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顯學從"如日中天"到"曇花一現"


墨家顯學從

墨子畫像

導語:對於墨家顯學的消亡,我的叔叔曾經對我說,墨家的消亡,其本質上在於墨家內部的組織結構,以及墨家確立"兼愛非攻"的思想。但是,我認為墨家顯學,消亡的主要原因在於他的思想過於超前,兼愛非攻倡導是一種和諧社會,人人平等,大家相互關愛,有一點點共產主義的味道,所以我覺得它是一種超前的政治思想。

在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中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的學術流派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四家。但在秦朝時建立的統一的封建帝國形成之後,它們的命運就開始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儒家文化成為了中華文化的正統官方主流思想;法家雖然不受到天下黎民百姓的認可,但主宰了兩千多年的帝王專制統治;道家則佔據民間社會各階層的廣闊天地,成為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園和心靈寄託,只有墨家在如日中天之後,如曇花一現般的沒落,無論是作為一種學說還是作為一種組織,都煙消雲散,泯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今天我們雖然能在某些思想家的著作上看到和了解墨家的思想體系,但它只是一塊硬邦邦的思想的化石,現實生活中已經沒有太多的影響力了。

兼愛非攻

縱觀中國的歷史,我們從中不難發現一個重要的問題:從中國的第一個王朝開始,人們大多生活於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家族裡,這也是最早的分封制的雛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西周,這種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家族紐帶成為了統治的,最官方最正統的載體。從西周開始,就確立了一個組織等級森嚴的血緣社會,一切血緣社會地位關係都為直系血緣紐帶所繫。個人的生活完全被血緣紐帶所捆綁,沒有一定的自由性。儒家就是在這種血緣關係所規定的綱常倫理中誕生的。 但是隨著春秋以來的兼併戰爭的持續以及以血緣關係紐帶的禮樂制度的崩解,一些遊離在血緣社會之外的士族自我定位就出現了問題。一方面,他們中的有些士大夫直接失去了血緣紐帶轉變成了庶人,有些因為血緣淡薄失去了與大宗之間的聯繫而被疏遠出。這些被血緣中心所素顏出去的人,為了再次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自己到了一些逐漸的形成了互相互愛,相互幫助的強大集體以致後來逐漸形成了"江湖俠客",這便是早期"俠義精神"的起源。

而談到非攻的起源,則是墨子從兼愛衍生變化而來的。墨子曾斷言:"今者士皆明於小而不明於大。"知道竊人桃李不義,而不知攻城野戰不義。少見墨日黑,少見墨日折,則不知此人是否聞黑白之辯。墨子用嚴密的邏輯辯斥"狹隘的愛國論","是非不辯?"可謂是酣暢淋漓!

我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大概就是這樣,墨家所提出的兼愛就是當戰爭爆發的時候,人們不會去明辨是非,而會去讚揚軍人是有多麼的偉大,但是他們不會想一想,這些非正義的戰爭都是同種同族的人們之間在相煎何太急。而墨家所闡述的非攻的理解,就是幫助一些弱小的人或國家進行必要的正當防衛。但是,由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環境,墨家必定走向衰亡,古話說,春秋無義,戰墨家的俠義精神被各諸侯國所利用,導致了墨家人數急劇的減少,從而導致了墨家學說最終走向滅亡。

墨家思想的起源

在春秋戰國那個紛亂的年代裡,各國諸侯稱霸一方。不間斷地進行戰爭,戰爭規模也隨之擴大。在戰爭自耕農和小生產者成為了戰爭的主要物質承擔者,他們為了躲避戰亂,逐漸形成了一個基層的團體,這是最初墨家學派的雛形。墨子和他的弟子絕大多數都是手工業者出生,在西周時期,由於商業的發展政府設有專門管理奴隸以及勞動者的機構管。到了春秋時期,這部分管理者因為失去職位而被流散全國各地同時大部分的奴隸得到了解放,加之本來就有獨立性的小生產者,也加入到墨家使得墨家一步一步的發展了起來。

墨子本人就是一位精通製造機械的人。按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一個技工,而他製造的器具,重在實用,這與當時中國的小農經濟是相吻合的。而墨子本人則在軍事器械方面的成就最為擅長,遠遠超過當時舉世聞名的公輸班。在讀《墨子》這本書的時候,我看到《墨子》裡所記載的墨家在力學、光學、幾何學和物理學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這是完全有據可循的。墨家學派的成員並非都是從事機械製造的技師,其中也有從事農桑農民和進行商品貿易的商販。墨子和他的學派反映了當時小生產者和勞動者們對自己正當的社會地位渴求願望,極力的控訴了貴族紙醉金迷的腐化生活的不合理性,替廣大的黎明百姓來訴說非正義的兼併戰爭給他們帶來深重的苦難,這些都形成墨家學派伸張正義的一面。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墨子以及他的學派畢竟還是士大夫階層的,而不是百分之百的普通勞動者和黎民百姓,他們還有求於當時的諸侯王們,擔心貴族不到墨家來找與他們志同道合的良師益友,因而對諸侯王們不得不表現出一定限度的妥協性。墨子和他的學派以無私的自我自我奉獻和犧牲精神,對反對兼併戰爭的正義事業做出了出色的貢獻,直至最後先出生命的代價。一貫以自由放縱自居的莊子也不得不稱讚"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捨也,才士也夫!"(《莊子·天下》篇)就連敵視他的孟子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稱讚他"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告子下》)墨子這種偉大的自我犧牲精神,不但感動了當時的人民,也給後代的中國人民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墨家顯學從

孟子畫像


墨家顯學從

《孟子書影》


墨家顯學從

莊子畫像

墨家學派滅亡的必然性

在文章的開頭,我們提到墨家的學說有點超前意識,墨家所倡導的"兼愛非攻"的思想,與儒家所倡導的"名貴君輕"的思想有著本質的區別。墨家所倡導的思想是全民平等,互相互愛,而儒家所倡導的則是忠君愛國。假使儒家的思想在社會傳播開來,將會危及統治者的統治基礎,徹底摧毀封建世襲制王朝的統治根基,這在當時是不被諸侯國所認可的最主要原因。

正因為如此,墨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幾乎沒有辦法確立自己的立足之地,遭受各種政治和文化上的封殺與迫害。就連太史公司馬遷在寫《史記》時,在《孟子荀卿列傳》對墨子也是一筆帶過,其中是這樣論述的:"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相較於其他長篇大論的諸子傳記,曾經與儒家並稱"顯學"的墨家,只得到了24個字的記載,連墨子的生卒年月都無法確定。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出墨家是失敗的。

墨家顯學從

太史公畫像

雖然今天的我們可以追根溯源的瞭解他的思想,但我們還可以看到墨家本身對於處理自己內部的接班人這件事也存有疑慮,並沒有具體的主張和理論,同時也沒有真正的付諸實踐,只是對於尚賢思想簡單的發展,停留在簡陋的思想空想上,在當時看來這有點天馬行空的意味。但這毫無疑問是現代民主思想的起源,其理論的深遠已經超越了時代。

最後,墨家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便一蹶不振走向沒落的原因:時代發展的大環境與墨家學說背道而馳,且墨家所承擔的部分職能被取代。秦漢後大一統的政治局面成為了歷史發展的大潮流,再也沒有像春秋戰國時的紛爭不休、戰亂不止,而朝代更迭時的混亂只是短暫的,致使小農生產者和和手工業者被長久的束縛在土地上,無法團結起來為自己爭取應有的利益和社會地位,墨家已經喪失了適合自己生存的土壤。

上文我們提到墨家的"兼愛非攻"的思想,獲得了莊子的讚揚,也給後世的中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早在2000多年前春秋時期的諸侯國的君主們,正是利用了墨家這一特點,為他們打了無數兼併戰爭始墨家成為諸侯爭霸的犧牲品,這也正是應驗了"春秋無義戰"的含義。不過墨家的思想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正面的東西,比如說中國人所倡導的"俠義精神",就是從墨家演變過來的。曾經李斯說過這樣一句話:"儒以文亂法,墨以武犯禁",從李斯的這句話中,我們就可以判定墨家的結局。自從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後,採用了焚書坑儒的方式,廢百家的學說,這是一次對墨家學說的沉重打擊,到了第漢武帝劉徹採用大一統的政策後,對於墨家來說已經到了末路了,之後統一的思想就在人們的心中深深埋下並生根發芽一直延續至今,所以墨家所提倡的學說也就徹底中斷了。

墨家顯學從

李斯畫像

結語:墨家從以前的大宗顯學到徹底的終結,之中有很多的道理值得我們深思!第一:墨家的本質上還是有大部分的士大夫組成的,在這一方面就說明了墨家對於上層社會具有一定的妥協性。同時,墨家在對於自身的管理上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導致最終的沒落。最重要的一點,由於時代的不斷變化,墨家的學說不再適應社會歷史發展的大環境的需要,所以墨家的學說從此中斷!

參考書目:

錢穆 《中國哲學史》

司馬遷 《史記》

《莊子》

《孟子》

《墨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