,他們還密謀:等李世民送行之時,趁機殺死他。齊王密謀的一切,被李世民知曉,這些事情輪番到來,讓李世民無所適從,但他知道,繼續隱忍,無異於坐以待斃,因此,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就此拉開序幕,李世民發動兵變,斬下親兄弟的頭顱,並且提到了李淵面前,不久之後,李世民親政。

本是兄友弟恭的和睦家庭,因為父親的不作為,最後釀成大禍

究竟是什麼原因,逼迫秦王走到這個地步的呢?

1、他戰功赫赫,唐朝外部能夠穩定,他的功勞是最大的

李世民富有遠見,當初是他建議起兵,才有了現如今的唐朝。而且後來,民間的那些割據勢力,幾乎都是他親自帶兵圍剿的,也正是因為他,唐朝外部才能在短短數年就穩定下來。可以說李世民,是唐朝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2、他將兄弟視為手足,兄弟卻想置他於死地

起初,他一直念著兄弟間的情分,他雖與太子爭奪皇位,但是這僅僅只是朝堂上的矛盾,並不影響兄弟之間的感情。可是經歷過兩次死裡逃生之後才知道,在權利面前,親情顯得如此微不足道。倘若他繼續隱忍,等待他的,必定是身首異處!

3、李淵的不作為,在孩子面前失了公允

很明顯可以看出,李淵更中意太子,不喜歡秦王。太子涉嫌謀害同胞兄弟,這本是皇族中的大事,但是李淵知道後,僅僅是訓斥了太子幾句,如此輕描淡寫揭過這一頁,對李世民而言,著實不公平。而且後來秦王墜馬,皇上並未下旨徹查,甚至還跟李世民說:不要妄想從他這裡得到一絲一毫的幫助。其實皇上選擇支持誰不支持誰,是皇帝自己的事情,誰也干涉不了,但是像他這般不作為,只會讓惡人更加猖狂,寒了其他孩子的心。

4、太子想要搶走秦王的軍隊

秦王常年征戰於沙場,與手底下的士兵有著深厚的感情,而且他的隊伍,幾乎都是他親自培養起來的,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現如今太子等人,想要將這些勢力佔為己有,和搶沒什麼分別。沒了軍隊的將軍,就是一個帶著高帽的空架子,連自衛的能力都沒有,試問有幾個將軍能夠忍受這樣的侮辱?

本是兄友弟恭的和睦家庭,因為父親的不作為,最後釀成大禍

大多數人只知道,李世民用了不光彩的手段,來逼父退位,卻很少有人願意主動了解真相。太子和齊王二人,確實喪命於秦王之手,但是究竟是誰先起的殺心呢?幾乎很少有人知道,當年李建成為了皇位,多次背地裡下手,想要處死李世民。李世民只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罷了。只是李世民不屑於用陰招,他出手倒是乾淨利落了許多。造成這樣的局面,我認為李淵是罪魁禍首

本是兄友弟恭的和睦家庭,因為父親的不作為,最後釀成大禍

皇上為何不願支持秦王呢?理由很簡單,功高蓋主。對於李淵而言,他能夠成為皇帝,與李世民有著莫大的關係,他做了很多關鍵性的決策,例如起兵、圍剿薛舉、滅掉夏、鄭兩國。反觀李淵,他為唐朝做了什麼?他僅僅是坐上了那個高位罷了。可是李世民不同,他不僅有勇有謀,而且目光長遠,常年征戰也使他在軍中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幾乎可以說是一呼百萬人應,如此功高蓋主之人,李淵如何不怕?

本是兄友弟恭的和睦家庭,因為父親的不作為,最後釀成大禍

李淵以為,只要一味地支持李建成,就能剋制住李世民。他到底是目光短淺,李世民常年征戰,多次死裡逃生,多次化險為夷,戰場之上,數十萬人都沒能取下他的頭顱,區區一個李建成,如何能夠做到?到底是李淵估錯了兩個兒子的能力,最後才造成了這樣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