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讀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題記:今天是三八婦女節,發一篇與“婦女”有關的文學名著讀後感,向女同胞致以節日的問候!


“陌生女人”是奧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著名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主人公。正如標題所示,作品以書信形式講述了“陌生女人”在彌留之際,在她死去的孩子身旁,給作家R寫了一封悽婉的長信,訴說了她對他苦苦暗戀一生,但終於沒有被他認出的悲劇。

“陌生女人”父親早逝,從小與母親過著貧困艱難的生活。十三歲那年,住房對門住進了一位年輕作家。作家的學問和聲譽,在姑娘心裡激起超脫凡俗的敬畏之情;作家漂亮挺拔、英俊瀟灑,身上似有靈光,小姑娘悄悄愛上了他。

自此之後,她把全部精力用來窺視作家的一舉一動。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與他撞了個滿懷,他對她含情脈脈地微笑、說話,姑娘以為這銷魂的柔情只是給她一個人的,激情燃燒的瞬間,姑娘感到自己已經是個女人,已經屬於他、永遠屬於他了。激情化為動力,女孩原來學習成績不好,此時一躍成為第一名。她廢寢忘食讀了上千本書,突然堅持不懈地練習鋼琴,就為了討作家的喜歡。

女孩16歲時因母親改嫁舉家遷往異地。在單相思的苦戀中度過了兩年,她拒絕和所有男孩子接觸,一心一意要回到作家身邊去。再次回到維也納的她當了一名服裝店的小職員。她一下班就到作家住地徘徊,為的是遠遠地看見他,最好是遇見他。

一天晚上,作家終於注意到她了,她強烈渴望他能夠認出她,但他沒有認出她。在日復一日望眼欲穿的痴情等待中,容貌出眾的她終於激發了他的情慾,他們一起度過了銷魂蕩魄的三夜。濃情蜜意的纏綿令她心醉神迷,刻骨銘心,但她出於自尊,沒有說明自己是誰,她盼望他能認出她,但他還是沒有認出她。

姑娘懷孕了,但她極端貧窮,只好在條件極差的貧民醫院生下孩子,而後獨立撫養。為了能讓她和他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長大後像他一樣躋身於上流社會,她不惜委身於一個個有錢的男人,但又拒絕傾慕者們的求婚,為的是不受婚姻的牽絆,保持自由之身,幻想將來有一天能夠回到他身邊。

在隨後的歲月裡,她和他常常在劇院裡,在音樂會上,在公園裡,在大街上相遇,她內心一次次發出深情的呼喚:“認出我吧,認出我就是你鄰家的女孩!就是那個少女!”但她始終沒能如願。

陌生女人與作家最後一次見面是在夜總會,作家被她的美貌所吸引,約她過夜。她完全置願為她提供優越生活的軍官而不顧,與他共度又一個風流之夜。次日清晨,她以桌上的白玫瑰作暗示,盼望他能想起些什麼來(她每年在他生日悄悄送他一支白玫瑰),她的目光死死盯著他,似乎在大聲呼喊:“認出我吧,最後認出我來吧!”而他只把她當作應招的妓女,把幾張鈔票塞進她的暖手筒裡。那一刻她的心徹底碎了,彷彿瞬間墜入萬丈深淵。

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陌生女人對作家的唯一要求是在每年作家生日的時候,為自己買玫瑰花來供在花瓶裡,就像她曾經為他做的那樣,只為了能繼續悄悄地活在他心裡,就像過去她曾經活在他身邊一樣。然而可悲的是,直到她帶著極度悲傷離開這個世界,作家還是沒有認出她。讀完“陌生女人”的絕筆信,作家只是模模糊糊、朦朧不清地在回憶中浮現出一個鄰居小姑娘,一個夜總會的女人,然而印象總是閃爍不定,飄忽無形,構不成畫面。

“故事”轉述完了。不過,嚴格說來,茨威格的小說是不能轉述的,因為,乾枯的骨架無論如何無法復原作品柔情似水、風姿綽約的優美和韻味,所以想欣賞其藝術美的讀者,必須親自閱讀原著而不能靠轉述。

讀完《來信》,筆者陷入五味雜陳的情緒狀態久久不能自拔。作品寫出了一個在愛情上絕對無私忘我,絕對百分百的付出而不求任何回報的女人;寫出了一個身份卑微卻無比自尊,受盡屈辱卻毫無怨言,無論生活怎樣艱難也不願給對方增加哪怕一點點麻煩的女神。在愛情上,她實實在在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寫愛情的汗牛充棟,但論愛的痴迷,純粹,熱烈,執著,徹底無私忘我,“陌生女人”要數第一。茨威格為世界文學史創造了一個純愛的女神級形象。

“陌生女人”作為虛構的藝術形象,從審美角度看,可以說達到了極致。她對愛情的追求和為愛情所作的奉獻已無以復加,她已經凝結為一個符號,一個典範。面對這樣的審美對象,你可以唏噓感嘆,欣賞玩味,評頭品足,但是,走出藝術,迴歸生活,我們又不得不說,“陌生女人”的愛是盲目的,糊塗的,不值得的。她把她的追求對象看得像神一般崇高和偉大,可實質上,他是一個不值得愛、不該愛的人。

“陌生女人”從小所愛的作家R,外表上風流倜儻,標緻瀟灑,有學問,有事業,有名聲,可內裡卻玩世不恭,沉湎於遊戲人生,喜歡尋花問柳,只願享受女人對他的付出,而自己卻不願為此負哪怕是一星半點的責任。這樣的人,骨子裡極端自私,是精緻的、優雅的利己主義者。這類人自恃是名人,自認為享有名人的特權,如,不受社會倫理道德約束的豁免權。對於女人,他無所謂愛無所謂不愛,只要他需要,來者不拒。如果沒有主動投懷送抱的,只要他看上了就主動出手獵取,消受後隨手打發,揮之即去。他對女人,表面上溫文爾雅,含情脈脈,顯得極有教養,其實這一切都是公式化、模式化、禮儀性的,居高臨下的,實質上不含任何真情。所有女人,在他眼裡,都是玩物,是供他享受的對象,從沒有平等地把她們當人看。從他的行徑看,他是典型的獵豔大盜,採花大師,正如“陌生女人”信中所寫的:“你喜歡對所有的女人,像蜜蜂採花似的對世界濫施愛情,而不願作出任何犧牲。”女人們像浮雲一樣,在他眼前飄過來又飄過去,他一概沒有印象,所以他從來沒有發現過“陌生女人”對她的痴情和付出,從來沒有認出過她。

在長達十來年的時間裡,作家R不止一次地和“陌生女人”同床共枕,共度良宵,但他一次也沒有認出她。即使她拿他們共同的私秘生活作暗示,他仍然無動於衷,沒有任何感覺。他不是感情細膩、感覺敏銳的作家嗎?怎麼沒有一點感覺呢?原因簡單,他身邊女人太多了,他經歷的風流韻事太多了,他對誰都是逢場作戲,所以對誰都沒有印象。正如“陌生女人”在信中所說:“在你心目中,我算得了什麼?只不過是數萬個女人中的一個,許許多多不勝枚舉的風流豔遇中的一樁罷了。你有什麼好想起我來的呢?”

這樣的人值得愛嗎?當然不值得。但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陌生女人”在痴愛的迷局中,儘管她從一開始就看出他具有雙重人格(既有光明、公開的一面,也有陰暗、隱蔽的一面),但正如俗語所說,戀愛中的女人都是傻子,“陌生女人”也不例外。所以,“陌生女人”的愛情既是感天動地、讓人同情的,同時又是盲目、可憐、讓人悲憫的。

“陌生女人”的愛情悲劇給所有戀愛中的女人提了個醒——愛情,既是非理性、沒有道理可講的,但又絕對離不開理性的指導和約束;愛情,只願付出而不求回報固然是高尚的,感人的,但也不該低三下四,奴顏婢膝到完全沒有了自己——自己把自己當空氣,當僕人,甘願受辱,甘當奴隸;愛一個人,固然需要包容他的缺點和弱點,但也最好不要無原則到包容乃至縱容他的極端自私——極端自私的人絕對不值得愛;戀愛中男女雙方的感情投入,固然不必講究一比一平衡對等,但一方百分百投入,生命的每一分鐘都思念著對方,把生命的一切都獻給對方,直至付出兩個生命的代價,而一方毫無知覺,投入為零,甚至把對方當玩物,這樣極端懸殊的反差似乎也太畸形,太離譜,太殘忍,太反人性。

所以,戀愛中的女性,最好汲取“陌生女人”的教訓,一定要長個心眼,及早識破外表光鮮、

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讀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內心冷漠乃至冷酷的優雅的利己主義者的真面目,及早遠離他們,千萬不要被他們迷住了眼睛,否則,吃虧,乃至被毀滅的只能是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