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诗词专家讲起诗词知识滔滔不绝,很专业,为什么做不出比较有分量的诗词?

慎审古今


大学中文系教授往往也不写小说。因为创作除了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生活积累,更需要激情!如果没有了创作激情,是写不出任何作品的。

诗歌同理。除此而外,诗歌更需要用有限的文字寄托感慨、抒发胸臆。进行教学或研究的专家与创作诗歌的诗人之间,术业各有专攻。教学、研究者主攻诗词歌赋的历史发展、平仄韵律等理论性方面,久而久之,讲诗论词,精彩纷呈!但却因过于专注理论研究而疏离了创作,毕竟创作不是结构性体系建设,而是有感于生活,发乎于灵感,表现在惊天地、泣鬼神的笔触之中……


风月谈否


纸上谈兵这个寓言故事形容“专家”最合适,特别是文化社科类,这里讲个故事:当年末代皇帝溥仪先生被特赦后,有一次到故宫参观,讲解员为大家讲光绪。尽管有一些错误,溥仪依然静静地在听。突然讲解员,指着一副画像说:这就是那个软弱无能的光绪帝。溥仪再也忍不住了,说:“这不是光绪。”讲解员说:“大爷,这可是专家说,您是专家吗?”溥仪说:“我不是专家,专家说的也不对,麻烦你把专家叫过来。”大家都劝溥仪算了,溥仪说:“不行,对待历史就是要严肃、认真,”专家到来后,问到:“你谁呀?哪个单位的?我研究清史二三十年了,难道还不知道是不是光绪啊?”溥仪没好气说道:“我还不能不认识我爹吗?”专家说:“你别丢人了,光绪哪有儿子?”顿时不明真相的人哄堂大笑。溥仪怒了:"这副画像是光绪的弟弟醇亲王。我还不能不认识我爹吗?"专家大惊:“您莫非就是皇帝?”此时,大家议论纷纷。溥仪正色道:“不,我不是皇帝,我是新中国公民——溥仪!”


浪漫光影


你提的问题,我很有同感。

因为,我也做过6年初中语文教师。教师的责任是传道释惑的。要把教材中散文、诗歌和文言文,按照一桶水的比例去教导“一碗水”的学生。讲就讲的头头是道,让学生们理解明白其中倡导的现实意义,树立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你让我给学生传授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自己也来作一篇什么什么记,不是写不出来,但我愿意看见我的学生们,写出高作,我就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当然,也有很多既会教又会写的,我很佩服,可是我更知道我的职责是教师,而不是作家。

同样,现今中考、高考,比如那些数理化科目,老师和学生们同题考试,不一定考得过学生们。大家觉得对不?

同理,只要我们的诗词专家们把诗词解析到位,让他们的粉丝们有收获、学有所成,不必苛求他们有多么优秀的诗词佳品。

只要他们不是伪学者、假冒“高大上”者,我们也要用常人的眼光去对待。

愿我的回答对朋友们有帮助!





平民之宴


问题:某些诗词专家讲起诗词知识滔滔不绝,很专业,为什么做不出比较有分量的诗词?


前言

讲起诗词来滔滔不绝非常专业,但是做不出有分量的诗词,老街觉得有几个原因。是否有道理,欢迎大家来讨论。

一、术业有专攻

韩愈在《师说》中有这样一句话: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术业有专攻,是指对于某一专业有专门的研究,本专业是专家,但是其他专业水平一般是正常的现象。

今天很多老师的“专业”并不是诗词创作,而是诗词赏析。比如学校的语文老师,他的目的是教会大家阅读理解古诗词,而不是创作古诗词。

因此今天很多中文老师的“术业有专攻”并不包括诗词创作。

二、割裂的术业有专攻

今天诗词的“术业有专攻”被割裂了,学校里学习文章不但要阅读理解还要求作文,但是古文和古诗词的学习把创作剔除了。原因是为什么呢?

其实也很简单,不实用、不需要。

古人学习诗词和骈文的创作,是因为科举考试中考诗赋。从唐朝开始,科举中的诗是格律诗、赋是骈文律赋( 中断过一段时间)。 读书人不学习创作就等于关闭了求仕的大门。

所以古人学习诗词,当然要学习诗词的创作。相比较而言,今天学诗词是阉割的“术业有专攻”。

三、社会不需要诗词创作

之所以诗词的“术业有专攻”被阉割,是因为目前的社会完全不需要学习诗词创作。

1、高考不但不考诗词创作,连现代诗都不考。

2、考公务员也不需要诗词创作。

3、找工作投简历应聘时,您说您擅长创作诗词,估计99%的HR会以为您是脑子有问题吧。

4、评职称不需要诗词创作,没听说评教授是上因为诗词写得好。 研究诗词的论文写得好、并发表了才有用。

四、诗词专家为什么不谈自己的诗词作品

诗词专家们谈论诗词时,不谈论自己的作品,有4个原因。

1、确实有人不会

叶嘉莹先生说过一个故事,她当年回国时听过一个教授的课程,认为这个教授讲得非常好,就想读一下这个教授的诗词作品,但是没想到这个教授只会讲不会作。

2、会,但是做得不好

电视节目中大家可以看到,有教授出名了以后,已经开始在用功学习创作了。

3、水平很高但是不愿意显摆

很多讲解诗词创作理论的,未必诗词做的好。但是有的人既能授人以渔也能授人以鱼 ,有的人我们知道:例如钱钟书、叶嘉莹、闻一多.....有的人我们不一定知道。

4、大部分读者没有鉴赏能力,专家的作品再好,也有可能被喷。

很多读者和观众是矮人看戏,批评和赞赏也是人云亦云。甚至有人说唐宋以后就没有好的诗词了:

唐以后不看诗、宋以后不看词.......

其实是看不懂和看得少。

结束语

今天的社会,大家正在全力以赴的进行民族复兴大业,需要更多的理科接班人。而文科的需求本来就很少, 诗词创作对于推动经济建设似乎没有什么作用,所以渐渐式微也是可以理解的。

王国维不是说过吗: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这让我想起一个人来了,此人曾是一时诗坛翘首,举世闻名,风头十足,忽然中年以后改道去做文学评论——他的莎士比亚研究确是硕果累累的——不知道是他写不出来还是没再写了,反正没作品了。此人就是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72 - 1834,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

原因何在?不得而知。也许他的身体被鸦片烟给摧残了,也许他更醉心于莎士比亚研究,......,图三就是他停止写作之前的伟大的烟作《忽必烈汗》的原稿。事实上,就连这首他都没完成,据说是因为当时有人到访,云云。我翻译过这首,译文可以在我空间里找得到(在回答里无法加链接,见谅)。


话是多了点


文学艺术领域并非只有创作者这一个“行当”,其实它应该分两大行当,即创作和理论研究——所谓术业有专攻,尤其文学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极少有谁能够在两大“行当”都能够成为顶尖大家的,几乎没有,虽然很多世界级大作家、大诗人同时也会发表不少关于文学理论方面的文章,甚至著书出版,他们确实在文学理论方面的修养也是很深厚的,他们的文学理论文章或者批评文章,也常常不乏真理,但大多数作家写的文学理论文字是不成体系的,我的意思是,即便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理论思想,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托尔斯泰影响后世的,主要是他的三部伟大小说,而不是他的文学理论思想。

1、人终究时间精力有限,即便是天才,要建设一个伟大的工程,终究还是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全身心投入的,托尔斯泰最著名的三部长篇小说,1865年到1869年写成《战争与和平》,1873年到1877年完成《安娜·卡列尼娜》,1889年开始写《复活》,花了十年才完稿。写完《复活》,托尔斯泰已经七十岁了。詹姆斯·乔伊斯在1906年完成了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之后,就开始构思《尤利西斯》,却直到1914年才真正开始动笔写作,结果这部伟大的巨著直到1921年10月才完成。“诗仙”李白流传至今的诗有九百多首,“诗圣”杜甫一生写的诗更多,就一千四百多首;苏轼一生创作的诗词更多,达到两千七百多首……那么道理一样,反过来一个已经将一生大部分时间曾经在理论研究的诗词专家,他如果还打算在创作上发展,时间和精力都难免捉襟见肘,毕竟要创作出好的作品,无论小说还是诗歌,或者按照你提问所说“比较有分量的诗词”,就困难了——马马虎虎的写几首诗词,比如你我写格律诗词,一天写个一、二首没有问题,但品质肯定不高,“有分量”更谈不上,因为你我是偷懒,专家若非偷懒,则严重缺乏时间精力,极个别超级天才不在此说。

2、我们都知道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研究是两种思维方式,创作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空间想象力、场景构筑、情节演绎,同时要在这样的思维中渗入极强的情感。而文学理论研究,其实和很多科学研究类似,其思维方式主要以逻辑思维为主,抓住头脑中跳跃出来的所谓“思想火花”开始分析、推导,在形成自己的观点后,开始搜索各种证明证据,然后开始进行论证,中、低层次的理论批评家,一般就是以观点犀利、论证翔实、思想深刻著称,而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大牛,则会让自己的各种观点形成一个完整的能够自洽的理论体系,到了这个层次境界,那就好像一个顶级作家写作一部伟大的长篇小说,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自己一直沉浸在类似的论证、分析、推导、以及搜寻自己思想深处“灵魂火花”的精神世界中——理论研究者要如你我马马虎虎写几首一般般的诗词,不是难事,凭他们成天接触这些东东,要一挥而就诗词并非难事,但是诗词也罢、小说也罢,创作的思维方式是大大不同于理论研究的,没有深入的沉浸于那种充满激情的空间想象力和与之匹配的文字“兑现”思维世界,要做出“有分量”的作品,其困难之大,未必比作家、诗人去造原子弹更容易。

——所以,你要让李白、苏轼写出深刻分析唐诗宋词的种种内涵、特色、时代风格及其对当时的国家王朝和今后中华历史的深远影响等研究文章,很可能写的连他们自己都不会很满意。而钟嵘著《诗品》、刘勰著《文心雕龙》、宋人蔡梦弼著《草堂诗话》等等都是中国古代“有分量”的文学理论著作,可他们在诗词创作方面都没有什么“有分量”的作品。当然,中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同时还是评论诗词的专家,比如李清照就有专门评论北宋时期诗词的《词论》一文,谈论的一些关于词方面的问题当然是非常专业的,文章质量当然很高,所以才会流传千年至今。但是,它终究只是一篇文章,还算不上多么宏伟的论著,此外李清照这样的超级才女即便在中国古代唐宋时期,也属于凤毛麟角的天才之一,并不多见。

到了今天,创作和理论研究就更是属于划分的很清楚的两个领域了,马马虎虎写点诗词、或者马马虎虎写点理论性文字,无论教授、研究员、诗人、作家,抑或混在头条里玩的比如你我之类的文化创作者们,那不是很难得事情,但是要一边“讲起诗词知识滔滔不绝,很专业”,一边还要创作出“有分量”的诗词,那就困难了,毕竟李清照震古烁今,恐难复制。


天淞子


不精通诗词歌赋用什么给人讲解?

既然精通却又不会写,这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诗词构造,这律,那律,这平,那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古汉语,现代汉语,汉字与诗词用字...都很精通不会作诗?

不会写作文的老师肯定不会教语文,不会写诗的老师肯定不会教诗词学。因为,教学生写作文老师最低会写范文,教诗词学最低要会写例句。

经常看见头条专家以“平仄”写例句。四句诗都“平仄”出来了,不会填字?不会填字,“平仄”一首诗的依据是什么呢?

风吹石头响

粗纱流在后

这是自然规律,用的着平仄来考量吗?自然规律对人类有很大的作用,以“平仄”套路出来的意义有什么用?

上联;云高不过山

会写诗的人不用动脑子。

下联;雾落雨三天。

不会作诗的人就胡扯。

写诗的人要懂自然规律,教诗的人必须要懂自然规律,教人写诗与解诗都离不开自然规律。不懂自然规律给人讲什么“格律”“韵律”“律诗”?

识字断意开文路,

子升午落莫回头。

拨笔弄墨砚秋池,

瑞雪赋梅诗一首。


用户碧家小玉


题主的问题是某些诗词专家,是不是有所指呢?

其实“诗词专家”这个词语今天听起来,有些贬义。诗词是人在感情冲动的时候喷薄而出的一种押韵的文字,是一种很个人的事情,有谁能替代作诗者的感受,成为你的专家?

而如今出现在大众面前被称为诗词专家的人,大部分都是语言类、文学类、古文类老师、教授,诗词不过别人在主业之外的爱好,末技而已。

我们硬要给他们栽上个“诗词专家”的名头,人家还不一定乐意。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诗是韵文。第一点是在格律上有要求,第二点是内容上有高度。

格式、格律这些知识点是前人总结出来,是可以传授的,而内容上的东西,那些灵光一闪的诗意,是无法传授的,需要靠学习者自身的天性和大量阅读后产生顿悟。

老师,只能传授给你知识,不能传授给你灵感。

甚至,这些老师由于长期为专业知识所困,被生活、工作打磨得早已失去了诗心。但是他传授讲解诗歌技巧是可以的,是专业的。

如何写诗和如何写好诗完全是两回事,我们说“诗词专家”只是认同这些学者在文化上的传承,而这种传承是形式的,并非内容的。

说到底,是我们自己知识太少,才会把没有灵感、没有诗心的诗词知识技巧讲解传授者捧为“诗词专家”。

其实大都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尊称为师足矣。

老话讲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

这些诗词专家只是我们学习诗词创作的领路人,他有没有诗心,写得好不好其实没什么打紧。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靠着天分和灵感弯道超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修行看个人”。

当然也不排除专家也能做好诗,但是他们都不是专业诗人,就算偶有佳作,也不见得就要拿出来现吧,如今杠精、喷子这么多,欣赏水平又参差不齐,有很多诗写得好的人未必愿意晒出来接受点评。

人家专业技能就可以滔滔不绝地碾压大众了,而且这些诗词知识都是没有争论,无法乱喷的,他们又何必拿自己真实心理表达的诗作出来让人指点?

张学友为什么不愿意参加综艺类节目?人家爱惜自己的羽毛而已。

某些专家得意洋洋晒出自己的诗来,那完全是被综艺节目捧得失去了自知之明。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曾经看到的一个小故事,业内有名的游泳教练竟然落水淹死了,人们这才意识到游泳教练真的不会游泳。

其实这没什么奇怪的,理论和实践未必在一个频道上,这才有了纸上谈兵的典故。

理论好,夸夸其谈,战术了得,未必能领兵打仗,做出色的元帅。

也就有了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

游泳理论,纸上战术是不是站的住脚,那就需要实际操作,游泳教练,纸上谈兵者的理论,自然有人去实践,他们只需要教授理论就好,不需要这么去游泳打仗。

也就说,由此衍生出独立的学术研究项目。

再回到诗上,盛唐时期,旧体诗空前发展,却没有一部诗话。诗人创作而没有进行理论研究,顶多是以诗论诗。

可到了宋代,诗不及盛唐,日渐没落,诗话却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最早的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诗理论比诗创作更加受文人学者的青睐,成规模。但诗本身的成就却远不及盛唐。

一句话,理论不等同于创作。

理论和实践不是同一个频道。

有诗词理论,知道怎么去写好一首诗词,却未必有能写好一首诗词的文字驾驭能力。

理论和实践说白了,就是教与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就不要再去纠结什么,有理论却与作品的方家如何如何。

有教,学才容易。

有学,教才长久。

理论实践,教学,密不可分,一样重要,无论做好哪种都是大家。


芝麻花儿


徒有虚名,並無真才实学,名是鉆营而得,皆是为利。为显权威名人地位,只好到处游说。谬论百出,滔滔不绝,抱着语不惊人不成威的宗旨,标新立异,貶损前人古人圣人,唯我独尊,唯我独是。君不见誇誇其谈者,口沫横飞,到处演讲演说,自诩为大師,自封成学者,置古人前人圣人的流传千古之作,将圣賢之敎诲,视作敞屐,自创其说,各立山头,书法界,鉴藏界此现象尤烈。到底天多高,地多厚,此类人的认知,尚不及三岁幼儿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