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原因,企業個人都遭遇了“信貸危機”,給我們了哪些警示?

MR瑞


我是郭小凡財經,分享投融資知識。疫情原因,企業、個人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現金流斷裂、缺乏的影響。如果剛好有貸款,就會面臨逾期還款的壓力,如果無法按期償還,就造成所謂的”信貸危機“了。對於“疫情原因,企業個人都遭遇了“信貸危機”,給我們了哪些警示?”這個問題,我從企業和個人層面總結如下警示:



對企業的警示

1、針對企業長期資本,通過優化企業資產負債率,增加企業的權益資本,改善企業不合理的資本結構。比如有些負債率高企的地產行業,想依靠高週轉率還維持正常運營的企業,在這次疫情的影響下,資金流壓力就相當大了,如恆大就弄出個75折售房來了。

2、針對短期負債,如果不是特殊行業,運營資本儘量不要太激進,還要保持合理的現金儲備,或者流動性強的資產,比如交易性金融資產,短期理財這些;

3、企業戰略不要太激進,盲目擴張,一旦出現疫情這種突發事件,會導致資本緊張,最後導致新開發項目拖垮企業。


對個人的警示

1、多儲蓄:平時要理性的消費,拒絕做月光族,要有家庭儲備金,至少可以維持半個沒收入的情況下,生活可以正常運轉;否則,疫情一衝擊,生活質量都無法保證,甚至出現信貸危機;

2、合理負債,儘量不要養成透支消費,超前消費的習慣。量入為出,優優自己的日常支出,有些不合理的支出,儘量避免。

3、學會理財,讓錢生錢,通過資本增值,合理運用自己手上的資金,同時也可以在危機時及時變現緩解資金壓力。

4、增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斷的努力進步,從而增加收入,這是最直接的方法來應對各種人生危機。


總之:疫情之後,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要回歸理性,爭取不要逾期,如果真有困難,像銀行或其他機構主動說明原因,淨信用損失降低到最小!


手寫不易,不妥之處多多交流,希望親們動動小手,關注一下小凡吧。謝謝!


郭小凡財經


從徵信數據來看

一、徵信體系現狀

風控是金融業務的核心之一,而徵信作為金融風控的基礎工具,其重要性不必多言。信貸業務規模的不斷增加需要徵信體系作為支撐,而新型信貸業務的快速發展以及不良貸款等問題的日益顯現,則對徵信體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國與歐洲大部分國家的徵信行業不同,其模式並不以盈利為目的。行業的整體格局是以中國人民銀行為主,民營徵信機構為輔。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主導建設了中國徵信系統,從各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等採集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建立了企業及個人信用信息集中的檔案庫,並對外提供有條件查詢。

而在歐美等市場主導型國家中,行業的整體格局則是以商業化徵信機構為主,這些機構可以對企業或個人信用信息進行採集和數據加工,以產出信用報告並賺取收益。在這種模式中。政府機構的主要作用在於制定徵信行業的法律法規,以及監督法律法規的執行。

非盈利性、非市場化的定位,就會出現我國徵信數據覆蓋率有限,仍然存在很多白戶的現象。並且,人民銀行作為國際機關部門,對於接入機構的要求就會很高,就面臨著互聯網上的新興機構都無法滿足其門檻要求。那麼在經營的過程中就會遇到風險無法把控的局面,造成大量風險隱患。

二、區塊鏈是解決徵信的最好技術

在傳統領域,如何確認獲得信息的真實性是一大難題 。為此傳統金融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來反覆核對信息是否真實。然而這種方式仍然存在極大的弊端,問題就在於就算窮盡了所有的人力和時間,也很難保證信息的百分百正確,很大程度上信息的真實性取決於被徵信人的品格。

傳統金融互聯網化的意義在於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擴大金融服務範圍、提高金融服務質量等。而區塊鏈技術的嵌入則可能會將互聯網金融的意義深化。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可通過程序化記錄、存儲、傳遞、核實。分析信息數據、從而形成信用。相較於傳統的信用形成方式,區塊鏈可省去大量人力成本、中介成本、所記錄的信用信息更為完整,難以造假。

區塊鏈技術可以在數據產生環節對數據進行標識,從一開始對數據進行確權。數據存儲在分佈式存儲空間,實現數據的不可篡改和掌控權。再通過真實數據進行建模,供給銀行、貸款機構參考 從源頭上解決了數據確權,從而解決徵信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區塊鏈範式


遭遇了“信貸危機”不知道具體指的是那個方面?這次疫情的突發造成一段時間大多數行業停擺,企業和個人收入都產生了很大影響。現在,有很多人想通過貸款去解決資金難題。但是,發現自己不符合貸款條件,這應該也算是信貸危機吧。以下分享一些內容,不是慫恿您去貸款。而是,針對企業或者個人提示一些需要主要的貸款事項,當有需要時,不要因為一些不注意的細節,影響自己的貸款審批。

首先是個人信貸

個人信貸是銀行依據貸款人的信用條件發放的無抵押貸款。一般需要有公積金,打卡工資,保單,月供等。

貸款申請人常見的問題有:

1:進件條件達不到

公積金個繳基數太低,一般至少需要個繳600,連續交納半年以上。工資必須是打卡工資,也就是工資是每月固定發薪日打到銀行卡上,並註明有工資字樣的,才能認定為收入。有些人工資是現金形式發放的,這個銀行是無法認定收入的。保單需要兩年繳納三次以上,月供一般需要還款一年以上。信貸一般的年齡限制在22週歲到55週歲。

2:負債

信用卡近六個月平均使用過多或者當前刷卡額超過總額度的75%,有些銀行要求信用卡不能有最低還款。負債收入比不超過75%。

3:徵信近兩年,不能有連三累六。也就是不能有連續90以上逾期,逾期次數不能超過6次。機構類的可能會適度放寬。

4:近三個月貸款審批和信用卡審批次數查詢不能超過6次,非銀機構會適度放寬。

5:對於網貸筆數有要求,經常使用網貸的,包括微粒貸和借唄。銀行會拒貸

這裡需要重點提醒的是,現在大數據應用氾濫,如果有資金需求,會在各種APP上碰到各種貸款廣告,您有多少額度,利息很低,輸入身份證提款。只要身份證輸進去,徵信報告上就有有貸款審批記錄。並且,這些廣告很有誘導性,輸入身份證出來的額度很高,利息很低。提款需要補齊資料,資料補齊以後,可能本身就不符合他們的貸款條件直接被拒。或者輸入以後,額度就變的很低,利息變的很高。儘量不要隨意輸入自己的個人信息。另外,現在各種網貸很方便,各大知名公司,騰訊的微粒貸,淘寶的借唄,美團,小米,百度有錢花,京東,滴滴............等等幾乎所有的知名公司都做的有網貸產品,很多人覺著,我臨時用點錢,也不多,用了之後也按時還了。其實,使用這些網貸對申請銀行貸款的影響非常大,還是儘量謹慎使用。

對於一些自己創業的企業法人,請善待自己。很多法人在辦理個人信貸的時候,存在一個問題。給自己的員工上的有社保公積金,按時發工資。對自己認為公司是自己的,給自己按照最低基數上社保,也不會按月給自己發工資,在很多情況下都會對自己產生影響。建議創業者善待自己,給自己上社保公積金,每月按時給自己發放工資。

其次:企業信貸

企業信貸是根據企業開票情況或者納稅等級,提供的無抵押信用貸款。大多要求,企業成立兩年以上,連續開票不能經常斷票,公司沒有工商異常,不涉訴。經營穩定,近期沒有業績大幅下滑。另外,一些企業信貸,包括現在一些的工程招投標都需要提供法人徵信。如果是企業法人日常需要更關注自己的徵信。


北京金融姚禹


  1.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影響實在太大,體現最為明顯的是現金流幾乎斷了,成本卻還在,貸款還要還,也就是題主說的“信貸危機”。
  2. 遭遇階段性“信貸危機”不可怕,不要慌,這個時候要積極與銀行溝通,協商調整還款計劃,一般銀行貸款的靈活性很強而很多借款人不知道這一點,所以遇到當前還款困難一定要及時告知銀行,並申請協商調整還款計劃。
  3. 總體而言,企業要合理控制負債率,儘量不要超過40%,保持合理充裕的現金流,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剖析企業負債率太高的原因背後,其實都是和企業主決策不利、貪快求大等因素分不開,如果專注主業、穩健發展,不會負債率快速上升,所以企業主一定要戒驕戒躁,不盲目多元化,不亂投資,不要手裡容不下現金,一有錢就急著亂投資。
  4. 進入2020年以後,經濟金融以及實體經濟進入黑天鵝亂飛的時代,全球性衰退不可避免,覆巢之下沒有完卵,所以,請記住:
  5. 砍掉所有不賺錢的業務,只保留核心賺錢的主業。最後,現金為王!永遠保留半年至九個月的現金量,活下去比輸贏更重要!

從餘財經


疫情衝擊下,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面臨著流動性的危險,給我們的警示如下:

企業的警示

1、合理負債,多儲備流動性強的資產;這次疫情下,看似安全的體系,實際上經不起衝擊,大量高負債的企業且現金儲備不足的企業,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直接資金斷裂;而且要在企業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多儲備資金和籌資的渠道,以備不時之需。

2、不斷創新,辦法總比困哪多,比如這次疫情下,共享員工火了,恆大的線上賣房的營銷模式都帶了良好的結果;

3、企業要逐步推行智能化和自動化,減少對人的依賴,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

對個的警示

1、多儲蓄:平時要理性的消費,拒絕做月光族,要保證每年有一定的財富積累;否則,疫情一衝擊,生活質量都無法保證,甚至出現信貸危機;

2、合理規劃和理財,長短期資產的合理配置,降低槓桿的比例;建立多層次的儲備體系,不能把過多的資產配置到固定資產和長期資產中,或者風險資產佔的比重過高,一旦發生異常事項,可能會導致流動性危機;

3、持續學習,不斷提升個人能力,在普遍裁員的情況下,能夠保住自己的工作崗位或者是能夠及時找到工作,這個跟個人的能力還是有很大關係的;

4、增加被動型的收入,比如第二職業、投資性的收入,保證在沒有工資收入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有收入來源;

總結: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應該合理負債合理配置資產,同時增加自己應對危機的能力和渠道。


星兒花兒


短短一個春節,把我們的生活撕扯得七零八落,原來熱鬧的大街漸漸冷清,餐飲、電影、出行、消費行業受到嚴重打擊,很多小老闆都說頂不住了。裁員、失業、經濟下行的陰影,猝不及防地照進生活,如影隨形。我們都不得不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我的收入會受到多大的影響?每個人都開始擔憂自己的房貸和工資的時候,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當下企業面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復工難,二是疫情導致的用工荒,三是疫情導致很多產業供應鏈殘缺不全,四是疫情期間物流停頓對企業帶來的影響,五是疫情衝擊下現金流受創,六是擔心復工的疫情防控,員工被感染。另外員工返崗率低、運輸物流受阻、運營成本上漲、上下游企業復工不同步等。

對於我們個人來講至少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能自己養活自己,不依附於別人生活,才能不被信貸危機連累。對於企業來說,儘快恢復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降低成本,減少不必要的開支,要相信困難是暫時的,一切都會好的!



北風之生活


因疫情原因的確個人和企業造成一些信用障礙,也不一定是信用危機,這些方方面面的確給我們有所警示:

第一、因疫情很多承諾的事情辦不了,失信了。

第二、有些商業性經來,因交通管制辦不到,失信了。

第三、個人或企業欠貸款(含房貸,信用卡透支等)因資到賬不了賬,不能如期還貸等等,而失信了。

第四,個人打工按實際出工計收入,而疫情期間無處打工,天處賺收入,因沒有收入造成每月應付的生活費沒有,而失信了。

等等這些,值得我們反思和警醒。

一是今後辦事如商業合作等在口頭上或者說文字協議上都要多個心眼,多加句話,如果遇到不可預見原因,一切順延。

二是按照傳統理財觀,要量入為出,留有節餘,隨時應對不足之需。

三是出門賺錢打工最好跟老闆簽定一箇中長期合同,遇到困難時也應有相應的工資收入。

四是有條件的話買些保險,大難臨頭也好有個保障。

綜上所述,還有一些沒寫上去的條款,你們說這些不是值得我們警示嗎。


情感江山如畫


大家好,我是一個頭條創作者,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提問,在答題方面,我有著豐富的經驗 ,以下是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這次疫情之下很多企業面臨著信貸危機,企業在到閉邊緣,這就再次印證的現金流的重要性,現金對企業生存的是有多少重要了,現金流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就像人體對空氣的呼吸、血液的流動那樣,非常重要。如果把資產規模非常龐大的企業看作是一個大力士,且盈利能力非常強,只要封死他的鼻孔口腔十分鐘,他就得窒息休克,甚至昏迷死亡。而把那些資產規模非常小,盈利能力也剛剛好夠餬口的個體戶看做是一個非常瘦弱的人,只要保持呼吸順暢,血液循環正常,也能病怏怏活若干年也能存活在世上。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大企業大集團轟然倒塌,當宣佈破產清盤時,卻驚訝地發現旗下有相當不錯的優質資產。這就是典型的現金流出了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資金鍊斷裂。如果一個企業資金鍊開始出現裂痕,此時最最要緊的,就是抽調現金支撐,哪怕是賤賣資產也要籌集充足的現金,以免出現徹底斷裂,導致企業生命的終結。對於企業家來說,現金流就是糧草,糧草不足,兵再強馬再壯,也逃不了失敗的下場。

以上就是屬於我個人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開開心心的做頭條,頭條作品能更進一步,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回答,謝謝大家!


阿拉明燈


這場新冠肺炎疫情給企業和個人帶來的啟發與思考:

1.平安健康最重要。病毒導致國內8萬人感染,讓我們格外關注健康,更明白身體是1,房子、車子、金錢、名利都是0;

2.學會管理風險。風險到來的時候從來不會與你打招呼,看不到的才是風險。在春節之前,沒人會想到新冠肺炎這隻黑天鵝的到來。無論你是否願意面對,風險無處不在,逃避風險並不是聰明的做法,學會直面風險、管理風險和駕馭風險更可取,也更明智;

3.家庭應急資金必不可少。一場疫情暴露了每個家庭的“財務免疫力”,平時有儲蓄習慣的家庭危機大大降低,可以相對安穩地度過難關,儲備可以滿足家庭6-12月支出的應急資金十分必要;

4.穩健投資是王道。疫情波及全球,在恐慌情緒影響下,全球股市震盪劇烈,投資者損失慘重,更讓大家明白高收益一定伴隨著高風險。對於絕大多數的普遍百姓,通過穩健投資追求穩健收益比不切實際地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略潛在的巨大風險靠譜得多;

5.學會自我管理。疫情導致大家都宅在家裡,絕大多數人通過遊戲、追劇等方式來消遣,其實這段時間更適合學習充電,正常工作狀態下,大家很難有充足的時間來系統學習,完全可以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學習一些技能和知識,學到手裡的,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6.逆向思維,轉危為機。同樣一場疫情危機,每個人看到了不一樣的一面。有人看到了危險和威脅,也有人看到了機遇。你看到了什麼,你就會收穫什麼。2003年非典期間正是阿里巴巴、京東、順豐快速崛起的機會。



李照彬


目前,疫情對消費需求的影響,主要來自對消費觀念、意識層面的衝擊。而這些消費意識的變化,會誕生、或會摧毀一些行業。根據觀察,我認為疫情後,有六大行業面臨崛起的新機會,同時,也有三大行業面臨落寞的可能

六大機會分別是

  • 一、儲備意識加強。

而催生出的“大容量”消費品。比如:家庭藥箱、家庭裝大容量消費品等。

  • 二、免疫力意識加強

而推動“免疫力”類產品崛起。比如:某些功能類植物飲料、保健品等。新冠肺炎,沒有良藥,只能依靠自身免疫力。這次疫情將免疫力產品的價值放大。

  • 三、殺菌消毒意識加強。

而推動清潔類產品熱銷。比如:有消毒功能的洗衣液、洗手液、溼紙巾等。

  • 四、居家意識加強。

而推動的居家類產品崛起。比如:居家服、家庭電視遊戲等。

  • 五、DIY趣味意識加強。

促使DIY類產品開始熱賣。比如:半成品的家庭方便菜、DIY美甲等。

  • 六、遠程、不接觸意識加強。

促使在線培訓、在線辦公、生鮮配送火爆。比如:猿輔導、釘釘、盒馬等。

三大可能面臨落寞的行業是

  • 一、需要扎堆,聚集人群的產業,可能會面臨萎縮。

比如:各大車展、糖菸酒會,以及其它行業展會。

  • 二、依靠龐大規模為噱頭的餐飲、酒店、健身房、KTV、培訓機構等,可能面臨萎縮。

比如:華南最大的海鮮城、最大的自助餐酒店、包房最多的KTV等。

  • 三、遠離城市社區的地產業態。

比如:購物中心、娛樂飲食綜合體、遠郊汽車超市,將面臨巨大挑戰。相反,距離社區近的業態,更具發展潛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