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變 明代勳貴集團覆滅

前言 土木堡之變致使英宗皇帝朱祁鎮被瓦剌俘虜北上,以此要挾明廷做出妥協,大有元帝國重卷中原而來,是明王朝由盛轉衰,由主動進攻變為戰略防守的開始,也使得明初開國勳貴集團和成祖靖難武將從肉體和制度上被雙雙消滅,無數朝臣和內閣成員全部被殺,大明五十萬精銳喪失,此後,文官獨大,明代政治發展不可逆轉。

建立伊始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隨著元末統治者內部腐朽,皇位頻繁更迭,命令朝令夕改,地方政府更是層層剝削,因而中原大地爆發了農民起義,當時在黃覺寺出家為僧的朱元璋收到兒時夥伴湯和的來信,受邀他參加佔據濠州郭子興的義軍,經過多年在戰場上的磨練,因其作戰勇敢,機智靈活,又粗通文墨,很快收到郭子興的賞識,此後數年,隨著郭子興病逝,朱元璋逐漸成為這支起義軍領袖,憑藉謀士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迅速擴張實力,此後數年逐漸統一南方,有了逐鹿中原,北伐元廷的能力。

1.公元1363年,朱元璋與佔領武漢的陳友諒在翻陽湖決戰,經謀士劉伯溫建議,發揮軍隊小船優勢,火攻陳軍,最終取勝。

2. 公元1366年,朱元璋發表檄文聲討張士誠,發動平江戰役,攻滅張士誠政權

3.公元1367年,朱元璋命徵南將軍湯和討伐方國珍,同年,方國珍部投降

隨著多年征戰,南方一統,北伐中原的時機也漸成熟,朱元璋於公元1368年建立明朝,並發動對元朝的戰爭,同年即命中書省右丞相徐達為徵擄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率軍25萬,攻取中原,七月底,明軍直逼北京,元順帝帶領文武大臣與皇太子等齊大都逃往蒙古草原,結束了元朝對中國的統治權。此後經過朱元璋30年的修養生息,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達到洪武之治的局面。

土木堡之變    明代勳貴集團覆滅


成祖靖難

隨著朱元璋崩逝,建文帝即位,即位之初,便開始削藩,從來招致北方宗王尤其其皇叔的不滿,不就之後,燕王朱棣即發動靖難之役,經過四年時間,於公元1402年攻下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燕王即位,在位22年間,政治上設置內閣;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並於邊境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設立特殊管理機構。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締造永樂盛世。

土木堡之變    明代勳貴集團覆滅


仁宣之治

成祖之後,隨之迎來仁宗和宣宗統治,仁宗即位後採取收養生息之策,停罷採買,平反冤濫,貢賦各隨物資產,陂池與民同利”。下令息兵養民,並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皇家採辦珠寶等行為。這些措施使得明朝進入空前盛強時期,史學家稱之為仁宣之治。

土木堡之變    明代勳貴集團覆滅

土木堡之變

隨著明宣宗採取修養生息不干預的政策下,明成祖朱棣時期對蒙古各部採取的抑強扶弱,防止一家獨大羈糜路線被完全廢棄,蒙古草原很快被瓦剌統一,韃靼,兀良哈各部先後臣父,其政治野心也因此膨脹,因而把南方的明朝作為擴張和征服對象 ,因而也先於公元1449年南下攻明,此時英宗皇帝朱祁鎮年方20,先前輔佐他得張皇后以及一干老臣先後離世,當次之時,看到北方瓦剌如此放肆,旁邊又有宦官王振鼓動,英宗皇帝決意效仿其父祖御駕親征,大軍出征自大同附近,便遇天氣陰雨綿綿,屍橫遍野,隨後又遇到糧草供應不上,英宗皇帝有意撤軍,但王振顧及皇帝臉面,便建議繞道自己家鄉蔚州,而後又因怕踐踏自己家莊稼,再次更改注意,繞道懷來城外的土木堡,隨後遭遇也先的蒙古軍,瓦剌大軍追上明軍,將皇帝等人困在土木堡。水源被掐斷,陷於死地,軍心動盪。於是,當也先假意議和的時候,明軍上當。也先趁明軍不備,發動總攻,一舉殲滅之。

土木堡之變    明代勳貴集團覆滅


後果:皇帝朱祁鎮被俘,王振被樊忠殺死,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埜等大臣戰死,五十餘名隨行出征的文官武將戰死;財產損失不計其數;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最為精銳的三大營部隊亦隨之毀於一旦,此後軍火武器發展也大大受

土木堡之變    明代勳貴集團覆滅

總結

土木堡之變使得開國武人功勳和成祖靖難遺留下來的功臣集團盡數被消滅殆盡,明朝前期武人勳貴集團與文人士族在朝堂相互制衡的關係被打破,此後文官集團做大,皇帝只能通過內廷宦官來制衡文官,以此貫徹自己的意志和整個國家的意志,文武大臣和君主離心離德,國勢日蹙。使得明王朝重新走上宋朝文人治國的路線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