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亨利|《愛的奉獻》:當一個人愛著時,付出再多也不會覺得苦


歐.亨利|《愛的奉獻》:當一個人愛著時,付出再多也不會覺得苦


前面我們談過歐亨利的一篇小說,《麥琪的禮物》,主要講述一對貧窮的小夫妻,在聖誕節將要來臨的時候,丈夫賣掉了祖傳的手錶,給妻子買了整套的髮卡;妻子賣掉了棕色的長髮,給丈夫買了一個珍貴的手鍊。

今天我們要談的歐亨利的另外一篇小說《愛的奉獻》,在故事的內涵上與《麥琪的禮物》有異曲同工之處,也是講了一對夫婦,為了對方,甘願犧牲自己的故事。

喬,是本故事的男主人翁,他從小就有著非凡的繪畫才能,為了在繪畫上取得一定的成就,他20歲時,離開家鄉,去了紐約,跟一位學費昂貴的大師學習畫畫。

德麗雅是本故事的女主人翁,在很小的時候,就把六音階樂器演奏的有聲有色,為了讓她有更好的成就,親戚們湊錢讓她去北方深造。

兩人在一個畫室相遇,產生了愛情,很快就結婚了。

像很多的愛情故事一樣,兩人一開始的生活甜蜜而幸福,他們都擁有自己的藝術,也擁有彼此,即使生活在狹小的公寓房裡,也把生活過得熱烈而有希望。他們都有明確的目標,喬的畫可以被人爭相購買,德麗雅可以成為眾人吹捧的演奏家。

然而,生活不會總是陽光燦爛,隨著兩人經濟上越來越拮据,他們已經付不起昂貴的學費,幸福與快樂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這句話不得不認同。

為了能夠繼續師從大師學習,德麗雅打算私下去做家教,以掙錢供自己和喬的學費。


歐.亨利|《愛的奉獻》:當一個人愛著時,付出再多也不會覺得苦


當一個人熱愛著他的藝術時,付出再多也不會覺得苦。

德麗雅就這樣開始了一週三次的家教工作,每次回來,她都繪聲繪色的對喬講她的學生,著裝、學習、家庭,甚至她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她都會去講述。當我第一次讀到這裡的時候,以為德麗雅喜歡上了學生的父親,畢竟他身居將軍職位,家庭富裕,心想沒有物質的保障,真是很難保證愛情永存。

不過在後來讀第二遍的時候,我發現了一些細節,比如,在她回家時精神會略顯疲憊,當手受傷的時候,她大笑,但笑的並不輕鬆……,這些已經有了事實真相的端倪。

本故事的另一個主人翁喬也沒有閒著。他每天揹著畫夾去公園寫生,回家也會告訴德麗雅一些關於繪畫的情況,並且有人買走了他的素描畫,獲得了一些收入,他開始帶錢回家,不過每天回家會很晚。

但是,隨著兩人有了收入,他們的生活重新開始燃起希望。但是,這是事實的真相嗎?如果是這樣,是不是故事情節太簡單遜色了呢?

當然不是這樣,前面我說過,這個故事與《麥琪的禮物》很相似,當一個人愛著時,會為了對方做出犧牲,會不惜代價為對方著想。

故事的高潮在德麗雅的手受傷的時候到來。

有一天晚上,德麗雅回來,手上包著紗布,喬開始懷疑,他把她拉到身邊坐下,問她最近兩週都幹了什麼,才知道其實德麗雅並沒有找到家教的工作,為了讓喬繼續追尋自己的藝術夢想,她偷偷的在一個洗衣店給人熨燙衣服,手就是被一個女工的熨斗燙傷的。

而喬是怎麼發現的呢?因為他聽說一個女工燙傷了,是他送去的紗布和油膏,他就在洗衣店的鍋爐房工作呢!


歐.亨利|《愛的奉獻》:當一個人愛著時,付出再多也不會覺得苦


當愛著一個人的時候,付出多少也不會覺得苦,是這樣的吧!無論是《麥琪的禮物》裡的小夫妻,還是為了對方追尋藝術而努力工作的《愛的奉獻》裡的夫婦,我們都從中看到了愛情的美好。

即使沒有物質上的豐足,也可以開出幸福之花。

有人說,也許最初的愛情是美的,為了對方不惜犧牲自己,但是實際的婚姻生活充滿了生活的瑣碎,日子久了,總會平淡。愛情漸漸散去,厭惡隨之而來,哪裡還會有當初的激情與浪漫。

但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捨去婚姻中的那些瑣碎,只去看愛情的美好,是不是也會讓我們心懷希望,去經營自己的生活呢?

“在一個人愛著時,付出再多也不會覺得苦”,我們細細的品味這句話,是不是對我們可以有所啟示。為了對方去付出,不是讓你失去自己,而是要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是否還有那種為了對方不作計較而付出的勇氣與擔當,而這,才是“愛的奉獻”真正意義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