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的時候,腦子裡要想什麼內容嗎?還是啥也不想?

尋找一種叫幸福


冥想有兩個境界。第一是學習如何專注地想的練習,第二是學習如何不想的練習。前者適合所有的普通人日常訓練,後者適合有志於探索生命本質的修行人深入訓調心神。冥想的訓練,可以參考佛家的參話頭的方法,很多人對參話頭有誤解,以為是要深入思考某一個話頭背後的解,實際上,那種理解已經是在參話尾了,參話頭是要求我們的心神守住在那一個念頭在心中升騰起來之前的狀態!也就是日常我們一個念頭消失後,新的念頭出來前的那一段意識純粹清靜態,這是我們人體意識場同一於宇宙無極化場“道”或者“妙有真空”的一把鑰匙。超覺冥想把參話頭的冥想方法優化、簡化為正弦波呼吸法,可以讓普通人快速學會深度入靜乃至入定的境界,對於開悟明心,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法。有興趣的朋友微信2605562深入交流[祈禱]





御風說修行


不知道專注力與冥想的概念是不是一樣,沒冥想過,不過有過多次在一件事或者一個境況下,可以明顯的感覺時間和速度減慢的那種,最深刻的一次就是年輕時(大概20歲樣子)過馬路,看這一輛貨車從右邊開過來,我剛踏上他的行車線上,那一瞬間腦子裡什麼都沒想,就是看著車燈越來越大,車速感覺也不快,要撞到我時,我把踏上他行車線的那條腿退回來,貨車就貼著我的鼻尖呼嘯而過![捂臉]


Rock1748


啥也不想是不可能的,枯坐不叫禪;而且除此之外,還有下文。

有一個禪宗故事是這樣講的,有一位被一個老太太和她的女兒供養專門修行人,貌似非常精進,如如不動的樣子。

有一天老太太問這個修行人,你現在打坐參禪,到了什麼境界了?

修行人說我現在心如枯井,不動不搖。

老太太聽罷說,那你跟死人有什麼區別?趕快走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打坐(或者做冥想瑜伽、做靜觀訓練都沒有例外)的一個道理,人的意識波動就像自然的變化一樣,是無時無刻都在發生的,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變化”是不變的以外,一切都在變化當中。

所以冥想的時候不管是想一朵蓮花,想一束光芒,還是觀想什麼美景、一個人物形象,都是動態的平衡,而不是絕對的靜止。

《金剛經》有兩句讓六祖慧能開悟的金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在開示我們對世界自然人生的實相的認識,要抓住最關鍵的核心,即萬事萬物都像山間的溪流一樣,清澈透亮、活活潑潑,一直向前。

冥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都在上述金句裡了。

因此,冥想的時候一般要有一個景象或者圖片(密宗有本尊),具體到各門各派方法都不一樣,但原理無外乎如下:自然地想象觀想對象(比如一朵荷花、一輪明月)的樣子,過程中一定會有“走神”的現象。

這時,關鍵來了:對“走神”一定持接納和寬容的態度,如其所在、如其所是,不需要懊惱,更不要放棄!

接下來:接著再觀想!……[祈禱]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92400076890574235"} --}

開心牆頭草


專注。

有好多文獻記載說在冥想、打坐的時候要放空啊,有些很聰明的人啊就覺得放空二字是什麼都不要去想。

謠言往往都是添油加醋傳出來的。

現在有很多腦科學家已經用機器去測量過經常打坐的人或者大師的腦部,得出的結論是在專注的想一件事情,並且人的大腦是無法什麼都不去想的。

就打坐冥想這件事我也做了很多年了,也確實是只有專注的去想一件事能夠讓自己快速進入入靜和入定。

分享下我冥想的時候的方式。

我個人在冥想的時候首先要做到身心放鬆,找一個自己舒適的姿勢,坐也好,臥也好。最主要的是放鬆。然後讓腦子放鬆,我一般是意念呼吸,不是控制多半是以觀測的視角去看待身體,去看待這個呼吸。然後舌頂上顎。舌尖稍微碰著上顎就好,不用太用力,要不會分心。

堅持一段時間(幾天)可以做到專注觀測呼吸(或專注一件事情)的時候,就可以意念下丹田。

在冥想時有很多人放空不了自己的思想,不能專注的想一件事,可以用深呼吸的方式先讓自己心情得到舒緩,然後在進行下一步。每個人的方式是不同的,有些人喜歡聽舒緩的音樂或者聽誦經,把思維專注在這上面也是可以的。



壉升


冥想對人體有很多好處:能夠淨化心靈,康健體質,增強免疫力,對抑鬱症,失眠,風溼,慢性疾病等有很好的預防及治療效果。

冥想最初腦子是需要想象的,比如美好的風景,溫暖的海水,無盡的天空,無際的草原等,隨取一景,心情愉快,腰椎挺直,全身放鬆,盤膝坐穩,呼吸綿長,讓身體達到舒適輕鬆的入靜狀態。

然後,舌頂上顎,再把所有注意力觀注到呼吸之上,呼吸要輕,長,勻,細。呼吸長要知道呼吸長,呼吸短要知道短,呼吸輕要知道輕,呼吸細要知道細。這些都要覺察到。每次時間最好超過一小時或以上,全程保持全身放鬆,身體舒適自然,不要晃動,不要經常改換姿勢,保持全然的覺知,時間一長,就可以入定。

不過在冥想之前要對家人說好,途中不能打擾,不能突然弄出噪聲。入定當中請家人不要驚慌,不要拍打叫嚷,不要胡亂搬動身體等等。另外,冥想之前不論是否能入定,都要設定一個時間,比如:先看好打坐時間,然後設定四小時出定。

這個如果沒入定,啥時候下坐都沒關係。而一但入定了,設定的時間一到,也會自然出定。

什麼原理,科學也解釋不出來。如果有很多閒散時間的人,可以試一試。


牧牛22


如果你是初學者,不用糾結於大腦要不要想什麼,你就靜靜的坐著,去觀觀察你的呼吸,去感受它的存在,有可能中間大腦的思緒會飄到九霄雲外,沒有關係,輕輕的把它拉回來,跟它說:嗨,我們要回去了。冥想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你還不會,可以去聽,我帶你冥想!


冥想讓我們學會獨處,是我們通往強大的通道。找到一個和自己相處的機會,豐盈內心,去不斷完善自己,從而讓內心更有力量,更能擔當。當我們終於靜下來思考,便多了一雙內在眼睛去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回放這一年做了什麼,以及2020年,我想實現什麼新目標?沒有人際交往的干擾,你更專注在運動或學習的知識上,清空了積壓已久的未完成事項,更加強了對生命的意義。


一個真正自律的人,勢必是強大的人,學會獨處,才能沉澱人生。

而獨處,瑜伽中的冥想便是很好的放鬆方式。


1. 最好每天一次

你可以每天固定時間冥想,你也可以這周花5分鐘完成,下週10分鐘完成,以此類推養成一種習慣,就好像醒來、進餐或入睡。你的大腦神經系統將習慣於這個特定時間,讓你更容易進入冥想狀態。


2.準備一個屬於你的空間

它可以是一個小坐墊,可以是一個小角落,或是整個房間,點上蠟燭或精油,擺上鮮花,或對你有特殊意義的物品。你也可以簡單的固定一個冥想地方,作為你的專屬。特別提醒:腰椎不舒服的朋友,請躺著進入冥想!現在,終於有時間,能安靜下來,向內探索你的身體,請跟我一起,向內走,遇見更好的你!


愛塔瑜伽


只要生命存在,人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做到“啥也不想”,包括睡眠。冥想的時候,大腦一定有想內容。它是通過想專一的場景,來抑制其它複雜紛亂的思緒,以達到淨化大腦思維,緩解大腦皮質內細胞疲勞的作用。冥想不僅能使人換心情,還能使人精力更加充沛,是一項很好的養心活動。


在當前防控疫情的形勢下,我們居家的時間較長,有了進行冥想習練的條件,大家做一做很好

做冥想,並非要找什麼好景色的地方、並不一定要多有多深的功力,普通人,不管哪個年齡段,只要是堅持練習,都可以體會到冥想入境(入靜、入定)的感覺,都會感受到冥想帶來的消除疲勞的輕鬆感和快感。


來,一起做做,你能行的。

首先,坐在椅子的前沿(不要坐太滿),大腿與小腿略成直角,小腿與地面垂直,腰背放鬆且自然立直,雙手放在膝蓋上(這些是姿勢條件,其它姿勢亦可)。

閉上眼睛,從嘴角開始引導面部肌肉放鬆,微笑,身體放鬆下來,力圖放下所有的思緒,做三至五次深呼吸:呼則呼盡,吸則吸滿。繼續保持微笑(這是調息和放鬆條件)。

這樣,一個冥想的基礎條件就達到了,下面開始“想”。

風平浪靜的大海、無邊無際的草原、層巒疊嶂的森林,還是漫漫起伏的沙漠,你任選一樣。比如,你選擇了草原的場景,感覺你就在其中,你還會看看花草,遠處的牛羊,更多的草原景象會在你腦海裡浮現,你會覺得,想草原很舒服,很輕鬆,願意繼續想下去……等你回到現實,完成一次冥想,會覺得像是似睡非睡一場,疲勞隨之而去,迎來的是精神為之一振。


冥想的神奇功效,用心理學知識就可以解釋

存在決定意識。我們的心理反應,都是由接觸到的事物產生的,這個過程是認知。當我們接觸的事情比較多了,其中的一部分與我們的切身利益相關,不免會產生一些擔心,其中另外一部分與我們的尊嚴相關,不免會產生一些自我維護反應等等,這個過程是情緒情感過程。

人活在世,要接觸很多事情,於是會有很多複雜的情緒情感反應出現,當這種心理反應內容過多或程度太深的時候,大腦皮質內的細胞就會不斷地興奮。而這些細胞要是總興奮得不到休息(抑制),我們就會感到疲勞,大腦的功能就會降低,導致神經系統效率下降,引發免疫力下降等一些健康問題。

冥想,就是以單一的場景想法,來驅除大腦中複雜的信息,用與自身無任何利害衝突的場景,來替代大腦程度上揮之不去的信息,從而達到降低大腦皮質內細胞興奮度的目的,以此消除疲勞。


冥想的功效非常好,但要把它做好需要過程。我的體會是要“循序漸進”、“功到自然成”。吃飯不可能一口就吃飽,需要一口一口的嚼,嚼來嚼去,一口一口嚥下去,肚子填飽了,大功也就告成了。

當然,冥想也可以在打坐、臥姿、乘坐交通工具等條件下進行,不管在什麼條件下進行,冥想,關鍵是在“想”。願冥想成為生活的好夥伴,讓她助你成功!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59,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468ce646da03459583f68cc454841a48\

2019東子


冥想不是什麼都不想,而是要你先放空思想,然後在讓你慢慢開始感覺,從自己的呼吸,自己的心跳,從感覺自己開始,等你練到一段時間了,在開始慢慢的提升思想,其實說白了就是返璞歸真,先把自己浮躁的思想放下,提煉更精純的思想,更加專注,比如入定,像那些大師為什麼可以通過冥想思考很多,一坐就是好久,普通人肯定也有過類似的經歷,當你專注一件事情,你往往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而且事情能做的很好,而你無聊的打發時間,時間就過的很慢,一事無成。科學證明,那些經常冥想的人,大腦神經迴路和普通人有明顯的區別。冥想就是鍛鍊腦子










修心養性不管是冥想,打坐,站樁,有一個基本狀態就是要靜下來。這裡的靜,不僅是字面意思。而是從心,意,每一個細胞都靜下來。

做到了靜,還要松,人緊張的時候身體精神緊張,人處於緊張的時候,毛細孔和穴位容易緊閉。天地間的信息藥物能量就很難進入身體。

反過來人做到了真靜,真松,這樣毛細孔和穴位就鬆弛打開了。對人體有利的好的信息能量就進來了,不好的八邪四氣都排出去,這個過程日復一日堅持下去就是養生。一旦人體補足了對健康有利的信息,藥物,營養能量,人體就有足夠能量去修復受損的細胞,堵塞的經絡,免疫力修復力就更強了。

而冥想,打坐,站樁人會想很多東西,這個過程往往是不自主發生的,無需刻意阻礙思緒。做到了松靜一切順其自然!



一花一世界一景一菩提


你問的問題很具體,冥想中一個小問題,真正做到的人才能解答。但是回答你的人,幾乎所有人都做不到。

做與不做差距很大,做到與做好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吶!評論區可能有人試過,甚至做到了,但做好的一個也沒有。

能做好的也不會跑來這裡回答你這個問題了!多數人的回答還是拾人牙慧,或者推測、臆測,甚至誤解。我反正做不好冥想。(修心還是一直再做的。)

不過,我也有觸類旁通的個人小見解,我把冥想分為兩類不同修行,【腦與心】。

所以要點題回答問題,所以走心的冥想是需要想問題的,是一種專注狀態。腦(身)的冥想是不需要思考的,就是放鬆大腦,但是放鬆不代表完全放空。

兩種可以相輔相成修行,身心同修才會產生靈,有靈性才會迸發智慧。沒有產生智慧的,就不要說做到了,這離做好還遠著呢。

再深的問題就不要問了,你也看不懂,別人也不知道。做不到就是不知道,做不好也是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