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梅丽尔·斯特里普而言,电影是她用来烹调生活的

对梅丽尔·斯特里普而言,电影是她用来烹调生活的

最新一版电影《小妇人》中,梅丽尔·斯特里普的名字排在了演员表的第七位,我没有注意到,所以,蓦然看见盛装的马奇姑妈的脸,我激动得心脏一揪。

第一次看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电影,我还在上大学。电影课老师用录像机放映的《克莱默夫妇》,不知道是第几道转录版,画面遮遮掩掩,声音丝丝拉拉,但丝毫也不能影响我从此爱上了梅姨。当然,《克莱默夫妇》时期的梅丽尔·斯特里普还没有得到中国影迷奉上的"梅姨"美称,那时她还年轻。那么年轻的梅丽尔·斯特里普,我们老师告诉我们,法庭上那一段长长的辩护词,全是她的即兴发挥。以1980年代的我们对演员这一职业的认知,这是不可想象的!


对梅丽尔·斯特里普而言,电影是她用来烹调生活的

《克莱默夫妇》中的梅丽尔·斯特里普

后来,一路看着梅姨出演的电影迅速成人、慢慢变老,现在回忆,几乎她的每一部经典都能对应我人生旅途中的热点:《法国中尉的女人》和《索菲的抉择》,不知天高地厚的中文系女学生时期;《走出非洲》,我毕业以后就业受挫开始尝到生活的苦涩;《廊桥遗梦》,正寻求与琐碎而无趣的家庭生活讲和的途径……我以为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的银幕形象也就如此了:独立的知识女性。可她,却成了《穿普拉达的女王》中的女魔头。2006年,生于1949年的梅姨已经57岁,就演员这一职业她已属高龄。她不肯输给岁月的坚持鼓励了我,也就在那一年,我开通博客开始写没有多少阅读量的文章……所谓百变银幕形象,出演女魔头对梅姨来说已是激变了吧?不能想象的是,后来,她还是《八月:奥色治郡》中阴郁的怪诞的老母亲、《跑调天后》中五音不全却非要实现登台歌唱梦的女富豪、《铁娘子》中不容人置疑的撒切尔夫人,等等。

已经70岁,很多与梅丽尔·斯特里普同时出道的女演员,或者受自身条件限制早早退出了表演这一行当,或者因为私生活的羁绊无法集中心思塑造角色,更有一些演员由于在脸上花费了太大的功夫反而没有办法再登银幕……而梅姨,始终凭借天生丽质和天赋,活跃在世界影坛,

瞧《小妇人》中的马奇姑妈,尖酸刻薄得很不讨人喜欢,再看扮演者的满脸皱纹,对得奖无数的梅姨来说,那实在是一个似乎没法为她的演员生涯添彩的角色!意外来了,《小妇人》的众多女性角色中,马奇姑妈出场不多,可看过电影的影迷谁能不记得那个语气里满是不屑、拿着劲的富婆?


对梅丽尔·斯特里普而言,电影是她用来烹调生活的

《索菲的抉择》中的梅丽尔·斯特里普


对梅丽尔·斯特里普而言,电影是她用来烹调生活的

《走出非洲》中的梅丽尔·斯特里普


对梅丽尔·斯特里普而言,电影是她用来烹调生活的

《廊桥遗梦》中的梅丽尔·斯特里普


对梅丽尔·斯特里普而言,电影是她用来烹调生活的

《八月,奥色治郡》中的梅丽尔·斯特里普


看罢《小妇人》,我一直在想,究竟是怎样的心态让梅丽尔·斯特里普在诠释角色时,无论年轻还是色衰,

无论是贯穿始终的主角还是偶尔出场的配角,都能在银幕的C位或者银幕的一隅闪闪发光?

我想到了她在2009年主演的电影《朱莉和茱莉娅》。

说是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电影,从片名《朱莉和茱莉娅》,就能看出这是一部双女主角的电影,梅姨扮演的由家庭主妇华丽转身为专门教家里没有厨师和女佣的美国主妇做菜的一代名厨茱莉娅。出演《走出非洲》时,梅丽尔·斯特里普特意在说话时夹杂进了瑞典口音;出演《索菲的抉择》时,她又努力模仿起有波兰口音的英语。名厨茱莉娅实有其人,梅姨把自己变成茱莉娅的第一步,就是像她那样说话,于是,我们听到梅姨在《朱莉和茱莉娅》里说话的语调,吊得高高的。起先,我们会很不适应,但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因为喜欢上茱莉娅而忘了她那不讨喜的声音。我们为什么会喜欢上茱莉娅?因为她的生活态度:不是因为变成了教家庭主妇怎么做家常菜的名厨后,她才喜欢厨艺的;下厨房,就是茱莉娅的生活组成部分,且是最活色生香部分,"我不是来弄坏面包的。我是来烹调生活的",这句茱莉娅最喜欢说的台词,道破了茱莉娅与厨房的关系,那一年是1948年。


对梅丽尔·斯特里普而言,电影是她用来烹调生活的


半个世纪以后,也就是影片双女主角中另一位女主角朱莉上场时,她正被自己的工作弄得心灰意冷。这个负责接听来电的小职员,整天泡在抱怨、无助和哀叹的情绪里,自己也变得沮丧起来,以致开始怀疑起自己的生活能力来。她问丈夫:"我马上就要30岁了,却还一事无成,怎么办?"朱莉的丈夫也没有将妻子拽出沮丧的良方,就顺手递了一本书给朱莉,《掌握法国的烹饪艺术》。想要自我拯救的朱莉决定每天一种地将书里的524道菜全都尝试做一遍,并用博客记录进程。

出乎朱莉意料的是,这本半世纪前一个名叫茱莉娅的女人写的菜谱,竟然帮助朱莉找到了自我,她也像茱莉娅前辈一样,成了一个用厨房烹调生活的坚强的现代女性。

一本菜谱,将不可能谋面的两代女性勾连在了一起,而"我是来烹调生活的"这句台词,则告诉影片的观众,有爱的女性走进厨房,是能烹调出美好生活的。

可惜,耳闻"将时间化在厨房是对生命最大浪费"这样的言辞长大的我,很长时间里不能理解厨房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意义。当年,我在欣赏《克莱默夫妇》时,就曾放出过豪言:衣服,买;吃饭,食堂;决不厕身于家务琐事。所以,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后,准备一日三餐曾是我的梦魇。当然不是从《朱莉和茱莉娅》开始,但梅丽尔·斯特里普演绎的茱莉娅,让我为自己能及早改变对厨房的认知而感到高兴。

认知改变的那一天起,我就对家里那间五六平方米的厨房充满了感情。喜欢午后一个人在家,那时我多半会在炉子上坐一口锅。如果是砂锅,那是一锅放足了食材的肉汤;如果是一口不锈钢高锅,那是一锅放了适量绿豆、百合、米仁的清凉汤。这时,我就坐在与厨房隔了一扇玻璃门的餐厅里或看书或上网。当厨房里飘出的香味越来越浓时,我的心情会越来越好,呆会儿给家人准备晚餐的时候会灵感跳跃、激情四溅,弄出一碟我自己都喜出望外的菜肴。培根,我们今天不煎了,而是放红酒、蜂蜜、香草焖;牛肉,我们今天不红焖了,而是绞成肉糜后放入鸡蛋、黄酒、切碎的陈皮后充分搅拌做成小肉饼放在黄油里煎;鲈鱼,我们今天不茄汁了,放进黄酒、生抽、老抽、胡椒粉和成的调料里浸它个两个小时后取出沥干,再放在平底锅里微火慢慢地烘……而这种心态以及这些年来渐渐掌握的厨艺,更让我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倍觉无论在什么境遇下生活都是可以经由我们的心情我们的手,烹调出好滋味的。


对梅丽尔·斯特里普而言,电影是她用来烹调生活的

《朱莉与茱莉娅》中的梅丽尔·斯特里普

电影里,振作起来的朱莉照着茱莉亚的《掌握法国的烹饪艺术》实践了一遍后,完成了一本畅销书《朱莉和茱莉娅:365天,524道菜谱,1间小厨房》——那是特例。我们大多数在厨房里甘之若饴的家庭主妇,做到的只是烹调好了我们自己的家庭生活。这已足够。当年,《朱莉和茱莉娅》公映后,票房并不能令人满意,消息传到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耳朵里后,影后笑笑回应:"男人永远不懂女人的心"。她怎么会去计较票房得失?电影,只是她用来烹调自己生活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