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的單身是貴族,窮人的單身是狗

就算被別人當作“單身狗”,也要做一隻貴族狗。”——何桃李

富人的單身是貴族,窮人的單身是狗

(photo by jiwoon_pak)

l>

“單身”沒什麼好,也沒什麼不好。


1


單身之人多低靡,也無風雨也無晴。

有人認為這跟“單身”的狀態有關,一個人很沒意思;有人認為這是大環境的關係,所處的時代對(大齡)單身如此苛刻,低靡似乎理所當然。


其實並不盡然。造成這種低靡狀態的原因不是單身,也不是外界的惡意,而是窮。

窮人的日常尚且為溫飽掙扎,維持現狀已所耗良多,哪有心力會去看世界、去打理自己、關心細節。體面、任性更無從談起。(比如拖地工頭腦君)

反之,富人所能看到的世界大約真的比較美好一點。一二代朋友,從小接受貴族式教育。在一般人為“結婚生子”這件事焦頭爛額時,人家正忙著“焚香、品茗、尋幽、社交、吟詩作畫、登高遠遊”,日子精緻灑脫。

所謂,由富而貴。“窮人只有苟且,富人隨便就是詩與遠方。”品味、審美、貴族氣質,都是金錢做鋪墊,經由一代代悉心滋養、傳承的。

所以,錢不重要,但是錢背後代表的資源、權利和選擇很重要。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只有“糧倉充足,豐衣足食,才能顧及到禮儀,重視榮譽和恥辱”。


2



朋友就列舉了自己的“單身苦惱”:


第一、TA 似乎不能和別人一起愉快地玩耍(“防火防盜防單身”,(大齡)單身之人很容易被當成“異類”);

第二、身邊的人正千方百計圍堵TA,比如催婚,比如各種節日、早婚早育政策引發的壓力。


但是所有這些,在精神富足和人格獨立的富人那裡,都不成立。或者說,社會本質是權利的博弈,你處在強勢的地位,“單身”不會成為貴族的障礙;你相對弱勢,“單身”也不過是你眾多“罪名”中最便利的一項。

《慾望都市》第一集探討的就是大齡單身女青年的問題,時間走過13年,人類的困境依然糾結於:食、色、性、愛。


Samantha如此說道,“這是曼哈頓史上第一次,女人有和男人一樣大的權利,她們也相當富裕,能把男人當寵物,他們突然間落後時,就是你拋棄他們的時候。“

這個時代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我們有了比以往更大的自由權,或者說能夠以更小的代價和更大的可能維持單身生活的體面。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情商不重要,單身與否不重要,年齡不重要,一切世俗法則都能出現“例外”。

關鍵是,我們自己不要老是讓人覺得,做了單身就要過那種抑鬱苦悶、毫無樂趣可言、像狗一樣粗糙、卑微的生活。


3


“班那德太太整天發愁的就是如何順順利利地將五個女兒嫁出去”,這是《傲慢與偏見》小說的開頭,想必媽媽們都有和班那德太太一樣的煩惱。

“嘿,你再不結婚,沒有人會喜歡你了。“

“嘿,你再不結婚,就不好生孩子了。”


人們很容易受外界聲音的影響:覺得單身的自己不僅過著像狗一樣不講究的生活,還像狗一樣卑微。

事實上,許多人不願單身或者對單身的狀態很惶恐,癥結就在這裡。他們常喜歡將單身和非單身並列作比較。

“看哪,那些非單身的過得何等快樂、有愛!有一個人在傷心的時候哄ta開心,在高興的時候幫ta拍照,在每一個節日為ta準備驚喜,在每一個難關擋在ta的前面。反觀自己單身的生活,千篇一律,沉悶單調,一個人扛過那麼多傷心、寂寞和困難的時刻,誰會喜歡單身呢?"

他們把“單身”當作缺陷,似乎缺了結婚生子這個環節,人生就不完整了。更多的人,把“婚姻”當作救生圈,試圖從不滿意的狀態中解脫。

然而,婚姻並不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婚姻本質上是兩人資源交換的合法化,比如性的合法化、孩子合法化、佔有對方財產的合法化、情緒疏通的合法化……

這種寄希望於他人的期待,註定落空。單身時的種種匱乏,尤其是精神上的貧窮,甚至會延續到婚後,繼續過著“狗一般”的生活,頂多也只是“家養”還是“野生”的區別。

比起物質上的富足,精神上的富足才是決定我們個人幸福感的關鍵。獨立,有主見,活得漂亮有擔當,保持向上的狀態,即使單身依然可以成為“女王”,決定自己的命運。


4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縱橫捭闔,一直獨身;

Dogus Grubu集團的繼承人Filiz Sahenk年近50依然單身;

45歲的俞飛鴻被稱為“凍齡女神”,雖未走入婚姻,依然過得滋潤富足;

……


這個名單還可以一直拉下去。他們都是“quaintrelle”,一個人把生活過成了藝術品。

要知道,貴族不由是否單身說了算,由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人格獨立和精神自由決定。

比起自怨自艾,不如反求諸己:"我要如何才能吸引人,成為真正意義上“貴族”?我要怎樣最大程度地掌握自己的人生?“

而且,往往婚姻好的人,單身時也過得很好。他們並不排斥婚姻,而是始終關照自己。他們並不乏追求者,而是有自己的堅持。

做貴族還是狗,完全掌握自己手中,與他人無關。重要的是忠於自己,學會欣賞,活得快樂、體面,有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